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兴县卖土特产营业执照 兴县农特产品批发市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兴县卖土特产营业执照 兴县农特产品批发市场更新时间:2024-01-07 20:13:15

一. 广东省 云浮 新兴县 小石螺

小石螺,又名山坑螺、穿笃(新兴土语,意为底部、尾部)螺。这种螺生命力极强,而且都没有尾部。据《卢溪通志》载:“小石螺,生于国恩寺后溪涧中,去壳用酒浸食,味甘,利小暑及热病。他产或有相似的,味之始知其别异。”

今天,以小石螺为原料做成的“白饭仔老鸡煲山坑螺”、“黄儿菜老姜煲穿笃螺”、“生炒穿笃螺”等美食,已成为新兴农家菜的上选菜式。食客们除了享受它的鲜美,更看重它祛黄湿、疏肝、消食的食疗功能。

相传,这种体态特异的小石螺,还与六祖惠能有一段渊源。相传六祖惠能年少时在龙山后山打柴,碰到一位少女在小溪旁敲打小石螺的螺笃,于是上前问道:“姑娘为何要敲打这些小石螺呢?”少女回答:“敲穿了螺笃,加姜、葱、油、盐、紫苏等炒熟了,吮吸一下,肉就全出来了,味道可鲜美啦。” 六祖惠能听后劝道:“万物皆有灵性。你忍一下口,全部放生吧,或许它们能生还呢!”少女听了顿生恻隐之心,于是把小石螺全部倒入溪中。说也奇怪,这些被敲掉了尾部的石螺竟然存活下来,繁育的后代也都没有了尾部,于是便有了今天这道人们饭桌上的佳肴——山坑螺。

二. 山东省 滨州 博兴县 香椿

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暗褐色,片状剥落;幼枝有柔毛。双数羽状复叶,长25—50厘米,有特殊香气;小叶10—22片,对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5厘米,无毛或下面脉腋有长束毛。圆锥花序顶生;花芳香;花萼短小;花瓣白色,卵状长圆形;退化雄蕊5,与发育雄蕊互生。蒴果卵圆形,长1.5—2.5厘米;种子椭圆形,一端有膜质长翅。花期5-6月,果期8月。

各地均有栽培,多种植于村边路旁;分布于华北至西南各省。

嫩芽食用,木材纹理细,是造船和建筑材料,木屑及根可提芳香油,国外用作雪茄烟的赋香剂;种子可榨油,含油量38.5%;根皮及果入药,有收敛止血去湿止痛的功效。树皮含川楝素,图醇,鞣质;叶含胡萝卜烃,维生素B, C。

三. 广东省 云浮 新兴县 象窝茶

象窝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象窝茶”是广东省新兴县十分有名的特色产品,因产于该县象窝茶场而得名,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其品质优良, 茶多酚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具有形美、色清、香郁、味醇的特色,以香气清鲜馥郁,滋味鲜美甘爽,汤色绿黄明亮而深受名家赞赏。

种植历史

广东省新兴县共成东水一带,地处天露山脉,海拔基本在500米以上,属于高.山地带,但由于临近大海,这里长年雾气萦绕,温湿度高,正好拥有种植高山茶的良好地理环境,所以这里一直有茶叶生产。在古代,当地的土民就已经移植山上的野生茶树,经培育后制成小叶绿茶饮用,称作“水源茶”,但总产量不多。到解放后的集体经济时期,共成公社创办象窝茶场,引进云南的茶种开始大面积种植茶树,自此“象窝茶”渐渐有了一点名气。由于管理水平和生产工艺的局限,过去“象窝茶”的品牌难以走出新兴。后由新兴的翔顺集团组建了象窝生态茶场,整合原来象窝茶场的地理资源,改变了旧式的小农加工手法,利用高新的技术和设备,从茶叶的引种、培植、管理和生产工艺都进行了革新。经过几年的品种改良,加工技术的优化,象窝茶已成为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的茶品。许多会品茶的雅客,在饮过象窝茶后,都能品尝出一种只有在新兴共成山区才能培植出的独特清香茶味,其它地方难以复制。.新兴县象窝茶场位于太平镇东南部,海拔600多米,距县城约28公里,总面积2400亩,坐落在太平镇水浪村委会水源山地带,2008年有茶园面积500多亩。.

品质管理

象窝茶的生产加工企业以出品放心茶,健康茶(有机茶)为目标,专门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以稻草、豆麸、鸡粪、牛粪等有机物作基肥,减少化肥施用。同时,采用生物治虫、灯光诱杀、人工捕捉等方式消灭茶树害虫,不施用化学农药,保证了茶叶的质量。象窝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三大类,滋味浓厚,入口生津,回甘味特强。.

产地范围

象窝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东省新兴县太平镇、稔村镇所辖行政区域内天露山山脉。.

四. 广东省 云浮 新兴县 新兴绿茶

据史书记载,古新州山高林密,土地肥沃,空气湿度大,适宜茶叶生长。新兴绿茶中,最好的是天露山茶、龙山茶、河步红梅茶等。其中,天露山茶味美清香,不减龙井。而龙山茶则产于龙山,主要是春时寺僧采来供佛之用,其茶味持久,纯净无比。同时,新兴县在逐步引进云南大叶茶品种后,经多年培育先后创出许多颇具名气的新品牌。如今,里洞天露山茶、共成象窝茶两大品牌的茶叶,均以产量大、茶质好活跃在新兴绿茶的舞台上,深受品茗者喜爱。

此外,新兴县境内还有两大鲜为人知的名茶:共成水源山茶和深山田白毫茶。这两种茶都是原生野生山茶。其中,共成水源山茶是当地群众从几百年树龄的高大茶树上剪枝培育的,现已发展到几十亩。虽经人工栽培,但由于依然粗耕粗种,该茶的味道、口感与野生茶无异。据村民介绍,若将这种茶叶存放在柚果皮内晾干,一年半载后就可作药用,患热症冲饮,疗效非常好。由此,水源山茶也有了“水源仙茶”的雅号。而深山田白毫茶,是县内土生土长的优良茶叶品种。原生的一棵野生白毫茶,生长在石羊山山腰的杂木树林里。这棵原生茶树高十米左右,树干一人无法合抱。据史料记载,白毫茶是有性繁殖的大叶种茶,属中生代小乔木,起源于白垩纪。其嫩叶如银针,老叶尖长如龙眼树叶,叶背皆有白色茸毛,故称为白毛茶或白毫茶,概属野生,非常珍贵。

五. 山西省 吕梁 兴县 兴县羊杂割

以羊骨熬汤,羊杂碎切成小片放汤内煮熟,加佐料而食。味鲜美,浓香,热量高,营养丰富,为冬令小吃。

六. 广东省 云浮 新兴县 三蛇龙虎凤大会

三蛇龙虎凤大会

新兴人食蛇,最早流行于民间,听闻蛇肉可以去除小孩晚上冒汗的毛病,并且可以美容小孩肌肤,其实蛇乃高胆白食物,吃之对肌肤增白无可厚非。后来由于疗效显著,加之广州、南海等地食蛇的菜或不断丰富,食蛇的风俗在新兴俏然兴起,首家经营蛇食餐的是现太平镇的凤凰水闸蛇餐馆。

最初的菜式是将蛇折骨撕肉,加之鸡肉丝、火腿丝、猪肉丝、冬菇、木耳等作为配料火文成蛇羹,专供顾客品尝。后来发展至“三蛇龙虎斗”、“三蛇龙虎凤大会”。这些菜式目前正流行于各大宾馆、酒楼、但以原凤凰水闸的蛇王旺经营的最好,其店址现已迁至冼河桥旁,原店址仍为旧称,但被他人经营,在冼河桥蛇餐馆一般用眼镜蛇、饭铲头、金脚带、过树榕这三种毒蛇汇于一起做蛇羹,其中加入果子狸的蛇羹叫“三蛇龙虎斗”,加入老猫的就称“三蛇龙虎凤大会”。

现在新兴人食蛇比起以前已有大发展了,除了蛇羹外,还有炒蛇丝、火文蛇肉、炒蛇皮、蛇汤、炖蛇盅、火局蛇木鹿、蒸蛇木鹿等,有近百个品种。如再配以各种猫、鸡、鲍参、翅肚、水鱼等山珍海味就可以做出千变万化的丰富蛇宴,在目前蛇餐馆有叹为观止的是现场劏三蛇配酒,席间司傅会将一条饭铲头(眼镜蛇),一条金环蛇、一条过树榕,抓过来给顾客看,然后左手握蛇头,一脚踩蛇尾,在蛇腹中按下,用小刀开一个小口轻轻挤出一粒如葡萄子般大小的蛇胆,放在白色的小碟里,接着把三颗碧绿晶莹,带着温热的蛇胆剪破,倒入一个盛着米酒的瓶子内拌匀,然后分给席上每人小半杯品尝。蛇胆酒甘凉,没有苦味,有驱风活络,活血行气,镇咳止喘的功效。

七. 四川省 雅安市 宝兴县 宝兴川牛膝

宝兴川牛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宝兴早在明、清时代即自发种植川牛膝,是川牛膝的原产地之一,也是川牛膝模式标本采集地。“宝兴川牛膝”品质优良、地域产品特征明显,在国内外市场有很高的声誉,产品除销往国内各大中药材市场外,还通过中间商外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宝兴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川牛膝生产,提出要将该县建设成为“全国以川牛膝为代表的道地川药第一县”和“西部中药材产业基地县”的战略目标。2011年,宝兴县川牛膝人工种植面积达到780公顷,总产量达到2361吨,占全国川牛膝产量的60%以上,成为川牛膝第一大县。

宝兴川牛膝

四川省宝兴县现辖行政区域

《宝兴县人民政府关于宝兴川牛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界定的建议函》,宝府函﹝2012﹞87号

宝兴县中药材协会企业标准:Q/00890562-1.1-2012《宝兴川牛膝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宝兴川牛膝质量技术要求

一、 种源

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二、种子质量标准

1.外观形态:果实黑褐色、带红色,为胞果,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暗灰色,长2至5mm,直径1至2mm,内含种子一枚。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有光泽,无毛,表面赤褐色,长2至2.3mm,直径1至1.5mm。

2.净度:各级种子除去杂草、其它植物和废种子,净度≥90%。

3.千粒重:千粒(去除胞果)重在1.4至1.8 g。

4.含水量:含水量≤14%。

5.发芽率:种子发芽率≥80%。

6.生活力:生活力≥80%。

7.种子贮存:低温避光贮藏。贮藏期限为一年,隔年种子不得用做播种用种。

三、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海拔1200至2400m;微粘性壤土,有机质含量≥1%,pH值5.5至6.5。须轮作,轮作间隔为3年。

四、栽培管理

1.栽种:4月中下旬播种,采用穴播,株行距35×30cm,穴深5cm,每穴播种10至15粒种子;每公顷≤45万株。

2.间苗管理:当年第一、二次中耕时各间苗一次(间苗要求:每穴第一次留苗4至6株,第二次留苗2至3株。

3.中耕除草:5月中、下旬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6月中、下旬苗高10cm左右,8月上旬苗高35cm左右时各行中耕除草一次。第二年亦须中耕除草三次,时间与第一年同。第三年如要收获,只进行前两次中耕。如第四年收获,则第三年中耕除草三次,第四年只进行前两次。

4.追肥:实行农家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的原则,在每次中耕除草后进行追肥。每667㎡(亩)施腐熟农家肥533至667kg。

5.培土:每年第三次中耕除草时,应在植基部培土防冻。

6.摘叶去薹:当营养充足时,植株生长茂盛,要及时摘去多余叶片,促进根生长。抽薹时,要及时进行去薹。

7.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五、采收

在播后3至4年的10至11月收获。要求深挖,减少断根。

六、初加工

挖后,抖去泥土,去掉芦头和须根,割下侧根,使主根和侧根成单支。然后按根条大小,理顺扎成小把;立放炕上或晒场上。炕时,按重量分组,65℃烘干,间隔2小时抽样检测水分,至含水量≤16%后,堆放数日,回润后, 65℃烘干,间隔2小时抽样检测水分,至含水量≤14%即可。

七、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至60cm,直径0.5至3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长的皮孔样突起。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 ≤ 16.0

浸出物(%) ≥ 65.0

灰分(%) ≤ 8.0

酸不溶性灰分(%) ≤ 1.5

杯苋甾酮(C29H44O8)(%) ≥ 0.03

3.安全和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八. 山东省 滨州 博兴县 博兴西红柿

博兴西红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博兴西红柿是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的。博兴县店子镇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博绿牌”西红柿顺利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的认定。

作为“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的店子镇,立足自然优势,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大力发展以冬暖式大棚为主的蔬菜生产模式,实现了育苗、种植、销售一条龙,逐步形成了标准化和产业化蔬菜生产格局。冬暖式大棚西红柿在店子的种植大约是从1996年开始。从1999年开始,店子镇淘汰了果皮软、不耐贮运的毛粉系列,开始从荷兰、以色列等国家引进耐贮运、货架期长的西红柿品种。截至目前,店子全镇西红柿种植面积超过6000亩,西红柿亩产值3万余元。标准冬暖式大棚1.2万个,仅此一项年产西红柿、五彩椒等鲜菜6万多吨,年产值1.8亿元,纯收入1.3亿元,人均占有2750余元。店子西红柿除销往东北三省、京津唐、新疆、内蒙、上海等地外,60%以上出口到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店子镇还积极加强品牌建设。“博绿”牌西红柿先后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和“山东省富硒农产品”,“迎康”牌五彩椒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店子镇先后获得“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山东十大特色农业乡镇”称号。

九. 广东省 云浮 新兴县 新兴凉果

    新兴的道道风景道道美,其中新兴凉果最为亮丽、最富色彩。    

新兴凉果生产业启动于80年代中后期继而蓬勃发展、势不可挡,县领导大力倡导农业发展种养业,全县柑桔橙、荔枝、龙眼、青梅等水果种植面积达1.53 万公顷。新兴以青梅为龙头的凉果加工业应运而生。全县兴起了国有、集体、个体的食品加工企业260多家。开发凉果品种达130多个,年加工1万吨,产值3亿多元。    

凉果加工品种从发展到几十种,味道从以甘咸为主发展到甜、酸、辣各味俱全,其中话梅皇、果中皇等商标的系列凉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奖、中国博览会金奖,畅销国内外市 场。    

随着凉果加工业的发展和加工技术的进步,新兴县已成为全国主要的凉果加工和集散地之一,新兴果的名字越叫越响,在新兴城镇内,旅游区公路旁的凉果销售 店铺就象一幅幅七彩风景画,只要一走到里面马上就会被形形色色的各式凉果吸引,话梅、橄榄、山楂、芒果、红的、绿的、白的、酸的、甜的、辣的……散发出诱人的味道,南来北往的游客都会到凉果店逛随便买些凉果回去做手 信,小小凉果也成为新兴形象的传插物了。( 新兴县)

十. 山东省 滨州 博兴县 天彩棉手织布

主产博兴县。以天然彩色棉为纺织原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漂染、煮炼等化学处理,不含甲醛、偶氮、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具有亲和皮肤、舒适止痒、抗静电、不起球、透气好等特点。经手工织造,再结合人性化设计理念,成为绿色、健康、环保的生态珍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