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海枸杞属于哪儿的特产 青海十大特产枸杞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海枸杞属于哪儿的特产 青海十大特产枸杞更新时间:2024-01-25 16:16:09

一. 青海省 黄南 尖扎县 青海青稞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区。青稞是西藏四宝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为何不乏百岁老人,这与常食青稞,与青稞突出的医疗保健功能作用是分不开的。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二. 黑龙江省 黑河 五大连池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新西兰独资黑龙江新鹤王乳业有限公司是由新西兰洪洋集团独资创建的外商独资企业,新西兰洪洋集团是一家以投资房地产、畜牧养殖(牧场)、皮革加工、国际贸易、乳品研发等多元化的投资集团,2003年底投资并购原五大连池鹤王乳业集团,进军中国乳品制造业。

鹤王品牌曾是中国乳品十大品牌,鹤王商标获得“黑龙江省著名商标”,曾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出口的乳品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在海内外获得过良好声誉,生产基地位于刚刚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连池市,该地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工业污染,水草肥美,矿物质丰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冷矿泉产地之一。该地区又地处北纬48度,是优良高产黑白花奶牛的理想饲养地带,由该地区饲养奶牛所生产的新鲜牛奶既无污染又富含丰富的天然矿物质元素。是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生产基地。

三. 河北省 石家庄 辛集市 辛集枸杞

辛集枸杞

辛集枸杞原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引入,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栽培面积达2.5万亩,年产杞果500万公斤,是我国枸杞集中产区之一。其特点是粒大、肉厚、籽少、味甜、柔软、包红如血,素有"血杞"之称。据鉴定,枸杞果中含有生物碱、甜菜碱、胆碱、酸浆红果素,胡萝卜素等多种成份,是名贵的滋补健身药,具有益肝肾、坚筋骨、补血液、清肝、滋阴、益气、生精、助阳的功能。枸杞根皮,在中药中叫"地骨皮"亦有敛阴止汗作用。

辛集枸杞闻名中外,畅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古人称枸杞为仙人杖,西王母仗,久服轻身明目,益寿延年。许多人用枸杞果泡酒,长饮不断。我国香港、澳门同胞,每逢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佳节,多以辛集"血杞",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四.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五.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六. 湖南省 湘潭市 湘潭县 枸杞莲子鸡汤

材料:

枸杞30克,红枣12个,干莲子60克,鸡肉210克,盐少许,水800毫升。

食用方法:

可在睡前1小时喝1碗。

做法:

1、枸杞、红枣洗净,鸡肉洗净、切块,莲子洗净备用。

2、把做法1的料放入水中,以大火煮滚后,捞除浮沫,改小火焖煮至食材软烂,加盐调味。

营养说明:

莲子养心益肾,可安神,对失眠多梦有治疗效果。鸡肉则含色胺酸,有利于睡眠。

七.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民勤枸杞

民勤枸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民勤枸杞,甘肃省民勤县生产。民勤枸杞具有色泽红润、颗粒饱满、甘甜味美、含糖量丰富的特点。

民勤枸杞产区主要集中于东经101°49′41″-104°12′10″,北纬38°3′45″—39°27′37″,海拔1298m~1936m之间,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形成天然的隔离屏障,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有利于制干及储存。大陆性沙漠气候特征十分明显,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枸杞果实糖分和药用成分的积累。

民勤土壤富含利于枸杞生长发育的特殊营养物质。民勤县域内土壤以灌漠土和灰灌漠土为主,富含盐、碱、磷、铁、铜、钾等矿物质成份,其中有机质平均含量10.47g/kg,全氮平均含量0.54g/kg,全磷平均含量1.01g/kg,全钾平均含量20.33g/kg,pH值在7.5~8.5之间,是枸杞生长最为有利的地区,其土质条件非常适合枸杞的生长,且能形成品质优良的果实,也能体现出民勤枸杞的道地性。

民勤枸杞灌溉用水来自祁连山雪水和地下井水,雪水是枸杞的天然营养,保证了枸杞的品质。

民勤枸杞主要以传统本地枸杞、宁杞1号、宁杞7号为主,主要分布在民勤县现辖行政区域内的18个乡镇,即昌宁乡、蔡旗乡、重兴乡、薛百乡、大坝乡、三雷镇、苏武乡、东坝镇、夹河乡、双茨科乡、大滩乡、泉山镇、红沙梁乡、西渠镇、东湖镇、收成乡、南湖乡、红沙岗镇。

民勤枸杞历史悠久,据《本草纲目》记载,“古者枸杞,河西及甘州者,其子圆如樱桃,暴乾紧小少核,乾亦红润甘美,味如葡萄,可作果食,异于他处者,大抵以河西者为上也”,印证了民勤枸杞的优良品质。

明清移民大开发以后,经过历代先民的选育,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优良品种。早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修订的《镇番(即今民勤)县志》中亦有记载,其叶、花、实可入药入饮。光绪《镇番县(即今民勤)乡土志》聂守仁修,物产章载:“枸杞树高不盈丈而多茨,田宅间生之”。道光重修《镇番县(即今民勤)志》道光五年(1826年)修,物产章载:“药有多种,半属草部,而多且良者枸杞锁阳青盐”。说明枸杞在民勤栽植历史悠久,早在乾隆时期就已有药用记载。

民勤是有名的“沙井文化”发祥地,民勤古为“丝绸之路”的北路驿站,明代至民国时期,以县城为中心,西通新疆,北达包头,东抵兰州、汉中,民勤一代代骆驼客商们,走南闯北,从民勤运出枸杞等土。可见,民勤枸杞早在明代至民国时期就以货物形式运送到各地。中华民国《民勤县志》(马福祥修)物产枸杞记载:“三月采其叶可为茶,四月花,五月实,小暑采其子,境外者佳,瞭江石产者更佳。其树为耕樵砍伐,不可多得。

建国初期,民勤栽植的多为乡土枸杞,主要分布于农户房前屋后,为群众夏季副业生产门路之一,采摘的果实多做药用。后逐步开展枸杞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在栽培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枸杞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制和深加工工艺研究,育种和引种试验研究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并承担完成了市级枸杞科研项目,其中《旱沙区无公害枸杞园建植及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几年来,民勤县把发展枸杞产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市场化、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走上良性循环和持续快速发展轨道的重要举措。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加工转化入手,以建立枸杞产业基地为重点,以高起点、高标准为建设原则,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枸杞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枸杞产业发展进程。至2015年全县已累计发展枸杞面积10.21万亩,干果总产量达1.5万吨,干果产品远销北京、湖南、江西、广州、深圳等地区以及省内各市(州)。民勤枸杞中提取的枸杞多糖、黄酮素远销于韩国等国内外市场,枸杞产业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八. 青海省 西宁 城北区 青海土火锅

青海人把火锅称为“锅子”,其食材和做法极具青藏高原特色。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盛产牛羊,青海土火锅的“锅底”一般由羊肉清汤加少许酸菜制成,口味偏重香辣,不加红油及过多调料,汤色清亮,滋味天然醇厚;尝一口,羊肉的鲜美与酸菜的爽口完美结合,令人齿颊留香,又绝无肥腻之感。

青海土火锅大致可分为家常火锅、海鲜火锅、素火锅三类,具体花样有十几种,但食材都是寻常之物,主要有牛肉、羊肉、猪肉、带鱼、土豆、豆腐、粉丝、海带及青菜、笋尖等时蔬,正应了一个“土”字。价格也十分便宜,三五好友要一个“中锅”,也不过百十元消费。西宁的“青海土火锅”店,一般都免费供应当地特有的“熬茶”,可解油腻,助消化。

虽然食材“土”,可原料加工却十分讲究,刀法细致,所有食材被均匀地切成块、片、条等形状,齐整利落。主要原料都经过煎炸或炖煮,使肉食去掉肥腻,土豆、豆腐等食材不易煮散,底汤始终保持清亮鲜美而不易浑浊。

青海土火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西汉出现至今一直采用传统的铜质火锅,以木炭为燃料,使火锅受热均匀,味道天然。此外,与传统的“涮火锅”不同,青海土火锅端上桌传统的铜质火锅,在如今各式各样的“新式火锅”大行其道之时,“私房老味铜火锅”无疑散发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那已经变形却擦得锃亮的锅体,那火锅中央的炭炉内吱吱燃烧的火红木炭,不由得使人想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诗句来。他在让人们享受美食的同时,更让人体味着丰富的地方饮食文化内涵。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九.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十. 青海省 海西州 都兰县 宗加枸杞

青海省都兰县宗加镇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近年来,按照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确立了以枸杞生产为该镇的主导特色产业。2010年,全镇枸杞种植面积5.9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1.8%;从事枸杞生产经营的农户2540户,占全镇总农户的90 %以上;枸杞销售收入3.258亿元,占全镇总产值的72%;人均收入7733.71元,较上年增长20%。

目前,该镇的诺木洪农场已通过省级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规模达4万亩,占全镇枸杞种植总规模的66.89%;全镇建有枸杞生产合作社7个,注册资金总额720万元,入社农户1280余户,占枸杞从业总农户的52%以上。生产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枸杞种植、加工、产前产后的技术指导;枸杞种植地块的农资销售;农机服务以及枸杞标准化种植试点等诸多服务。该镇实行统一商标管理,注册的“柴达木枸杞”,以果实大、颗粒饱满、色泽艳丽、无公害等特点,多次荣膺各种奖项。此外,该镇还发展了枸杞种植大户483户、科技示范户26户、枸杞产业经纪人18名。

2011年,青海省都兰县宗加镇(枸杞)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