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嵊州特产青菜年糕 浙江嵊州的手工年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嵊州特产青菜年糕 浙江嵊州的手工年糕更新时间:2023-12-24 01:12:55

一. 广东省 深圳 福田区 青菜炒家猪

青菜来自“和兴客家道”无公害素菜基地,猪肉来自紫金乡下农家人圈养的家猪,维生素与蛋白质的自然组合,最简单的搭配,最营养的结合,让您在品尝简单好滋味的同事,领会客家淳朴简介的原生态生活。

二.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丁大兴年糕

“丁大兴”年糕,以精选优质粳米为原料,藉经典工艺之精华,采用当代先进的水磨技术与生产流水线于一体精制而成。“丁大兴”年糕以外观洁白,口感柔滑,食不粘牙,浸煮不糊,味美意长为特色而闻名遐迩,已畅销国内市场,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三.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茶叶

嵊州市素以产茶著名,千百年来,嵊州茶业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嵊州茶叶产量稳居全国第一,1996年3月嵊州市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市茶园多分布在红壤、黄壤、侵蚀性红壤,以及油质红黄壤,香灰土等土壤中。

嵊州茶业,起源汉晋时期,《异苑》有“剡县陈务妻”故事。唐时,茶圣陆羽曾来嵊州考察茶叶生产,他的好友皎然对嵊州所产“剡溪茶”作出高度评价,宋高似孙在《剡录》中还记录了剡地十种茶品,即瀑布茶、五龙茶、真如茶、紫岩茶、焙坑茶、大昆茶、小昆茶、鹿苑茶、细坑茶、焦坑茶。宋代,嵊州茶叶在日铸茶影响下,品质亦很优异,常充作日铸茶,“世之烹日铸者多剡茶也”。当时,朝廷还在嵊州设立了茶叶贸易的官方管理机构茶事官置司。

元、明、清三朝,嵊州均有茶叶进贡朝廷。清代至民国,嵊州茶叶作为平水珠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欧美及非洲国家,清同治年间,嵊州创制出“前冈辉白”,不久即驰名大江南北,成为全国名茶。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嵊州市曾有茶园10万亩,年产量曾达8万担,1936年,吴觉农在嵊州三界创办浙江省农林改良场茶场,引进良种及先进的机械设备,开展茶叶生产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日寇侵占后,嵊州茶叶一落千丈,茶园荒芜,面积降至3万亩,产量跌至17800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设立茶叶生产指导机构,引进优良品种,发展条栽专业茶园及密植茶雷锋,推广生产技术,引进和研制应用先进的制茶及茶园作业机械,建设了一批初精制茶厂,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嵊州市对珠茶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60年代中后期,嵊州人马传进、张德兴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师合作,研制成功珠茶炒干机,后获国家发明四等奖,这一成果是我国茶机行业最为成功的典型之一。据统计,1969年至1982年各珠茶产区共向嵊州市购置、移植、仿造珠茶炒干机达1.1万余台。嵊州市还对珠茶炒制工艺作了成功的改革,改烘二青为滚二青,对提高品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部分高山茶区还创立珠茶匀火制茶法。1971年和1980年,嵊州市茶叶产量接连跨上2500吨和5000吨两个台阶。1981年,天坛牌特级珠茶获国家银质奖,1984年,又获国际金奖,之后嵊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珠茶出口三个基地县之一,1989年茶园面积达15.6万亩,产量近万吨。 1975年起,嵊州市开始恢复历史名茶、1985年开始创制新名茶。先后恢复和创制了前冈辉白、金钟茶、桂岩雾尖、舜皇云尖、湖尚院龙井、麦饭石龙井等一批名优茶品,90年代后,嵊州市名优茶发展速度加快,1998年名优茶产量达4.9万担,产值超亿元。崇仁镇应桂岩村创出亩产名优茶300公斤的先进经验,成为省内外闻名的名优茶专业村。长乐镇乌埂村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还长有一株珍稀的茶树白茶,此茶树春茶前期叶片呈白色,后期起恢复为绿色,制成的茶叶风格独特。

目前,嵊州市已形成从生产、初精制加工、销售到茶机制造等门类齐全的茶业体系,1999年嵊州市有茶园11万余亩,初制厂1100家,精制厂36家,名茶市场9个,其中三界茶厂是我国最大的珠茶精制厂。茶区拥有修剪机、采茶机、耕作机等茶园作业机械200余台,名优茶制作机械2100台,又制订了前冈辉白的综合技术标准。嵊州茶业正在沿着产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向前迈进。

四.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竹编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竹编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竹编

嵊州竹编是我国著名手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早在1600多年前,这里的劳动人民就用当地盛产的各种竹子,和巧手妙法编织出简朴、实用的竹篮、竹箩。东晋诗人许询迁徙居嵊州金庭时曾题《竹扇》诗:“良工眇芳林,妙思融动聘,篾短秋蝉翼,因助望舒景。”盛赞嵊州精细的竹编。明清两代,江南一带考生上京赴考时挑的考篮以及民间用的香篮、鞋篮、珠花篮

等,都是做工相当讲究的工艺竹编品。随着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嵊州竹编典雅的工艺特色。

嵊州竹编选取当地盛产的质地优良的毛竹、早竹、金竹、迟燕竹等劈成篾片、篾丝,编织成各种工艺品,具有造型美观,编织精巧、牢固实用的优点。

嵊州工艺竹编厂在继承传统工艺的编织技法的基础上,首创了活络模型、竹篾漂白、花筋、烫金、模拟动物、兰胎漆等新工艺,推动了全国工艺竹编行业的技术进步。其中“模拟动物”、“竹篾漂白”、“花筋”、“篮胎漆”是嵊州竹编的四大工艺特色。

同时嵊州竹编厂已与全县35个乡(镇)的109家竹编厂,25个雕花加工点进行联营协作,使28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力找到了出路,增加了农民的收益,支援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绿里香”茶叶

产品名称:“绿里香”茶叶

产品产地:浙江省绍兴市

产品特性:光泽,色泽,色泽以翠绿为主,绿中有香,

产品成分:矿质元素、蛋白质与氨基酸、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等。

产品功效:抗衰老,止渴生津,利尿清心,益思明目。

产品简介:绿里香茶叶选用龙井43、乌牛早、鸠坑等茶树品种,经过精心加工而炒成;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叶),成朵、匀齐、无紫色叶芽;加工炒制的十大工艺依次为鲜叶摊放、杀青、回软、过筛、去片末、烘干、分筛、复炒、归堆、收灰。炒制的茶叶外形平扁光滑,有光泽,色泽,色泽以翠绿为主,绿中有香,充分体现了“绿里香”这个品牌的特色;现名茶年产量已达一千余公斤,每年从3月中旬开始采摘上市;为了提早应市,还采用小批量的大棚设施栽培,上市时间可提早到2月中旬,目前又引进了二十五点七亩的平阳特早茶,露地载培可提前到2月底至3月初应市。

产品历史:“绿里香”茶叶是由绿里香名茶开发协会出面注册了一个茶叶商标,从此茶叶产业实施了品牌战略,通过聘请专家来指导,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采摘标准,改进炒制工艺,使绿里香的茶叶质量再上新品台阶;99年6月,绿里香样茶在参加浙江省第十三届名茶评比中,被评为省一类名茶,获此荣誉,这在海盐乃至嘉兴的茶叶史上属首创。

六.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慈溪年糕

产品名称: 慈溪年糕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光滑、细嫩、柔软、可口

产品简介:慈城年糕洁白如玉,光滑润口,大小一致,煮而不糊,以质优而闻名。

产品历史:慈城年糕是有优质梗米制成的糕点,是宁波市传统的名优品。慈城年糕生产历史悠久,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

相传伍子胥在慈城作战。他临死前对部下说:“如果国家有苦难,百姓断粮,你们到城墙下挖地三尺可得到粮食。”伍子胥死后,他的部下被越军包围,城中断粮已饿死不少人,这时有人想起伍子胥的话,就去挖城墙,挖了三尺多深,果然挖到了许多可吃的“城砖”即年糕,结果打了胜仗。原来是当年伍子胥在慈城督造城墙时,已做好了屯粮防饥的准备。从此以后,每逢过年慈城家家户户都做年糕,年夜饭就吃年糕汤来纪念伍子胥。

七.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领带

嵊州领带

蓬勃发展的嵊州领带行业,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初,内地“西服热”的兴起。1985年,嵊州籍港商卢陆看准时机,在嵊州创办了首家领带企业——浙江省佳友领带有限公司,成为嵊州领带的第一粒“火种”,也成了浙江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从此星星之火逐渐在嵊州蔓延成燎原之势,嵊州出现了一家又一家领带企业。而中国领带城也随之崛起,并三次变迁与发展,为拓展领带的销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嵊州的领带“系”住了大半个中国。按嵊州领带年产量来推算,每5个中国男人的脖子上,就有4个系着嵊州领带;每3个穿西服的“老外”中,则有一个靠嵊州领带打扮。

于是嵊州人开始描绘更为宏伟的蓝图:把嵊州建设成为国际性领带都市。

单纯的质量扩张造就不了“国际领带都市”,关键是要在质量和品牌上实现新突破。于是嵊州人花巨资引进了一批世界一流织造、后整理设备,使领带的制作工艺和面料质量逼近了世界水平。而领带作为一种服饰,其旺盛的生命力还取决于花色的多变。嵊州现已具备日产1000个领带花型和24个小时完成从设计到一个产品问世的能力。

产品品质提升的结果是,八十多家国内外著名服装企业被吸引到嵊州来定牌加工领带。“金利来”来了,“鳄鱼”来了,“华伦·天奴”来了,“皮尔·卡丹”来了。不过,“创牌是金”,嵊州领带企业已不满足于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而是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实现效益最大化。中国服装协会最近评出的13个中国领带品牌中,“巴贝”、“麦地郎”、“金天得”等12个品牌出自嵊州,仅有一个“德士风”产地在北京,细一打听,还是嵊州人跑到北京办的公司。

不仅如此,嵊州领带产业的革命还引发了一次领带业的跨国大转移。韩国、日本、意大利领带企业纷纷把生产基地移师嵊州,光韩国就在嵊州兴办独资和合资企业8家。日本年销售领带的三分之一是由嵊州生产的。目前,外国在嵊州独资合资兴办的领带及相关企业已达30多家。

八.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辉白茶

嵊州辉白茶自清同治年间始产,原产地为嵊州东北角覆卮山前的原前冈村。因干燥工序中是用“辉锅”工艺,传统做法是要“辉”到干茶色泽初呈白色还要再上烘笼烘之足干,故而称之为辉白茶。茶界泰斗庄晚芳教授在《中国名茶》等著作中有过详尽的介绍。目前嵊州生产辉白茶主要有两个产区,一个是以原前冈村为中心区域,另一个在贵门乡上坞山村一带。

据悉,传统的前岗辉白是我国绿茶中较为特异的珍品茶之一,解放后为了服从国家计划经济和出口换汇的需要,在原产地域内全部改产越红茶与珠茶,使致该茶品一度绝迹于民间。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的嵊县土公司组织力量进行了恢复试制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得以成功。

据裘财初了解,这些年来一些地方不断仿制嵊州辉白茶的制作方法,虽然这些茶叶没有取名“辉白”,但工艺制作上类同,茶商和消费者无法辨认。“从目前来说,仿制的‘辉白’并没有对嵊州辉白茶产生很大的冲击。”裘财初说,这是因为现在辉白茶产量还不是很高,市场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一旦形成了强烈的市场竞争关系,必定会给嵊州辉白的生产和销售带来很大的不利。”

不过裘财初也坦言,即使是嵊州辉白,市场上的产品也良莠不齐,这一方面与产地有关,但制作过程的水平高低也很有干系。他告诉记者,不少茶农还没有掌握制茶技巧,只能让别人代加工。据他了解,以前嵊州辉白茶叶制作有统一的标准,但现在没有了,影响了整体炒制水平。

鉴于辉白茶独特的色、香、味、形和制作工艺,在全国范围内属少见的茶品。

九.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舜皇云尖”

“舜皇云尖”产自仙岩镇,在“91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级”上被评为“名茶新秀”,获铜牌奖,1995年在国家科委、国内贸易部、国家专利局举办的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博览会上夺得金奖

( 嵊州)

舜皇云尖的产区舜皇山村,位于会稽山支脉东麓,原舜皇庙周围。海拔500米左右。该地区湿润,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在16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土层深厚、松软、肥沃,为黄壤土。经常云遮雾障,形成适宜茶叶生长的漫射光照射,为名茶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国著名的茶叶专家,如刘震、 钱梁、吕允福、申屠杰、张家治等先后来该地区考察;苏联茶叶专家贝柯夫哈里巴娃也于1952年来舜皇山实地考察。

十.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榨面

一、生产历史和现状

嵊州榨面,历史悠久,制作精细,是赠送亲朋之礼品。前清时已驰名,是嵊州传统之一。

嵊州榨面主要分布于崇仁、中南、黄泽、临城等区,其中以崇仁区为主要产区。湖荫、溪滩榨面,享有盛名。全市年产约300-400吨,但由于榨面产品率低,100公斤白米仅产榨面80公斤左右,粮食浪费大,所以在粮食困难期间,曾一度下降到年产50来吨,为了节约粮食,提高出品率,改进加工工艺后,质量有所下降,故迫使恢复老工艺,保持传统特色。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粮食产量提高,榨面也得到恢复发展,不少农民引进电动磨粉机、榨面机。据1985年统计,拥有老式木榨300余台,机榨26台,榨面生产很兴盛。

二、产品及工艺特色

嵊州榨面,做工考究,风味好,形似面条,具有韧而不硬,干而不易碎的特点。

榨面干燥蓬松,透气性好,耐储藏,经济实惠,是家庭生活常备的优质干粮。

榨面烧煮方便,荤素两便,炒放都可,并可做羹和菜,如加鸡蛋,或打蛋化于榨面烧煮中就1子榨面,在乡里是用来招待新女婿或贵客的点心。

榨面是嵊州人经常赠送外地亲戚必不可少的。外地回乡探亲作客者,亦多以携带榨面,回家与家人团聚吃面品尝为快事。1962年马寅初先生回嵊探亲,也买崇仁榨面带往北京。一到逢年过节,集市上榨面买卖更兴旺。

榨面系精制灿米制作。经洗米、浸润、磨细、压榨、静渗(亦称微发酵)、搅拌、成稞、煮稞、冷却、上榨、成面、煮面、冷浸、分条于竹笠中成圆盘形、避烈日、背风晒干等二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榨面形似圆盘,条细而均匀,无毛刺和并条,蓬松平叠无断头,略呈半透明状,有光泽,面条直径约1-1.2毫米为中版,1.4毫米以上为粗版,0.8毫米以下为细版,以特制晚灿米为原料加工的,直径0.6毫米的榨面称羊毛榨面,可用热水瓶开水浸泡,加上佐料就可当点心。是榨面的上品,出产很少。

★煮法:1、汤食法:将佐料(如咸腌菜、肉丝等)放入沸水中煮1至2分钟,然后放入榨面,继续煮1分半至2分钟,配上你喜欢的佐料及调料就可吃美味汤面喽。如果家里刚杀了鸡,如果你喜欢的话,还可在在放入榨面之前的沸水中浇入一些鸡汤则更美味了哦!

2、煎炒法:将榨面放入沸水中煮约2至3分钟,捞起沥干后拌上适量调和油、肉丝、小葱及适量酱油即可煎炒出美味可口的嵊州炒榨面。

3、友情提示:男士一般一餐一张榨面,女士半张就差不多了(当然饭量大的就多放点吧,呵呵!)。榨面放下水后千万不要煮太久了,要不就成面团就不好吃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