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敦煌特产介绍100字作文 甘肃特产论文1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敦煌特产介绍100字作文 甘肃特产论文100字更新时间:2023-08-17 11:53:04

一.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敦煌黄面

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调汤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制作黄面的工艺极其讲究,操作也非常不易。只见拉面师傅双手舞动着一块淡黄色的面团,时而抻拉成长条状,时而旋转拧成麻花状,象变戏法一样,将一团足有七、八斤重的面团拉成一把细粉丝样的面条。下锅煮熟的黄面丝色黄晶亮,可乘热拌菜食之。吃起来开胃去腻,清热解烦,令您食欲大增。莫高窟256号窟(宋)壁画上就有制作黄面的生动场景,可见其历史悠久。( 敦煌)

二.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敦煌工艺骆驼

骆驼是古丝绸之路上主要的运输工具。也是大漠中特有的动物之一,它耐高温、耐严寒、耐饥渴、性乖巧.人们常用它驮物跋涉于戈壁沙漠中,有“沙漠之舟”之称。其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吃苦精神和憨厚硕壮的形象深得人们喜爱,曾作为中国艺术节的吉祥物。敦煌民间的手工艺者,以棉为胎、外裹特制绒布制成的骆驼形态各异,造型淳朴,憨态可掬,令人爱人释手,实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佳品。( 敦煌)

三.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家俱

酒泉富康家俱,先后荣获“甘肃省优质产品”、甘肃省名牌产品”、甘肃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等称号,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 酒泉)

四.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月泉浆水面

据说取敦煌月牙泉之水,与一种野生草本植物羊奶蔓蔓发酵生成的浆汁。味美爽口、清凉解暑,与面条同食别具味道,因而得名“月泉浆水面”。“敦煌文书P.3231卷平康乡官斋藉中即有“浆水粥”、“浆水面”的记载。古代敦煌人有粥水熬粥的饮食习俗。浆水在敦煌至少有1200多年以上的历史。近现代浆水面是敦煌民间大众喜食的民间小吃。

五.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敦煌地毯

敦煌地毯历史悠久,世代相传。采用精细的传统手艺加工而成。原料为纤维长、粗细适度、光泽好、拉力强的高级羊毛线。用此线制出的成品色泽协调,花纹灵活,毯面光亮,质地柔软,富有弹性。经特殊工艺处理,外观古色古香,给人一种暗中透亮、安静舒适的感觉。它融敦煌壁画的绚美和西北山川的粗犷于一体,兼有阿拉伯风格的色彩图案。敦煌地毯质地坚实、经久耐磨、种类繁多、价格低廉,被旅游观光者视为十分理想的居室铺设和装饰壁挂精品
( 敦煌)

六.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西域煎饼

最早出现在唐代敦煌的启蒙教材中,说明敦煌人在很早的时候就食用煎饼。煎饼的起源较早,在《俗务要名林》和《类书》中即有记载。因其制作简单,快捷方便,口感软糯,受到人们的喜爱。

七.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发子面肠

发子面肠也是穆斯林喜欢食用的一种食品。它是羊下水制作的。制作时先将羊下水用流水洗净,将肺、肝剁碎,盐、葱、花椒粉搅拌后塞进肥肠内,叫作发子。把精白面粉用水拌成糊状,加上调料,灌进细肠内,叫面肠。做好后即放在笼内,文火蒸煮。蒸熟后,切成一寸长的小段,有的还放上几片羊头肉、肚子蹄筋,调上辣子油、陈醋、蒜泥,十分鲜美好吃。( 敦煌)

八.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敦煌水晶眼镜

产地:敦煌特点:选用阿尔金山结晶完好的透明天然石英晶体为原料,精工研磨,戴上这种眼镜,即使是三伏酷暑,人的眼睛也会感到凉爽润湿,老年人特别喜欢

九.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香酥羊腿

香酥羊腿是由新疆风味菜演变而来,选用腥味轻、肉质嫩的敦煌地区绵羊肉,经过腌、蒸、炸较为繁杂的操作过程烹制而成。菜品色泽焦黄,外酥里嫩,鲜香味美,油而不腻。羊肉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之功效,是食疗温补的美味之一,是本地的一道名菜。

烹调方法:

味型:椒盐味

主料:羊前腿一只(1200g)

辅料:鸡蛋5只,水淀粉100g

调料:料酒20g、精盐70g、味精5g、葱段20g、甘草15g、姜片20g、花椒15g、香叶1g、小茴香3g、鲜汤100g、胡椒粉10g、椒盐20g

制作工艺:

1、将羊腿洗净,在肉厚处划几刀,放入沸水锅中氽一下捞出。

2、将羊腿放入深盘中,加入料酒、盐等调料上蒸笼至熟烂后取出。

3、将蒸烂的羊腿挂匀全蛋糊下入烧至六成热的油锅中炸至外部金黄酥脆捞出,装盘点缀,带椒盐上桌即成。

菜品特点: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鲜香味美,油而不腻,敦煌风味。

操作关键:

1、羊腿蒸制一定要熟烂。

2、挂糊要均匀,油温要控制在八成热。

十.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烫面油饼

据敦煌莫高窟文书P.2040卷子记载,唐五代时称为“水饼”。由“烫”好的面,经过擀薄,撒上香豆末,抹上油,烙熟。所以,口味略带甜香,酥软可口。有别于温水和面,故称“烫面油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