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上海宝山莆田特产 莆田特产哪里买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上海宝山莆田特产 莆田特产哪里买最好更新时间:2023-08-27 00:04:15

一.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黑猪

莆田黑猪是福建省地方良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常泰、黄石、笏石、灵川、梧塘、西天尾、涵江及城郊等乡(镇)。全县饲养母猪4万多头,年产仔猪50多万头(据县畜牧兽医服务站提供,1988年有防疫仔猪33万头),输出猪苗达20万头以上,畅销省内各地,是福建省主要的母猪基地。

黑猪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料,生长快,出肉率高,肉质好,产仔多,母性强,抗热、抗病力强等特点。成年公猪体重350市斤,母猪体重300市斤,经产母猪一般每窝产仔10~12头,最高达15头以上。利用长白猪或杜洛克猪作父本,黑猪作母本,杂交一代具有体型大,生长快,易育肥,出肉率高,瘦肉率高,肉质好等特点。所以,以莆田黑猪作母本,是福建省利用0优势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母本种源。

莆田黑猪产于福建省莆田、仙游和福清市的西北部,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等县,其中尤以莆田的荔城区为数众多。

莆田黑猪产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在16℃至21℃之间,无霜期年平均达316天至350天之间。年降水量1293.9毫米,雨量多集中在5~9月,由于自然条件好,复种指数高,除部分山区为一年两熟外,均为一年三熟,盛产水稻、甘薯、花生、大豆、大麦、蚕豆和豌豆等,蔬菜栽种普遍,农副产品和青绿饲料丰富,此外还有海产饲料,常被用来喂猪。

莆田黑猪体型中等大,头略狭长,脸微凹,额纹较深呈菱形,耳中等大、薄,呈桃型,略向前倾垂,颈长短适中,体长,胸较浅狭,背腰平或微凹,臀稍倾斜,后躯欠丰满,肚大腹圆而下垂,背腰体侧部皮肤一般无皱褶,四肢较高,被毛稀疏呈灰黑色,0多为7对。

莆田黑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26.04公斤,体长131.5厘米,胸围120.75厘米,体高79厘米,成年母猪平均体重77.37公斤,体长116.99厘米,胸围100.37厘米,体高63.9厘米。

莆田黑猪具有早熟、适应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产崽多、母性强以及性情温顺、肉质细嫩香美等优良特性。

莆田黑猪由于长膘慢、饲养期长、经济效益不高,农户养殖的积极性较低,加上近年来受到外来猪种的严重冲击,许多农户卖掉黑猪,致使黑猪濒临灭绝。莆田黑猪已被列入农业部猪种资源保护项目。

2006年,莆田黑猪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二.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莆田套串小肠金钱片

莆田套串小肠金钱片

在莆仙风味小吃的品种中,套串小肠金钱片久负盛名。猪小肠原是一种很不起眼的东西,经过巧手加工,精心烹调,外行人根本无法辨认出那是什么制作的,只会啧啧称赞这道小吃味道的特别和形状的奇特。盘中被切成金钱似的薄片财政厅几道层次均匀分明。入口尝试,肉质感很强,又脆又嫩,香喷喷的。主人如果不作介绍,任你怎么猜测也不会想到这就是猪小肠。

所谓的套串小肠,就是把一副长长的猪肠翻出反面,用淀粉加盐揉洗干净,再用竹筷顶住小肠的前端,经一次次反复宰展,套成一个银圆大小的实心圆环。这种加工好的套串小肠放入锅中,用文火炖熟,捞出置于洁净的大盘里,待食用前切成小金钱一般的细片,装了花样,就可以上桌了,。在莆仙民间,一般的熟食店里都有卖这道菜,是下饭或佐菜的佳肴。

三. 黑龙江省 双鸭山 宝山区 圆蘑

别名:冻蘑、冬蘑。

来源:侧耳科真菌侧耳的子实体。

植物形态:子实体丛生或叠生,肉质。菌盖宽5-21cm,扁半球形,后平展成扇形、肾形或半圆形。圆蘑的形状像扇子,直径7-15厘米,它的颜色变化很大,幼时菌面深褐色,以后呈暗灰色或淡灰褐野生圆蘑色,长成后变为黄褐色,菌肉肥厚、白色;菌柄极短而偏生,基部有白色茸毛。菌肉白色,味极鲜。晒干后,成黄色大块,温水泡便恢复鲜时形状。
圆蘑是东北独有的菌类,它是蘑菇中仅次于猴头蘑的上品蘑,营养成份是一般蔬菜的十几倍,目前一般认为圆蘑无法成功养殖,其实不然,但在东北,圆蘑养殖已经初具规模,而且产量高。

较之野生圆蘑,养殖圆蘑的营养价值当然是逊色的。而野生圆蘑通常会有少量虫蛀的痕迹,中秋过后从野外采摘的圆蘑相对而言虫蛀较少,营养价值很高。圆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等营养成分,滋味鲜美,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其味道与海鲜相似,用圆蘑做菜肴,荤素兼宜,有炒、炖、烩、烧等多种吃法,堪称“素中有荤”的山珍。

圆蘑入药,具有舒筋活络、强筋壮骨的功能,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等症。

四. 上海市 宝山区 宝山鮰鱼

宝山著名鮰鱼,产于长江口宝山、崇明一带,因与回同音,民间通称回鱼,学名长吻鮰。俗称江团、白吉、肥头鱼。鱼体态粗长,腹部膨隆,尾呈侧扁,鮰鱼个体轻重不等,一般为1500~2500克,少数个体可达10公斤。鮰鱼俗称江团,苏东坡有诗赞曰:“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 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鮰鱼兼有河豚、鲫鱼之鲜美,而无河豚之毒素和鲫鱼之刺多。



鱼不仅好吃,且有补中益气、开胃利水之功效。由于近来环境变化和捕捞强度过大,其资源已濒于枯竭,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宝山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人工繁殖技术和池塘养殖获得成功, 网箱养殖鱼种可15公斤/平方米,商品鱼30公斤/平方米,池塘单养亩产达到400-500公斤。 原吴淞老镇上的合兴酒菜馆 (现为吴淞饭店)的名菜红烧鮰鱼,以色泽红亮,油而不腻,鱼肉肥酥,味道鲜美而闻名。

五.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鸡卷

莆田鸡卷是莆田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也常用于宴席之上。

鸡卷的做法

先把瘦肉剁碎,加上香菇、虾仁、尾梨、冬瓜条、五香、胡椒等佐料,再用猪的网油裹卷,切成半寸左右的圆粒状,油炸成焦黄色,趁热沾上酱醋,酥脆香甜、五味俱全。

其特点是色泽金黄,酥脆鲜香,甜中带咸,清爽可口。

鸡卷是用猪网油包裹猪肉、香菇、虾肉、荸荠等多种配料合成的馅物,制成条状,经油炸而成。外表如鸡皮之状,形似鸡腿,因而得名。用猪网油作皮料,又薄又韧,油炸后酥浓香浓。馅物加上山珍海味,还有又脆又甜的荸荠,食之不腻,百尝不厌。

鸡卷可称得上是一种方便熟食,便于携带,便于贮藏。如果是郊外春游,或是登山赏景,随带一袋鸡卷,数瓶啤酒,休憩时席地而坐,细细品尝,不亦快哉!

(主料辅料)

豆腐皮2张、番茄1个、净冬笋125克、面粉25克、净荸荠100克、胡椒粉001克、兴化米粉100克、白酱油30克、花生仁25克、白糖15克、水发香菇10克、醋15克、黑木耳5克、味精5克、干淀粉125克、花生油500克、湿淀粉10克(约耗100克)、芝麻酱7克)

(烹制方法)

1.兴化米粉人沸水中氽一下捞出,放在盆里,倒入干淀粉揉成粉泥,然后将花生、荸荠、冬笋、香菇剁成米粒大,与兴华米粉泥搅拌,加入味精3克、白酱油15克、芝麻酱,揉成馅料。黑木耳洗净。番菇洗净,切片。白糖、白酱油15克、醋、胡椒粉、湿淀粉、味精2克调匀成卤汁。

2.将每张豆腐皮摊平,上铺馅料,卷紧成圆棍状,用面粉调成糊封口,待封口于后,每卷切成2.4厘米宽的斜块成鸡卷生坯。

3.炒锅置旺火,下入花生油,烧至八成热,将鸡卷生坯下锅。炸至两面呈金黄色时,滗去油,锅回旺火,放人黑木耳、番茄片稍炒,倒入卤汁勾芡,颠翻均匀,装盘即成。

六.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莆田蘑菇罐头

莆田蘑菇罐头

七.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兴化煎粿

兴化煎粿

在莆田市区西南凤凰山麓,云遮雾绕着一座寺庙,叫石室岩。这个寺庙占地不大,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香客。人们来到这里,除了为拜谒威名显赫的仙公外,还想品尝名闻海内外的石室岩煎粿。

相传唐朝时,石室岩还没有寺庙,只有一个岩洞。岩洞中住着一个妙应禅师。他很想在这个美丽幽静的石室岩盖一座寺庙。要盖庙就需要很多的砖瓦杉木。但哪里去要这第多的砖瓦杉木呢?一天晚上,有仙人向禅师指点迷津,使禅师皱的眉头一下便舒展开了。

第二天,妙应禅师对游人香客说:天上仙公要云游到石室岩,那时岩洞中将有灵光出现,那就是仙公显灵了。谁要是看上一眼,就会福寿齐天。但只有那些勤劳的人们才能看得见的。所以,谁要看灵光,就需随手带一砖一瓦到岩洞来。

一天晚上,妙应禅师坐在岩洞中做-,只见他浑身上下闪现着道道白光

,从从洞中射了出来。许多游人香客见了都惊诧万分,都说这是天上仙公降临了。这消息传开后,成千上万的人都争先恐后地涌向石室岩。他们有的带来的砖瓦石灰,有的扛来杉木石条。结果,没有几天,杉木石料堆积成山。禅师赶紧请建筑工师傅,筹划合计开工建庙。没几个月,一座高大的寺庙很快就盖起来了。禅师看着即将竣工的寺庙,心里非常高兴,但又感到过意不去。应该用什么来答谢游人香客呢?他想着,又想出一个主意来。

寺庙将要落成了,到寺庙来祝贺的游人香客比肩接踵。为了答谢大家,禅师亲自下伙房执勺。他把事先磨好的米浆,调好了味道,用瓢洒在铁锅里,以茶油煎成薄片,然后,把炒熟的花生仁捣碎,拌着葱花,撒向煎粿上。只见出锅的米薄如蝉翼,点点的花生微粒衬着碧绿的葱花,紧紧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喷喷的。禅师煎了七天七夜,用他亲自煎成的米粿煎成的米粿慰劳游人香客们,大家尝后无不叫绝口。从此,成为莆仙的一种风味小吃,传到民间,流传海内外。

石室岩煎粿原料及做法:

煎粿,原是农民在早稻登场后,舂米时筛出的碎米磨成米浆,配上南瓜、韭菜、芹菜、绿豆芽等,用油煎干而成。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室岩煎粿最为出名,有“没吃煎粿等于没上石室岩”之说。

“石室岩煎粿”主要原料为:上等的晚米、炒熟的花生仁、芝麻、芹菜、生姜、精盐等。先是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浸泡二三小时,淘洗净后沥干,再注入清水,用大石磨磨成很稀的乳状米浆,调入芝麻、花生酥、精盐、味精等,搅拌均匀后盛入大陶盆待煎。煎粿有两个讲究:一要讲究“耍”的功夫,务必看准火候,适量用油,将米浆均匀地“耍”在锅边;二要讲究米浆稀度,越稀越好。稀了,煎米果有一定的透明度,薄如蝉翼,食来脆口,油气既足,香味也佳,实在妙不可言。近年来,石室岩小吃部的“煎米果”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人们上山,似乎不是单纯为了寻幽探胜,还为了品尝价廉物美的“煎粿”风味。当然,莆田不少酒家、饭馆也把煎米果列为风味佳肴之一。

八.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莆田荔枝

莆田荔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莆田荔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建种植荔枝,始于唐代,到了宋代,植荔之风,一时称盛。福建的荔枝以色味具佳名闻天下,而这其中,又以莆田荔枝为最。

清代乾隆年间莆田人廖必琦这样赞美家乡的荔枝:“谁把芳名挂齿牙,方红陈紫总堪垮,林间玉酝滋甘露,尘外仙罗散彩霞。厚味由来高两粤,异香此际压三巴,莆中尤是闽中最,乌石山前有几家。”此外,在荔乡莆田,据廖必琦记载,在他祖先庄园里曾发现奇特的品种,肉呈绿色而味甘。廖又咏诗赞曰:“有宋芳名何可当,吾家荔枝自成庄,君谟此日如增谱,记取新诗入锦囊。”诗中叹惜蔡襄(字君谟)当时作《荔枝谱》时没有记载这个品种。

荔枝树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能活数百甚至上千年,福建各地至今还保存不少历尽沧桑的古荔枝,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莆田城内宋氏宗祠庭院中的“宋家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依然年年结果,核小肉厚,蒂实皆香。

莆田荔枝始于唐代,其味香甜、醮核率高,具有止渴、滋补功效。宋代蔡襄曾写下世界上第一本《荔枝谱》,称兴化荔最为奇特。后来,荔枝树又被莆田定为市树。郭沫若先生六十年代初在莆田考察时,曾题下“荔城无处不荔枝”的诗句,盛赞莆田荔枝。

莆田荔枝,色香味俱全,自古以来,就博得人们的喜爱。曹学全《荔枝歌》云:“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终第一”。莆田也称“荔城”,素以品种多、产量高、质量优而闻名。像“陈紫”、“宋家香”、“状元红”都是本地的优良品种。其中“陈紫”更是荔中绝品,成熟时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本世纪初,它还远涉重洋,传入美国南部各州及古巴等国。

荔枝还可加工成荔枝干、荔枝罐头、荔枝蜜饯、荔枝酒等,并可入药。据《本草纲目》介绍,它的果实“能止渴,益人颜色……通种、益智、健气”;壳能治“痘疮出发不爽快……又解荔枝热”;核能治“脾痛不止,妇人血气,疝气颓肿,阴肾肿痛,肾肿如斗”;花和皮根能治“喉痹肿痛”。壳和根还可提取栲胶;木质坚实,可作家具。人誉之满身皆宝,并非虚传。莆田民间还有这样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莆田荔枝产地范围为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新度镇、黄石镇、拱辰街道办事处;城厢区华亭镇、凤凰山街道办事处、灵川镇、东海镇、霞林街道办事处;涵江区梧塘镇、白塘镇、涵西街道办事处、涵东街道办事处;仙游县郊尾镇、枫亭镇共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九.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红团

红团,福建莆仙地区特色小吃,蒸食,由皮和馅两部分构成。皮的一般原料是糯米粉,制作时先将糯米粉拌上食红,然后加入适量的温水,揉成米或面团,再从中撮出一小部分,用手捏成薄饼状,就成了“红团皮”。馅一般有糯米馅、绿豆馅、糯米绿豆馅、猪五花肉馅(较少)四种:糯米馅是把糯米蒸成干饭后,放入糖水中用文火煮,使它成为又粘又软的饭团;绿豆馅是把绿豆煮烂,放进糖(以文火干),再用勺子把绿豆捣碎,靠糖的黏度黏成团;糯米绿豆馅是先把糯米炒熟后碾成粉,再把它与煮烂捣碎的绿豆、糖混和成团状。制作时把馅用手捏成直径5厘米左右的球状,即为“红团馅”。用“皮”把“馅”包起来,放入木质的粿(俗称红团印)内,印成上拱下平球缺状的红团(曲面上花纹,中间一般印有福、禄、寿、喜、财、丁、贵及双孩儿、庆丰收等字样或图样)。印好的红团的用洗净的剪成圆形的鸡叶(莆仙人称鸡蕉叶)或一种大栲树叶垫底,置入蒸笼内,用大火蒸。约20分钟后,打开蒸笼,红艳艳,香喷喷,亮闪闪的红团立刻呈现在眼前。



红团是一种甜食,长时间存放不易变质,若定期加热可存放20多天,它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主食。 做红团一般在腊月廿七、廿八两日内进行,除丧服未满的人家白团外,家家户户都要做红团。红团颜色红,形状圆,寓团团圆圆,红红火火,大吉大利之意。因此,从做红团这天起,过年的气氛开始浓厚起来。红团用料普通,却是一种品位极高的供品。除过年外,逢结婚、谢天地等重大喜庆时才做。在这种情况下,红团不但是供品,而且又是馈赠的礼品,如婚、嫁、喜庆等,贺喜的亲戚朋友离开时,都要馈赠红团一双或二双,以示感谢,受礼者亦视此为吉物。



红团不但礼重,而且是一种可口的小吃。它不但甜,而且香,特别是绿豆馅或糯米绿豆馅的红团更香、更软。冷却后的红团,表面硬梆梆的,但只要稍微加热,马上变软,口感仍十分好。

十. 上海市 宝山区 上海玉器

上海玉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以仿青铜器为主,风格古雅,造型端庄。如1980年制作的“仿青铜器墨玉调色器”,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荣获银杯奖。作品仿青铜器的造型,稳重而大方,纹样装饰性强,酷似青铜的墨玉,晶莹剔透,放射出美丽的光泽,似与不似之间别有一番风韵。1979年制作、至今仍珍藏在日本横滨市政大厅中的“翡翠百佛钵”,在直径仅有5寸的荷形钵的器形上装饰有近百片荷叶,每一片荷叶上都有一个小罗汉,并且千姿百态,细微之处有如毫发。另外1982年制作的“青玉犀牛尊”、“青玉兽面壶”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都形象生动,秀丽而飘逸,富于韵律感,在工艺上细腻而精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