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赣州市特产公司 赣州特产批发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赣州市特产公司 赣州特产批发在哪里更新时间:2023-08-26 07:04:22

一. 湖南省 郴州市 临武 西山米酒

临武人好喝西山米酒,因西山米酒好喝。

临武之西山,系九嶷山之余脉,《水经注》称桐柏山,清同治《临武县志》载:“(西山)四面险绝,雄踞百余里,溪洞深杳,山势尊严,层云迭翠,春犹积雪。”“西山霁雪”乃为临武八大景之一,因西山之水特好,含各种人体所需之微量元素,尤其是到工业社会较为发达的今天,其水没有受过污染,用其水酿制之米酒,乃曰西山米酒。有好事者曾探访西山米酒好喝之秘密,曰非酒药独特,非酿制之米好,非工艺独到,皆因水独此特好,水好乃酒好。

西山米酒酿制历史已不可考,但从历代之文人骚客酒后所吟诗作赋来看,当是自古有之,自古好喝,且看明刘尧诲作的《西山霁雪》:“群山西来佳气并,上有缥缈之玉城,琼枝拂日崦嵫水,银海横空白屿轻。”清陈以矩之《西山霁雪》:“年年此地眈佳日,爽气西来酒共倾。”等,可见一斑。

西山米酒清甜可口,喝起来朗朗上口。其清,乃得天地之清华,倒在杯中,清彻见影,无一丝之杂质,无任何之杂念,与白瓷杯浑然一体;其甜,举杯入口,有纯粹的泉洌,有清香,有荷香,又仿佛什么都没有,但还是有一种淡淡的酒香,就只是有一点点说不出的清凉,抿一口,沾唇则唇润,入口则舌甜,由不住让这股清冽顺食管流下去,则泌你心脾矣。但她毕竟是酒,不是天然的矿泉水。是酒,就有酒的味道,她有度,比啤酒有气质,比白酒有风度,啤酒有五谷杂粮之俗气,白酒有盛气凌人之霸气,她静如处子,她翩翩然如一仙子;她有道,啤酒有泡泡沫沫哗众取宠之-,白酒有风风火火浓妆艳抹之野妖,她无声无息舒展柔臂让你温睡在她怀中而不知今夕何夕。

因为她有道,她就很有味,临武的男子都好她这一口。亲朋好友,聚上一桌,上酒,无需问,必是西山米酒,酒杯,不用说,就用功夫茶杯;一功夫茶杯,也不过是两两左右,一桌不过十来人,胆量小者,也可以轮流做一回皇帝,尝一回唯我独尊的味道;酒量小者,也可以高举一杯,送上一些祝酒词,豪气冲天地喝道:雪洗!雪洗!(临武方言:喝完!喝完!)酒量大者,一上桌每人面前先摆一瓶三斤装的健力宝瓶,喝完一瓶再来一瓶,喝到兴极觉得不倒瘾,干脆把功夫茶杯推开,每人端一个大钵子,满上,一口气喝完,不许滴漏一滴酒,违者重罚。罚什么?当然是罚喝西山米酒!罚多少,大家吆吆喝喝,终归会吵出个处罚的尺度来,因此时,大家都已是太白高风,想方设法一定要让对方多喝,哪怕是一点点。

临武的女子也有很多好这一口。现在生活富裕了,妇女同胞解放了,闲情逸致之余,几个少少(临武方言:已婚妇女)聚在一起,点上一盘鸭掌,一盘子凤腿,一盘子嗦螺,或者其他风吵小吃,来一壶西山米酒,轻抿慢咽,酒过三巡,或红酡渐现,或面若桃花,便会说上一些骚骚痒痒不轻不重的少少们的荤话,挑逗得在旁偷听的男子恨不得马上过去喝上几杯,这可是临武夜宵一条街的别样风景,你若不信,自可去体谅一番;也有男女同聚一桌,男的会尽力劝女的同喝,腼腆女一开始自是不肯喝,但等男的喝到兴处,不经劝,参与其中,自是来一个喝倒一个,来两个喝倒一双,这便是临武土话说的:女的一端杯,男的倒一堆;也有豪爽女,上桌经不得两句劝,便与男子甩膀同干,杯杯见底,你来我往,阴阳调和,巾帼不让须眉,其乐融融,不亦快哉。

近者,临武县要创最宜居县城,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山水生态之美貌渐显,然西山米酒,是临武人自古来的乐趣,是临武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味道,喝上几杯西山米酒,许多临武人才会觉得临武县城更宜居,更惬意。

二. 湖南省 郴州市 临武 香花石

“香花石是中国地质学家发现的第一种世界新矿物,以发现地湖南省香花岭而命名;中国香花岭独有,类同动物类的大熊猫,被誉为“国宝”;香花石的发现,是中国地质学史和国内矿物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胡能勇介绍说。

该矿晶主要产于花岗岩与石灰岩的接触带,分布在白色条纹岩的黑云母脉中,接触带中发育有含铍(Be)的绿、白色的条纹岩与锂铍石、铍镁晶石、金绿宝石及萤石、方解石、锡石、白钨等共生。化学成分为:Beo15.78%Cao34.60%、Li2o5.85%Sio235.66%、F7.81%少量Al、Fe、Na等。

香花石外观为黑白相间矿物,黑色为云母,白色多为方解石,并有白色和紫色萤石共生。晶体多为乳白色或米黄色,也见少量淡绿色晶体和无色透明晶体。香花石晶体多呈球状,肉眼观察似鱼子蛋,分布在白色方解石或萤石中,晶莹剔透,熠熠生辉,在太阳光下能见折射七彩光,彩溢夺目;在放大镜下,香花石晶体呈多面体,棱面最多可达128个棱面,排列有序。据资料介绍,香花石晶体系等轴晶形,分别以立方体、四面体、菱形十二面体、三角三四面体、四角三四面体、五角三四面体、五角十二面体等晶形。

香花石晶体硬度为摩氏6.5度,比重2.9—3,性脆,表面呈玻璃光泽,透明或半透明,不完全解理。花石有二种结晶习性,一是结晶颗粒大而晶面少,发育二个单形,二是颗粒小而晶面丰富但少见。

它的科研价值、收藏价值是行家们梦寐以求的矿物品种。而它黑白相间的基岩,流畅优美的蛇纹线条,白色方解石伴生紫红色萤石,及点缀在其中珠光宝气的晶体就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尤其在光亮油黑的云母中,突出一颗颗亮白透明、如珍珠般光泽的球形晶体。黑白分明的强烈反差格外炫丽夺目,宝气十足;如果在放大镜下观看,则更让人赏心悦目。一些肉眼看不太清的晶体,放大后有的犹如一颗颗钻石,镶嵌在白色方解石或黑色云母,中闪闪发亮;有的好似一堆堆珍珠分布在石中不同位置,五光十色,珠圆玉润;有的成片铺撒,有的成条如带;稍大的晶体可见棱角分明,呈现毕丽灵气,大晶体则可分辨出不同棱面。恰似花团锦簇,叫人美不胜收,心旷神怡!香花石产于香花岭矿区癞子岭半山腰一处约200平方米的地方,海拔高约900米,因香花石与锡砂,白钨等矿共生,近20年来,一些采矿的民工已将香花石矿点炸得百孔千疮,香花石矿也因此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实在让人痛心!目前只能在矿点的废石中找寻香花石,肉眼可见的晶体非常稀少,4mm大以上的极少,10mm大以上几乎绝迹,可见香花石及晶体之珍稀!

三. 江西省 赣州 崇义县 龙归茶

龙归茶产于江西省崇义县乐洞乡龙归村海拨一千多米的深山密林中,其特点是:清香独特,色翠水清,耐泡味长,清香四溢,饮后久而回甘,余香不绝。具有清肝明目,消化脂肪,兴奋中枢神经之作用,对脑膜炎、肾炎、肝炎、胃炎、心脏病、高血压、痢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据我所知,每年有春茶和秋茶,其中以春茶最为有名,因为乐洞乡濒临广东和湖南,早年交通不便,且未有规模加工,常有广东人越过界山过来挨家挨户地收集,价格三十至五十元每斤不等,运到广东高价转出,所以龙归茶是真正的"名声在外".常饮龙归茶,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延年益寿。是清朝末年贡品。

四. 江西省 赣州 章贡区 赣州鱼饼

鱼饼是赣州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菜,全国只有赣州有鱼饼。赣州的鱼饼,俗称鱼脯,是用新鲜草鱼肉经过精摧细掏后,加入各种佐料制成的一粒粒小圆球。用它来开汤,味道鲜美,香脆可口,是家居备菜.一般逢年过节,赣州家家户户都很喜欢上的一种菜肴。鱼饼色泽金黄,既有鱼肉炸后的香味,又有大量的汤汁包在鱼饼之中,鲜嫩味美,久食不腻。赣州鱼饼以金钱鱼饼和响铃鱼饼最为有名。

虽然看上去好象油炸豆腐,但制作鱼饼时的讲究很多。做一斤鱼饼,只需二、三两粉(鱼丸为四至六两);要加四至六个蛋;并要不停地顺着一个方向搅拌,时间越长越好。所以说鱼饼是靠“打”出来的,倘若没有打够时间、不均匀或换了搅拌方向,炸时其不能成球型、就会散开。

鱼饼保存方便,比鱼丸的保存期更长;其吃法可作汤煮透、让鱼饼内含足汤味,也可以烧、炒,经常是第一道上桌,作为“头碗菜”,味道美极了!

五. 江西省 赣州 全南县 瑶家笋干

纯天然绿色食品,以瑶山野生竹笋为原料,通过去壳、蒸煮、压片、烘干、整形等工艺制取。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片宽节短,肉厚脆嫩,香气郁郁,瑶寨笋干不仅可辅佐名菜,而且有相当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具有减肥、防癌、抗癌作用。

六. 湖南省 郴州市 桂东 花豆

又名花纹豆,因其表皮呈规则花纹而得名,只有桂东的部分山上能培植长豆,其它地方只是开花不结果。它的营养相当丰富,补血补钙。炖鸡肉、炖排骨特别开胃。( 郴州)

七. 江西省 赣州 赣县 江口倒菜

江口倒菜,又名江口腌菜,历史悠久,相传自明朝初期赣县江口就有生产。江口倒菜主要原料是大蔸菜,做的时候要用坛子倒置进行腌制,再进行成品加工。菜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开胃健脾,促进食欲之功效,是人人皆宜的“绿色”保健食品,倍受欢迎。

江口倒菜在赣州市、南康、兴国等地十分畅销,半成品可用作探亲访友的送礼佳品,更是待客美味和孕妇反应期食用的美菜,也可作孩子的小零食。

八. 湖南省 永州市 祁阳 祁阳石

祁阳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祁阳石,产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该石质不甚坚,温润细腻,多呈紫红色,石色匀净,常见浅绿色石脉。色佳者有山水日月人物之象,尤以紫花者稍胜,大者制屏亦雅。祁阳石质地细滑而沉,可用于琢制砚台,成砚称“祁阳石砚”或“祁阳砚”,肌理莹彻,云委波襄。

祁阳石属粘土质板岩,赋存于祁阳县下奥世地层中;矿物成分有绢云母、石英、斜长石、绿泥石、氧化铁等;有浅绿、灰绿、朱紫、褐等色;显微纤维结构,层纹状构造。其中称“紫袍玉带”者,通体为紫色,中间夹有青绿石纹;另一种为页层岩质彩石,剖开石头,颜色分多种层次,有紫艳、黄褐、乳白等,偶见黑色层。

据记载,乾隆皇帝的御书桌上的其中一方“紫袍玉带龙砚”便是祁阳石砚。祁阳砚作为国内名砚、湖南顶级石砚,在《湖南通志》、《祁阳县志》、《浯溪考》、《墨史》等中有清楚记载。

在清朝同治年版的《祁阳县志》上,还有这样的记载:“石产邑之东隅,工人采择,取其石之有纹者,随其石之大小,凿锯成板,彩质黑文如云烟状俗称花石板,以镶器皿亦颇不俗。无纹者有紫、绿两种,可以为砚”。

使用祁阳石雕的器物往往可以显现“紫袍玉带”,这与古代帝王的穿着非常接近,也迎合了“紫气东来”这样的吉祥寓意。所以,祁阳石便受到帝王的“宠爱”。乾隆年间,祁阳籍一品大臣陈大受亲自将一方“紫袍玉带龙砚”作为珍宝觐献乾隆皇帝,乾隆十分高兴,加以珍藏,并要求照例朝贡,从此祁阳石砚作为贡品上献朝廷。北京故宫博物馆张淑芬研究员曾透露,故宫博物馆收藏有数方祁阳石古砚及多件石屏风,均品质上乘,系历朝历代之御用佳品。

·史载,曾国藩曾收藏有祁阳石砚,秘不示人,视为珍宝。

·毛泽东主席一生挚爱推崇祁阳石,其祖父外祖父的墓碑均用祁阳石精雕而成。

·陶铸同志一生挚爱自己的家乡祁阳,随身携带祁阳石制作的砚台,脍炙人口的《松树的风格》或许正是蘸墨于祁阳石。

·“从每一方砚台,可以体会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日本前首相藤山爱一郎曾这样赞美祁阳石砚。

·湖南长沙烈士塔是长沙烈士公园的标志性建筑,高38.6米,它为八方形,中有祁阳石,石头上毛泽东书写的“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

祁阳石有两大类,一类为浅绿色,因其彩色的质地,深色的纹路,如云烟状,又称“文石”,俗话叫“花石板”,用来镶嵌到各种器皿上,也很好看,很有品位。明清时颇多出产,曾经盛销一时。另一类,石头通体为紫色,中间夹有青绿石纹,称“紫袍玉带”。此外,还有黄褐、深褐、朱紫、橄榄绿、乳白色、黑色等,祁阳石雕琢成砚,是价值不菲的石砚精品。

祁阳石质比媏砚稍硬,除了做高档石砚,还可以做高档桌面、椅面、凉床面;还可以做祠堂、庙宇门楣上题字的扁额和雕刻体质甚大的佛像。

由于历史原因,祁阳石在民国时期几乎开采殆尽,祁阳石资源奇缺,祁阳石砚存世不多,故有“祁阳石孰为难得,今已绝迹。”之说,祁阳石古砚在国内、国际文物拍卖中往往取得不俗的价位.

湖南省祁阳县挂榜山林场、七里桥镇、下马渡镇、羊角塘镇、潘市镇、梅溪镇等6个乡镇(场)所辖行政区域。

《祁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祁阳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祁政〔2015〕80号

湖南谦艺坊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SHQ01-2015《祁阳石》

九.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慈菇

慈菇

慈菇在宝应县很早即有种植,慈菇豆腐汤白如奶质,鲜美可口,唐代时就列为朝廷御用贡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慈菇生产发展迅速,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5万亩,总产6万吨,主栽品种紫圆(侉老乌)品质

好、个头适中、肉质紧实、食用时无苦味,深受客户欢迎。每年慈菇上市期外地客商纷纷上

门收购。

慈菇加工主要是保鲜出口,年出口量500多吨。

十. 江西省 赣州 宁都县 宁都粸

宁都有很多种用米做原料的食物,当地人称之为“qí”,有一些文人写成“糍”或者“米果”。我查了字典和一些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个读音和意思都和当地人的称呼一致的字——“粸”。“粸”是古代汉语中对一类以大米制成的食物的称呼,宁都人对“粸”这一称呼至今没有改变,我想也许可以佐证客家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宁都的粸,种类很多,一口气能说出十几种粸——糯粸、黄粸、灯盏糕、馍馍子粸、芋包子、薯包子、番薯粸、米冻粸、松糕粸、豆子糕、糖圆、油饼、卷心糕……

宁都的粸,主要原料是大米,也有专用面粉的。辅料有薯、番薯、芋子、豆子、南瓜等,也有用碱水的。做粸的原料要预先准备。年初,农夫农妇们就要筹划年底大概打多少糯粸、黄粸,来决定种多少糯谷、大禾子米(专门做黄粸的稻谷)。要是需要用专门的灌木烧成灰滤出的碱水,农夫农妇们要先上山寻找这种特别的灌木砍回家晾干。为了春夏能吃上薯包子、番薯粸、芋包子什么的,农夫们要在秋天将薯、番薯、芋子之类的放进窖里藏好。

宁都的粸种类多,做粸方法也不一样。打糯粸前要先把糯米蒸熟,再将糯饭倒到碓窝里,用专门的粸槌打成糊状即可。黄粸和糯粸的做法一样,只是在蒸之前,要将大禾子米在黄碱水里浸一段时间。烧薯包子、芋包子,要先把在水里浸过的米磨成浆,把薯、芋子用牙钵刷成浆,再把两种浆混在一起,调匀,放上盐、葱花,再用手抓浆,攥成圆形放入油锅里烧。烧番薯粸、豆子糕时,则直接在米浆里加入切成丝的番薯或者豆子。做米冻粸,要在米浆里加入石灰水。做松糕粸、馍馍子粸则是在米浆里加上酒酿让它发酵,然后放到锅里蒸。

粸的做法不一样,吃法也各异。蒸的粸润滑细腻,吃法因人而异,喜欢吃香的可以炒着吃,喜欢吃甜的可以蘸糖吃,喜欢吃辣的可以蘸辣椒水吃。煮的粸加些汤水、佐料,味道鲜美。在宁都,烧的粸居多,色泽金黄,香味飘逸,外脆内软,风味独特。

宁都的粸,一般和年节联系在一起。过年过节要做粸、烧粸。七月节一定要做粸,因为要用粸供奉天地、祖先。过年的时候要打糯粸、黄粸,炸油饼、薯包子、芋包子、番薯粸,很多人家要烧一箩筐粸。正月客人多,客人一来,蒸热一下粸,端上果盘,斟上酒或者开水,围坐在一起拉拉家常,其乐融融。

宁都的粸,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尊贵的客人来了,必须烧粸(人们称之为“起油锅”),才显得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一碗黄粸放上一些肉丸、猪肉等面子菜,就是一碗客家人的“汤”,那是对尊贵客人的盛情款待。我家乡黄陂镇宴席上的第一道菜就是用面粉烧成的“烧鱼”(其实是油饼,里面没有鱼,不像宁都青塘、赖村的薯包鱼)。

宁都的粸多,喜欢吃粸的人也多,烧粸卖的人也多。城里乡下,大街小巷,一个炉子一口锅,一捆柴火一桶浆,就可以烧粸卖了。大人赶圩,回家的时候买上几块钱粸,让留在家里的孩子解解馋。(廖平平)

信息来源:赣南日报 廖平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