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德州各区县有名的地方特产 山东省德州市最出名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德州各区县有名的地方特产 山东省德州市最出名的特产更新时间:2024-04-19 17:43:47

一. 山东省 德州 禹城 禹城山羊板皮

山羊板皮是禹城市的传统商品。突出特点是毛短有光泽,纤维组织紧密细致,皮板厚薄均匀、柔韧、拉力强,并富有弹性和油性。

二. 山东省 德州 乐陵 郑店马蹄烧饼

郑店马蹄烧饼是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郑店镇的。刚出炉的马蹄烧饼皮瓤分离,外脆内嫩,酥香兼备,香气四溢,色、味、形俱佳。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独特风味。

郑店镇位于乐陵市城南三十五公里,处于“四县三市”交界处,是乐陵市对外开放的南大门,于明代建镇,有着300多年的长久历史。这里有许多地方名吃,其中马蹄烧饼就是其中之一。马蹄烧饼是用面粉、植物油、芝麻为主要原料,用特制岩灰壁炉烤制而成的食品,其形状如马蹄,故名马蹄烧饼。

据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马蹄烧饼和糖酥火烧作贡品呈献给乾隆皇帝,倍受皇帝和大臣们的赞赏。由此可见马蹄烧饼和糖酥火烧早就是远近闻名和倍受喜爱的民间地方名吃了。

据记载,清朝末年,在商河县城经营马蹄烧饼的张氏家族和小街子(今商河怀仁镇的一个村)的康氏家族名气颇大,传入郑店镇得以传承。

马蹄烧饼品质优良,特点突出。刚出炉的马蹄烧饼皮瓤分离,外脆内嫩,酥香兼备,香气四溢,色、味、形俱佳。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独特风味。马蹄烧饼制作考究,经济实惠,易于储放,携带方便。

马蹄烧饼的制作方法非常考究,从制作到成熟出炉需要十余道工序,其配料严格精细,所用面、油、酥、芝麻均有精确的比例,每个烧饼2两重,但需要两个面剂制成,一个面剂与用油炒好的酥卷制成层层叠叠状,当作烧饼的瓢,然后再用另一个面剂包在外面,当作烧饼的皮。随即在光滑的石墩上搓制成马蹄状,蘸以芝麻和糖色,贴在炉被锅面上烘烤七至八分钟而成。

马蹄烧饼除配料严格精细外,掌握烤制火候也是十分重要的。制作马蹄烧饼所用的锅炉比较奇特,它所用的大平锅面朝下,底朝上,为保持炉内所需温度,锅底需用泥糊好,炉底上下不透气,制成马蹄烧饼最理想的燃料是优质果木屑和谷糠,也可用无味锯末代替。

郑店镇马蹄烧饼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不断完美,近年来,乐陵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这一传统名吃的继承和发展,采取措施扩大生产和提高质量。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开放,马蹄烧饼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不仅在郑店镇内有十几家烧饼铺,还有120余家烧饼铺分布在全县市的乡镇农村,据统计,全市马蹄烧饼年产量可达300余吨。这些遍布全县的烧饼铺,在继承制作的同时又有改进和创新,各具特色,各有风味,互相竞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些产品不仅供应本县之需,而且周围县市,以及省城济南市和德州市民也常有人批量购买。

由于马蹄烧饼物美价廉,老幼皆宜,是招待宾客和馈赠亲友的佳品,尽管店铺遍及全县市,其产品仍呈供不应求之势,每当节假日,人们更是争相抢购,销路广阔。加之郑店镇具有生产马蹄烧饼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郑店镇是历史上有名的粮面油生产基地,近年来,优质小麦面积不断扩大,生产马蹄烧饼的基本原料均可就地取材,资源十分丰富,这就为马蹄烧饼奠定了基础;二是村镇均有技术熟练的老师傅,形成了一支烤制马蹄烧饼的技术骨干队伍。

三.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四. 山东省 德州 乐陵 枣泥包子

枣泥包子

先把枣煮熟后去掉枣核,再放入锅中焖煮至烂,搅成泥,倒入炒勺内,加入白糖,炒至糖熔化,再加入香油拌匀,倒出晾凉后即成枣泥馅。用枣泥馅做成包子,蒸熟即可食用。其特点:松软宜口,味美香甜,和胃健脾。

五. 山东省 德州 齐河 米氏酱香羊肉

主料是精选健康生长七八个月的鲁北白山羊,配料是由桂圆、山楂、良姜、桂八角、丁香、白芷、枸杞、香叶等30多种中草药组成,放入精制老抽酱油等10余种调料,用铁锅、果木、文火熬制而成,并形成多年巡回老汤。菜品酱色油亮,酱香浓郁,肉质入口鲜嫩酥烂,香而不腻,营养丰富,并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先后获得“山东省旅游商品十佳品牌、清真老字号、山东名小吃、齐河”等荣誉称号。

美食类型:清真菜

美食推荐:清真米家楼饭庄

价格:50元/份

六. 山东省 德州 齐河 齐河锅饼

相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圆形,直径45厘米左右,厚约2厘米,个重约3公斤,割块分卖。锅饼制作工艺,县境南北略有不同。县境南部制作时,每个锅饼用干面粉2.5公斤左右,加清水0.5公斤左右及少许发酵面(俗称老面)和面,经在压杠石上反复杠压合匀,在案板上揉成圆球状,覆盖略醒,然后用手先压后搓成厚薄适中的圆饼,印上“菊花”或“万寿”类图案,正面朝上,用双手托入热度适中的锅饼鏊子里,略作旋转,以防粘沾,盖上锅盖;旺火匀烧10分钟,掀盖旋转,待底层结馇,即可翻过来,于表面均匀抹水、撒少许芝麻,盖锅,改细火,烧约15分钟,掀盖翻转,慢火匀烤,约5分钟,烤得香熟起锅,晾透即成;卖时正面图案朝外,外表精美细致,颜色淡黄,入口甜香,独具地方特色。县境北部烙制锅饼,或一次和几个锅饼的面,然后切出3公斤面,反复杠压均匀,揉搓成圆饼,用手勒边,然后两手提起,正面朝下,放入锅内,其后的制作工艺与南部同。齐河县锅饼圆厚甘美,内瓤分层,香韧耐嚼,且耐贮存。县城杨家锅饼为佳。锅饼的另一种吃法,锅饼炖笨鸡,将笨鸡炖熟后再放入锅饼稍炖成为又一名吃。

七.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八. 山东省 德州 庆云 德州羊肠汤

德州羊肠汤是山东省德州市的。羊肠汤又名清血肠。老德州的人们,俗称它为羊肠子。羊肠汤味道浓香,咸淡适宜,入口烂熟香嫩,油而不腻,鲜而不膻,爽滑可口。

关于羊肠子的由来,民间有很多传说:

一说是清光绪年间,朝廷诏令各地向宫廷进献名吃,当年居住在德州东门里三合街旗人沙勃勃接诏后便将自己创制的羊肠子进献皇宫。皇帝、太后品尝后,大为赞赏,因其清香味美、荤而不腻,遂视为佳品,给于赏赐。沙勃勃一时名振德州,辖区之人都争相学做羊肠子,羊肠子开始在民间流行开来。

另一说是羊肠子是满族人发明的。清朝建立后,很多满族人迁到了德州。德州的城北就住着一满族大户,主人被后世的老百姓叫作吴三麻子,据传羊肠子最早就是他们家私家享用的美食。辛亥革命后,吴三麻子家道中落,成为贫民。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担起挑担,去街头卖羊肠子。为了保持垄断,羊肠子的秘方一直不传外人。但机缘巧合,以前在他家扛活帮忙的一个长工学会了羊肠子的制作技巧。吴三麻子去世后,这个长工便把羊肠子的制作方法传了下来,也给德州人留下了一种宝贵的美食财富。

纯净的羊血调上上等淀粉、小磨香油、姜汁、胡椒粉等佐料成粥状,灌入新鲜肠衣内,煮熟晾之备用;食用时将煮熟的羊肠子放进羊骨熬制的老汤内加热,在碗内割制成小段加上胡椒粉、香菜末即可。吃在口中香嫩软糯,并无腥膻之感。很多老德州喜欢吃羊肠子,尤其是寒冷的冬季,认为它具有健脾开胃、通窍散寒之功效。一碗好吃的羊肠子最大秘诀在于汤汁的调配,以汁取胜才是王道,汤汁配方是“江湖秘笈”,也是师傅们的0,轻易不外传。据坊间传说,许多好吃的羊肠子用得都是制作扒鸡的老汤,自然别具一番风味儿。

在很多老德州人心里,羊肠子是街头巷尾一道诱人的风景线。清晨或黄昏,小贩们推着小车走上街头,锅上的盖子一掀,香气四溢,吸引着过往行人。不一会儿,每辆小车的周围就会密密匝匝地围上一圈吃客。卖羊肠子的摊位十分简单,大都是一辆长箱形的木车,所有的家伙什儿都放在车上。车前是装着碗筷的水桶、盛放佐料的小盆,车后摞放着供食客坐的小凳,木箱内放一口大锅,锅内盛满热气腾腾的羊肠子,锅的旁边有盛着烧饼的箱子。当人们聚拢到车前,小贩便从锅里夹出一段羊肠子,用锋利的刀,迅速地把羊肠子切成一寸左右的小段,接着从锅里舀出一勺子热热的羊汤,浇在羊肠子上面,再依食客口味洒些胡椒粉、味精、盐、香菜等佐料,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肠子便递到了食客手中,再配上一个烧饼,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吃羊肠子可没人喜欢坐着,要的就是站着吃的痛快爽利劲儿。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富贾之流,在一碗美味热乎的羊肠子面前,人人平等。更有些市民甚至自带容器,不光自己来一碗,还要带回去全家分享。

很多羊肠子的追捧者也都经历过担心到试吃到认可到上瘾的心理转变。第一次接触时总有着这样的担心:会不会很膻啊,看着别人吃得酣畅淋漓,鼓起勇气试一试,方知其味美鲜香,接下来便越吃越上瘾了。一天不吃就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一个新的羊肠子爱好者就诞生了。

曾经,德州二郎庙、赵九家、邮电三分局、柴市街、小锅市等路口的羊肠摊儿都非常有名,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划的进行,许多的路边羊肠摊儿已难觅踪影,那些食客口中经典的摊位已成为老德州人记忆里的一个念想儿,许多“老德州”都说,真不希望祖辈儿传下来的东西就这样没了。

九. 山东省 德州 禹城 禹城西瓜

禹城西瓜
以个大汁多、糖多味甜、清脆爽口、耐运输、耐贮藏闻名全国。该处种植面积达2000多公顷,是鲁西北平原地区最大的西瓜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5~9月份上市,年产1亿多公斤,畅销全国各地。

十.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