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盘江有什么特产 盘江有什么好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盘江有什么特产 盘江有什么好吃的更新时间:2024-01-19 14:19:04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贵定县 贵定盘江酥李

贵定盘江酥李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盘江镇酥李为贵定县果树栽种面积最大、品质最好、产量稳定的水果品种,集中栽植在盘江河(又名瓮城河)上、中、下三个流域段。据考证现已有80年的栽培历史,当初是贵阳清镇小红岩一位姓孟的人家,为躲避土匪的追杀,举家逃避到贵定县盘江镇狮扑村七里长冲居住,同时也带来了几株李子树栽培,该品种适应性强,繁殖容易,易栽易管,结果快,很快广泛的推广发展起来,而且品质远胜于发源地,树龄也比发源地相对延长。现今上落海有46年历史的5株酥李树仍在结果,单株产量仍达70-80斤。盘江酥李由于树姿优美,早春白花齐开,是优良的绿化树种,适应性很强。盘江的天然小盆地使当地群众的水田较多,粮食作物与酥李争地的矛盾不存在,酥李多集中栽种在沿河两岸的缓丘缓坡耕地上,土壤大多是黄沙泥土,土层浓厚肥沃,通透性好,避免了梅雨期到来时因排水不畅导致酥李树根群死亡、诱发树脂病等发生发展的可能性,为酥李果树的生长特别是果实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条件。由于栽种区内良好的小气候和土壤肥力,有利地形地势为盘江酥李的优质丰产营造了良好环境。

据调查分析,盘江酥李属于李子中的青脆李品种,采用根蘖分株法进行繁殖栽种,以前栽种多在坡耕地的土坎地间,现发展到责任土责任地种植,承包荒山荒坡栽种为主,栽种没有统一的规格和标准,不规范。栽种时间都选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元月进行,没有进行标准化栽培,对酥李果园土肥水的管理极为粗放,基本不对酥李树进行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和保花保果的管理措施,根本不打农药防治病虫害,只有极少数酥李大户进行冬季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大小年的现象不明显,对果子的采摘也未做到带霜带梗,轻采轻放,没有进行果品加工和果品保鲜,销售也是以鲜果现卖为主。

盘江酥李芽萌发在2月6日前后,叶芽萌动期在2月中旬,2月下旬开始抽新梢,短梢一般于3月下旬停止生长,壮年树每年以抽一次梢为主,幼年树抽二次梢,2月下旬初开花,3月上旬盛开,3月中下旬凋谢。果实生长期为3月下旬到7月上旬,7月中旬果子成熟,11月下旬开始落叶。

盘江酥李果形微扁园形、果顶平、顶点微凹,果皮淡黄色、皮薄、外披白色果粉、光滑,果肉厚实、淡黄色、近核处着色较深、肉质致密、汁多、酥脆,平均果重32.3g,味甜汁多、肉质致密、酥脆爽口、有清香味、微带苦涩味,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无机盐、钙、铁和多种氨基酸,是降血压、增食欲、抗病、抗辐射、美容、抗衰老的绿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广销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阳等地。

盘江酥李年平均产量可达300万公斤左右。2002年,盘江镇预计种植酥李6000亩。

地域范围

贵定盘江酥李保护范围:贵定县全境。地理座标为:东经106°53′-107°22′,北纬26°05′-26°46′东西轴长25公里,南北轴长71公里,总面积为1631平方公里。东靠都匀市、麻江县,南抵平塘、惠水两县北界,西邻龙里县,北与福泉市毗连。酥李种植围绕盘江流域延伸,其分布区域包括城关、新铺、新巴、德新、马场河、落北河、盘江、沿山、旧治、定南、定东、都六、昌明、岩下、猴场堡、抱管、铁厂、云雾等20个乡镇,酥李生产面积共1200公顷,年总产量3.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形近圆,绿色微黄,果重30g左右,果径3.9cm左右,缝合线较明显,果粉均匀,皮薄肉厚,离核,酥脆香甜、细嫩爽口。 (2)内在品质指标:贵定盘江酥李可溶性固形物12.0-13.0%、抗坏血酸2.80-3.10(mg/100g)、蛋白质0.08-0.12(g/100g)、还原糖4.2-4.8(g/100g)、钙52.0-54.0(mg/kg)、铁2.2-2.8(mg/kg)、锌2.2-2.6(mg/kg)、钾1265.0-1275.0(mg/kg)、钠12.0-13.0(mg/kg)。 (3)质量安全要求:贵定盘江酥李执行《无公害食品仁果类水果》(NY5011-2006)质量安全要求。

二. 贵州省 黔南州 贵定县 盘江狗肉

盘江狗肉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因当时局限,狗肉作为滋补,对身体虚弱、肾亏泛力、病后恢复、小儿尿床等有药理作用,没有形成市场化。随着历史与时间的沉淀,到1966年,军工厂矿落户盘江后,拉动了盘江狗肉的发展。七十年代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盘江狗肉逐渐形成产业化,又地处湘黔主干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生意十分红火。八十年代,盘江狗肉已名扬国内外,盘江街上一百多户人家,狗肉店已发展到50来户。后因贵新高等级公路的开通,对盘江狗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力。到目前,盘江有狗肉餐馆29家,能一次性接待客人5300余人。

过去杀狗要烧毛,让其皮开肉绽,焦黑难看。现在是用沸水浸烫后扯去皮毛,洗刮干净,煮熟后再涂上菜油,使狗肉白嫩,冒出水珠,油光发亮;加之盘江生意人在佐料方面有新的配制,如在砂仁、木姜的基础上,再添上白扣、草果、山奈等佐料。所以色香味俱佳,省内外来往人氏多以在盘江吃上一餐狗肉为快。

日本《读卖新闻》曾有盘江狗肉一条街的报道,使盘江名闻遐迩,誉满天涯。在1990年11月3日的《参考消息》上曾转载了日本《每日新闻》中一篇由日本记者金子秀敏发表的题为《狗肉馆子一条街、冬来生意更兴隆》的报道,该报道介绍了金子秀敏在贵州盘江镇的见闻。多家国内外有影响的新闻媒体如《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日本《朝日新闻》、法国《环球日报》、《中华美食》等也竞相报道,使盘江狗肉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的名街名食。

盘江狗肉历史悠久。1982年,有一从关岭县花江来盘江入赘的刘老四杀狗开业,食客众多,生意兴隆。接着罗姓、何姓、申姓、刘姓、张姓等数十家都相继开起狗肉店。盘江狗肉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因当时局限,狗肉作为滋补,对身体虚弱、肾亏泛力、病后恢复、小儿尿床等有药理作用,没有形成市场化。随着历史与时间的沉淀,到1966年,军工厂矿落户盘江后,拉动了盘江狗肉的发展。七十年代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盘江狗肉逐渐形成产业化,又地处湘黔主干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生意十分红火。八十年代,盘江狗肉已名扬国内外,盘江街上一百多户人家,狗肉店已发展到50来户。后因贵新高等级公路的开通,对盘江狗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力。到目前,盘江有狗肉餐馆29家,能一次性接待客人5300余人。这些店家一方面注重花江狗肉烹饪的特点,另一方面进行新的创造。过去杀狗要烧毛,让其皮开肉绽,焦黑难看。现在是用沸水浸烫后扯去皮毛,洗刮干净,煮熟后再涂上菜油,使狗肉白嫩,冒出水珠,油光发亮;加之盘江生意人在佐料方面有新的配制,如在砂仁、木姜的基础上,再添上白扣、草果、山奈等佐料。所以色香味俱佳,省内外来往人氏多以在盘江吃上一餐狗肉为期待。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贵定县 盘江牛

盘江牛产于南北盘江流域滇、黔桂接壤的广大山区。这一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养牛历史悠久。产于贵州境内的,当地原称关岭牛,分布于该省安顺专区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十九个县,而以关岭县所产最为闻名;产于云南境内的,当地原称文山牛,分布于广南、富宁、砚山、邱北等八个县,中心产区在广南、富宁;产于广西境内的当地称桂西黄牛,分布于百色地区的隆林、田林、西林等县,以隆林县所产品质较好。据1982年考察,上述三省接壤地区的黄牛,均属同一品种,应予归并,因盘江水系流经主要产区,故取名盘江牛。

【形成历史】

产区位于云贵高原南部及其边缘,一般多在海拔800-1250m之间,境内山峦起伏,山脉自西北向东南蜿蜒,河流以南、北盘江为主,流经石灰岩峰丛区,多渗漏或潜入地下,成为伏流,形成河谷纵横,谷地山深、峰峦叠嶂的复杂地形。土壤多为红壤、黄壤。草场主要有低中山、中山的草丛草场、灌丛草场、疏林地草场,牧草种类繁多,以禾本科为主,生长繁盛,但易老化。

盘江牛各类群产区的生态条件和饲养管理方法均大体相同,而且从历史上考察,盘江牛也有其共同的来源和交往,据云南史料记载:“蛮人明初由黔迁入”,又据云南《开化府志》记载:“旧有黔粤苗民,移居岩箐……散在沿边烟瘴区”。元、明、清代自两广迁来的苗民分布于文山、红河一带。另据文山、砚山等地农民反映,体型较大的牛,由广南。西畸、麻栗坡交界处苗族山区引入,而富宁、广南农民认为,当地的黄牛是祖先从广西引来的大种牛。

产区少数民族,婚丧祭祀,早有用牛的习俗。据云南《文山地方志》记载:“卧以牛皮,……祭则用牛、羔、豕”,“婚不用媒,财礼以牛,多至五、六条者”。广西《隆林县志》也说:苗族人民“嫁取即操戈椎牛集众,吃其片肉。卜挂病则禳送杀牲会饮,食其牛血,取牛肠渣滓以为羔汁”,每次酒事杀牛少则一头至数头,多则百余头。贵州有关史料上有“苗族善养牛……善打猎”之说,又有;“苗族三月三、四月八,以山歌对答,相合成婚,名曰赶集,聘礼以黄牛一条”,至今仍有喂“姑娘牛”的习惯;布依族则有“追荐开吊,各亲以牛祭,绕棺三匝,用斧椎牛头到地,则剥皮用肉以餐来者”之俗。贵州关岭苗族人民,定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牛生日”,届时先以糯米粑带牛角上,牛食后,家人方能进食,以示敬牛;耕牛停止使役一日,以示爱惜。以上民间习俗,有利于牛的饲养和繁育。

产区在养牛和用牛方面,不仅有悠久的历史 ,而且在饲养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若要牛上膘,一把快镰刀”的农谚。苗族人民斗牛的习俗由来已久,这对选好和养好畜种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仍盛行。

四. 贵州省 黔南州 贵定县 盘江冰脆酥李

盘江冰脆酥李

酥李属木本科植物,初春开花,春末挂果,盛夏成熟。酥李按皮色泽、脆度,分为青脆李(即酥李)、黄腊李、珍珠李等多个品种,贵定县域内都有酥李种植,种植面积、产量,尤其以盘江镇较多。

盘江镇位于贵定县中部,属丘陵地带,地处河谷两侧,整个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南北长。土质大多数系黄泥沙土,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贵定第一大河瓮城河,由南向北流经全镇9个村,

形成很多天然小盆地。沿河两岸屏山对寒流和冷空气起阻挡缓解作用,河流穿越对温度和湿度起调节作用,更适应酥李的生长。

酥李在盘江的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初,90%的人家种在房前屋后,田边土角,多为自用,极少上市。1972年除在该镇所在地的几家国防厂矿销售外,有的还运往贵阳销售,以果皮淡黄色,皮薄,外披白色果粉,光滑,果肉厚实、肉质致密,汁多,酥脆,质压群芳。在当时的市扬上,成为省内外客商的抢手货,供不应求。90年代后,发展较快,由零星分散种植发展到连片种植,好的年景可收成400多吨,差的年景可达200余吨。每年酥李成熟的季节,省内外商贾均驱车到盘江镇各村种植有酥李的农户家中争相收购,尤以该镇的红旗村、狮扑村最多,每隔四、五天来一次,每次多的4辆大货车,少的2辆。运往凯里、贵阳、都匀等地,乃至省外。1992年至1998年,曾远销广州、广西市场。

2001年6月,0贵定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盘江镇举办了贵定县首届酥李节,初获效果。

2005年7月16日,县委、政府再次举办贵定“金海雪山”冰脆酥李节,省、州、县各级领导、省直60多个部门负责人,省内外20多家企业嘉宾,国内外几十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和社会各界朋友,群众约5万人参加,活动丰富多彩,成效十分显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一步提高了盘江酥李的知名度。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