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蒙古特产儿童画 少数民族特产儿童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蒙古特产儿童画 少数民族特产儿童画更新时间:2023-09-02 17:42:32

一.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新巴尔虎左旗 蒙古民族手把肉

蒙古民族手把肉

蒙古民族食肉主要是煮食。手把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及野兽的肉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近代民俗资料《蒙旗概观》中云:食肉在半熟略熟之际,即刀割而食。蒙古人之通常之食量颇巨,每日饮茶十数碗,餐肉十数斤,饥甚颇有食全羊之事,然偶值三、五日不食,亦无关也。蒙古民族常把干肉或鲜肉用来煮食。手把肉即把羊按关节带骨分割成数块置于凉水中去煮。煮的不要太老,不加任何调料,加少许盐和乳酪。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制火候。只要肉已变色,即可食用。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易于消化。一手抓肉,一手持刀,边割边吃。这种牧业民族的传统吃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明《夷俗记·食用》中云:其肉类皆半熟,以半熟者耐饥且养人也。用现代营养学观点看来,煮至半熟,可以尽可能保存动物从青草中吸收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份。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把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把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把羊肉款待远方客人,在呼伦贝尔地区已成为一种定规。蒙古族小伙子的杀羊表演是非常有特点的:一是杀羊不见血;二是扒皮不用刀;三是速度快。手把肉的制作和吃法也别具一格。

通常选用膘肥嫩肉的小口羊一只,先拔去胸口近腹部毛,后用刀割开二寸左右的直口将手顺口伸入胸腔内,摸着大动脉将其掐断,使羊血都流聚在胸腔和腹内,谓之掏心法。这种杀羊法优于抹脖杀羊法,即羊血除散在腔内一部分外,还有少部分浸在肉里,使羊肉呈粉红色,煮出来味道鲜美,易于消化,羊肉干净无损。然后剥去皮,切除头蹄,除净内脏和腔血,切除腹部软肉。并按羊各关节,将全羊带骨制成数十块,放入不加盐和其他佐料的白水锅内,用大火烧煮,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火候。只要肉已变色,一般用刀割开,肉里微有血丝即捞出,装盘上席。大家围坐一起,一手握刀,一手拿肉,用刀割、卡、挖、剔。手把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这是物民的常用食法。如在城市的宾馆餐厅、饭店,还可用芝麻酱、香油、韭菜花、辣椒油、腐乳汁、青酱油、味精等调成佐料,装入碗中,采用割肉蘸佐料食用。这种草原、城市结合起来的手把羊肉的食法也颇具风味。如果你头一次在餐桌上看到人们(包括自己)用刀割下自己所看中的羊肉,用手一块块送入口中的时候,除了感到肉的鲜嫩味美之外,还会感到新奇有趣。

二. 内蒙古 鄂尔多斯 达拉特旗 蒙古帽子

蒙古先民最早是用貂皮、狐皮、羊皮等兽皮制作帽子的。后来逐渐有了棉、麻、丝等制作材料。其材料主要来自周围的农业地区。虽然说头巾的产生早于帽子,蒙古人一直把巾、帽并用至今。只是男士系扎头巾的方法、样式与妇女有所区别,而且一般不戴颜色鲜艳的头巾。

蒙古帽子大体上有冬、夏两种类型。在12~13世纪,蒙古男士在帽顶插上海青鸟或游隼的羽毛,把款式设计成猛禽形状,这就是后来称其为栖鹰冠的帽子。栖鹰冠的由来与蒙古某些部落把海青鸟当作自己的祖先_——图腾有关。当时的蒙古成年男子戴尖顶或圆顶栖鹰冠,贵族或汗(部落首领)的栖鹰冠还要讲究质地,夏天用上等锦缎,冬天用狐、貂皮制作,并配以金、玉顶珠。贵妇人则戴宝革卡(宝革涂革或罟罟)帽。

在任何重要场合蒙古人都注意帽子及其戴法。迎接客人时不论男女也要戴好帽子出来见面。这有双层意思,一方面证明自己的体面,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客人。尤其是古代,女人如果没有帽子或来不及戴帽子就不能出现在陌生人面前。到了近、现代之后,蒙古社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差别,但是再穷的人家也要想尽办法置办好出嫁姑娘的头饰。这与蒙古人尊重帽子的习俗不无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在蒙古风俗文化中有个别极端的例子。如拜见特别重要的人物或举行祭奠活动时,反而要摘下帽子。祭奠天地、向佛祖磕头、见德高望重的长辈时都是如此。在史书中明确记载,成吉思汗小时候,逃脱了三姓蔑儿乞惕的追杀,躲进不儿罕山之后,摘下帽子,揭开腰带,向这座圣山磕了九头,行了长跪礼。所以磕九头行长礼是蒙古人最虔诚的礼节。

三.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凉城县 蒙古野果

蒙古野果

内蒙蒙古凉城县是蒙古野果的主要产地,蒙古野果色泽艳丽,具有味道鲜美、耐储藏、易运输、无污染等特点,是造物主赐给草原人民的天然珍果。

四. 内蒙古 包头 石拐区 马宝

病马胃肠道中所生结石。另名马粪石、马结石。完整马宝呈球形。卵圆形或扁圆形,大小不等,一般直径6-20百米,重250-2500克,但也有小如豆粒者。外表灰白色或粉白色。断面灰白色,有同心层纹。质重,气臭,味淡。中医学上用作药物,功能行血,消肿,益肾。内蒙古草原是马宝的主要产地。

五. 内蒙古 巴彦淖尔 乌拉特后旗 蒙古手扒羊肉

蒙古手扒羊肉

蒙古手扒羊肉是将全羊切成若干块,白水下锅,不加任何佐料,水沸后出锅,肉香味美,鲜嫩异常。吃时用蒙古刀割、刮、剔,用手扒着吃,故名“手扒羊肉”。

六.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二连浩特 蒙古锅茶

对蒙古人来说,奶茶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饮用品,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蒙古锅茶主要先用传统方法将奶茶熬好,然后加入风干肉、奶酪、奶皮子等在锅中边吃边煮。吃的时候将奶茶盛在碗中,加上奶豆腐、炒米、黄油混在一起。越往后炒米和奶豆腐泡的越软,味道口感越好。喝的时候再配上蒙古果子、牛排、鸡蛋等那就更显正宗了。

七. 内蒙古 赤峰 巴林左旗 蒙古刀

蒙古刀刀身一般采用优质钢打制,长十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刀柄和刀鞘有钢制、银制、木制、牛角制、骨头制等多种,表面有精美的花纹,有的还填烧珐琅,镶嵌宝石。近年研制生产的驼骨彩绘鞘蒙古刀成为工艺珍品,畅销海外。还有工艺精湛、实用的马头弯刀。

蒙古刀刀身一般采用优质钢打制,长十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刀柄和刀鞘有钢制、银制、木制、牛角制、骨头制等多种,表面有精美的花纹,有的还填烧珐琅,镶嵌宝石。近年研制生产的驼骨彩绘鞘蒙古刀成为工艺珍品,畅销海外。还有工艺精湛、实用的马头弯刀。蒙古刀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大小不一。主要用来杀羊吃肉,也是男子汉的佩饰。不戴蒙古刀的男子汉,妇女们多看不起。但蒙古刀并不是械斗的工具,在牧区很少打架动刀子的。蒙古银匠最拿手的技术就是做刀。刃用好钢,柄用牛角、红木做成。从前的蒙古刀比现在复杂、实用而漂亮,鞘中有孔,可插象牙或驼骨筷子。鞘上有环,环上缀有丝线带子。丝线带子一头有环,可以挂在胯上;一头编有蝴蝶结,下面是穗子;一头有勃勒。勃勒是一种银子打的圆形饰件,上面有花纹,中间嵌有珊瑚大珠。蒙古刀的勃勒,也有用绸缎刺绣的。刀鞘用金、银、铜做成,上刻龙、虎、兽头、云纹图案,象牙筷的大头一端还套有银束子。民间传说饭菜下毒用它可以试出来。

八. 内蒙古 呼伦贝尔 陈巴尔虎旗 内蒙古细毛羊

内蒙古毛肉兼用细毛羊,也叫内蒙古细毛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公羊体重82kg左右,母羊体重46kg左右。公羊有螺旋形角,颈部有1~2个完全或不完全的皱褶;母羊无角或有小角,颈部有裙形皱褶。头大小适中,背腰平直,胸宽深,体躯长。被毛闭合良好,头毛着生至两眼连线或稍下,前肢至腕关节,后肢至飞节。



产地属性:



产地:内蒙古属性:毛用绵羊品种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太仆寺旗、多伦县、镶黄旗及正镶白旗等地。该品种羊个体大,生产能力强,遗传性能稳定、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内蒙古细毛羊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重为9 1 . 4 公斤和4 5 . 9 公斤,剪毛量分别为1 1 . 0 公斤和5 . 5 公斤, 净毛率为3 8 . 0 % ―5 0 . 0 % 。成年公羊毛长度平均为1 0 . 0 厘米以上, 母羊为8 . 5 厘米。羊毛细度6 0 ―7 0 支纱,其中以6 4 支、6 6 支为主。1 . 5 岁羯羊屠宰前平均体重为5 0 . 0 公斤, 屠宰率为4 4 . 9 % ; 成年羯羊屠宰前平均体重为8 0 . 0 公斤, 屠宰率为4 8 . 4 % 。



内蒙古细毛羊耐粗饲,抗寒耐热、抗灾、抗病能力强。冬季刨雪采食牧草,夏季抓膘复壮快。在冬春适当补饲和正常年景的条件下,成年、幼畜保育率达9 5 % 以上。



内蒙古细毛羊原名锡林郭勒盟细毛羊,是在锡盟生态条件下经多年培育而成的毛肉兼用型品种。一九七六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内蒙古细毛羊毛的品质良好,产肉性能高、遗传性稳定,在终年大群放牧条件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成年羯羊胴体重40公斤,净肉重34公斤,脂肪分布均匀适度,呈大理石状。

九. 内蒙古 兴安盟 扎赉特旗 蒙古奶皮

用牛奶制成。制作时把新鲜牛奶倒入盆时,过2-3天后,牛奶上面便结成一层很厚的奶皮。然后把奶皮取出,奶皮上撒上一层白糖,上面再叠上一奶皮,最后切成小块,吃到口里,美味无穷。

十.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正镶白旗 内蒙古沙葱

内蒙古沙葱

沙葱是西北地区人民喜爱的优良佳肴,其与肉、蛋等一起烹调的各种菜肴,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沙葱腌制品其味辛而不辣,色泽深绿,质地脆嫩,口感极佳,是煲制各种营养汤,佐餐下酒的上佳伴侣。沙葱嫩茎不易久储,可炮制时令佳肴——水氽沙葱:把沙葱嫩茎洗净,放入开水锅焯一分钟,然后捞出拌上精盐、陈醋,吃起来别有风味,雅人俗客,无不喜爱,其腌制品存储保质期可达五个月。沙葱营养价值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富含多种维生素,其腌制品口感上乘,性醇味辣,助消化、健胃,可谓食品中的佳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