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旅游带特产的地方有哪些 陕西适合带回去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旅游带特产的地方有哪些 陕西适合带回去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9-26 18:23:39

一.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布贴绣

布贴绣是西安地区农村流行的儿童玩具和日用品,至20世纪80年代,布贴绣已发展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布贴绣品常见的有布老虎、布麒麟、布大象等摆饰和玩具,也有童鞋、童帽等实用品,多以动物为题材,通过捆扎、剪贴、刺绣等方法,制作成不同的图案形象,在造型上富于夸张变化,在色彩上明快强烈,绣工粗细兼具,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是广大旅游者理想的纪念品。

信息来源: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二. 陕西省 宝鸡 陈仓区 陕西锅盔馍

锅盔馍是关中独特的风味小吃。制作时先把面发酵好,擀成一个大蒲团形状,放在锅里先用大火上色,后用温火慢慢烤。烤熟后端出来,象一个大锅盖子,又厚又圆人吃时用手一块一块的掰。

三.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卤汁凉粉

卤汁和凉粉一起吃的叫卤汁凉粉。这种陕西特有的风味小吃最初出处据说是陕西省长安县。夏季炎热正赶上农忙季节,农民无暇做饭,热饭吃起来又占用时间,打一锅卤,切一点凉粉,佐以方便调料,泡一些馍,稀里哗啦几口一刨,一顿饭即了之,爽口惬意,美不胜言,这样就逐渐形成了这个具有地方风味的特色小吃。

凉粉制作方法取上好大米或绿豆,关中农家常用的还是绿豆,绿豆,择饱满、无霉病者,用热水(不可是滚水)浸泡,待其松软后,再加凉水没顶浸泡,据说讲究要泡七、八个小时,然后寻小石磨碾磨成浆,放在盆里沉淀,舀去水分后再放入盆中加水充分搅拌,待沉淀好后,舀去浮水,如是者三、四次,倒进粉箩里,掺水过滤,积压残渣,此时要不断地掺水冲滤,再沉降一会儿,湿淀粉即成,(现在大多用机器做)。加凉水、明矾搅拌均匀,成黏糊状,再取大锅烧水,水不可太多,太多不成块,水沸时沿锅边慢慢倒入,大力搅拌,等粉糊熟透了,关小火,再用勺子贴底搅一阵子,然后就可以关火出锅了,凉粉即成。然后倒入一干净脸盆中,待其自然凝固,成凝胶,似果冻,然后倒扣至案板上,白者如凝脂,绿者如美玉,勾人眼神,看似柔软,晃若轻烟,实则坚韧而富于弹性。

卤汁的制作方法是将水烧开,打进提前和稀的淀粉糊,使之形成挂芡状。微开后将打搅后的鸡蛋均匀打入锅,再加少许盐出锅。即成卤汁凉粉的卤。

四.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红枣

佳县红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佳县红枣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佳县的红枣因个大肉鲜,营养丰富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鲜枣有“活维生素丸”之称。佳县在2001年5月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红枣名乡”称号。

红枣生态气候适应性强,喜温暖,半湿润,阳光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的生态气候环境,尤其是在盛花期(6月中下旬)气温要求较高,进入成果期(8月中旬-9月)需要较好的光照条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佳县是陕西省最北端黄河边的一个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偏少。各方面气候条件适宜优质红枣生长。

佳县是中国红枣起源地,有着悠久的红枣栽培历史。据史料记载,佳县从北魏起就栽植枣树,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佳县泥河沟村有一棵千年“枣树王”,经现代科学考证,它已有1300多年的树龄,至今仍果实累累。目前,全县红枣栽植面积达60万亩,正常年景年产红枣近1.5亿公斤,产值3亿元,无论面积、产量、产值都居全省首位,所以佳县被誉为“陕西红枣第一大县”。红枣是佳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农民人均红枣收入1200余元,红枣收入已成为佳县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近年来,佳县县委、县政府把种植有机红枣作为做大做强红枣产业的突破口。2005年,佳县有机红枣率先在全国取得国家有机红枣认证,2006年又通过了日本JAS机构的有机红枣认证,拿到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成为中国有机红枣第一县。县上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县有机红枣面积达4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红枣种植县。如今,全县已种植有机红枣3万亩,年产2000万公斤。2006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红枣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2009年又获得国家农业部核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地域范围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榆林市东南、黄河中游1峡谷中段西岸。地处东径110°01′-110°45′,北纬37°41′47″-37°23′34″之间,海拔675-1339.5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佳县红枣集中分布在黄河、秃尾河沿岸,相对集中分布在上高寨、刘国具、朱家、通镇、佳芦镇、峪口、木头峪、店镇、坑镇、螅镇、康家港等11个乡镇。生产面积35426公顷,年总产量10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土壤类型以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北部丘陵沙区有风沙土,东部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有红胶土、硬黄以及风化的石渍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2%-0.6%,含氮量为0.039;碱解氮含量为34.73ppm,速效氮含量为3.77ppm,速效钾含量为98.9ppm,pH值在8.0-8.5之间,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为:铁2.67ppm、硼0.22ppm、锌0.34ppm、锰2.5ppm、铜0.48ppm。

(2)水文情况:佳县红枣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佳县年平均降水量为386.6毫米,年际间差异大,年内季节分配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县境内有黄河、会河、乌龙河、佳芦河、枣坪河等几条大小河流,其中黄河流经73公里,利用黄河水灌溉的枣林地近1万亩。

(3)气候情况:佳县属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

夏季短促温差较大。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多年平均辐射总量为14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710.7小时/年,气温大于零度时间的日照2046.8小时/年,占年总日照时数的74%,气温大于或等于10℃期间的1607.5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的58%。年平均温度10.02℃,日温差较大。

(4)人文历史情况:中国大枣起源于我国黄河中上游流域,这是学者们多年研究的共识。佳县就是红枣的原产中心之一。佳县泥河沟村现存的千年枣树群落,说明枣树在佳县千年前已有大面积栽培。

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曾诰令,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本县泥河沟树现保存有36亩成片的千年枣树群落,共生各龄枣树1100余株。其中干周在3米以上的有3株(最大周3.41米)、干周在2米以上的有30株、干周在1.5米以上的有106株。这些都是目前全国保存面积最大、树龄最高的千年枣树群落。被众多学者称之为活化石、枣树王。由此再次证明境内栽植红枣之悠久的历史。

清朝至民国初,境内红枣已闻名遐迩。但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天灾加战事,红枣栽植、生产无发展,反而有减少的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红枣产业逐渐被确认佳县主导产业1995年全县枣林面积达到26.68万亩,年产红枣2410万公斤,产值0.6亿元。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中国枣乡”。2006年,全县红枣面积已达53.14万亩,居陕西省之首,成为全国知名的产枣大县。2006年红枣产量首次达到1亿公斤,总产值超过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枣乡。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园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背风向阳的地方。沙土、壤土、粘土、沙质土壤均可。地下水位不超过2m,土壤pH值在6.2-7.8范围内,含盐量不超过0.3%。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5013-2006)要求。

(2)品种选择:应选择抗病力强、品质好、商品性好的油枣、母(木)枣、脆枣、方母(木)枣等。

(3)生产过程管理:红枣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全部采用人工操作,以使用农家肥为主,不施农药,少施化肥。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红枣采收时间应视红枣成熟度,一般在10月上旬前(寒露后)采收。要采用帐布收集,人工震落办法,可最大限度的保损和卫生。全面推广机械、人工相结合的分级方法。严格分出一、二、三级和次枣。执行国家(GB5835-86)标准。分级也是干制的重要前提条件。制干可分为自然干制和人工干制。佳县红枣以自然干制为主,晒干适用于含糖分较高色泽较深的品种(如油枣),阴干适用于含糖量较小色泽较浅的品种(如山地母枣等)

(5)生产记录:佳县红枣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佳县红枣果实中大,圆柱形,一般纵径3.7厘米,横径2.4厘米,果皮厚,色浓红,果点不明显,果面平整,顶端微凹,梗洼较深。果肉白色,肉厚,汁少,味甜,油分大,宜制干。

(2)内在品质指标:佳县红枣固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用途广泛。鲜枣含可溶性固形物26%,干枣含糖量74.93%,含酸量1.67%,Vc每100克果肉中含量400mg左右。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采用机械分级或人工分级,使枣鲜果分成1-3个等级,除去次枣和杂物。箱包装和盒包装,采用高强纸制成的纸箱或塑料泡沫制成的泡沫箱。要求设置有内外两层包装,外包装不得因堆放、运输而变形;内包装材料要求清洁、无毒、无污染、具有一定透气性。外包装标志应标明产品名称、等级、净重、产地、包装日期等其它商品要求标志;内包装应贴上产地、(县、村)枣农户的编号防伪标志。运输工具要求选用干燥低温、清洁卫生、运行良好的运输工具,严禁与有毒、有异味等有害物质混装混运。

五. 陕西省 西安 蓝田 蓝田玉雕

玉雕选料考究,人物作品形神兼备,突出个性;花卉作品形象逼真,突出了中国玉雕“巧、俏、绝”的艺术特色。蓝田玉雕工艺品,特别是玉碗、玉镯、酒具等,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体现了秦艺特色。

六.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城固茶食

城固县农村自古以来就有种茶饮茶的习惯和待客茶为先的习俗,还有以茶食品滋补保健、招待亲朋的传统。成为香飘农家的美味茶食,其主要有以下几种:

“鼎罐茶”。流行于该县南部山区二里镇一带。将鼎罐里的水烧沸后,放入适量茶叶,用文火熬煮,其茶汁味浓酽,多为夜间看守山林人饮用,能提神醒脑,随时防备野猪山猴糟蹋庄稼。

“筒筒茶”。流行于小河、双溪一带。将小铁皮圆筒煨在火塘中,烧至发红,把菜籽油或猪油倒入筒内,待油沸时将适量茶叶放入筒中,用筷子不停地翻炒,炒至茶香味浓时倒入清水,放一些白糖或食盐即可饮用。其甜茶味美,咸茶味鲜,消暑解渴,生津养胃,提神去腻。

“蒸油茶”。盛行于天明镇、小河镇一带。将猪油、桂圆、大枣、枸杞、核桃仁、冰糖等装入盆中,放在锅里蒸至猪油冰糖等融化后,添加适量泡好的茶水,放在柴火边煨沸即可饮食。其茶甜美醇香,有滋肺益脾壮阳之效。

“炒米茶”。流行于文川、上元观、原公镇一带。把大米和当年新产的青茶同时放在锅中炒至淡黄色,加入清水烧沸,再调进油盐姜葱和浆水菜即可食用,可除风寒治感冒。

七. 陕西省 宝鸡 凤翔 驴肉鲜汤

驴肉的营养价值极高,民间有“天上龙,地上驴肉”的谚语,以此来形容驴肉之美。古人赞美驴肉的肉质鲜香细嫩,美味可口,更看重的是驴肉的营养价值和滋补健身的功效。

驴肉蛋白质含量比猪、牛、羊为高,是一种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驴肉脂肪熔点较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肉多作为酱菜,凉拌食用,一般人都能吃,用驴肉、驴骨、驴皮炖的汤,身体瘦弱者食用更是滋补。

驴全身均可入菜,驴鞭、驴唇、驴皮、驴肉、驴腰、驴蹄、驴筋、驴肚、驴肠等应有尽有,想吃啥就吃啥。

八. 陕西省 宝鸡 凤翔 陕西腊驴肉

属凤翔的腊驴肉。创制于清咸、同年间。腊制工艺是:先将退役老驴宰杀,去蹄,选其四腿和筋肉,淋净血水,悬挂晾晒浮水,干后切块入缸内,分层加入硝盐,上压巨石,月寻取出,白天挂于阳光下晾晒夜间挤压,排除水分再用松木水加五香调料煮熟,拎出后再浸入驴油及原汁汤内之火加热,仅烫提浸多次,到一定程度拎出。冷却后肉块表面可出现霜状结晶。其切片颜色鲜红,呈半透明状,质细腻,酥而有筋,五香喷鼻,余味回长。若选驴鞭做原料,配用上等调料腊制就成为誉满关中的“钱肉”。

九.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葫芦头

葫芦头,来源于宋代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到了20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葫芦头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唐代。相传唐高宗龙朔元年(661),有一胡某在朱雀大街开设了一家“杂羔店”,专卖猪杂碎。一天,药圣孙思邈路过此处,入店吃了一碗“煎白肠”,觉得肠子腥味大,油腻重,询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当即给店主开了一个八珍汤(八种调料)的方子,让其如法炮制,果然肠肥而不腥,汤油而不腻,味道十分鲜美,从此顾客盈门。店主为感谢药圣的指点,便在店门首悬一药葫芦以示纪念,并将所卖食品取名“葫芦头”。这“葫芦头”的名称来历还有一说,即指猪大肠与猪肚相连接处的一段,油脂丰满,形状很像葫芦,故以此为名。

到了清末,西安街头又有不少经营猪肚肠的“猪杂羔”店。1923年原猪肉店的小掌柜何乐义也挑担经营起猪杂羔来,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他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锐意改进,在大肠头中又配以猪肚、白肉、鸡肉、骨头汤等精工细作,烹制成的肚、肠绵烂、肥嫩鲜美,调味以麻辣为主,肥而不腻,清爽利口,生意十分兴隆。

制作葫芦头要选用新鲜肠、肚,经过稻、捋、刮、翻、摘、漂、煮、晾等多次加工手续,并适当进行物理方法处理,捋出肠壁上附着的黏液、赃物,除去油腻和腥味,使肠肚洁白光亮,再入葫煮熬,熟后出锅晾凉,切成坡刀形备用。

行家认为葫芦头不在于肉在于汤,故而制汤的方法很讲究。先把新鲜猪骨头洗净砸碎,入锅炖熬,撇去浮沫,再入白条鸡、猪肉,加食盐、调料包(即传说孙思邈配制的八珍调味品),继续用小火熬煮,到汤汁浓白似乳为止。

饼是用上等白面烙烤的饩饩馍,必须由顾客掰成如黄豆大小的馍块,以便浸汁入喳。

有了以上三种半成品,才能配制成品。馍碗进入厨中,厨师取切好的熟肠、肚、猪肉、鸡肉各数片,整齐地排放在馍上,配以水粉丝,用滚开的沸汤反复三、四次,再加味精、蒜苗丝、辣椒、香菜、添上汤汁,这就成了大肉葫芦头。海味葫芦头是在大肉葫芦头里加人海鲜,如虾肉、鱿鱼丝、海参等即成。

西安人吃葫芦头各有所爱,大凡青壮年男人喜肉多汤肥,麻辣味重,以过肉瘾;妇女喜欢清汤单走,利肠爽口,以品其清香;老年人则喜其形、色、质、味之美。据说肠吸五谷之精华,性温善补,理调生机,犹如药中“甘草”,随热即热,随凉即凉,冬可暖胃健肠,夏可清热爽腑。民间验方中就有“玉肠汤”之称,肠汤中加大茴、小茴、荜拨、厚朴、人参等炖之,为健肠补虚之最佳补品。三十年代东北军到西安后,战士们不服水土,拉肚子和不思饮食者与日俱增,张学良将军发现此事后,命令军营的厨师们仿制葫芦头馍,并列入“病号饭”,但军营里做出的葫芦头味道不好,也不能治病,后经军部研究,每天发二十个“病号饭”牌子,通知春发生馍馆优先照顾。

葫芦头不仅味道鲜美,且有食疗价值,故而它能久盛不衰,深深扎根于民间。其好处有一首诗可以概括“肉如玉环汤似浆,五味和中适口尝。辣油红润晶如珠,腥味尽除满口香”。

西安的美食,青海一样正宗,快快来品尝吧!

十. 陕西省 西安 蓝田 蓝田柿子

柿子营养丰富、色泽鲜艳、柔软多汁、香甜可口、老少喜食。它既可生食,也可加工成柿饼、柿糕,还可用来酿酒、制醋,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生柿能清热解毒,是降压止血的良药,对治疗高血压、痔疮出血、便秘有良好的疗效。

蓝田县栽植柿子历史悠久,栽植面积2万亩,分布于三官庙、金山、厚镇、玉山、普化等乡镇,属纯天然无公害产品,年产柿子2.5万吨。主要销往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新疆、甘肃等地区,近年来还远销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

蓝田群众有加工柿子醋、柿饼和柿花的优良传统,西安市前程柿子酿造厂生产的“歪嘴岩”牌柿子醋远销省内外,年生产能力500吨,深受消费者喜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