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潍河银鱼特产介绍视频 山东特产小银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潍河银鱼特产介绍视频 山东特产小银鱼更新时间:2023-09-13 22:33:41

一. 浙江省 湖州 德清 湖州银鱼

产品名称:银鱼

产品产地:浙江湖州

产品特点: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

产品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鳞、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

产品简介: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贵。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银鱼又是江苏传统外贸产品,太湖牌冷冻银鱼在国妹上久负盛名。日本人常把银鱼与鲱鱼籽、海胆酱一起,配上调味品,制成珍贵菜肴。将银鱼晒成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烹制前,用水浸一下,柔若无骨,制成各类应时名菜,不比鲜银鱼逊色。八十年代太湖银鱼南移滇池,西湖,成为当地的名。

产品典故: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

二. 四川省 广元市 青川县 白龙湖银鱼

白龙湖银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龙湖银鱼洁白无鳞,浑体通透,色泽如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营养,在国内外久富盛名。白龙湖银鱼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白龙湖银鱼,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白龙湖库区。白龙湖地处龙门山与摩天岭两大山脉交会处的低山峡谷地区,属嘉陵江水系上游白龙江支流,上游为九寨沟风景区,是著名的“西南第一湖”,也是中国四大银鱼盛产湖之一。青川县白龙湖水域面积达68000亩,境内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3.7℃,平均水温15.2℃,流域范围无城市污染,水体年交换系数3.71,融氧量高,有机饵料丰富,水质常年保证为国家二类水质,自然条件十分适宜银鱼生长。

得益于白龙湖优良的水质环境,白龙湖银鱼洁白无鳞,浑体通透,色泽如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国内外久富盛名。白龙湖鲜银鱼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蛋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蛋白质含量达17.2g/100g,脂肪为2.5g/100g,钙含量达35mg/100g,是极富钙质的鱼类。

白龙湖自1997年开始投放尾短吻银鱼繁殖。2000年,人工增殖7000万粒银鱼卵。1999年开始,白龙湖银鱼就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到2010年,每年库区银鱼销售400多吨,产值2400多万元。

秋高气爽日,银鱼出水时。每逢九、十月,前往国家AAAA级景区——白龙湖的游客,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便是白龙湖银鱼。银鱼入肴是席上珍馐,或煎炒熘炸,或蒸煮烩炖,看之,赏心悦目;闻之,口舌生津;食之,唇齿留香。

地理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白龙湖银鱼”创富一方

白龙湖银鱼是中国名贵水产品之一,这种鱼洁白无鳞,浑体通透,色泽如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国内外久富盛名。白龙湖银鱼的声名远播,自然离不开白龙湖库区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白龙湖地处龙门山与摩天岭两大山脉交会处的低山峡谷地区,属嘉陵江水系上游白龙江支流,上游为九寨沟风景区,是著名的“西南第一湖”,也是我国四大银鱼盛产湖之一。青川县白龙湖水域面积达68000亩,境内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3.7℃,平均水温15.2℃,流域范围无城市污染,水体年交换系数3.71,融氧量高,有机饵料丰富,水质常年保证为国家二类水质,自然条件十分适宜银鱼生长。

上世纪90年代,九三学社江苏省委选择青川作为帮扶对象,开始在白龙湖库区开发、增殖银鱼。如今,青川县白龙湖银鱼基地规模已发展到5个乡镇、20个村、1500户农户,年产量达500余吨,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新增国家税收140余万元,渔民人均增收350元。白龙湖银鱼除内销外,还从1999年开始出口日本、韩国及欧盟等国家,被外国朋友称为“鱼参”,年出口量达100余吨,出口额达500余万元。

营养丰富堪称群鱼之冠“白龙湖银鱼”颇受青睐

检测结果证明,白龙湖鲜银鱼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蛋白质含量达17.2g/100g,脂肪为2.5g/100g,钙含量达35mg/100g,是极富钙质的鱼类,干银鱼含钙量更为群鱼之冠。据现代营养学分析,银鱼不去鳍、骨,属“整体性食物”,营养完全,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特点,利于人体增进免疫功能和长寿。中医认为,银鱼味甘,性平,补虚,健胃、益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等疾患。

三. 湖南省 岳阳市 君山 洞庭银鱼

洞庭银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18年在巴拿马国际名产会上被列为世界名产之一。据清《巴陵县志》记载:“银鱼产洞庭湖岳阳君山水域,中外名产矣”。其体态呈圆条状,长约1至3寸,眼露黑点,没有鳞片,银白透明,堪称淡水鱼中的上品。银鱼的来历,有一个美妙而神奇的传说。相传王母娘娘因孙悟空偷了她的蟠桃,气得两眼冒金花。成天无精打采,披头散发,不幸将头上两根银簪掉落在洞庭湖里,化成一对银鱼,洁如水晶白如银,体形细小而透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银鱼的始祖。银鱼不但肉质细嫩,而且含蛋白质丰富,并具有滋阴补肾之功能。食时,一般将鲜银鱼取熟猪油煎炒或以素肉、鸡蛋烹汤,或用银鱼煮粉丝,是味道鲜美的佳肴。

银鱼晒干后,掺汤和煎炒也各有特色。唐代白居易有感于此,作诗以赞:“庭前供白子,天然三寸长”,他所说的“白子”就是银鱼。从而可见小小的银鱼从唐代起就成为了席上珍品。传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多次品尝银鱼。银鱼一般喜欢在水浅草多的湖水里生活,岳阳为主产区之一。在君山、城陵矶一带湖中,湖洲平坦,水草丰美,很适宜银鱼的生长。银鱼的繁殖过程很奇特。它产卵在数九寒冬的湖面冰雪之上、卵子随冰雪溶化呈现出凉粉状,晶莹透明,浮于水面、到次年开春气温回升,它才开始孵化,直到五月份才尾成鱼。由于生长缓慢,所以产量不高,价格也很昂贵。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太湖银鱼

太湖 银鱼

五. 湖北省 荆州 监利 监利银鱼

曾经听一首歌里唱过:爱在深秋。惟喜百鸟和鸣、千花竞发的春天的我,也在秋的凄风冷雨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壮丽,感受到了“我言秋日胜春后”的盎盎诗意。三四文友,远浦垂钓,小桥寻诗。小酌清谈,围着“水煮银鱼”火锅,腾腾热气中举箸把盏,推心置腹。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洋溢着春的气息,如此景况,胸中自生绵绵温情

颇为珍稀的银鱼火锅,主料则是以鸡、猪肝、羊肉、鱼糕为主,“辅”之以银鱼而已。这银鱼又称“脍残鱼”,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鲑形目银鱼科。大者,身长为6—7厘米,小的不到3厘米。略圆,形如玉簪,通体细嫩透明,柔若无骨,色泽似银,故称银鱼。其家族品种约10余种,我县名产“太湖短吻银鱼”产于县境东港湖,旧时曾被列为贡品

监利银鱼的祖籍在江苏太湖。据史籍记载,它曾与梅鲚鱼、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那么,太湖银鱼又是如何溯迢迢河汊,落籍水乡监利的呢?

相传公元 462年,越王勾践灭吴称霸。面对美女西施,勾践贪念顿生,意欲纳为后宫,不料勾践夫人小肚鸡肠,泼醋擂姜,一阵“河东狮吼”之后,命武士将西施斩首,弃于太湖;西施怨魂不散,洁身自好,化作条条银鱼,穿梭于浩瀚碧波之中

而另一说则与监利人伍子胥大有干系

伍子胥,监利伍家场人。公元前 522年为报楚王弑兄杀父之仇,辗转来到吴国。夫差即位后,老臣子胥力主杀勾践以免养虎贻患,触怒吴王。加之佞臣伯喜否从中离间挑拨,被诬为勾结敌国,吴王赐“属镂”剑令子胥自刎

子胥忠心事君,天日可表,反被赐死,不禁仰天叹息。吩咐家人剜其双眼,挂于东门,以泄愤恨,言罢自刎身死。夫差闻言更加气恼,把子胥尸首抛进江里。子胥死后精魄不散,化作条条银鱼。因思乡情浓,溯江而上来到监利县境。由于子胥曾助吴灭楚,给家乡人民带来数不尽的苦难,所以他藏在水底“无颜见家乡父老”,难怪当地渔民不容易捕捞着呢!而那个不听“鸟尽弓藏”忠言的文仲大夫,则被骄横跋扈的越王勾践用吴王杀子胥的那把“属镂”剑赐死。死后也化作条条银鱼,遨游在安徽巢湖一带的碧水深处

民间传说旨在曲意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及情感而已,不足以信。据科学家预测,太湖在远古时期曾是一个宽阔的海湾,各种海洋鱼类包括银鱼在内,都在那里栖息、繁殖。长江每年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逐渐形成三角洲冲击平原。大约在1万年前,太湖终于脱离大海成为内陆湖泊。随着冲击平原的不断扩大,海岸线逐渐向外推移,太湖与海洋的“亲缘关系”越来越远,湖水变成了淡水,银鱼慢慢地适应了淡水环境。至今,银鱼仍保留着海鱼的某些特征,如出水便死,难以保鲜等

银鱼一般在来年初产卵。产卵时,雌鱼游到湖岸边的浅水区,半身子在乱石硬土或冰块上反复摩擦,使肚皮磨薄排卵,犹如人类的破腹产

《本草纲目拾遗》认为:银鱼羹通智脉、利五脏、补虚羸、益气力、坚筋骨。养血生容,润肺生津。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且味美鲜香,富含营养,烹制佳肴深受中外食客喜爱。如入选《中国菜谱》的太湖“香酥银鱼”、洞庭湖“芙蓉银鱼”、巢湖“金丝银线汤”享有较高声誉。而监利东港湖附近渔民则惯用鲜活银鱼初加工(从嘴吻拉出内脏挤压漂洗)后,摆入盘中,用少许泡辣椒、冬菇、冬笋、熟肥膘肉、榨菜、生姜、小葱等均匀切成细丝,放在鱼面上,撒上盐,淋少许酱油、芝麻油,上笼用猛火大气蒸约10分钟后食用,肉质极为鲜美滑嫩,不失为水乡风味特色菜肴

我在找寻银鱼写作资料时,发现了北宋诗人苏东坡的一首烹鱼诗:“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开始以为占有资料可为银鱼大书特书了,但后来我却失望了,因为苏诗所言“银鱼”是貌似银鱼的鲥时

但我一点也不觉得遗憾。因为我坚信,坡公活到今天果真吃到了真正的银鱼,相信他一定会吟出“银鱼堪比鲥鱼美”的诗句,腆肚而归!( 监利)

六. 江苏省 盐城市 盐都 银鱼虾仁烩什锦

银鱼本身的味道就很鲜美,适合用清爽的做法,才不会影响原料的口感。这里介绍一道银鱼虾仁烩什锦的做法,用银鱼加上清脆鲜美的虾仁和鲜甜的各式蔬菜、蘑菇蘑菇齐炒,成菜色彩缤纷,是一道清爽甜美的家常好菜家常好菜准备材料:银鱼200克、海虾6——8个、白蘑菇3-4枚、红色甜椒半个、西兰花一小朵、姜丝少许

调料:油、盐、生抽、小苏打、黑胡椒粉制作方法:1、银鱼洗净,沥干水分,加少许盐,两滴油拌匀;2、海虾去头去壳,用刀将背上开边,用牙签挑出沙线,冲洗干净,沥干水分,加少许油、一小撮小苏打、少许盐和黑胡椒粉抓匀略腌5分钟;

3、白蘑菇切成片,甜椒切丝,西兰花掰成小朵,分别洗净待用;

4、炒锅添油烧热,放腌好的虾仁,迅速滑炒数下,看虾仁变色马上盛起;5、添少许油,烧热后,下姜丝、甜椒丝,煸炒出香味后,下银鱼,迅速炒散,加入白蘑菇、西兰花,翻炒均匀后,加入盐、生抽调味;6、继续翻炒到白蘑菇变软时,倒入炒好的虾仁,翻炒均匀即可装盘;

操作提示:虾仁用小苏打腌制能增加虾仁的脆感,不易炒老

七. 安徽省 合肥 巢湖市 巢湖干银鱼

巢湖干银鱼由巢湖银鱼干制而成,是居家美食、馈赠亲友的上乘之品。( 巢湖)

八. 江苏省 徐州 新沂市 新沂骆马湖银鱼

骆马湖银鱼是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骆马湖的。骆马湖银鱼,通体洁白透明如美玉,形状如根根银条,肉质细嫩鲜美,有"水中白银"、 "水中人参"的美誉。

骆马湖,北临陇海铁路、东依风光秀丽的马陵山,西、南侧为京杭大运河所环绕。水域面积375平方公里,为江苏省四大淡水湖泊之一。湖区水草从生,天然饵料丰富,属典型过水性草型湖泊。湖内繁殖着众多鱼类,其中数银鱼最负盛名。

骆马湖的银鱼,原有四种,现以大银鱼和寡龄新银鱼占绝对优势种群。经济价值高和最具发展前景的当属大银鱼。因其产卵期内发出黄瓜青香味,当地渔民又称其为黄瓜鱼。这些银鱼在生物学分类皆属硬骨鱼纲、鲑鱼目、银鱼科。大银鱼头部扁平,呈三角形,上颌骨有一列细齿,体形细长,通体透明,躯体腹部两侧有一行黑色斑点。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如轮虫、无节糼体和绿藻、隐藻等。

骆马湖大银鱼产卵季节在每年阳历十二月底至新年初,属冬季产卵类一年生的小型鱼类。当年卵出,当年即达到性成熟,并于产卵后死去。寡齿新银鱼产卵期为四月中旬。银鱼繁殖力强,喜阴雨,六至七月生长较快,此时的大银鱼一般体长在五公分左右。大银鱼长到七公分以上规格即到达出口创汇标准,其价格高出普通鱼类十倍以上,故有“水中白银”之称。

骆马湖银鱼营养成分丰富。经科学化验测定,大银鱼体内含蛋白质86.8%,脂肪6.95%。在银鱼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非常理想,大银鱼氨基酸含量为48.73%,太湖银鱼为48.29%。又因银鱼骨软无刺,可整体食用,无须开膛剖肚,故食用方便。日本人喜吃银鱼,为保护其中营养成分,他们常在卫生处理后凉拌生吃。台湾人用银鱼煮粥,给刚断奶的婴儿喂食。银鱼还富有各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在我国古代就将其列为贡品,亦被现代食品专家誉为“水中人参”。

九. 安徽省 安庆 宿松 宿松银鱼

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长,俗称“面丈鱼”、“面条鱼”。太湖银鱼,历史悠久,据《太湖备考》记载,吴越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太湖银鱼有四个品种: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大银鱼和雷氏银鱼。产量以大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为高。

十. 湖北省 黄石 阳新 湖银鱼

又名面条鱼、冰鱼,是一种小型鱼类,身体细长、半透明,裸露无鳞,是一种生长在海水里而在淡水中产卵(每年三四月份)的洄游性鱼类,生活于河口及近海,亦可定居于淡水湖泊中。银鱼科包括6属20种。太湖出产的银鱼与白鱼、白虾并称太湖三白。

古称白鱼、玉簪鱼,又名银条鱼面条鱼等。银鱼成鱼身长6~9厘米,呈圆柱形,尾部稍侧偏,鱼头扁平,吻尖短,眼睛大,鱼身无鳞,洁白如银,故名。银鱼体柔若无骨无肠,呈半透时状,漫游水中似银梭织锦,快似银箭离弦,所以古人又把它喻为玉簪、银梭。银鱼若是被捕获捞出水面,会立即变成白色,如玉似雪,令人啧啧称奇。

阳新县年产水产品7800 万斤,是湖北省水产重点大县。其中特色水产品有河蟹,年产达100万斤,天然青虾年产达200万斤,银鱼年产30万斤,绢丝丽蚌湿成品100吨,珍珠100吨,主要品牌有:“网湖鳙鱼”、“海口湖河蟹”、“仙岛湖银鱼”、“宝塔珍珠”。

营养价值

据现代营养学分析,银鱼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特点。并认为银鱼不去鳍、骨,属“整体性食物”,营养完全,利于人体增进免疫功能和长寿。中医认为银鱼叶甘,性平,回补虚,健胃、益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等疾患。洞庭湖银畅销海外,日本人尤爱之,称银鱼为鱼中人参,视作稀世之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