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灵石的土特产品 灵石特产前十名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灵石的土特产品 灵石特产前十名排行榜更新时间:2023-12-24 22:20:28

一. 山西省 晋中 灵石县 黄条条

黄条条

黄条条也叫发糕,也是上午主食之一。原料有白面、豆面、杂面、米面、玉茭面、高梁面,也可用二合面(两种面粉搅在一起)、三合面(三种面粉搅在一起)。

做黄条条首先是发面,亦称起面,将面粉加入发酵粉或预留的酵子(已发酵的面团),用温水或凉水和好(面要软,水份要大,这样才好吃),放置一定的时间待发(一般晚上启面次日早上制做)。将发好的面团视发酵情况加人适量的碱面或小苏打(必须适量,碱多了颜色变黄,甚至蒸发不起来,碱少了发酸,也不好吃)和匀,拿到笼屉上摊成大圆块,有条件可在上面插上一些大枣,蒸熟后用细线或菜刀切割成小方块即可食用。为了便于通气快熟,上笼片刻,待面固定后,可用筷子均匀地在上面扎若干小孔,防止因中间不通气造成外熟里生。黄条条类似蛋糕,酥软可口,便于消化。

二. 山西省 晋中 灵石县 甜荞面凉粉

在东山地区有一种传说,从前赵匡胤由黄泽关到山西,正是暑伏天气,走到南岔贯寺,已是人困马乏,想吃点凉饭。恰有一位自发老师傅端来一碗白条食物,赵匡胤吃后,感到清凉适口,便问这食品是川什么做成的。老师傅说用甜荞麦做的,之后,他转眼不见了,于是起名甜荞面凉粉,流传至今,堪为待客佳品。

三. 山西省 晋中 灵石县 捏巴巴

捏巴巴

捏巴巴,也叫名捏疙瘩,习惯上作为农村上午主食窝窝头或馍馍以外的补充食品,也有作为主食食用的。

制做捏巴巴的面粉有白面、高粱面、细玉茭面等,拌菜一般为野菜和蔬菜两大类。

野菜有苜蓿、甜苣、沙蓬、玉米面、扫帚帚等,蔬菜有土豆、红薯、红白萝卜、韭菜、酸菜等。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原料,将面粉中加人盐、花椒面、葱末等调料,再把切好或擦好的菜放人面粉中,稍加适量的温水或凉水,将面与菜和匀(菜要多、面要少,这样才好吃)捏成大小差不多的椭圆形团团上笼蒸熟,再做些油炸葱花的调和汁,适量加人些酱油、醋、辣椒等,这样蒸出来的热捏巴巴蘸上调和汁食用,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营养丰富,正所谓纯绿色食品,对降低脂肪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四. 山西省 晋中 灵石县 摊摊

摊摊

摊摊是人们非常爱吃的食品之一,尤其适宜老人小孩食用。但由于它制作麻烦,费时费力,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食用,但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是家家必做,户户皆吃。传说这一天是龙抬头之日,做摊摊俗称扯龙皮,意在驯服龙王,好让它在新的一年中服服贴贴为百姓服务,保证风调雨顺,获得粮茂年丰。

摊摊制作虽费时费力,但工序并不复杂,根据自己口味可选用白面、豆面(小麦加绿豆、芒豆、小豆等混合磨成的面粉)、杂面(玉茭、高粱、黄豆等混合磨成的面粉)、高粱面、细玉茭面等,加人适量的盐、葱末、花椒面、韭菜、鸡蛋、胡椒粉等,用凉水和成稀粥状。用高粱穗棒做成“丁”字形刮子,将烧热的鏊子抹上少许食油,舀一勺和好的面糊倒在上面,用丁字刮摊成直径20至30厘米、厚度约2至3毫米圆饼(越薄越好),待稍干拿小铲翻过再焙一下,一张摊摊就做成了。就这样揭一张摊一张周而复始,直至将和好的面糊做完或够吃而止。如果将凉调绿豆芽或葱花酸菜等,摊到摊摊上卷成卷食用,味道更佳。一般情况下,如果吃摊摊少不了要喝熬杂饭。熬杂饭,类似八宝粥,即将五谷杂粮小米、小麦、豇豆、黄豆、玉茭等合在一起,再加些干蔓菁块,熬成稠粥即可。吃着卷菜摊摊,喝着熬杂饭,倒别有一番滋味在口头。

五. 山西省 晋中 灵石县 灵石面塑

灵石面塑

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节来临前,农家妇女会捏制小猫、小狗、小虎、玉兔、鸡、鸭、鱼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荣华。在寒食节时,上坟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盘盘”。据说,吃掉“蛇头”便能“减毒头,免灾祸”。

六. 山西省 晋中 灵石县 绿豆丸子

主料绿豆面,配料花生、豆芽、调料,上油锅炸成丸子,放入调好味的热汤里泡开。特点是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有清热降暑功能。

七. 山西省 晋中 灵石县 小米“皇后“

什贴小米脂肪和可溶性糖类的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也高于其它产地,由于营养价值高,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谷子的品种称:"毛谷"。这种谷子碾出的小米比一般小米颗粒小,色泽金灿灿。用其做成小米饭,金黄发亮,清香可口,越嚼越得,如果与南瓜、红薯同为同食,更是香甜可口,余味无穷。被称为小米"皇后"。

八. 山西省 晋中 灵石县 灵石油糕

油糕是灵石风味小吃中较为高档的食品之一,也是灵石人过节、待客、婚丧喜宴、祭典神灵之必备品。俗语“冬至不吃糕,小鬼隔门毛”,也就是说不论贫富,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必须吃糕,寓意来年运气步步糕(高)升,生活甜甜蜜蜜(馅)。

传统油糕的制作方法由来已久,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又增添了不少花样,从种类上大致可分为两种:米面糕和白面糕。米面糕又有软米面糕、江米面糕等。不论那种糕,其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先做馅,把小豆、红枣下锅,用稳火煮的透熟,待水耗尽为提高甜度加入少许红糖,用勺子碾成豆泥,越烂越好,即成豆沙馅。再把糕面加人少许开水,捏成窝头状上笼蒸熟,然后蘸上少许食油和成面团,分成大小一致的若干小块,如同包饺子一样,包上豆沙馅,压扁成直径约几厘米大小圆饼,然后下油锅炸出即可食用。白面糕的历史较米面糕为晚,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馅子制作:先把芝麻、花生、核桃仁、瓜子仁等炒熟把芝麻碾成粉末,其它东西都剁成碎末,再加人适量白糖搅拌均匀,馅就做成了。糕皮制作:把红薯(甘薯)上笼蒸熟,剥尽皮后碾成泥状,加人适量白面和匀,便可进行包馅,捏成圆饼状,亦可捏成半圆状,下油锅炸成金黄色便做成了。不论是米面糕或白面糕,包泽鲜艳,香甜可口,是深受民众欢迎的大众化食品之一。

九. 山西省 晋中 灵石县 合锅锅

合锅锅

灵石方言叫各锅锅。类似于汁汤面但较汁汤面稍稠,是一种简单易做、食用方便的大众化食品,尤其是在以前困难时期,为节约粮食而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食品之一。 合锅锅,因其所用原料不同而口味亦不同,各人均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适合自己口味的合锅锅。以前人们生活水平较低,合锅锅的原料与做法也比较简单。一般取自己方便的各种蔬菜,如白菜、萝卜拉面瓜、菠菜、韭菜、西葫芦等煮人锅中,再和上些杂面(玉茭、高粱、豆类混合磨成的面粉),用礤甲床擦人或用圪蚪床抿人锅中,待熟后加人盐、醋、香油、葱、姜、芫荽之类,连汤带稠舀上便可食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蔬菜、面粉应有尽有。合锅锅倒成为人们调换胃口特意品尝的美食,做法也较前丰富多彩。挑选自己钟爱的各种蔬菜,加人各种佐料炒成半熟,然后加人适量开水,再将自己喜欢吃的面粉(白面、豆面、杂面,或二合面、三合面)和好,或用礤子擦人,或用圪蚪床抿人,或做成切面、拨面、斜旗旗,或做成拉面、削面、柳叶面,还可做成河涝、掐疙瘩、圪垛垛等,煮入锅中,根据自己的口味,适量加人粉条、海带、葱花、姜末、芫荽、香油、味精等,再加上些豆腐丁,打上几个鸡蛋。这样,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合锅锅就做成了。虽说比不上山珍海味,倒也不失为是美味佳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