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揭西良田特产创作的原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揭西良田特产创作的原声更新时间:2024-04-02 08:07:33

一. 黑龙江省 黑河 五大连池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新西兰独资黑龙江新鹤王乳业有限公司是由新西兰洪洋集团独资创建的外商独资企业,新西兰洪洋集团是一家以投资房地产、畜牧养殖(牧场)、皮革加工、国际贸易、乳品研发等多元化的投资集团,2003年底投资并购原五大连池鹤王乳业集团,进军中国乳品制造业。

鹤王品牌曾是中国乳品十大品牌,鹤王商标获得“黑龙江省著名商标”,曾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出口的乳品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在海内外获得过良好声誉,生产基地位于刚刚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连池市,该地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工业污染,水草肥美,矿物质丰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冷矿泉产地之一。该地区又地处北纬48度,是优良高产黑白花奶牛的理想饲养地带,由该地区饲养奶牛所生产的新鲜牛奶既无污染又富含丰富的天然矿物质元素。是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生产基地。

二.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凤湖橄榄

产于揭西县凤江镇凤南后角村,为广东省六种优良橄榄之一。

凤湖橄榄形似腰鼓,基部平钝可竖立,顶部钝而微凹,有花柱小黑点突起.果皮光滑,呈青绿色,果肉白色,核赤褐色,核与肉易分离。肉质酥脆,香甜无涩,回味甘醇。每年9至11月上旬应市,广销潮汕,运销南洋等地

橄榄是潮汕人很喜欢的水果,每逢过年,潮汕人的桌上总少不了一盘绿油油的橄榄。除了生吃,橄榄还可以做成风味各异的美味佳肴,可入菜,可入药,可沏茶。潮汕人的橄榄情结是不言而喻的。过年时节,橄榄是必备的年货,装在小盘子里,放在茶几上,来往宾客会调侃一句“新春如意,橄榄粒来试”,接着信手拣出一颗放进嘴里;出门在外,看到有人从兜里掏出小塑料袋装着几颗洗净的青绿橄榄,不用问那一定是潮汕人,只有潮汕人喜欢在坐车累了、走路乏了的时候,一尝那甘香回味的青涩味道,咬去果肉的橄榄核在嘴里久久咀嚼也不愿舍弃,好像咀嚼的是潮汕的味道。

揭西凤湖榄原产广东揭西凤江区凤南村,为久负盛名的优良地方品种,栽培历史100年以上,外县有引种。果实阔椭圆形,基部平钝,有些果可竖放,果顶常有3条浅沟和残存的花柱成小黑点突起,果皮黄绿色。单果重14克,横径2.6厘米,纵径3.7厘米。果肉白色,稍软而脆,汁多微酸 ,香浓无涩,回味甘,含可溶性固形物13.0%,核棕褐色,重1.6克,核肉易分离,可食率89%。4月下旬至5月下旬开花,9月下旬开始成熟,中秋节已可应市,壮树的果实可留树保鲜至次年春节前后采收。适应性强,耐肥耐湿,适栽于肥水条件较好的植地。嵌接后1~2年开始结果,10年生树株产可达75公斤,丰产稳产。本品种果大品质优,为早熟鲜食最佳良种之一,也适合加工,耐贮藏。

凤湖橄榄形似腰鼓,基部平钝可竖立,顶部钝而微凹,有花柱小黑点突起.果皮光滑,呈青绿色,果肉白色,核赤褐色,核与肉易分离。肉质酥脆,香甜无涩,回味甘醇。每年9至11月上旬应市,广销潮汕,运销南洋等地。

潮汕果农对橄榄能适时收摘、贮藏、加工、腌制。橄榄既可鲜食,亦可制作蜜饯、干果、凉果、凉拌莱。如澄海乌橄榄菜,色泽乌艳、油香浓郁、风味诱人,成为酒家、筵席上一道独特风味小菜,一直深受海内外潮人的喜爱。果实常常可加工成:拷扁榄、大福果、十香橄榄、去皮酥、咸橄榄、等等。亦可做工艺品,如榄雕。

三.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的特色菜

婺源的主要特色菜有:糊豆腐----------- 特点:色香味齐全,常作为宴席上第一道下酒菜。粉蒸菜 ---------- 特点:味道不同于锅炒,香醇可口,为传统地方菜。粉蒸菜 ---------- 特点:肉嫩味美,滋阴补肾,营养丰富。粉蒸肉 ---------- 特点:肉香味醇,常吃不腻。粉蒸鱼----------- 特点:鱼肉起丝状,鲜嫩味美。清炖荷包鲤鱼----- 特点:红艳之色不变,鱼肉嫩而汤味鲜,壮阳补肾,营养丰富清炖甲鱼--------- 特点:香味诱人,肉汤鲜美,蛋白质丰富,滋阴养血
( 上饶)

四.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五.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六.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揭阳乒乓果

乒乓果为“槟醅果”之误,因其易叫易记,也就沿袭下来,为揭阳传统名小食,1997年被认定为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

相传南宋末年,揭阳人民为避战乱,抵御饥饿,以鼠曲草混于糯米中碾成糯粉,制成果品。由于鼠曲草有特殊香味,鼠曲草令人喜爱,后又采用槟醅粉(爆米粉)为果馅,制成独具风味的槟醅果

乒乓果是潮汕的传统小食。南宋末年,揭阳县人为避战乱,抵御饥饿,以鼠曲草混于糯米中碾成糯粉,制成鼠曲粿。由于鼠曲草的香味,使这粿品令人喜爱,后又采用槟醅麸为粿馅,制成槟醅粿。

明清时已在潮州一带扬名,并传名海外。晚清揭阳县南门有一李姓师傅,专门经营槟醅粿,他既保持原有的风味特色,又在粿品上用木模加印花纹并以豆腐薄膜作垫底,炊熟后在粿品外涂一薄层花生油,使槟醅粿更为畅销。

20世纪50年代初,外地人在揭阳买槟醅粿时,讹念为乒乓粿而流传下来。

传统的制法,粿皮要用上等糯米粉,加上适量花生油,经反复拌匀成稠泥状;粿馅以槟醅麸为主体,加上熟砂糖、花生碎、芝麻、橙糕等。制作时,先取一小块胚料,捏成圆薄片,放进适量的馅料,捏成圆粿型,然后用木模或陶模印出花纹,以豆腐膜作垫底,经蒸熟晾干后,乒乓粿便具有外观清柔软,里面香脆甜的优点。

食时一般需再蒸炊,并以厚膋文火煎熟,使之皮酥馅软。

槟醅棵是由鼠粬粿沿变而来的。所谓槟醅粿,系指其馅由槟醅做成。槟醅就是把糯谷用炭火烘焙或装在密封铁罐里爆炒,烤焙熟后,碾成粉末,即成“槟醅麸”而得名。

槟醅粿这种传统小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段传奇故事——相传明末揭阳先贤黄奇遇与槟醅粿的一段传奇故事。

黄奇遇(1599-1666),揭阳渔湖广美村人。明天启八年戊辰科进士,与郭之奇、宋兆禴,海阳辜朝荐,饶平梁应龙、杨任斯,普宁陈所献同榜登科,同被称为“潮州后七贤”。黄奇遇先后任固安县令、东安县令、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并充经筵讲官。明朝行将复灭之时,他深知回天无力,速上三疏,“迄骸骨归”。

黄奇遇回到揭阳渔湖广美村老家后,杜门不出,自号绿园居士,尽日纵情于山水,怡情于诗文。著有《绿园诗草》、《平斋文集》,惜末付梓而散佚。现仅有《揭阳县志》所录《涵六塔记》一文和《过旧同亭诗》一首:

夙昔烟花地,于兹杖履游。

揭山犹历历,榕水自悠悠。

爽气侵江月,清风入古楼。

搀枪今扫净,景物自清幽。

据传说,黄奇遇在故乡品尝到家人做的鼠粬粿后,动了一下脑筋,对原来的皮和馅进行了改进,把揭阳鼠粬粿改进成现在的槟醅粿,并从家庭推广到店铺、客栈,且供不应求。

经过长期历史过程的发展,槟醅粿点心师们不断地对粿皮、粿馅的改进和改变,使槟醅粿不断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和人民物质水平的需求。1980年,揭阳乒乓粿跨过长江,上北京参加中商部主办的全国名牌小食展览会。现在,揭阳市揭东县洪志食品厂生产的揭阳乒乓粿已改进成多种低糖清香、真空包装、便于携带的潮汕美食礼品盒。1997年12月,中国烹饪协会在杭州举行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认定会,揭阳市揭东县洪志食品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揭阳乒乓粿”被评为“中华名小吃”。翌年,揭阳市首届潮汕美食节给乒乓粿(揭东洪志食品有限公司)以“十佳潮汕小食”的荣誉称号,井把它列于“十佳”之首。

槟醅粿为什么又叫乒乓粿呢?有二种说法:一是制槟醅麸时,用糯谷在鼎中爆炒或经焗炉焗热膨胀,发出“劈拍”的响声,如同打乒乓球的声音一样,遂将其改名为乒乓粿;另一说法是有外地人在揭阳买槟醅粿时,讹念为“乒乓粿”而流传下来。1956年,揭阳饮食行业所生产的“槟醅粿”每天都由专人送到各家旅社、客栈、码头、车站推销。而“槟醅粿”揭阳人本来就很难叫准字音,再加上和外地顾客打交道,更难叫准和使人听准。在一次买卖中,有个外地顾客问推销员:“你说叫什么‘粿’?叫‘乒乓粿’吗?”因为,“槟醅粿”和“乒乓粿”在读音上比较相近,当时,那位推销员便将差就错地说:“对,叫‘乒乓粿’。”

由于叫“乒乓粿”比叫“槟醅粿”容易而顺口,结果,竟不上几天,人们便都把“槟醅粿”改称为“乒乓粿”了。

槟醅粿“外皮清柔软,内馅香脆甜”,这香来自“乒乓麸”(槟醅麸),即糯米带壳在鼎中反复烤焙,使其爆涨后压成的麸末。因糯谷经烤焙后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谷物香味,而正是这种香味,形成了揭阳乒乓粿的诱人特色。

潮汕槟醅粿的做法是:

(1)糯米粉调入适量花生油,反复揉搓成泥状粉团,待作粿皮之用;

(2)用鼎炒或煸炉爆热、烤焙糯米谷(即糯米连壳),再将烤熟的糯米谷连米带壳碾磨成粉末,加入糖粉、切碎的熟花生、炒香的芝麻及橙糕等,混合成馅料;

(3)从“糯米泥”团上取一小块,压成薄圆片,包上粿馅(最妙的是用柑饼、瓜册片、榄仁、玻璃肉剪成花样,贴上一瓣芫荽叶,放在馅面上,红绿相间,可从半透明的棵皮透现出来,十分雅观),然后捏成圆粿型,再用木印印出花纹,用豆腐膜垫底,蒸熟后晾干即成。

食用时一般需用蒸炊,或以厚舺文火煎热,使之皮酥馅软。

七.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棉湖瓜丁

揭西棉湖名产,选用优质冬瓜和白砂糖为原料,精制而成,已有数百年生产历史。棉湖瓜丁吸糖饱满,外干内润,洁白晶莹,酥甜无渣,遐迩闻名,远销海外。

八.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九.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十.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