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猪肠湖南特产 湖南湘潭特产腊肥肠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猪肠湖南特产 湖南湘潭特产腊肥肠更新时间:2024-01-07 08:51:34

一.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五强溪鱼

五强溪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五强溪鱼因其生长的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五强溪库区而名得。这里森林覆盖率高,库区水质优良、水深域广,出产的“五强溪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其它地方鱼类更高,达到了“富硒”食品的要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悠悠的沅水,翠翠的山峦;宁静的河滩,轻摇的渔舟。”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秀丽的五强溪,位于湖南沅陵县东北部,是怀化市和沅陵县的北大门,体肥味美的五强溪鱼就产自这里。

沅陵产鱼历史悠久,据《沅陵县畜牧水产志》记载,早在三国以前就开始了稻田养鱼,山民素有捕江河鱼籽进行孵化,饲养于稻田、池塘的习惯。明代《南中纪闻》也有“辰常间水族甚多”的记载。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辰州府志说:“江南地广或火耕水,民食鱼稻,以渔猎伐山为主。”可见,因为有这一泓碧水,沅陵的先民们过着渔耕自足的生活。相传唐太宗派钦差大臣巡防江南,路经麻伊洑,见湖光潋滟,山色青翠,便泊船上岸小憩。乡民为了款待这位京官,便用五强里的鱼做了几道小菜,不想吃惯了大鱼大肉的钦差一吃到五强溪的小鱼,不停地叫好,“五强溪鱼”之名也不胫而走。

五强溪鱼

湖南省沅陵县现辖行政区域内沅水、酉水流域,北纬28°04′48″至29°02′26″,东经110°05′31″至110°06′27″,水域面积31万亩,包括五强溪镇、陈家滩乡、肖家桥乡、清浪乡、北溶乡、深溪口乡、沅陵镇、太常乡、盘古乡、二酉乡、明溪口镇

《沅陵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五强溪鱼地理标志保护地域范围的请示》,沅政〔2013〕134号

沅陵县农业技术规范:DB431222/T001-2013《五强溪鱼生态渔业技术规范》

二. 湖南省 怀化 溆浦 葛面

相传宋时饥荒,百姓为填饱肚子时山去挖葛根,发现里面淀粉很多,于是做成葛面。葛面粗圆滑亮,用开水烫煮后,加上葱、姜、香工菜、酸萝卜和油发辣子,味道香辣,不仅是一道名小吃,而且还有生津、发汗、解热等功能。

三. 湖南省 益阳市 桃江 湖南特制无骨腊肉

菜系:湘菜

口味:咸鲜

价格:40-80元

特色:条形,无-气味,皮上无毛,皮和肥肉颜色金黄,精肉红亮,刀工整齐,无碎骨,有浓郁的风味。

原料:猪腿肉5000克,盐400克,花椒粉10克。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去骨的猪前后腿。

2.切条、制作过程:选出质好的猪前后腿、去掉骨头,然后把肉放在切肉板上,从后腿尾骨节砟切第一刀肉。前腿槽头肉不能做特级腊肉,只能做二级腊肉。从第二刀起每条肉坯长40厘米、宽3.3至4厘米。

3.腌制:切完肉坯后,用秤称好。按比例配好调料,调料要拌匀,再把肉放入调料内(每次放2.5至5千克)拌匀,直至每块肉坯沾上调料为止,然后一块块拿出放入缸或池内腌制。春夏季腌3至4天,秋冬季腌7天左右。

4.泡洗:出缸后把每块肉坯从膘头3.3厘米以下用小刀刺1小孔,穿上麻绳,再投入清水池内泡洗1至2小时后捞出。

5.烘焙:穿入竿(每竿穿12块,按烘烤柜大小决定),送入烘柜内烘焙36个小时出柜,即为成品。

四. 湖南省 怀化 溆浦 龙潭火腿

龙潭火腿色泽金黄,有数百年历史。做法独特,每斤火腿切成四四方方的几块,先用油将火腿皮炸脆,然后捞起,旺火先烧,文火焖烂,其特点是色泽酱红、皮脆肉酥,吃起来风味特殊。

五.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沅陵山泡子

每到春末夏初插田的时候,正是乌泡子成熟的时候。这东西有点不好的地方就是乌泡子那种乔木有刺,经常被扎,流血的是经常发生。这东西只要熟了,够大,甜死人。这种野果长的快,春天开花,夏初就熟了。早上还是黄色的,下午便可以变红了,这时就可以吃了。因为成熟的快,所以要抓紧时间摘,不然就要掉地了。

这个长的有点像乌泡子,但是个子要比乌泡子要小。而且是长在地上的。这个山炕边比较多,枝有刺.味道甜中带酸。每年端午时节成熟。

这种野果子,我们山里人,叫它阳春子,又叫藤春。这野果子比较怪,秋天开花,初夏的时候成熟。一定要红的发亮,熟透了成暗红色的才是甜甜的、才好吃,抓一大把就往口里塞,嚼起来,直呼过瘾;未熟透的味道酸酸的、酸得让你眨眼睛。

沅陵山野上,又小又嫩的油茶树,一到春天,就会长出许多嫩叶,其中一些,似乎是叶子营养太过于丰富了,长得又肥又厚又大,形如狗子,山里人就干脆叫它狗舌子,又的地方又叫山茶皮,这种山茶皮或者为米黄色、或者白里透红,嫩嫩的,长得很好看,吃起来脆脆的、甜甜的、微微清凉感,味道也相当不错,农村的孩子放学后或星期天,都喜欢寻摘山上的这种免费美味。

六. 湖南省 怀化 溆浦 溆浦糍粑

糍粑 用龙潭糯米做出的糍粑香软可口,白如雪,拉如丝,软如棉,曾是皇宫贡品。

桐叶糍粑

将米磨成浆,用白包袱包裹,然后将包袱压上石头,待水分干后,揉成团,包上豆粉、芝麻糖等做成的馅,用新鲜的桐叶包好,煮熟即可,糍粑里弥漫着桐叶的清香,香甜可口。

芭蕉糍粑

糍粑的原料是用鲜嫩的玉米加水在石磨上磨成浆,滤干,用新鲜的芭蕉叶缠成三角形,然后放到蒸笼里蒸熟。不加任何配料,黄的玉米糍粑,绿的是芭蕉叶,打开有一缕天然的清香,是天然健康食品,细嚼能回味无穷。

重阳糍粑

重阳期间,糍粑原料用米和新鲜艾蒿叶磨浆而成,中间包经常豆泥和芝麻、糖做成的馅,包好后揉成团,下面垫一片干净的橘叶,放到锅里蒸熟,做好的糍粑颜色碧绿,弥漫着艾蒿的清香,别有风味。

枕头棕粑

枕头棕粑又称肉棕粑。枕头形,长约20厘米,中间圆锥体,糯米中间包馅,馅一般用腊肉和新鲜猪肉做成,加胡椒粉,五香粉等配料。棕粑用棕叶缠紧后,放在锅内煮,肉、油和香味渗入糯米中,香气扑鼻,是溆浦传统小吃。

七.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侗布

侗布

侗族妇女擅长纺纱、织布。建国前侗族家家户户都有木制纺纱机和织布机。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布结实耐用,染色青蓝鲜艳。其印染工序繁多,一是用蓝靛(采用自种的蓼蓝草叶加石灰泡制而成的染料)染三、四道(每道染后清洗晒干),方变蓝色;二是将蓝色布再用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等,捣烂挤汁染成青色;三是又用蓝靛继续加染多次,使布景出青而带红的颜色;四是用牛皮赘胶又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挣不退色。青年妇女喜欢穿既柔软又为青底带红的布衣,还有用薯根块作料蒸布匹二小时许即成。

侗毯、侗帕、花带

侗毯、侗帕在木制织布机上用竹片针挑引梭手织而成,工艺十分复杂。有飞禽走兽,昆虫及各种花草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朴素美观大方。花带不用机织,其经纬线编配后,一端套在腰带上,一端勾住脚拇指,手持竹片挑织而成。除自家用外,过去侗家姑娘多以花带作定情信物。

八. 湖南省 怀化 辰溪 毛狗肉

毛狗肉是辰溪瑶乡一道名菜,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毛狗肉就是将一条整狗剁好一锅炒。烹制毛狗肉,首先是选狗,按瑶家说法是:一黄二白,三花二黑。制作毛狗肉首选黄狗。狗龄8至12个月,重量9公斤为宜。宰杀后,用稻草火烫毛,丙把金黄油亮的整条狗放在流水中洗净,开膛时,把狗血留住,然后洗净狗肉,狗杂剁成一寸见方的小块,放在着有茶油、作料的铁锅中爆炒,5分钟后,丙把狗血倒入锅中,焖上十分钟,一锅喷香可口的毛狗肉就可上席了。

九. 湖南省 怀化 洪江 黔阳脐橙

黔阳脐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经国家农业部批准,洪江市“黔阳脐橙”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区域为该市沙湾、大崇和硖洲等乡镇,种植面积3000亩,年产量达6000吨。这是该市继“黔阳冰糖橙”之后,又一个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柑桔品牌。

洪江市柑桔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是我省优势柑桔基地和国家优质柑桔基地重点县(市)之一。1978年,该市农业技术人员从美国引进的纽荷尔、朋娜等柑桔品种中,成功选育出了一种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取名为“黔阳脐橙”。该品种果实个大,果形端庄,皮薄光亮,着色艳丽,果肉汁多无核,甜酸适度,细嫩化渣,风味纯正,一进入市场销售,立即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2004年和2008年,该品种两次荣获湖南西部农博会金奖。此次“黔阳脐橙”继“黔阳冰糖橙”之后再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着洪江市正式拥有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其柑桔产业发展再添新的动力和保障。近年以来,该市通过积极实施“农业稳市”战略目标,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和各项资金,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全力打造优势品牌,柑桔产业发展取得了规模更大、品种更多、果农增收的喜人成效。目前,该市柑桔种植面积已达24.78万亩,总产量突破24万吨,总产值超过3亿元。

洪江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中部,沅江流域上游,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雪峰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2′-110°31′,北纬26°59′-27°29′,东西长102km,南北宽55km。国土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黔阳脐橙产地位于洪江市以安江为中心的中部柑桔主产区的沙湾乡、安江镇、硖洲乡、龙田乡、岔头乡、茅渡乡、大崇乡、太平乡和雪峰镇以及以黔城为中心的西部主产区的岩垅乡,共10个乡镇。

十. 湖南省 怀化 溆浦 脐血橙

脐血橙 表皮光滑带有红晕,果肉呈血红色,含有丰富的血色素、维生素,汁浓味美,有浓郁的玫瑰香味,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