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州特产馆 甘州区名优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州特产馆 甘州区名优特产更新时间:2024-05-11 12:59:51

一.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羊头汤

 将熟羊头、蹄筋肉切条入碗,浇汤加粉丝、蒜丝、香菜,佐以辣椒油食用。 

二.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乌江大米

乌江大米早在唐朝武则天时代就开始种植,清朝时曾被定为贡米之一,颗粒饱满,包白纯正,营养丰富,久享盛名。

三. 台湾省 云林县 北港素食馆

在北港镇上提起北港素食馆,可是老少皆知,无人不晓。这家30年老店由3位大婶经营,物美价廉,店内卖的都是常见的菜羹、稀饭、素菜面等,但吃过的顾客却一再光顾,大概除了好吃之外,老板娘亲切地招呼,也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 云林县)

四.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鸡肠子

用加盐的低温水和面,反复用力揉按,待面变软时,切搓成圆条,抹上清油,一层一层码在器皿内。下锅时,用两手掌对搓,循环移动,使面变得浑圆细长。因为和鸡的肠子相似,故名
( 张掖)

五.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糍耳子

   和面、褂面、切条作法与搓鱼子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将四楞面条切成四方小块,用右手拇指肚(指头肚子)把面块糠成一个耳朵佯的窝窝。味道不同于搓鱼子。 小饭 将面团褂成一铜钱厚的面片,切成小方块,下入牛肉原汤,调胡椒等佐料,再加入牛肉丁。粉皮、煮熟的红豆等即成。 

六.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搓鱼面

   搓鱼面是甘肃张掖特有的面食品种,因其成品的形状中间粗、两头尖,酷似小鱼而得名。其作法是用手掌将面条搓成约一寸长的面段,然后入锅内或煮或炒熟都可,在热天里还可以凉拌食用,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

七.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张掖玉米种子

张掖玉米种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甘肃省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正式收到国家商标局颁发的“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张掖具有玉米种子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被誉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年产优质杂交玉米种子超过4.5亿公斤。

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正式收到国家商标局颁发的“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这是该市第一个农作物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种子地理证明商标。记者了解到,近10年来,张掖市种子产业发展经过试验示范、基地壮大和市场化改革三个阶段的发展,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玉米制种大市。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全市玉米制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制种业产值突破24亿元,能满足国家近2亿亩大田玉米生产用种,保证了全国大田玉米生产用种安全。该市农民年人均玉米制种纯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主产区农民人均玉米制种收入达4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产业化经营鼓农民钱袋

张掖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被誉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

八.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鸡肉垫卷子

将薄面皮抹油撒葱花成卷,切段入嫩鸡肉汤蒸煮,汤煮尽出锅即可食
( 张掖)

九. 河北省 秦皇岛 昌黎 赵家馆饺子

昌黎赵家馆,位于昌黎县城鼓楼东大街,始创于1921年,创始人赵福元(1907年—1996年)是一代著名的饺子大师。

赵家馆和赵家馆饺子主要经历了四十年代的红火期、五十年代的鼎盛期、六十年代“文革”期间的艰难期、“文革”后的振兴期,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

久负盛誉的赵家馆饺子,是昌黎县传统的老字号风味食品,以圆笼蒸饺为主。其特点是:选料讲究、皮薄馅散、味道鲜美、香而不腻、水灵可口。形成了海鲜、素馅、肉馅、什锦四大系列,十三类品种。一般肉馅配料是:以蒸作1斤精面粉的饺子为例,需要鲜猪肉6.5两,大油1两,香油5钱,海米5钱,味精5钱,葱、菜、香蘑及各种小料适量。并常随节令的变化,分别掺拌对虾、蟹肉、虾籽、鱼骨、海参、干贝、青蛤、蛤蛎、鲍鱼、八爪鱼、皮皮虾等各种海味,使饺子具有独特的风味,深受顾客欢迎。制作方法为开水烫面,肉馅喂鸡汤,全部手工制作。质量标准是:1斤面粉蒸作70个饺子,重3.1-3.3斤。

由于赵家馆饺子风味独特,市场畅销,《人民日报》海外版、《河北日报》、《经济日报》、《食品报》等都有报道,曾轰动海内外。上世纪五十年代赵福元曾多次参加全国性、行业性的省、市、地区表演和比赛,并屡获大奖。原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廖沫沙都曾给予表扬。在天津参加表演赛还受到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观摩并有合影和题匾“京东第一家”(文革期间被毁),还曾接待过荀慧生、尚小云、奚啸伯、管绍华等艺术大师。多年来赵家馆和赵家馆饺子先后荣获了省、市级以上多项大奖和荣誉称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