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阿坝最近有什么特产 阿坝州特产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阿坝最近有什么特产 阿坝州特产大全更新时间:2023-08-12 15:50:52

一. 四川省 阿坝州 黑水县 玉米蒸蒸

玉米蒸蒸

用盆或面盘装上玉米面,用温水将其浸透浸湿成松散的颗粒状,放置一会儿。然后装入锅内,加入开水浸至三分之一处,烧旺火约二十分钟左右以小火慢烘,水干即熟。也有在玉米面中掺入洋芋块、浸泡胀后的胡豆、豌豆等调匀后蒸食。

二. 四川省 阿坝 茂县 汶川羌绣

汶川羌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羌族刺绣羌族刺绣是羌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匠心创造的艺术,根植于羌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中,并且承载着底蕴深厚的羌族文化,以直观地形式表现出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特点等。2008年,羌族刺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羌族刺绣的历史】

羌族刺绣是羌族妇女在悠久的历史中,通过日常的生活劳动创造出来的。在羌寨,各家妇女几乎都会羌绣,它已成为羌族妇女心灵手巧的一种象征,其传承几乎都为家族传承。羌绣在传统手工技法和色彩运用上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在四川民间刺绣工艺中有“南彝北羌”之说,可见其已自成体系。

历史记载的“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正是古羌人擅长用民间手工技艺来装饰、美化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羌族妇女善于运针走线,拧线织锦,刺绣出了不少佳作。

羌族刺绣的历史,可从其纹饰图案窥得一貌。茂县、汶川出土带有“绳纹”的陶罐,龙溪乡阿尔寨等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带有“饕餮”纹样,可知,在岷江上游的古羌聚居地,此类型的羌绣纹样已得到广泛的运用。

【羌族刺绣的技法】

羌绣多以粗布、棉线缀成黑底白纹,再绣有各种图案。颜色强烈对比,却十分的和谐。在羌族妇女刺绣时,大多采用棉线,有时亦用彩色丝线,色彩以黑白对比居多,从而取得明快、朴素、大方的视觉效果。

羌族刺绣技法原始古朴、构图精巧奇妙、色彩绮丽纯美、画面清丽明快、题材丰富多样、图案秀丽生动、寓意吉祥喜庆,表达了羌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体现了羌族妇女聪慧的心智和其杰出的艺术才能。

羌绣的传统技法原始古朴,针法多样,且多采用架花(挑花),还有织字(提花)、纳花(扎花)、撇花(平绣花)、勾花(链子扣)等几种。

挑花细腻精巧,有三种针脚,即十字挑、串挑和编挑。十字挑采用斜形交叉十字针组成花纹,按布料的经、纬下针,针脚精湛,挑缀严谨,组图美观;但是工细费时,常以小型挑缀为主。十字挑常用于头帕、衣领、衣袖等小型条缀上。串挑又称链子扣,是以针线挽成链扣相连构成图案,用白粉画样挑串,粗针细缀,组成图案,挑缀较省工时,适于大面积的围腰装饰。编挑多用彩色丝线,挑、编相兼,密扎排列,留空显花组图,编挑美观大方,但不经洗,多适用于小面积的飘带、鞋面、头帕。挑花的色彩,以黑白对比的居多,亦有用少许色线挑的;有的飘带全用色线参差分条排列,采用纳花针法,对比强烈,绚烂夺目,如五彩虹霓。挑花多用棉线,显得朴素大方,异常明快。

羌绣别的针法也各有特色,撇花、纳花清秀明丽;织花蕴意奇妙,古朴精美;勾花则刚健淳朴,粗犷豪放。

【羌族刺绣的取材】

羌绣构图严谨,多以几何形状为主,整齐匀称,装饰性强。羌绣图案的题材,大都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如植物中的花草、瓜果,动物中的鹿、狮、免、虫、鱼、飞禽,以及人物等等。此外,羌绣图案还有崇拜与向往的一些抽象图案。如“四羊护宝图”“团花似锦”“鱼水和谐”“蛾蛾戏花”“凤穿牡丹”“喜鹊登枝”“火盆花开”“万字符”等几十种。内容多含吉祥如意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

羌族刺绣图案清秀精致、内涵丰富。如纳花、纤花的用色,对比反差较大;而飘带的图案,装饰性也非常强,再加上链子扣绣法等工艺,富有内蕴地表现出羌民族粗犷豪放又不乏细腻的性格。

羌绣古老的传统技法,在服装的领口、托肩、吊边、脚边、袖口的纹饰图案中,以及围腰、挎包、肚袋、花鞋、花垫、扎花桌布被单上随处可见。

【羌族刺绣在羌族生活中的应用】

羌绣是羌族服饰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施加于头帕、衣领、衣袖、衣襟、坎肩、腰带、裹肚、鞋面等处,具有古朴、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和很强的装饰性,从中折射出羌民族服饰文化的历史。

羌族人民将绣艺精湛的工艺运用在羌族服饰上,第一具有审美的功能。羌族刺绣图案多样,不仅有花草、瓜果等植物,还有鹿、狮、免、虫、鱼、飞禽等动物,以及人物。可谓丰富多彩。除了美观之外,羌族服饰上的刺绣又借助密密麻麻的针脚,增强了衣物的耐磨性,延长使用之寿命。可见羌族刺绣是融合审美与实用双重价值的工艺品。

但更深层次上,羌族刺绣实际上是以绚丽多姿的图案,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祈祷和祝福,反映他们超越现实的梦想。如他们所选择的图案:虫鱼花鸟、飞禽走兽、人物、瓜果、花卉、吉祥(鸡羊)如意、金玉(鱼)满堂、百鸟朝凤,寓意深刻,栩栩如生。虽作了几何化或其他形式的图案处理,但始终与他们的现实环境紧密相关,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的起点,正存在于这种生存的现实感之中。

羌族妇女根据物件的实用对象来选择刺绣图样的意象。如给老人用的,多选用福、禄、寿之类的图案装饰,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给小孩子用的,多选用辟邪,以保佑其健康成长,或者用花朵图案,也是寓意茁壮成长。年轻的阿妹子绣的烟荷包是送给她的情哥哥的礼品,烟荷包上绣的两种图案,一种是鸳鸯戏水,另一种是燕子冬去春来,比翼双飞。这两种绣花图案寓意着男女双方恩爱,白头偕老,正是所谓情在荷包中。

今天的羌族人,大多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羌族男女皆穿形似旗袍、多为白色的麻布长衫,外穿羊皮背心,晴天皮毛朝内,雨天皮毛朝外。女子常戴绣花黑头帕,男子缠黑头巾,白头帕只有死人的时候才戴,丧期一满马上烧掉。但在茂汶地区黑虎乡一带,妇女们一律都戴白色头帕。羌族男子的服装一般是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头帕。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衣领上镶有一排小颗的梅花形图案银饰,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羌族男女各有一独特的随身携带物,妇女为银制针线盒,男子为银制烟盒。

云云鞋和绣花围腰是羌族刺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其他还有藏式统包、挎包、帽子、氆氇、毡子、褥子、壁挂等,也都精美绝伦。

羌族的“云云鞋”,是羌族男人穿着的绣有云朵的云云鞋,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完美结合,是羌族最具特色的绣花鞋,是羌族人在喜庆日子里穿的一种自制布鞋。云云鞋形如小船,鞋尖微翘,鞋底较厚,鞋帮绣有云彩图案,十分别致,结实耐穿。可谓借物抒情的典型绣品。相传一个生活在湖泊中的鲤鱼仙子看见放牧的羌族少年赤着脚,十分心疼,顺手撕下一朵云和一束羊角花,做成了鞋子送给少年。后来他们相爱了,成了一对最幸福的人。人们便称这种鞋为云云鞋,云云鞋便成了爱情的信物。这种既有精神诉求、又有物质实用性的工艺形式,其意义汇聚在祝愿吉祥、美好生活的朴实愿望中,从而延伸出它的文化品格。这种品格既是属于羌民族的,又是属于全体劳动人民的。

在羌族,羌族服饰就这么把美丽点缀在生活上,他们比传说和记忆更美丽。姑娘们头上戴的头巾,身上系的围裙,脚上的云云鞋,还有衣袖,衣领,就连裤角,都绣上了美丽的图案。或粉或红,或娇或艳,配上姑娘们闪闪发光的银饰,让人有一种行走在彩霞中的感觉。

羌族刺绣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羌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也是我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四川省 阿坝 汶川县 汶川羌绣

汶川羌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128号公告正式批准对“汶川羌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汶川县获得的第1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今年5月,汶川县人民0组织召开了汶川县《汶川羌绣》地方标准审查会,审查通过了《汶川羌绣》地方标准,并于6月20日起正式实施;在此基础上,汶川县启动“汶川羌绣”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经过质监部门的调查研究,在认真论证了“汶川羌绣”的质量特色、产品特性、地域特征、保护范围、生产技术、知名度、生产销售情况以及产地自然因素、民族因素、人文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后,“汶川羌绣”顺利通过检验检测、检查评审,2011年9月,申报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汶川县素有“羌绣之乡”的美誉。“汶川羌绣”不仅是汶川的一张精美名片,更是震后灾区失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优势。国家质检总局的公告明确了地方0建议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汶川县现辖行政区域,地方0界定保护范围的建议文件为四川省汶川县人民0《关于划定“汶川羌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范围的函》(汶府函〔2011〕112号),标准或技术规范为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3221/T5-2011《汶川羌绣》。“汶川羌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报成功,标志着震后汶川产业重建迈进了历史性的一步,打破了国家级地标产品“零记录”,这必将载入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的光辉史册。

目前,“汶川羌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依法发布和有效实施,将羌绣从散户自用阶段换挡升级到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规模化,对编制标准、规范绣女和指导羌绣业的传统技艺,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汶川羌绣,提升汶川县羌绣质量水平起到科学的促进作用。

汶川羌绣产地范围为四川省汶川县现辖行政区域

四. 四川省 阿坝 若尔盖县 四川河曲马

四川河曲马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若尔盖河曲马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河曲马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河曲马史称“南番马”,据史料记载,这种马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以青、甘、川三省交界处的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甘肃玛曲县、四川若尔盖为主要产地。因其分布区处在黄河河曲地带,1954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正式定名为“河曲马”。

河曲马是我国一个古老而优良的地方品种。河曲马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称吐谷浑马,因其分布区处在青、甘、川三省交界处的黄河河曲地带,该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四千米上下,纬度较南,自然条件特殊,水草肥美。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河曲马体形结构匀称,耳长敏捷,胸深广,背长腰短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毛色以黑、青为主,也有骝、栗等色。头长,颈长中等,胸肌发达,背平腰短,尻宽平,四肢粗壮。母马平均体尺(cm):体高132.5m,体长139.6m,胸围164.7m,管围17.8m。毛色以黑、青为主,也有骝、栗等色。河曲马繁殖性能好、遗传性稳定,性情温顺,气质稳静,对高寒多变的气候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骑乘,行走自如,长途骑乘可日行40~50km。特别以善走沼泽草地而著称。因其适应性强,具有挽乘驮载兼用的体形,役用性能颇佳而享誉骑兵与各地农牧民。适应高原气候。

在若尔盖大草原的藏族牧民心目中,马是一种神圣的动物,1也是一项神圣的大赛。来自草原各部的牧民们选出最好的马,选出最好的赛手,每年开春总要聚集,进行1000米、3000米、5000米和1万米的比赛。苍茫草原上,蓝天白云下,赛马奔驰在天地之间,呼喊加油声传播四方,声势浩大,场面壮观,富有诗意。 只有在现场,才能亲身感受到比赛的神圣和牧民们的虔诚····

四川河曲马

若尔盖县牦牛草地型藏系绵羊养殖协会

9683392

马(活动物)

五. 四川省 阿坝 红原县 红原牦牛奶

红原牦牛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原牦牛奶是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的。红原牦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等。其乳汁的营养价值高于黑白花牛及其它牛种。

红原牦牛生长在美丽的红原大草原。红原,这片古老的土地,拥有逶迤的雪山,无垠的草原。红原儿女们世世代代以无穷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开拓着这片"生命的0"。历经岁月的蹉跎,高原人驯养了具有特殊适应能力的牦牛。

牦牛,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独有的赢始畜种,全球总量约1400万头,其中95%的牦牛又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在世界上堪称"中国牦牛"。而红原又是盛产牦牛最多的地区之一,也就最具有中国牦牛生长习性的代表性。

红原牦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等。其乳汁的营养价值高于黑白花牛及其它牛种。牦牛是因长期生活在无污染的天然草场。所以,牦牛所产的乳汁及生产的乳制品为人们公认的"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红原"牌系列牦牛奶粉,早在1996年1月就荣获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标志。

六. 四川省 阿坝 马尔康 干奶酪

奶皮也叫干奶酪,是农牧交错地区农民用牛奶制成的著名士品之一,为牛奶制品中最可口的营养食品。其制作历史己近百年。

奶皮的制法是将鲜牛奶入锅煮熟后,控制火力,微火烘煮,并不断搅动,使水分慢慢蒸发,奶汁浓缩,在锅底凝结成一个圆形的黄色奶饼,放凉处阴干,即成。奶皮纯黄夹白,油渍点点,蜂窝沙孔满布,色彩清新迷人,入口奶油溢香,酥柔味美,不油不腻,营养丰富,不但可供日常食用,而且更是逢年过节、迎亲嫁女待客的上品,也是探亲访友、慰问老年病人的礼品。老年人最喜把奶皮切成小块泡在奶茶中食用。若切盘上席,作为干果软糖,则是很好的奶油小吃。

老年人还在奶茶中加荆芥以醒目除晕,加花椒、生姜以祛寒和温,加杏仁以防咳嗽。奶茶在农业区不仅是待客的上品,而且是探亲访友、慰问病人的礼品;逢年过节、迎新娶亲,又是敬客的第一道饮料,称作喜茶、年茶。

七. 四川省 阿坝 松潘县 黄龙香菇

当穿行在黄龙彩池边的林径时,常常会发现,一朵朵酷似花儿的伞菌,散生林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散发出特殊的馨香,使人领略到一缕原始古朴的气息。初夏时节,季雨之后,在林间、在草坪、那数不胜数的蘑菇,往往引得游人手忙脚乱。

被誉为“蘑菇皇后”的香菇,不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广泛的医药用途。黄龙香菇,肉质细嫩,独具鲜、香、甜味。据测定,蛋白质含量约占干物质的20%—45%,超过许多肉类。因此有“植物肉”之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自然资源必将逐步开发利用,以香菇为代表的黄龙蘑菇,将与黄龙仙境一道扬名天下,饮誉海内外。

八. 四川省 阿坝州 马尔康 烧馍馍

用新鲜牛奶和面,做成圆饼,在葬家人特有的万年火塘中用熟灰烘烤而成。外皮酥脆,内瓤松软,具有浓郁的奶香。

用玉米面、麦面或荞面,加水合成面团,做成饼状,埋进柴火灰中,翻动几次,烧熟后就是烧馍馍。有些烧馍,用特制的花纹模子印出凹凸花纹,用火掀烙制成型后,现烧熟,简直就是工艺食品。

烧馍馍是嘉绒藏族出远门、走亲戚或到远处耕种放牧时必备的食品。吃饭时,用刀子把烧馍馍剖开,中间夹酥油,也可夹蜂糖、猪膘、酸菜等,边喝茶边食用,十分可口。

烧馍馍在嘉绒藏区,是当做礼品相送的,特别是丧葬和婚娶,来客都要送一个烧得很精致的烧馍馍,就是平时到亲戚朋友家作客,也要带烧馍馍,既可以同主人家一道享用,离去时又当作礼物留在主人家里,主人是很高兴的。

九. 四川省 阿坝 黑水县 黑水县核桃

黑水县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黑水县核桃

黑水县芦花林业工作站

黑水县以发展早实核桃产业为重要抓手,着力攻坚精准扶贫,促进农牧民增收。截止目前,全县核桃种植规模已达4.5万余亩,其中:连片栽植2.3万亩、零星栽植2.2万亩。该县已初步形成了以维多村早实核桃基地为支撑,以专合组织为纽带,开发核桃产业深加工,培育农牧民脱贫“摇钱树”的优质产业。

一是精心选育优良品种,加快良种繁育推广。着眼建设“精品、特色、优质”核桃产业,从良种壮苗入手,狠抓本地核桃良种的选育和扩繁。目前,已在色尔古镇建成核桃品种资源收集圃30亩,收集国内外优良品种21个,其中:本土良种3个、省内良种8个、国内良种8个、国外良种2个。建成“客龙早”“ 薄壳早”“ 珍珠核桃”3个本土良种采穗圃120亩,每年可采集良种接穗180万芽,可生产良种苗木100万株,完成高接换优5000亩,全面夯实了早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

二是促进核心示范引领,加快管理技术推广。结合黑水县“沟域经济”发展布局,在充分调研本地自然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量“1+64”精准扶贫发展规划,高标准、规范化建立知木林乡维多村核桃产业核心示范园1200亩,完善生产便道、围栏、灌溉等配套设施。以示范园为培训平台,组建专家顾问团,分批组织贫困农户入驻基地,将理论授课和现场示范讲解相结合,年均培训林农12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全县核桃经营管理综合水平。

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产业规模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撬动作用,扶持建立知木林乡维多村、木苏乡大别窝村等5个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1200户农户参与核桃种植。目前,核桃种植已覆盖14个乡镇,核桃产业逐步由零星散状向带状分布、向沟域集聚,全县实现核桃年产量735吨、产值1647万元。同时,黑水县紧抓“网联网+”战略机遇,注重本土产品网店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早实核桃已实现多点挂网销售,黑水核桃正沿着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发展道路阔步向前。

十. 四川省 阿坝 茂县 酥油茶

藏族具有特色的饮料之一。由酥油和马茶混合加工而成。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多,热量高。可以开胃提神、补脑、益智、美容、延年增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