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槟榔是哪边特产 全国哪个地方的槟榔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槟榔是哪边特产 全国哪个地方的槟榔好吃更新时间:2023-08-24 00:02:04

一. 云南省 普洱市 澜沧 澜沧槟榔芋

槟榔芋

槟榔芋形似椭圆,该品种外皮粗糙,剖而观之,内呈槟榔纹,故又名“槟榔芋”。每年惊蛰、春分时节开始种植,霜降时即可收获,每株有唯一的母芋及大小不等的小芋。

槟榔芋是淀粉含量颇高的优质蔬菜,肉质细腻,具有特殊的风味,且营养丰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多种成份。具有补气养肾、健脾胃之功效,既是制作饮食点心、佳肴的上乘原料,又是滋补身体的营养佳品,清朝年间列为大清贡品,因而享有“皇室贡品”之称。

二. 湖南省 衡阳市 祁东 祁东槟榔芋

祁东槟榔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槟榔芋又名香芋,主要产于祁东县,以砖塘、双江、包圣殿盛产。槟榔芋,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可加工成芋兰片,芋丝等副食品。在砖塘,已形成槟榔芋商品生产基地,由田边种植改为整田种植。到1985年,祁东县种植面积达600公顷,总产14,851吨。产品销往新加坡、法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三. 台湾省 屏东 屏东槟榔

两种不同植物种子的总称,在南亚和东印度人们取之咀嚼。估计世界上有1/10的人有嚼槟榔的习惯。槟榔子是棕榈科(Palmae)槟榔树(Areca catechu)的种子。而槟榔叶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 betle)的叶。槟榔树在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有栽培。

四. 云南省 玉溪 元江县 元江槟榔

康熙间元江知府章履成,有《元江杂记》五首:述元江风土人情,其中云:十树槟榔中户产 两栽粳稻上农田。

其自注说:每树槟榔成熟,可得一金。稻谷一年两熟至三熟,在清初元江种槟榔已是当地人民的重要收入,有十树槟榔即等于中户产业。槟榔在元江,向来是文人骚客的重要题材,留下不少《槟榔词》,《槟榔赋》。

元江坝子气候炎热,终年无霜,为槟榔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清初《元江府志》有种植槟榔的简略记载,当时就驰誉滇南。槟榔鲜品青果,剖开后用藤条穿串。干果称“壳槟”,将壳剥去晒干存储名“槟仁”。槟榔药名大腹皮,是元江民间极普遍的待客食品,故史籍上有槟榔得名于客人雅称“槟郎”的记述。成串的“槟榔吊”是家里逢年过节和办喜事的陈设品。“看(馈赠)槟榔”是青年男女相爱定情的特有方式。元江傣族、白族地方的男女老少都有嚼槟榔的习惯,将槟榔入口细嚼,其色渐呈殷红,染唇如蔻丹,红潮阵阵涌上面颊,像喝醉了酒。

五. 福建省 泉州 洛江区 河市槟榔芋

河市槟榔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河市镇槟榔芋俗称“过岭芋”,由于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独特的管理方法、而成为芋中佳品。据泉州府志记载.河市芋在明朝时就颇负盛名。正宗河市槟榔芋母芋呈圆柱形,长度30—40厘米.直径12—15厘米,肉质松酥,芋香浓馥,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倍受消费者青睐,历年来都被评为市级名优蔬菜。

农家菜谱

今天的农家菜谱几乎不需要写配料,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是槟榔芋,当地农民极力推荐了两道槟榔芋菜谱,简单得可以称作“懒人菜”。

1.油炸槟榔芋:槟榔芋切成薄块后,放到热油里油炸,不同于闽南炸醋肉等油炸食品在烹煮前必须裹上地瓜粉和调料的做法,口感和味道都很棒的槟榔芋不用加作料,单一的油炸将其香味突出得无以复加。

2.槟榔芋粥:切成小块的槟榔芋下锅翻炒,加入适量盐,炒出香味后起锅,放到高压锅中和稀粥一起煮熟,香喷喷的槟榔芋粥就做好了。

河市槟榔芋

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镇槟榔芋协会

11180200

六. 台湾省 嘉义 梅山槟榔

梅山槟榔虽不如南投双冬槟榔来得有名,产量亦非全省最高,但由于其槟榔树多种植在气候温润、海拔800公尺高的山区,果肉不仅色白细嫩,且无渣、多汁,十分可口而有嚼劲,品质不输给双冬,甚至更胜一筹,如今名气扶摇直上,红唇族更视为口中极品。小小梅山乡不仅有绵延成片的槟榔园,每到槟榔采收季节,更可见家家户户围坐自家门前加工做槟榔的盛大情景,形成一种特殊的产业风情。槟榔俨然已成为梅山乡十分重要的产业。( 嘉义)

七. 海南省 陵水 陵水槟榔

槟榔系棕榈科,为四大南药之一,含有槟榔硷、槟榔素和胆碱。具有健脾胃,泻气攻积、杀虫行水功能。是防治蛔虫、条虫、姜片虫及家畜肠胃寄生虫的特效药。民间流行吃槟榔习惯,槟榔还是婚嫁的必需礼品。

陵水栽培槟榔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959年,全县种植39.67公顷。1988年全县种植1249.3公顷,收获面积166,6公顷,年产950吨。1990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435.5公顷,收获面积比1988年增加1.2倍,年产500吨。20世纪90年代以来,陵水产的槟榔仔鲜果每年都有25万公斤销往台湾省,槟榔干成品每年都有400吨以上销往湖南、湖北等省。

八.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槟榔江水牛

槟榔江水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槟榔江水牛(Bos bubalus)是我国发现的唯一的河流型水牛,据史料记载槟榔江水牛在腾冲县饲养和使用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槟榔江水牛是牛科,水牛亚科,属亚洲水牛种,河流型水牛亚种中的一个地方类群。槟榔江水牛长期以来为农户自繁自养,是乳、肉、役兼用河流型水牛品种,正加大力度开发其乳用性能。

产区分布

槟榔江水牛主产于腾冲槟榔江上游,主要分布于猴桥、中和、荷花、明光、滇滩等乡镇,全县各乡有零星分布。

生物特性

槟榔江水牛适应性较强,主要生活在海拔较低的低热河谷地带,但在海拔500~2000m的地区也能正常生长繁殖。槟榔江水牛采食能力强,耐粗饲,各种青草、树叶、农作物秸秆等均为该牛采食的饲料。性情温驯,易管理,稍有神经质。一年四季均以放牧为主,晚上或重役情况下适当补饲青干草、包谷及农作物秸秆。槟榔江水牛抗病力强,只要饲养管理得当,一般不会发生疾病。常见易感多发病主要有牛出败、气肿疽、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蛔虫以及一些胃肠道疾病和代谢病。

体形外貌

槟榔江水牛被毛稀短,皮薄油亮,皮肤黝黑;被毛以黑色为主,大腿内侧、腹下毛色淡化,未成年个体部分毛尖呈现棕褐色。大约20%的个体有“白袜子”现象,即四肢下部以及耳毛,唇周毛白色。有少量个体白额、白尾帚,无晕毛、沙毛和白胸月现象。头长窄,额凸,额部无长毛;鼻平直,鼻镜眼睑黑色;耳壳薄,耳端尖,平伸;角基扁,角形螺旋形、小圆形、大圆环以及前弯角均有,黑色,螺旋形居多,约50%。无肩峰、颈垂和脐垂,胸垂大小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母牛乳静脉明显,盆状乳房,主要为黑褐色,白袜子个体乳房粉红色;尾至后管,部分到飞节,尾帚毛密中度;蹄质坚实、黑色。颈细,长短适中,水平颈,鹿颈形;头颈、颈肩背、背腰、腰尻结合良好,背腰平直,胸宽适中,良腹,斜尻;四肢发育正常,肢势良好;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母牛后躯发达,侧视楔形,整体结构中度。通过对正常饲养条件下的60头成年水牛(其中:公牛10头,母牛50头)和部分不同年龄阶段的水牛分别进行体尺体重测量,成年公牛体高138.15±5.35、体斜长146.55±8.94、胸围192.4±8.52、管围21.2±1.0、体重475.58±55.48,成年母牛体高131.77±3.31、体斜长139.16±7.99、胸围194.22±9.66、管围20.44±0.85、体重430.18±57.15。

生产性能

槟榔江水牛母牛初情期30月龄,一般36月龄初配。发情多集中在8~11月,发情周期平均21d,发情持续期2~4d,妊娠期平均310d,生命周期20年,一般利用年限15年。公牛初情期24月龄,有爬跨反射,30月龄性成熟,适配年龄42月龄。该品种目前都采用本交,未进行人工授精,公母本0种比例1:30。种公牛一般利用年限10年,生命周期约20年。据水牛良繁场提供的31头母牛测定资料,槟榔江水牛平均泌乳天数269天,平均一个泌乳期产奶量达2452㎏,最高产奶量3685㎏。另通过民间调查产奶母牛60余头,一个产奶周期产奶量约1800kg。2006年由云南农大重点实验室对31头槟榔江水牛乳样进行测定,其中乳脂肪6.73±0.47%,蛋白质4.05±0.14%,乳糖4.99±0.06%,无脂全固体9.99±0.19%,全乳固体16.73±0.56%。对测定牛群中的5头成年牛(其中公牛2头,母牛3头)进行屠宰测定,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和骨肉比,公牛分别为44.51%、33.37%、35.8 cm和1:2.99,母牛分别为41.16%、30.42%、29.5cm和1:2.67。.

九. 湖南省 永州市 祁阳 祁阳槟榔芋

祁阳槟榔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祁阳槟榔芋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文明铺镇、龚家坪镇、大村甸镇、文富市镇、黎家坪镇现辖行政区域

《祁阳县人民政府关于“祁阳槟榔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划定产地范围的请示》祁政〔2016〕25号

祁阳县企业标准:

Q/SSHR001-2016

《祁阳槟榔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