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百乡阁新会特产 正宗新会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百乡阁新会特产 正宗新会土特产更新时间:2023-09-22 12:24:15

一.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小农占

   新会小农占是丝苗型的优质晚籼品种,1982 年由新会农科中心高级农艺师黎广汉育成。

    小农占呈感温性,弱感光性。七月上旬播种,全生育期125天。植株科高95─100厘米,分蘖力强,有效穗20─21万/亩,穗大粒多,每穗平均103.1粒,结实率93.4%,千粒重16.7克。禾架紧凑,中后期叶片直立,叶角小,叶色好。抗逆性较强,耐肥,抗稻飞虱(2.8级),稻瘟病总抗性为69.2%。其米粒商品外观好,色体晶莹,无腹白,糙米率78.6%,精米率70.3%。煮熟品质佳,伸长性好,软硬适中,口感幼滑,饭味浓,属特一级米。

    该品种育成十多年来,除中山、台山、斗门、高要、龙门等县市大面积种植外,广西、江苏、湖北等省大量引种,至1996年年底,累计推广面积达209.6万亩,是一个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优质稻种。

二.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亚佗霉姜

亚佗霉姜是新会市,由“大有”凉果厂生产,解放前已美名远播。它是用生姜作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成品是方形粒状,纸包成糖果型,入口辣中带甜,松化可口,是送礼的佳品

( 新会)

亚佗霉姜是新会著名。它是由生姜、柠檬汁、陈皮和砂糖、甘草等制成的。其味甘脆可口,甜中带酸,香辣适宜,食之无渣,饶有风味。暑天能凉喉生津,寒天能驱风散寒,并有健胃助消化功能。乘车船的旅客,食它有防止晕船晕车之效。亚佗霉姜既是可口食品,又有药效之功,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不但行销港澳及国内各大城市,而且远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驰名中外。

亚佗霉姜的问世,已有百多年历史。据说清光绪年间,会城田心巷有个名叫李作的佗背老汉,以自制自销各种凉果为生。一次,因凉果滞销,李作买回来的生姜成为积压品,只好用瓦缸装起来。他的孩子不慎将柠檬醋泻入储满生姜的缸里。过了一段时间,他发觉姜已全部发霉(发酵),但又舍不得把它倒掉,于是他就拌上甘草末和糖浆,放在锅里炊透,再行晒干,当凉果出售,名为“霉姜”。岂料这种“新产品”很受顾客欢迎,男女老少,争相购买,一时“亚佗霉姜”之名,很快就传遍全会城。后因产品畅销,新会各酱园都纷纷仿制,其中以大有酱园所产的为最佳。从此,亚佗霉姜风行各地。

解放后,新会大有凉果厂对亚佗霉姜(新会霉姜)在选料和制作技术上,不断研究改进,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保证产品的规格质量,品质尤佳,加上包装的美观大方,成为人们自用或送礼的一种佳品。

三.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王岗马蹄

   王岗马蹄主产于司前镇兴篁管理区王佐岗,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每年“立秋”前种植,“立冬”后收获,平均亩产1500公斤。

    王岗马蹄个体大(每个20克左右),肉质清甜爽口,皮薄无渣,具有生津止渴,去暑清热的功效。可生、熟吃,也是制作名优清凉饮料马蹄爽的主要原料。当地群众常把马蹄磨成粉,作清热解毒汤料之用。

四.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会陈皮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会陈皮:又名广陈皮,为大红柑(学名茶枝柑)的果皮,入药已有700余年历史。《本草纲目》载:“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即今新会)采者为胜。”清康熙《本草蓬源》亦有“桔皮苦辛温无毒,产粤东,新会,陈久者良”之述。质轻而柔软,不易折断,香气特异,醇而浓郁,味甘凉香,微辛但不甚苦。

新会著名——新会陈皮,是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

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故称“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涩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陈皮在药用上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中医中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是主要靠陈皮治病的。以陈皮为主要成份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

在凉果、食品方面,新会陈皮梅、陈皮鸭、陈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制作菜肴若加入陈皮,不但辟去鱼肉的膻腥气味,且使菜肴特别可口、制作绿豆沙、红豆粥等甜品,如加入一点陈皮,味道分外芳香。

陈皮酒便是以陈皮为主要原料酿制的著名,历史悠久,远销海内外。

五.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香蕉、大蕉

主要品种有香味浓郁、肉质细腻的香蕉;果肉嫩滑、食味特甜的过山香;果型稍大,甜中带酸的大蕉,全年皆有收获,但以秋季收获量最大

六.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睦洲黄沙蚬

睦洲黄沙蚬

黄沙蚬是新会睦洲镇的,蚬身大,肉肥嫩,清甜味美,远胜于一般的泥蚬,远近闻名。

新会的睦洲镇,地处西江下游,离出海口较近,江面宽阔,水流缓慢。西江支流经睦洲镇之前,水流湍急,把大量的细沙和蚬冲到睦洲,停留在江河里。蚬在黄沙里“安居乐业”,享受西江水赐予的自然环境,长得又肥又嫩,成为睦洲的。睦洲又以石板村产蚬最多,质量最好,有“本地鲍鱼”的美称。

每年的清明前后是黄沙蚬的丰收期。此期间,邻近各地来睦洲吃蚬的民众络绎不绝,车辆挤满睦洲圩镇的大街小巷。蚬,把睦洲的饮食业带旺了,每年的蚬季,饮食业老板的生意上升一倍多。

蚬的烹制方法很多,蒸、焗、烧、炒都可以,而且各有各的风味。最简单的是清蒸黄沙蚬,只要配上姜、葱、蒜茸清蒸,就可以吃到味道清纯、鲜甜的“清蒸蚬”。沙姜焗蚬有独特的沙姜香味,令人胃口大开。烧蚬有野味,把油放进大圆盘,下面用火干烧,然后放入生蚬。蚬被烤熟了,会一只一只裂开嘴,发出“卜卜”的响声,所以又叫“卜卜蚬”。味道最好的是炒蚬,把蒜、姜、酒、糖、味极鲜酱油、葱、辣椒等拌上黄沙蚬,用猛火炒,炒到蚬咧嘴为宜。

七.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锦壳荔枝

 锦壳荔枝是新会特有的名优荔枝品种,主产沙堆、七堡等镇,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果扁心形或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5克。果皮厚韧,色鲜红,缝合线明显,龟裂片突起刺手。果肉乳白色,肉质爽脆,清甜带花香。其核有大有小,小核率约占60%。可食部分约占72.4%,含可溶性固形物20.13%。

八.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陈皮鸡

陈皮鸡

特点:色泽红亮,麻辣香嫩,味浓鲜昏

原料:鲜嫩开膛鸡一只、(约500克)。干辣椒4克、陈皮4克。姜、葱各10克、料酒10克、盐3克、酱油10克、菜油500克、鲜汤50克、糖20克、醋10克、香油5克。

制作过程:嫩鸡开膛洗净后,去掉头、颈、脚爪,剔去骨头,鸡肉切成约2厘米见方的块,盛入碗,加姜、葱、料酒、盐、酱油拌匀,腌渍码味。干辣椒擦净,去蒂、籽,切成短节。陈皮洗净撕成块。锅置旺火上,下菜油烧热(约150℃),去掉鸡块中的姜、葱。去水后,鸡块下锅炸至呈金黄色(约5分钟),捞出,去掉炸油,另下菜油约150克,烧热,放入辣椒节、花椒、陈皮稍炸,随即放入鸡块,加少量鲜汤,烹入糖醋汁。用中火收至汤汁吐油时起锅,淋上少许香油,晾冷装盘即成。

九.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大红柑

新会大红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学名茶枝柑,是新会著名土。其品质独特,在明清就风行各地,并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

据记载,新会大红柑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选育,自成品系,分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高笃4个品种。其果实扁圆,油身而有光泽,皮色在成熟过程中由青转红,“冬至”前后呈大红。柑肉爽脆多汁,甜酸适度,每百毫升含柠檬酸0.71-0.82克,含糖10.1-11.3克,可溶性固形物为11-12%,单果重约100-150克。

新会大红柑有很高药用价值。其皮薄柔软,色鲜味香,具有化痰、止咳、清滞、驱风、去湿之功能。其核有理气止痛功效,常用作医治疝痛。

会柑,又称新会广陈柑或陈皮柑、新会大红柑(学名茶枝柑),皮肉兼用,药食同源是新会柑的最大的特色,是广陈柑农在700余年的漫长种值历史中,从芸香科柑橘属大红柑中筛选出来的优秀品种。

新会柑、树矮、枝条细软,果实扁圆形、中等大,果实成熟时,果皮橙黄,微带青,柔韧而不易折断,油胞特大,有浓郁的芳香。柑肉多汁,糖酸比为15:32是甜中带酸的独有风味,每百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 34.3毫克,柠檬酸0.76克,可溶性固形物11.13%。

历史上种植的新会柑有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高督等四个品种,经过不断的种植总结,广陈陈皮采用品质最好的大种油身来种柑制皮制皮,这也是广陈品质特好的其中一个原因。

地道新会柑全身是宝皮用兼用,药食同源的不可多得的优秀品种,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柑饼或果汁,但皮比肉贵,其柑皮是正宗地道新会陈皮的原料。其柑络、柑核均可入药。而且其成熟于“最有补于时”。

新会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议划定新会柑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请示》(新府报[2006]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办、大泽镇、司前镇、罗坑镇、双水镇、崖门镇、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睦洲镇、大螯镇等11个街道办事处、镇和围垦指挥部所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