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昭通市昭阳区谦栖特产专营店 昭通昭阳区哪里能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昭通市昭阳区谦栖特产专营店 昭通昭阳区哪里能买特产更新时间:2024-05-18 13:53:24

一.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土三七

三七别名:土三七、旱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

干燥全草,茎呈青绿色,易折断,中间空心,叶皱缩,上、下面均灰绿色,但大多已脱落。气无,味微涩。亦有带根者。以色绿、身干、无杂质者为佳。根茎较短,略呈块状。根数条,粗细不等,表面灰棕色,质硬,断面暗棕色或类灰白色。支根圆柱形或略带圆锥形。不易干燥,干后质较疏松,暗褐色,表面不平坦,呈剥裂状。茎圆柱形,长30~50cm,表面暗棕色或紫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皱缩,常脱落,互生或近对生,展平后呈倒披针形,灰绿色或棕褐色。聚伞花序顶生,花黄色。气微,味微涩。

三七为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茎直立,不分枝,单生或数茎丛生。单叶互生,叶片质厚,倒披针形,长5~8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几无柄。聚伞花序呈伞房状,顶生;萼片,绿色,线状披针形,不等长,长3~5mm,顶端钝;花瓣,黄色,椭圆状披针形,长6~10mm;雄蕊,较花瓣短;心皮,卵状矩圆形,基部合生,腹面有囊状突起。蓇葖果,成熟时向外平展,呈星芒状排列。花期6~8月。果期7~9月。

二.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霍了饭

在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陕西省榆林市最北边,有一片类似于沙漠和草原的地带。从春天开始那一芽芽的绿破土而出,就给生存在这里的生灵带来了新一年的希望。

他们溶入这片土地,不但在戈壁滩地上收获者希望,也在荒漠中寄存了收获。他们熟悉这里的每一种植物,能从那些动物都不敢问津的植物中,找寻到维系生命的最低要求,顽强的与自然抗衡,从而世代繁衍下来,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其中有一种叫沙米的植物,就是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发现并利用了的一种杂食类谷物。“沙米是一年生,沙生草本植物沙蓬,藜科

Agriophyllumsquarnosum(L.)Moq的种子”。

在这片沙漠中,只要符合了这种植物生长的条件和环境,它们就会长的一簇簇一丛丛。到秋后乡民们收割回去,凉干脱粒,收获到了一粒粒比芝麻粒还要小,且偏圆偏圆的沙米粒。这种沙米粒遇水后非常粘,煮起饭来越煮越稠,越煮越光。当地人就利用了这一特性,加入风干羊肉,做成一种非常好吃的粥。取名沙米羊肉霍了饭。

三. 北京市 朝阳区 卤煮小肠

北京的街头巷尾,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卤煮火烧的居家,过去更有肩挑小担的商贩出售这种食品。特别是夕阳斜下之时,卤煮小肠开锅出售,从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它那特有的香味儿,好吃这口儿的,都闻香而望,要一碗卤煮小肠和一二个卤煮火烧,既解馋又解饱,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种街头小吃食品。

卤煮小肠又称卤煮火烧,已有百余年历史了。这种食品起源于宫廷,后经改进,演化为卤煮小肠。清宫廷中有一道名为“苏造肉”的菜肴。据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的夫人浩著的《食在宫廷》中介绍,乾隆45年(1780年)清高宗乾隆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陈府家厨张东官烹制的菜肴,乾隆十分喜爱,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曾任热河行宫主料御膳房事。张东官是苏州人,知乾隆喜爱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药料烹制出一道肉莱供膳。这九味香药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气不同,用不同的数量配制,这种配制的香料煮成的肉汤,因张东官是苏州人,就称“苏造汤”,其肉就称“苏造肉”了。后来传人民间,加入用面粉烙成的火烧同煮,便成为大众化的风味小吃了。


四.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昭通苹果

昭通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昭通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云南引种最早、分布集中的西洋苹果品种树。蔷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温带果树。金帅又名金冠,原产美国。1910年首次由日本引入中国大连栽培。1940年,昭通人吴敬漪从四川成都购150株,栽于昭通洒渔乡。今昭通地区果技站仍保存当年栽的正常结果树70余株。 该品种适宜较冷凉少雨的地区栽培,以年均气温9℃-11℃、降水量700毫米以下最适。果实9月上旬成熟。具有丰产稳产特性。金帅果实平均重180克,长圆形。低海拔地区栽培的果实扁圆形。果皮底色黄绿,成熟后金黄色。肉质细,味偏甜,有芳香,宜鲜食,易生果锈,贮藏后会发绵。

简介

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在全国苹果区划意见中,把昭通定为全国苹果生长最适宜区。与北方苹果产区相比,昭通苹果具有四大优势:一是生态优势。从气候条件上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光、热、水资源丰富,是苹果生产最适宜区。生产条件上看昭、鲁两县区属于农业大县,大气环境清洁,无工业污染,发展无公害苹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品质优势。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所产苹果色泽鲜艳,肉质细脆、甜酸适度,汁液丰富,风味浓郁,多次获省优质水果称号及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昭通苹果在西南三省、两广、东南亚闻名遐迩。三是早熟优势,昭通苹果具有较北方产区早熟一个月的特点,在北方苹果尚未成熟时,昭通苹果即成熟上市,其早熟种在7月上中旬即成熟,晚熟品种9月中旬成熟,销售时间较北方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竞争优势。四是区位优势,市场广阔。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这些省市由于气候因素,基本不产苹果。昭通与国内苹果产区山东、陕西等产区相比,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以及在多年的销售中已形成了固定的消费市场,所产苹果可北上四川、重庆,东进贵州、湖南、湖北,南下广东、广西。除此之外,南下东南亚也仅三天即可实现由田间到餐桌。近年来,昭通苹果又重新走出国门,销往香港、泰国、缅甸、越南等国家,东盟目田贸易区的建设,更为昭通苹果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为了发挥昭通自然资源优势,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1989年农业部将昭通列为我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996年云南省又将昭通列为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基地列项后,苹果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地委行署到市县0都将苹果生产列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范畴加以考虑,纳入了各级0部门领导农业生产的内管和议事来加以研究。首先在昭、鲁两市县分别成立了苹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制定水果发展规划、行政管理法规和政策措施运用行政职能和经济调节手段,加强对苹果生产建设的领导。二是在昭通的永丰、土城、洒渔、乐居、守望、小龙洞、北闸、蒙泉、苏家院及鲁甸的桃源、岩洞、文屏、茨院等乡镇扩大种植面积,发展规模生产。三、进行了大量的品种引试和更新换代,先后引入新品种30余个,通过筛选,选出了红富士、新红星、乔纳金、神沙、2001、红王将、美国八号等一批适应我区更新换代的品种积极组织推广应用。目前,红富士系、新红星、乔纳金已逐渐替代了原有金帅、国光、元帅等老品种,逐渐形成了早中晚熟的合理搭配。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昭通苹果产业的发展。

为了将昭通苹果进一步做大、做强,近年来,昭通市委、0又将苹果生产列为全市六大优势产业,把扶持和培育苹果产业的发展作为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各相关部门紧紧围绕“以提高果品竞争力和实现增效、增收为目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优化调整品种结构,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环境条件,吸收、消化、利用国内优质果生产先进技术并将其组装配套,主攻果品质量,强化商品质量意识,培育知名品牌以及围绕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工及市场开发,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昭通苹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新时期苹果发展指导思想,以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苹果生产。一方面,在苹果产区广泛开展了低产果园改造、无公害苹果生产,精品果园建设、及强拉枝、大改形、疏花疏果、夏季修剪、果实套袋、配方施肥等优质果生产新技术,努力提高果品质量。另一方面,切实加强苹果采后分级、包装商品化处理,“昭锦”、“南国红”、“昭阳红”等一些品牌也应运而生,有效改变了我市苹果的商品形象。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年产苹果浓缩汁5万吨的生产线2条,第一条生产线已于2007年投产。昭阳区委、区0两次举办“苹果文化节”推介昭通苹果,扩大了昭通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还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营销大户搞好苹果营销。产业化运作有效促进了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目前,昭、鲁坝区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0.5万亩,实现产量22.2万吨,产值达2.37亿元。昭通苹果除销往云、贵、川三省及广东、广西、香港等地外,还远销缅甸、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每年外销量达到6000多吨。苹果生产已成为昭鲁坝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昭阳区位于云贵高原北部,乌蒙山系东北端,是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东与贵州省威宁县交界,南与鲁甸县毗邻,西隔牛栏江、金沙江与巧家县和四川省金阳县隔江相望,西北至东北与永善、大关、彝良三县接壤。其东西长61㎞,南北宽43㎞,国土面积2165平方公里。 “昭通苹果”产区主要集中在昭阳区的龙泉、永丰、太平、小龙洞、旧圃、北闸、乐居、苏家院、洒渔、守望、布嘎11个乡(镇),划定范围为东径103度08分36秒—103度56分17秒,北纬27度07分03秒—27度39分14秒,面积21.5万亩,产量40万吨。

五.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毡绣

在气象万千、物阜民殷的榆林黄土高原上,常常可以看到,头包羊肚手巾,手舞羊鞭,嘴里哼着信天游小调的牧民,大多穿着做工精致的毛毡背心,背心的当中绣着花色美丽的图案,这就是颇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榆林毡绣。

榆林毡绣,又名绒线毛毡绣花。它是一种古老的绒线毡绣工艺品。早在明代,榆林就已十分流行。李自成的义军将士身着的毛毡背心中央的“闯”字图案,就是这种传统的民间毡绣工艺。

榆林畜牧业发达,盛产羊毛,毛毡质地结实,手感性好,制成的衣着耐穿舒适。榆林少女12岁左右即随成人学习毡绣,掌握毡绣技艺,成为榆林妇女的特长。一般以家织毛毡为底料,通过编织、穿针、贴补、缠绕等多种针法,将各色绒线纳绣成多种图案的工艺品。其产品多用于背心、桌围、椅靠、座垫、炕毡、挂屏、帐帘等用品。有古朴典雅,柔和素净的艺术效果。尤以摹绣山水花草,极得笔墨淋漓、气韵生动、维妙维肖之功。且规整板挺,针法多变,绒毛柔软,色泽艳丽,造型逼真,层次明晰,立体感强,质感真切,结实耐磨,不怕挤压。


六. 四川省 泸州 江阳区 渔溪鲇鱼

原料:鲇鱼、鲜红椒、花椒、芹菜、小葱、郫县豆瓣、料酒、盐、油、酱油、鸡汁、蒜瓣、姜

做法:

1、把鱼先用豌豆粉码芡,将油锅端上,当油七八成熟的时候,把鱼下油锅一过即捞出来。

2、在锅内留少许油,凉至四五成热把姜末和豆瓣剁碎,放入油锅里煸炒,炒香后放入鸡汁或者其他鲜汤熬开。

3、汤开后把鱼块倒进锅内,用中火烧炖七到十分钟,少翻动为好。

4、起锅前几分钟将花椒、芹菜、蒜瓣等作料撒入锅内,勾水芡、收汁。起锅后撒上葱花、些许花椒面,盛盘装好。

七. 云南省 保山 隆阳区 “永子”

传统的“四大雅艺”——琴棋书画中的围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保山人发明于明代的“永子”,则是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的棋中圣品。“棋子出于云南,以永昌者为上”徐霞客360年前说的这话便是定论。    

永子亦称“云子”,椐《永昌府志》、《滇南杂志》等史籍记载,永子系以玛瑙石、紫瑛石合研为粉,再加上铅硝药料“合而 之”,然后用“长铁蘸其汗,滴以成棋”。其配料之考究,工艺之精妙、复杂、俨然是古代的“高科技产品”,产量极为有限,不仅为达官显贵、文士骚客所珍爱,还一直是奉献皇室的贡品,故数百年来风行天下而十分难求。     

保山城内一朴雅人家至今藏有一副明代祖传古品,其质地细糯如玉,体坚而意柔;其色泽润如丽珠,明而不炫;形面凸而不显,身扁而不觉其薄。“黑白两道”,白呈象牙之色,通体流光;黑透碧玉之泽,边闪翠环。再加上紫柚木精作之棋盒,可谓珠美椟贵,美化美奂。据说,以此对奕,触子心舒、着盘声铿,因其导温性低,且有科暖夏凉之妙。     

清末民初,永子烧制工艺一度失传。陈毅元帅于1964年视察云南,曾过问永子的情况,并说:“我就不相信保山就无人再烧出永子。”直到70年代中期,有人受云南省体委之托,从民间搜集到几颗老永子,经过上百次化验分析,工艺试制,终于掌握了传统的工艺配方,生产出了质量品位可与永子相仿的“云子”。投入市场后,多次荣获省优、部优称号,并于1986年被国家体委审定为重大比赛用棋。陈祖德、聂卫平等弈坛圣手亦对其推崇备至。与此同时,云子屡次被用作“国礼”:我国领导人曾将其赠送给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86年访滇时,也欣喜地接受了一副“云子”。( 保山)

八. 云南省 保山 隆阳区 云南翡翠

【光泽】

翡翠呈现玻璃光泽,半透明或透明。翡翠因含有不同的染色离子而呈现各种颜色:通常有白、红、绿、紫。黄、粉等。纯净无杂质者为白色,若含有铬元素,则呈现出柔润艳丽的淡绿、深绿色,名之为翠。此品种最为名贵,极受人们的珍视喜爱。若含锰则呈现淡紫色、深紫色,常称为春地或藕粉地。含铁元素,则呈现暗红、褐红、赭红色,被人们称为翡。含铬和铜元素,则呈现淡蓝、淡青色,人称橄榄水。高档翡翠除颜色好之外,质地也极其重要。一般颜色鲜嫩漂亮,质地较透明,玻璃光泽强者为上品。相反,质地发干,透明度较差的品种次之。

【来历】

翡翠原为鸟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宇》关于翡翠的解释为:“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后汉书·班固传》注:“翡翠形如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从其字意分析,以上的翡翠均指红、绿两种颜色的鸟。汉代班固《西都赋》中的“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张衡《西京赋》中的“翡翠火齐,络以美玉。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从前后文意看,其中的翡翠当指玉无疑。

【流行】

早期翡翠并不名贵,身价也不高,不为世人所重视,纪晓岚(1724--1805)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盖物之轻重,各以其时之时尚无定滩也,记余幼时,人参、珊瑚、青金石,价皆不贵,今则日。........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由此可知,18世纪初,古人不认为翡翠是玉,翡翠价格低廉,至18世纪末,翡翠已是昂贵的珍玩了。另据《石雅》得知本世纪初大约45公斤重的翡翠石子值十一英镑。翡翠石子中不乏精华,当时价格也很贵,但与现在,一公斤特级翡翠七八十万美金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翡翠开采、运输、加工、销售历来是云南人所为。在缅甸古都阿摩罗补罗城的一座中国式古庙里,碑文上刻有5000个中国翡翠商的名字。明中叶高官太监驻守保山腾冲专门采购珠宝。当时从永昌腾越至缅甸密支那一线已有“玉石路”、“宝井路”之称。腾冲至缅甸的商道最兴盛时每天有2万多匹骡马穿行其间,腾冲的珠宝交易几乎占了世界玉石交易的9成。到1950年,腾冲县在缅甸的华侨达30余万人。直到今天,云南人在缅甸从事翡翠业的达数万。

九. 云南省 昭通 巧家县 昭通山羊

【种质原产地】 云南昭通地区

【主产区与分布】 主要分布于昭通地区的巧家、彝良、鲁甸、大关、昭通、永善、镇雄等县

【形成历史】 丰富的草场资源,形成了这一肉皮兼用羊。

【种质来源】 地方

【种质经济类型】 肉用型、兼用型

【种质资源优缺点】 体型紧凑,体质结实,放牧性好,被毛品质佳。

十. 云南省 昭通 鲁甸县 昭通土豆

昭通土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昭通洋芋(土豆)

“吃洋芋长子弟”(子弟意指英俊、漂亮)是云南人的一句口头禅。洋芋以昭通的最为有名,而且吃法甚多、做法易学,常见做法有吹灰点心、炸洋芋片、煎洋芋饼、干焙洋芋丝、炒洋芋丝、红烧洋芋、老奶洋芋、凉拌洋芋、酸菜洋芋汤、洋芋焖饭、洋芋圆子……等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