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成都高铁东站附近特产 成都东站附近卖特产的地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成都高铁东站附近特产 成都东站附近卖特产的地方更新时间:2024-01-23 15:03:36

一.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蓝烘糕

蓝烘糕

蓝烘糕是金堂县名小吃之一,其实他的制作过程很好看,圆形的黑平锅,很小的那种,把鸡蛋和面粉揉在一起,倒进锅里,在火上烤,里面放白糖和芝麻,要不了几分钟就好了,省时便捷便宜,路边上有很多卖的,1元钱一个,就像北京的煎饼一样普遍,而且路边的蛋烘糕里面可以放任何东西,有咸的有甜的,可以放榨菜,放果酱。

二.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崇庆竹编

崇庆竹编制品是当地的传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编织历史,品种繁多。除竹兜、竹篮、竹盘、竹碗、竹扇、竹灯笼、竹盒外,有竹净百圆锣、竹套三花提篮、竹筷篓、竹纸篓、竹花插、竹通花稀篾碗、竹船型书兜、竹花 兜等。另外,还有竹编玩具,花色品种达200多种。

崇庆竹编具有结构紧密,结实耐用的特点。采用竹子本色编织的产品雅致大方。竹编富有弹性,能经受一定的压力,各种竹编制品不仅经久耐用,且有滤水的优点,有的还可以盛上 物品放锅里煮。

三.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蛋烘糕

蛋烘糕是金堂县名小吃之一,其实他的制作过程很好看,圆形的黑平锅,很小的那种,把鸡蛋和面粉揉在一起,倒进锅里,在火上烤,里面放白糖和芝麻,要不了几分钟就好了,省时便捷便宜,路边上有很多卖的,1元钱一个,就像北京的煎饼一样普遍,而且路边的蛋烘糕里面可以放任何东西,有咸的有甜的,可以放榨菜,放果酱。

成都名小吃中,蛋烘糕是其中佼佼者,营养丰富,老少咸宜。 制作流程: 1、制糕坯液。将面粉倒入陶盆内。红糖用开水化成汁,滤去杂质,倒入面粉中。蛋液倒糖水中,勿粘干面粉。用木棒搅拌均匀,再加苏打(先用水调过),继续搅拌成面糊状,静置。 烘糕

2、制馅。去掉金钩的杂质和虾皮,用绍洒浸渍。猪肉剁细,用水豆粉上浆。猪板油在锅中熬出油,去油渣,将猪肉倒入锅中炒,放酱油续炒后,放金钩炒转,起锅前放味精。 3、包馅烘烤。特制的直径约12厘米、高约2厘米、有益的小圆铜锅,置小烤炉上。用油刷蘸熟菜油少许涂铜锅内,舀50克糕坯液入锅中,桰:炉烘烤约30秒钟,即将馅舀进糕的面上,盖好盖,再烘烤30余秒钟即熟。取下,将糕对折成半圆形即可。

四. 四川省 成都 蒲江 钟水饺

“钟水饺”是四川水饺的代表,初创于成都荔枝巷钟少伯开的“协森茂”。由于饺子皮薄、料精、馅嫩、味鲜,为其它同行不及,遂打出“荔枝巷钟水饺”的招牌,沿用至今,蜚声远扬。( 成都)

钟水饺始于1896年钟燮林的创始,原来在成都的荔枝巷开店,又叫“荔枝巷水饺”。后来才从荔枝巷迁到如今所在的提督街。现今的钟水饺,除了传统的红油水饺和清汤水饺,又增加了三鲜水饺,海味水饺,蒸饺等40多个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蒸饺,竹雪的如玉,皮薄呈半透明状。钟水饺凭借一流的口味,早已被评为“成都名小吃”,“中华餐饮名店”等殊荣。

用料:

精粉500克,猪腿肉500克,复制酱油、味精、胡椒面、川盐、姜、葱、蒜泥、红油辣椒、料酒、香油各适量,鸡蛋1个。

制法:

1.把葱、姜拍破,泡清水适量。将猪肥瘦肉切块,用刀背捶茸去筋,用刀剁细成泥,放入盆中,加川盐、料酒、味精、胡椒、鸡蛋,和匀。再加入浸泡的葱姜水,用力搅匀放入香油,再继续搅匀成稠细的水饺馅。

2.把精粉450克放案板上呈“凹”形,放入清水,调揉成仔面团,再分切成100个面剂。用50克面粉作补粉,分别擀成直径5厘米大小的圆皮备用。

3.将馅心包入皮中,对叠成半圆形,随手把边捏合成饺子生坯。

4.锅中水开,放入饺子,煮熟后,用漏勺捞起,漏干水倒入碗中,再放入复制酱油、味精、红油辣椒、蒜泥即成。

五.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徐公茶

徐公茶由华夏茶文化专家、新津徐金华先生精工焙制之佳茗。徐公茶雅号碧潭飘雪。采明前上等细嫩碧绿茶芽,配质优形美伏天茉莉鲜朵,手工操作,精工窨制;芽因出云雾山,摄天地气,得个中三味;花因人工手择,洁嫩如雪,自在清芬。发水冲泡,见汤色澄碧,仿佛幽潭,乳花飘忽,浮悬水空,似碧潭飘雪。轻呷细品,齿舌遍香,有绿茶清香味,得茉莉魂。

六.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邛竹杖

据《史记·大宛传》载,张骞从西域回来后对汉武帝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 杖、蜀布。”邛竹杖历代文人有诗赞咏。如宋代诗人黄庭坚有“稍喜过从近,扶筇不架车”的妙句,邛竹杖是以产于境内山上的邛竹(又名罗汉竹、人面竹)加工而成。历来成为人们喜爱的珍品。1958年,邛竹杖曾作为礼品送给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贺龙以表深情,邛竹杖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很高评价。

七. 四川省 成都 新都 新都泡菜

新都泡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新都泡菜以“不变形、不过酸、不走籽、不喝风、不过咸”,品种丰富,色、香、味、形、器俱佳,素以脆嫩芳香、风味独特而闻名于天下。“

八. 四川省 成都 青白江 成都冷锅串串

成都的“串串香”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和冷锅鱼同出一辙,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串串香”又叫“热锅麻辣烫”,是草根美食最大众化的体现,它实际上是火锅的前身或者另一种形式,所以人们又往往称其为小火锅。随着时代的变迁,川菜、川酒包括川戏等都早以走出四川,进入全国各个地方,人们早以习惯和喜欢上了川菜川味,其中,麻辣烫更是以独特的魅力和鲜明的特色遍布于全国众多城市,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麻辣烫的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麻辣烫已成为四川味道的代表。

串串香的种类很多,从海里的海鲜,鱼呀,虾呀,蟹呀,贝类,到家禽,猪肉,牛肉,羊肉,鸭肉,鹅肉等,还有健康的蔬菜,白菜呀,豌豆尖,菠菜啊等很多种,巴蜀人喜欢吃辣椒,而串串香也是越辣越好,不但要辣,还要辣的香~所以锅底的佐料就十分重要了~锅底是味道的源泉,像普通的我们可以看得到的,就有辣椒,花椒,桂皮,豆瓣酱,葱姜蒜,八角,香叶,党参,白芷等,有些还是中药的锅底,吃了后可以滋补的。成都冷锅串串香色泽鲜美,口感清爽,男女老少都食之恋恋

九.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温江酥糖

温江酥糖问世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温江酥糖创始人是明末温江县寿安乡著名糕点工人马敬山。他开设的糖果作坊吉祥斋,就以生产中式糕点著名。他精通中式糕点的蒸、烘、炸、烤等工艺技术,首创独具风味的新品种——酥糖;并用后汉名将“马援”的爵号“伏波将军”为商标。定名“伏波牌酥糖”。据说,马敬山自誉为马援后代,而马援在后汉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马敬山借此宣扬酥糖声誉。

温江酥糖香、甜、酥、脆、细腻、化渣,香不腻人、甜不见糖、酥不顶口、脆不觉硬,食后有芳人心田、心情舒畅之感。

清光绪二十四年,县人马敬山,精通小糖技术,在吴家场经营“吉祥斋”京果铺,创制酥糖。因与后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同姓,故取名“伏波牌”酥糖。嗣后,吴家场李土奇开“魁成号”京果铺进行仿造,取名“老君牌”酥糖。这两个产品,分别与民国23年、32年的四川省劝业会上赢得“酥糖创始第一家”锦旗和地方名产品金质奖,从此酥糖驰名,销路扩大。其后,鱼凫镇的“凤池轩”京果铺雇请马敬山之子为技师,生产酥糖。再后又有“寿康村”等京果铺相继仿造。全县年产酥糖约一万盒。

温江酥糖采取传统配方,用料考究,工艺独特,以白芝麻、精白糖、糕粉、熟面、诒糖、熟化猪油为配料,经过制面、制糖坯等工序,然后取锅两口,用暗火分别将面、糖反复迭制成薄片,以不见筋络为佳,再卷成筒状,切片包装。温江酥糖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

十. 四川省 成都 青羊 玻璃烧麦

传统小吃。烧麦流行于全国,成都的烧麦具有皮薄馅丰、造形美观、荤素兼备、营养丰富的特点。玻璃烧麦因其皮薄、熟制后皮料浸油呈半透明状,透过皮亦可见其馅,故名
制法:上等面粉加水调成较硬的水调面团,扯成10克一个的剂子,压扁后擀成面皮,多张面皮重叠,置案边,用面杖敲压面皮边缘,使之成为荷叶状的裙边;小白菜用沸水略煮,压干水份,切成碎粒,猪瘦肉切碎,肥肉煮熟后切粒,以上三料加胡椒末、盐、味精、料酒、香油调成馅心;取皮于手上,中间放入馅心,慢慢地将面皮的裙边向上抄起,捏成白菜形状,其馅心置于底部,放入蒸笼中用大气蒸之,蒸至三分钟左右,开笼洒清水一次,再蒸至熟即成。( 成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