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推荐一下聊城的特产作文 介绍聊城家乡美景作文200多个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推荐一下聊城的特产作文 介绍聊城家乡美景作文200多个字更新时间:2024-01-20 12:51:45

一.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爆炒肉片

爆炒肉片所系鲁菜,因烹法而得名。菜汁红亮,肉片软嫩,配料鲜香,鲜嫩味美,酸咸适口。

食材准备

主料猪肉200克(七成瘦,三成肥)。 爆炒肉片

配料笋、水发木耳、黄瓜共100克,葱姜蒜米少许。
调料酱油30克,醋25克,盐1克,料酒5克,汤40克,味精1克,鸡蛋清半个,水淀粉30克,花椒油5克,花生油750克(约耗35克)。

制作步骤

1.将肉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薄片,笋切成梳子片,黄瓜切成柳叶片, 木耳 爆炒肉片

摘洗干净。
2.将肉片放入碗内,放上少许盐、蛋清、水淀粉,拌勺挂好浆。勺年放入花生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肉片,用铁筷于拨散,将油滗出。
3.勺内留油少许,放入葱姜蒜米炝锅,炸出香味后,烹入醋,随即放人配料、酱油、料酒、汤、味精,用水淀粉勾芡,淋上花椒油,颠翻均匀即成。-

二.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三.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凤尾金鱼

凤尾金鱼的做法非常简单,只要按照菜谱步骤一步一步您来一定会享受到一道美味菜肴,凤尾金鱼是中国菜系鲁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凤尾金鱼以火腿为主要材料。

主料:大黄鱼600克
辅料:香菇(鲜)50克,冬笋50克,火腿50克
调料:花椒1克,盐5克,黄酒10克,味精3克,香油10克,淀粉(玉米)10克,鸡油10克

制作工艺

1. 冬菇、冬笋、火腿均切细丝备用; 2. 淀粉(10克)放碗内加水调出湿淀粉(20克);
3. 黄花鱼刮去鱼鳞,除去鱼鳃、内脏洗净,剁下头、尾(带肉2.6厘米),片下鱼身的两片肉,剥去鱼皮,再片成鱼片24片,平铺在盘子内;
4. 鱼头剁断下巴,从里面砍一刀,用刀拍扁,使之呈趴状,分别摆在鱼池的前后两端,用精盐、味精、黄酒、葱椒水撒在鱼片和鱼头、鱼尾上稍腌;
5. 冬菇丝、冬笋丝、火腿丝掺在一起,加精盐、味精、黄酒拌匀入味,分别卷入鱼片内;
6. 三丝要露出1/3,作成凤尾,然后把凤尾向着尾部把鱼片卷整齐地摆在鱼首,尾间,上笼旺火节30分钟至熟取出;
7. 炒锅内加清汤400克,放入精盐、味精、黄酒,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湿淀粉勾稀芡浇在盘内的凤尾金鱼上,淋上熟鸡油即成。

四.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五.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窦家包

窦家包

窦家包又称灯笼包,1866年由窦廷栋所创。窦家包选料考究,制作精细,个匀馅大,松嫩爽口易消化。张自忠将军在武训学堂举行宴席时指名吃窦家包,成为佳话。修建先锋桥时,徐学敏煎包传人曾煎制窦家包,吃得前苏联专家手舞足蹈,连声叫好。

六.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狮猫

临清狮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清狮猫是清末临清城区回族群众用波斯猫与本地猫杂交选育的稀世品种,其貌酷似小狮子,故名临清狮猫。狮猫从毛色上可分为白狮猫、黑狮猫、鞭打绣球猫、花狮猫4种。白狮猫毛色洁白无杂,以其眼睛区别,又分鸳鸯眼、两眼蓝、两眼黄三种。一只为黄色,一只蓝色,在世界猫类动物中,唯临清狮猫所独具。狮猫繁殖,一般成龄猫年产两胎,每胎产仔2-3只,繁殖限3-4年。它性情温顺,小巧玲珑,毛长而柔软,头小眼圆,耳小腿短,腰圆尾粗,喜洁净,善跃行动敏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 聊城)

【临清狮猫】 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家饲动物,因这种猫独出于山东省临清市,其貌酷似可爱的小狮子,故得名“临清狮猫”。

临清狮猫是当地回族群众用波斯猫同本地猫杂交培育而成的一种稀世珍兽,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狮猫在1934年《临清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狮猫比寻常者较大,长毛拖地,色白如雪,以鸳鸯眼者为贵,最佳者每对百元,北街回民多畜,此居奇。”所谓“鸳鸯眼”,就是猫的眼睛一只为黄色,一只为蓝色,这奇特之处在世界猫类动物中,为临清狮猫所独具。

狮猫从毛色上可分为4种。

白狮猫,毛色洁白无杂。以其眼睛区别,又分鸳鸯眼、两眼蓝、两眼黄3种,以鸳鸯眼为最珍贵。

黑狮猫,体躯比白狮猫稍长,两眼色黄,全身除肩为白色、腹毛灰白外,其它部位皆为黑色。因其为数极少,被视为稀有品种。

“鞭打绣球”,形如白狮猫,额部有黑斑,尾长且尖呈黑色,能甩至头部,故得名“鞭打绣球”。

花狮猫,有的背毛灰褐,间有虎斑;有的背毛白色,间有黄花斑。据说,这个品类是白狮猫与其他猫种杂交的后代。

狮猫胆小性孤,一般实行系养(用绳子拴住)或笼养。狮猫择食性较强,日喂3~4次,饲料多以牛、羊、禽类的肝、肾,也可用鱼类、鲜肉与面食拌和,肉面配比1∶3,肉食生喂,面食熟喂。

狮猫繁殖同猫科动物,母猫6月龄前后开始发情,多在春秋两季,妊娠期60天左右,每胎产仔2~3只,年产两胎,仔猫两个月后断乳。母猫一般可繁殖3~4年。

临清狮猫亦能捕鼠除害。目前,饲养狮猫户主要在临清市区的太平、桃园、福德、白布巷等回族群众集中的街道,饲养500余只,加上散养的,目前临清狮猫约有近千只。

临清狮猫小巧玲珑,毛长而柔软,头小眼圆,耳小腿短,腰圆尾粗,喜洁净,善跳跃,行动敏捷,温顺可爱。现在,人们不仅在北京、上海、天津、济南、青岛的动物园内能观赏到临清狮猫,就是在日本、新加坡等国也能寻觅到它的踪迹。

七.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雁宾特酿

莘县酒厂生产的“雁宾特酿”浓香型白酒具有无色透明、窖香浓郁、醇厚、绵甜、爽净、余味悠长等特点,分38°、39°、44°、49°、54°等多种规格。1988年获省优称号,1985年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1990年摘部优桂冠,1993年获布鲁塞尔尤利卡世界发明金奖。38°雁宾特酿1994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八.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九.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托板豆腐

托板豆腐是什么豆腐?托板豆腐也叫水豆腐,是用上等黄豆,经脱皮、水泡后,磨成汁,用布滤出豆浆,倒入锅中烧开,加卤水精心点制而成。因放在一长方形木板上食用,故称为托板豆腐。

托板豆腐有什么特点?其特点是白嫩、细腻、香甜,营养丰富,便于人体消化吸收,是方便可口的快餐。托板豆腐在临清城内,属于早点的一种,被商摊切成一块块排在木制托板上。这时豆腐就是豆腐,用不着特别的佐料,其清香的味道已令人满口生津。

托板豆腐是怎么来的?关于托板豆腐的来历,在临清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相传在明朝,曹州有一个秀才进京赶考。因为家里很穷,好不容易才凑了点儿碎银子做盘缠,尽管一路上省吃俭用,来到临清还是花光了,不得不在街头过夜。第二天清早,一个五十来岁,名叫“豆腐李”的人担着水豆腐走过来。他喊了一声:“水豆腐来——”他走着走着,往前一看,啊?街头上怎么躺着一个人?你说他是叫花子,不像;你说是进京赶考的,可为什么不住店呢?他低头叫了两声,秀才不动,也没吭声。“豆腐李”赶紧放下挑子,蹲下身,推推秀才说:“先生,你怎么啦?”秀才慢慢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我,我……都两天没吃饭了。”“豆腐李”一听,心里说噢,是饿的。他赶紧站起身来,扭头就去拉豆腐。哎呀,怎么吃呢?手底下连个碗也没有;到店铺里去借吧,都还没开门儿。他对着挑子出神。猛丁地,他看到挡豆腐的小木板儿,就连忙撤下来,把拉好的几块水豆腐放到上边,又用刀子切碎,端到秀才面前说:“先生,趁热吃了吧,填填肚子,暖暖身子。”秀才接过小木板儿,嘴张了几张,想说话,没说出来,眼泪却“唰”的一下流了出来。他把水豆腐端到嘴边大口大口吞起来,觉得滋味又鲜又嫩,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转眼工夫就吃光了。他递过小木板儿,抹抹下巴,把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一五一十地说了。最后,他感激说:“老人家,我忘不了您的搭救之恩。”“豆腐李”摆手说:“咳,这是什么话?谁出门没个三灾八难的!”又告诉秀才,人们都喊他“豆腐李”,家就住在鳌头矶前面。这时秀才肚子里不叫了,身上觉得暖和了,就拜别了“豆腐李”,又继续赶路。

没想到,这秀才考了个头名状元,后来当了八府巡按。这一年秋天,他坐着船往南方巡查,路过临清州,非要在这里停船不可。州官听说了,赶紧往头闸口码头上去迎接,回衙路过会通街,有个买水豆腐的老头儿没来得及回避,被衙役抓来见官。州官刚想训他几句,只见巡按大人已掀开轿帘走了过来,这可把州官吓坏了,赶紧大喝一声:“呔!‘豆腐李’,好你个大胆刁民,竟敢挡住巡按大人的去路,这还了得?来人,给我绑了!”还未等衙役上前,巡按大人已经来到老头身边,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说:“老人家,还记得我吗?我可早就认出您来了。”“豆腐李”一楞:“啊?是先生?不,大人!”赶紧磕起头来。巡按大人伸出两手把他扶起来说:“老人家,今天我还要喝你的‘小板儿豆腐’哩!”“豆腐李”难为情地说:“这……你已经变了,不不,没有变,没有变呀!”说着,两人大笑起来。州官一看,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莫非……只好陪着笑脸说:“大人,那……好,‘豆腐李’,噢,李老哥,你就把豆腐送到州衙,拿上等细瓷花碗,多放些……”没等他说完,巡按摆手笑着说:“不,就在这儿,还是用小板儿喝!”

从此以后,又白又嫩、温热可口的“小板儿豆腐”便在临清流传开来,并一直沿袭到现在,爱喝的人越来越多。

十.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进京腐乳

临清进京腐乳系临清济美酱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民国初期,济美酱园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齐名,被誉为江北四大酱园。进京腐乳选用当年优质大豆为原料,经浸泡、过滤、煮浆等十几道工序制成。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市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家乡小吃。如今,聊城第四批非遗正在申报中,其中就包括临清进京腐乳。

临清进京腐乳,是临清济美酱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公元1792年,安徽举子汪永春在临清青碗市口创办南味酱园,取《左传》“世济其美,不损其名”词句中的意思,把“济美”作为店号开张营业。

据记载,开张时,酱、醋、红青腐乳、酱咸制品格具齐全,产品味正精细生意红火,很快在临清市场上火爆。到清末,济美酱园已有1000多口大缸,年产酱菜35万公斤,豆腐乳和臭豆腐所用黄豆1万多公斤。主要产品47个品种,甜酱瓜、小菜、豆腐乳享负盛名。

1822年,即道光二年,济美小菜、豆腐乳被清廷列为御用贡品入宫,由此被誉为“贡品小菜”,并以“进京腐乳”之名畅销京城。

民国初期,济美酱园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齐名,被誉为江北四大酱园。

进京腐乳选用当年优质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浸泡、腐糊过滤、煮浆、点缸、压榨、切块、培菌、腌制、拌曲、装缸、发酵等19道工序加工而成。块形齐均、色泽浓艳、味道鲜美、咸淡适口、质地细腻、营养丰富,并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

现在,济美酱园是临清市的龙头骨干企业,经营15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销售网络南到广东,西至西宁,北至哈尔滨遍布全国三十多个大中城市。1915年济美小菜、豆腐乳就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