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古运河有什么特产吗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古运河有什么特产吗图片更新时间:2024-01-21 13:14:14

一.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运河风情宴

临清作为发达的运河城市,多种饮食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帝王出巡、官宦讲究、富商奢侈,刺激了餐饮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独具临清特色的回汉运河文化风情饮食。菜品用料考究、做工精致、汇集八方风味,小吃花样繁多,临清汤闻名遐尔,有“临清汤、喝一口、不想走”之说。清乾隆皇帝南巡途中多次在临清驻留,观看了繁华的市井,品尝了运河美食,留下了“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的佳句。

近年来,临清餐饮界人士,对传统餐饮技术进行了继承、挖掘、创新,并借鉴外地技艺,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风情宴菜系,在周边地区素有“吃在临清”的美誉。

运河风情宴

热菜十六道:

1.运河佛跳墙:佛跳墙是广东名菜,运河佛跳墙则起源于钞关满坛香。钞关主事品尝关丁的满坛香之后,感觉味美,后又放入海鲜山珍,用炭火煨制,遂成美味。一广东人来临做知州,品尝此菜后,不禁道:佛跳墙。因味道厚重,不同广东,称运河佛跳墙。乾隆帝食后赞不绝口。

2.考棚熏鱼:临清有考棚,平时为书院,闲暇之余学子们就在岸边垂钓,得到新鲜鲢鱼交给酒家用杉木锯末熏制,因鲜香受仕人赞赏。时有“吃熏鱼,去考棚”,菜品流传至今,成为临清运河名菜。

3.谢家熏鸽:“天上飞禽鸽子鹌鹑”,鸽子本身就是一美味,明代大文学家谢榛是临清人,享有“后七子”之一的美誉。犹爱食鸽子,他以布衣诗人身份游历天下,得到熏鸽制作工艺,成为谢家酒楼招牌菜。后人称谢榛熏鸽。在临清,用“谢家熏鸽”宴请贵宾和亲朋一直沿用至今。

4.会通烩里脊:永乐年间清浚会通河,白礼老人来临考察,为提高漕运运力开挖运河南支,因其年高牙齿不好,最爱吃烩里脊。后运河开通惟白礼老人出力最多,带来临清的繁荣,他常吃的烩里脊称为会通烩里脊,是取其万事会通之意而流传至今。

5.清渊布袋鸡:清乾隆皇帝曾广招天下名厨进京,贡献拿手菜品,来自山东临清的沈姓厨师做此菜,得到了乾隆帝的赞赏。临清古称清渊,又因馅料在鸡腹内,乾隆称此菜名为“清渊布袋鸡”。抗战初期,国民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往南京时路过临清,在玉山楼特点此菜,食后称赞不已,并携带南行。

6、书院小炒:为时令蔬菜清炒而成。俗语说“穷文富武”,在学院读书之人多为贫寒之士,但受圣人“食不厌精”的影响,素菜也讲究烹制工艺,做出色、形、味俱佳的菜肴,逐渐流传开来,书院小炒成为地方特色。

7.蕙莲扒猪脸:临清是《-》故事背景地,书中提及宋蕙莲只用一根柴禾就能把一个整猪头烧得皮脱肉化,香喷喷五味俱全,受到西门家的欢迎。现代科学表明,猪肉脂肪-火长炖,能产生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有软化血管之功效。从而扒猪脸亦成一道名菜。

8、独占楼捶虾:鳌头矶旁有餐馆曰独占楼,取独占鳌头之意,果然生意兴隆,其捶虾做工独到、软滑嫩鲜具佳,成为临清名菜。

9、钞关满坛香:炖菜,创始于临清钞关守关兵丁。当时,兵丁收入丰厚,讲究吃喝,但验货放船受时间限制,常吃冷饭,兵丁即把鸡鸭鱼肉等放入瓦罐之中煨置炭火之上,随时就可吃上热饭菜,后来用料、配菜不断改进,逐渐流传开来,称钞关满坛香。

10、锅烧鸡子:为临清特有的名吃之一,它是用最简单的原料--鸡蛋,经复杂加工,做出外酥里嫩最为美味的佳肴,历经四百多年的传承,深受食客的欢迎。用最简单的原料做出最美味的食品,是临清人能吃会吃的具体体现。

11、卫水鸭:明清之季临清运河水质清澈见底,城中坑池遍布,鱼虾成群,水草丰美,盛行养鸭,鸭子在中医上性甘味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四季宜食,清炖卫水鸭成为仕农工商的滋补佳品。

12、汶水秋蟹:明永乐年间,会通河引汶水河水重新开通漕运,会通又有汶水别称。每年秋季万里晴空、白帆如林、粮船云集,汶水秋帆成为临清一景,这时河中螃蟹便到了最肥美的时刻,汶水秋蟹也成为当时的一道的美味,不过因当时没有人工饲养,大蟹只有达官贵人、大商巨贾才得享用,“临清傍运河、富庶家齐郡”就是清乾隆皇帝在食秋蟹后对临清的赞赏,虽然运河水断流,但汶水秋蟹的做法却流传了下来。

13、五松大拌菜:临清城东有一明代古松,叶为五样,堪称一绝,是临清十六景之一“东郊古松”之所在。清代后人仿其树叶形状,制作此菜,是临清酒席间清口之名菜。

14、金裹银:百姓菜品,临清用运河水制豆腐白嫩甘甜营养丰富,托板豆腐驰名天下。豆腐切片加鸡蛋烹制后,外焦黄似金,里白嫩如银,菜即名金裹银,取金玉满堂之意,是临清老少皆宜的菜肴。

15、金元藕合:明清时期临清水源充足,多种莲藕,用莲藕夹肉馅制作的炸藕合,是老百姓年节必备佳肴,象征团圆美满富足。喜宴必备藕合,取佳偶天合之意。炸藕合后来进入高档宴席,临清独占楼厨师金元擅做此菜闻名,且藕合如金元故名。

16、琉璃馒头:临清砖城永清门外运河岸边有一元代古井“琉璃井”,井边一小店,用馒头切条过油,再用清油熬糖,裹于馒头之外,凉后因其色泽晶莹剔透似琉璃,店又居琉璃井旁,就称其为“琉璃馒头”。味道甜香酥脆,既可当菜肴,又是美味点心,是临清走亲访友宴请宾客之佳品。

17、临清汤:在临清的宴席上,汤是必不可少的。临清汤清鲜爽口,回味无穷。凡是到过我们临清的海内宾客,品尝了临清汤后,无不叫绝称奇。有的宾客就这样称赞临清汤:“到临清,没汤喝,太冤枉!临清汤,尝一口,不想走。”

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在《故乡行》中就对临清汤大加赞赏。季老过90大寿时就曾经品尝过这六道汤:奶汤萝卜、清汤核桃腰、清汤黄瓜、豆腐汤、冬瓜海米汤、柿子疙瘩汤。

主食类

临清什香面源于临清大众喜爱的主食,即《-》小说中提到的“温面”。临清宾馆所创什香面在继承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制作工艺流程讲究,菜码品种多,用料达十八样以上,且随季节变换菜蔬,面条滑嫩,爽口,维生素含量较高、较全,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的饮食习惯。原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感叹:把面条做得如此可口,惟有临清。目前,临清宾馆的运河什香面已经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品牌注册。

手撕饼为临清宾馆独创特色面食之一。以本地所产优质面粉为原料,制作时用油和面,醒好后,分剂子。擀成圆形,上面刷油,撒芝麻盐,葱花,把饼沿一个方向卷起,盘成螺旋形,用手压扁,擀成圆饼。重复一次后入烤箱烤至外皮金黄即成。用手一抖(撕)后上桌即成。成品色泽金黄,香酥脆爽,百吃不厌。

焖面条为临清独具特色的主食之一,制作方法多种,可荤可素。宾馆制作时,选用优质面条,下锅六成熟时,急速捞出放入清水,抄水后控干水份,过油备用。

时鲜蔬菜适量,常规炒后放入面条,焖3-5分钟后,加入预先制作好的蒜未、醋、香油,调匀后装盘上桌即可。面条滑嫩不粘、咸香适口,营养丰富。

黑米馒头选用优质黑米粉为主要原料,搭配少量面粉,经发酵蒸制而成。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控制血压的作用,长期食用可以治疗贫血、头昏、视物不清、头发早白等多种病症,营养与保健功能十分明显。

二.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马吉乡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

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古当行政村共有农户306户,1142人,其中村办事处周边5个自然村共178户,646人。人均收入580元(2004年)。古当村是著名的傈僳族服饰和歌舞之乡,素有“美女村”的称誉。

该村地处碧罗雪山腹地,依山而建,海拔1890米,森林覆盖率98%。4条小河在村尾汇合后冲出峡口,附近有两条瀑布、两个温泉,生态环境极佳。这里是通往维西县、贡山县的交通要道,翻越碧罗雪山走10小时就可到维西县。该村傈僳族在清末从维西县迁来,民居建筑与村落格局传统风貌保存较好,建房中择地、选材、建房、进房等过程一直延续传统方式,在各类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茅草顶房占62%,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石棉瓦顶房占22%,砖木结构房占16%。古当村现在仍然保留传统纺织和榨漆油工艺,是农耕、采集等生计方式的补充。

傈僳族服饰简朴大方,做工精细。女装以红、白色为主色调,上衣为无袖右衽衫,下穿手工纺织的麻布裙,裙边装饰蓝红线条或花边。左肩斜挎用贝壳串成的长链“拉奔”和红白相间的串珠,胸前配挂多根串珠为胸饰,在“拉奔”和串珠下方结数个毛线球,鲜艳美观。传统男装以黑、白为基调,穿及膝白色长衫,外罩黑褂子,型似喜鹊,称为“喜鹊服”。现在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襟等显眼处镶花边。成年男子普遍配“怒刀”、带弩弓、背兽皮箭包,英勇剽悍之气尽显。妇女头戴用红、白色串珠和贝壳制作的珠珠帽Zone“哦勒”,男子戴1尺高的布帽子,右边挂一块红布飘带作装饰。

民间文学在傈僳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古当村流传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儿歌、诗歌、谚语、传说等,如《孤儿找龙女》、《猴子搓麻线》、《兔子与狐狸的故事》、《刮木毕斗鬼的故事》、《狗食太阳》等。

傈僳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地流传的民歌有情歌“优叶”、叙事歌“木刮”、儿歌“然尼斗石”、迎亲调“吃知斗俄”、哀歌“阿双吉俄”、挽歌“诗俄斗俄”等。民间乐器有弹拨乐器“其奔”、短笛“笛哩图”、竹笛、三片口弦、单片口弦、木叶等。傈僳族民间舞蹈称为“千俄千”,种类较多,有生产舞、丰收舞、婚礼舞、模拟动物动作舞、织布舞、洗麻舞等,多为集体舞,或成排,或围圈,脚步有进有退,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民族文娱体育活动丰富。除传统的射弩外,还有用于强身健体、节庆活动时比赛和表演的打球、爬竹竿、过溜索、射粑粑、射鸡蛋、摔跤、荡秋千、斗膝、压翘翘板等。

传统节日阔时节,即傈僳族的新年节,节期为每年12月20日。现在,阔时节已经成为怒江州的法定节日。每年阔时节时,全村人聚集在村公所进行各种活动,唱歌跳舞,吹奏乐器,欢庆节日。

傈僳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古当村多有保存。根据月亮圆缺推定节令,安排生产。有自己传统的民间医药。村里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

三. 山东省 泰安 新泰 千年水磨古粥粉

古粥粉是东平州传统名吃,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历经宋,元,明,清数个朝代而盛名不衰

其精选东平湖天然大米,小米,黄豆,绿豆,红小豆,芡实,菱角,莲子为原料,经科学配方后,精细加工,水磨而成,熬熟后的粥粉浓如酱,喝似水,滑润甘甜,清凉爽口,沁人心脾,是老少皆宜(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最佳饮品。

四. 山东省 泰安 岱岳区 大汶口古陶

大汶口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明一直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大汶口的陶器也日益成为人们向往的收藏品。泰安市大汶口文化研究开发中心生产的陶器产品主要有彩陶、白陶、红陶、黑陶、褐陶、铜陶6大系列上千种规格。1998年、1999年获省“巨龙瓶”一等奖,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彩陶推荐奖,并多次代表全市参加旅游商品研计会。大汶口陶器不但满足了泰山旅游市场,而且畅销全国,部分品种已进入国际市场。

五. 重庆市 万州 万州古红桔

万州古红桔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万州古红桔,又称丹桔,是重庆万州特色柑橘品种之一,有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万州古红桔,古称丹桔,是三峡库区人培育出的、世界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古农作物良种之一。之所以称这些桔树为‘古红桔’,是因为它们的基因传承有唯一性,而且比杂交基因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后代的样子、特性,都和数千年前的祖先是一个样子。

据考证,4000多年前,万州人就把野生柑桔驯化成了人工栽培的红桔。当地《巴县志》载:“又西为铜罐驿……地饶桔(红桔)柚,家家种之,如种稻也。”由此可见,重庆长江沿岸古时便已是名副其实的桔乡,果实品味绝佳、柑桔贸易鼎盛。《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蜀汉江陵千树桔……此其人皆与万户侯等。”北宋文豪欧阳修在《新唐书·地理志》中描述了长江上游川渝两地柑桔发展的盛况:“凡气候适宜栽培柑桔的地方,户户栽桔,人人喜食”。 西汉时期,万州红桔“已产甚丰”,成为皇家的贡品,且当时红桔贸易鼎盛,当时的朝廷在此专设“桔官”一职,收管桔税。此外,万州古红桔也是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柑桔品种之一。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便把万州红桔带到了海的另一边。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为色如明焰的万州红桔赐名“大红袍”。至今,万州红桔仍是东南亚地区华人、华侨敬奉神灵或先祖的上好贡品。

有关权威部门调查显示,万州古红桔以其15万亩的种植规模,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占国内古红桔面积1/3;年产量达13万吨,占全国古红桔产量的50%左右;品质最优,因色泽鲜红、果大、易剥皮、甜酸适口、食用方便等特点,多次获得全国古红桔品质第一;市场最广,现已销售到全国各地,并出口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栽培最易,在瘠薄的山坡,陡峭的山崖,都种植有硕果累累的古红桔树;是国内和世界上最大的古红桔基因库,可用于柑桔基因遗传性状的研究,可在柑桔遗传育种等领域加以利用,为培育出各种优良的柑桔品种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成为国内“六最”古红桔最大产区。

六. 江苏省 泰州市 泰兴 古仁和楼生肉锅贴

古仁和楼生肉锅贴

古仁和楼生肉锅贴是泰兴传统名品之一,屡获殊荣,锅贴馅心采用生肉、葱根及其他材料精制而成,制作工艺讲究,味道鲜美,深受泰兴人民喜爱。

七.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运河什锦面

运河什锦面,通称十香面,为临清宾馆特色名吃。据宾馆饮食部厨师介绍,运河什锦面由-宴中的温面和本地民间小吃捞面综合改进、演变创新而来。十香面,顾名思义,要先有面条,是普通的面条,一般是机械轧制而成。奢侈点的是自家擀的手擀面,和面的时候要加鸡蛋,盐,这样擀出的面条才够筋道。特别是用石磨面加工成的面条口味最佳。

十香面烹饪制作工艺流程讲究,菜码品种多,名为十样菜,其实,菜料达十八样以上,且随季节变换蔬菜。作十香面要求的刀工要好,丝、丁、沫,都是些精细活。主要炒菜有:炒茄丝、炒西胡丝、炒绿豆芽、炒韭菜、炒蒜薹末、炒菜豆角末、煎鸡蛋花;随炒菜上的小菜有:鲜黄爪丝、酱爪末、胡萝卜末、咸疙瘩末、韭菜花末;佐以小碗调味料:本地香醋、芝麻雪上盐、芝麻酱、蒜泥;还有两个卤,即西红柿鸡卤、肉卤(牛肉卤、猪肉卤)。吃的人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面条滑嫩,爽口。目前,运河什锦面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品牌注册。

八.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福贡古当梨

福贡古当梨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区古当乡的。“古当梨”在怒江峡谷众多的水果中首屈一指,被人们称为水果中的佳品。“古当梨”具有果实大、皮子薄、肉白、汁多、味甜等特点。由于它品质好,往往是傈僳族人民用于婚礼上或是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的食品。

“古当梨”产于福贡县马吉区古当乡,在怒江峡谷众多的水果中首屈一指,被人们称为水果中的佳品。“古当梨”具有果实大、皮子薄、肉白、汁多、味甜等特点。由于它品质好,往往是傈僳族人民用于婚礼上或是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的食品。古当梨树一般于春天开花,夏季结实,8、9月份成熟,可养至11、12月。初夏,棵棵古当梨树梨花一片雪白,耀人眼目;初冬,树叶火红如茶,绚丽多彩,别有一番景色。古当梨不仅是果木中的佳品,而且又是美化环境的风景树。

九. 山东省 枣庄 山亭区 运河甲鱼汤

甲鱼,又名鳖、元鱼、团鱼等,产于运河,头呈三角形,颈长而突出,头颈部和四肢能完全缩入背腹甲之间,甲壳体裹有表皮,呈蓝灰褐色,腹部白色门蓝色斑纹。肉肥嫩,味醇厚,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为高效滋补食品。1、主料:活运河甲鱼,600克。2、配料:鸡脯肉。3、调料:葱、姜、精盐、味精。4、制作工艺:将活甲鱼宰杀后尽血,取出内脏,将甲鱼放入70 ° C-80 ° C水中烫片刻,取出去掉外表皮黑衣,而后入锅加入清水、葱、姜煮透后盛出,将配好的鸡料子下锅慢火烧煮,将清汤调味后盛入玻璃皿内即可。5、特点:此菜为运河岸边名菜,俗语“古邑台庄鱼米香,佳肴旺数老鳖汤。”其汤色清、汁鲜、肉嫩,不腥不腻,风味尤佳。6、中医认为,鳖滋味肥厚,营养丰富,是一种珍贵的补品,可调阴清热,平肝熄火,软坚散结,滋阴凉血。  

十. 云南省 普洱市 澜沧 澜沧古茶

澜沧古茶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澜沧古茶其香独特,汤红明亮,品质优异。

澜沧是茶树原产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茶文化悠久灿烂,境内有种植1300多年历史的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和邦崴千年过渡型大茶王树。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最大、种植历史较长、保存比较完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学者称为“世界茶树博物馆”和“茶叶种类活化石”。

如今,澜沧的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的产业支柱,茶叶面积达36万亩,其中古茶面积达2.8万亩,有28万人6.8万农户种植和从事茶叶生产,户均茶叶收入5412元。记者在景迈山拉祜族、傣族和布朗族古村落采风时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茶园掩映在原始森林下,村寨的茶农在家门口摆起茶具,热情邀请客人品尝他们制作的春茶。

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公司以景迈万亩古茶园为依托,拥有高产优质茶园5000多亩,茶叶初制所9个(邦崴茶厂,芒景茶厂,竹塘云山一茶厂,竹塘云山二茶厂,富邦昔丙茶厂,东朗龙谭茶厂,木嘎哈卜吗茶厂,木嘎巴拉地茶厂和糯埂茶厂),年加工能力可达3000吨以上,是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企业。

公司前身是澜沧县古茶山景迈茶厂,始建于1966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依靠县境内芒景·景迈山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和邦崴古茶树群为原料,凭借40余年的种茶、制茶经验和技术,生产纯正地道的普洱茶,其香独特,汤红明亮,品质优异,2005年普洱市人民政府确定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为普洱茶产业龙头企业。

近年来,古茶以其特有的风味、优异的品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为使各国朋友分享到这人类文明的遗迹,品尝到这凝聚千年雨露的纯香,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携全体员工,秉承40余年的生产经验,以优异的产品奉献给各国的消费者和古茶爱好者,产品畅销国内多个省市,部分产品销往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美国、波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2003年我公司通过欧盟FLO“国际公平交易”认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