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义乌卖莆田特产 莆田特产哪里买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义乌卖莆田特产 莆田特产哪里买便宜更新时间:2023-08-11 02:51:00

一.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猪

莆田猪因原产于福建莆田而获得其名,又称“莆田黑猪”是一款杂交多年选育后形成的地方猪种,以体型小,早熟易肥,性情好,繁殖能力高而著称。

中心产区及分布

莆田黑猪分布于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等县。其中尤以莆田的荔城区为数众多

莆田猪原产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和福清市的西北部。在福清、闽侯、永泰、惠安、泉州、安溪、德化、南安、同安、等地均有饲养。

品种形成

莆田猪饲养历史悠久,早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出版的《兴化府志》第14卷中就有记载。据说历史上当地曾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猪,即从福州地区引入的“大耳猪”(又名广本、莒溪本、山里本)及从闽南引入的“小耳猪”(又称老鼠耳)。前者骨架大,繁殖性能好,性温和;后者体型小些,早熟易肥。两者杂交,后代称“半大耳”(古粗本),经自繁、选育,逐渐形成莆田猪。

品种特征

莆田黑猪体型中等大,头略狭长,脸微凹,额纹较深呈菱形,耳中等大、薄、呈桃型,略向前倾垂,颈长短适中,体长,胸较浅狭,背腰平或微凹,臀稍倾斜,后躯欠丰满,肚大腹圆而下垂,背腰体侧部皮肤一般无皱褶,四肢较高,被毛稀疏呈灰黑色,0多为7对。

品种性能

莆田黑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26.04公斤,体长131.5厘米,胸围120.75厘米,体高79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77.37公斤,116.99厘米,100.37厘米,63.9厘米。莆田黑猪具有较早熟、耐湿热等优点,但生长速度较慢。

特点

莆田猪具有早熟、耐粗饲、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产仔数多、泌乳量高、肉质细嫩等特点,且其猪肉风味较好,杂交优势明显。但存在凹背、卧系多、臀部欠丰满等缺点。

二.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仁丹糕

用糯米粉为原料,拌以白糖、精盐、酸汁,蒸熟后趁热撒上白砂糖,甜、咸、酸味道齐全,病人和老幼食用尤为适宜
( 莆田)

三.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油拌索面

油拌索面

外地的朋友来到莆仙作客,主人必定会用油拌索面来款待。主人的用意心思,做客人的可知道吗?莆仙方言把线面称为索面,取意为线面是由面粉和食盐后,由粗而细,反复拉制布成,成品就是细长的面粉索子。

油拌索面(线面)名称虽简单,但这道小吃加上了很多配料,加油炸花生米、油炸豆腐、黄花菜、香菇、肉片、冬笋、芥蓝菜等。这些佐料装装点碗面,色泽鲜艳,美味可品口。

莆仙方言中“面”和“命”同音,“长面”寓意“长命”。所以,油拌索面便成为民间过年节、祝寿、待客的必备礼俗食品。在莆仙民间,大年初一早上,每人都要吃一碗索面,叫开正添寿面;仙游人在正月初四早,莆田人民在正月初五早还要再吃一回。这种俗例是缘于明嘉靖四年十一年(1562)倭寇之乱,人们无法过大年,等到戚继光率兵杀退倭敌,百姓才能得以安宁,分别补过大年。

民间为亲朋祝寿时,如是邻近的,一般是送去一碗煮好的索面,直接表达祝愿寿者福寿绵长。相隔远一点的,就送去装满鸡蛋、索面的礼盒。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或出远门回归故里的亲人,在接风洗尘时,一定少不了一道油拌索南,民间称之为“象长”,即象征着长命百岁。如遇上亲人去当兵、求学、赴任或外出经商,也都以此礼相待。

油拌索面很平常,但比山珍海味珍贵。因为那其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深深的祝福。

四.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常太枇杷

常太镇是一个山多、果多、耕地少的乡镇,枇杷生产是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该镇现有果园8万亩,枇杷种植面积6.4万亩,从事枇杷生产的农户8000多户。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89亿元,枇杷产量2.8万吨,产值1.87亿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8136元,人均枇杷收入4675元。

常太镇于1997年成立莆田市城厢区常太农工贸有限公司,建有绿色食品基地1万亩,辐射全镇5.6万亩,并建有600吨的果蔬气调保鲜库和30亩枇杷良种繁育基地。全镇共有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3200人、专业大户48户,并设有农民营销队伍、农技咨询服务公司、常太镇枇杷协会等。

常太镇先后投资6300万元,引进新品种6个,积极推广平衡施肥、果园生草法、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丰产高效技术,使亩增产128公斤,优质果品率提高到96%。并按照《莆田枇杷标准综合体》的要求,大力推进项目区果园建设标准化、布局区域化、栽培规范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贸工农一体化进程,提高项目区的科技含量,确保生产出无污染、高品位的绿色水果。

从1999年起,常太镇分别在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新加坡等大城市举办了十二届枇杷节暨枇杷推介会,以“常太枇杷”为龙头的莆田枇杷,现已闻名海内外。

五.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莆田九层粿

敬祭妈祖九层粿

九层粿,是由九层不同颜色的米浆合成的一种地方小吃。它以米和糯米为料,磨成米浆,分成九个等量。每一等量加入适量的白糖及其食用色素(第一层为红色,第二层为淡黄,第三层为原白色,直至反复至九层)。因此粿共九层,故名之九层粿。其制是纱布垫蒸笼之底,上第一层料,待半熟之后,再上第二层,直至第九层为止。蒸熟之后凉开,切成菱形,不但外观奇特雅气,且口感滋润细腻,吃来松脆,淡甜,最宜小孩与老人,为莆地特有之小吃。

大概是制作的难度较大,所以时至今天,此种小吃并未成为商品投放市场,因而吃的人不多,知道它的来龙去脉的人则更少。地方风俗,此种九层粿特制于重阳节。而重阳节是我国自汉至今的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的主要风内涵有二:一、是避难风俗;二、是升天成仙之俗。所谓避能,意在九月九日有灾难,世人须上山才可免。此故事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一书:“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见之曰:‘代之矣。’”

这段记载,若用我们现在人的理解分析,农历九月九日,正是时令大转变(阳消阴长)的时刻,容易造成气候反常,如果这时体弱多病的人,不及时避开这个时刻,那就容易得到瘟疫之类的疾病。所以,提倡人们要到户外,特别是山上,吸收亲鲜空气。这就是为什么重阳节要登山的原因。

所谓升天成仙,是出于两个九重阳的大吉日。因为这种重复,一年只有一次。而“九”在古先民观念中,是个神秘的数。东汉王逸《楚九辩》注云:“九者,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这说明九月九日是个非常难得的吉日。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人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

民间传说:太上老君生于九月九日(《岁时杂记》),而我国的各族始祖黄帝,也在九月九日登遐升天。无独有偶,莆地之湄洲妈祖,也是这一天升天。(《妈祖显圣录》)载:“太宗雍熙四年丁亥,天后年二十八,秋九月八日,后对家人说:‘我爱清静,尘世所不乐居,明天(九日)是重阳日,我有登高的意愿,预告别期。家人却以为重九登高是例行的事,而不知道她是将仙去的。翌晨……后白日飞升走了。’”

基于上述两大原因,莆地民众制作九层粿,一应重阳之数讨个吉利,二则敬祭妈祖升天,三则做为登高小吃,借此求得合家平安。所以九层粿的制作虽属简单,然其含义深远。

 

六. 浙江省 金华 义乌 夏演千张

夏演千张以洁白如纸、厚薄均匀、柔韧性强、清爽可口而闻名于市。它以本地产优质大豆为原料,清水浸泡后用细石磨磨成豆浆,经烧煮过滤后用千层纱布浇铸挤压而成型,俗称“千张”。

七.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莆田豆浆炒

原料:

调料和配料:酱油少许,味精少许,炸好的花生米1两,绿豆芽1两,葱油少许,生油少许

主料:兴化米粉一片,豆浆两斤.

制作:

豆浆烧开后放入米粉(不要太久一分钟左右,看自己的火而定)捞起.炒锅烧热放入生油(不要多哦,要不就不好吃了)

先倒入豆芽炒两下加入酱油味精再下捞好的米粉翻炒均匀加入葱油拌匀装盘洒上花生米即可.合着豆浆一起上桌

八. 浙江省 金华 义乌 义乌丹溪酒

义乌丹溪酒是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的。义乌丹溪红曲酒具有行气和血、帮助消化、增强免疫力、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稳定血压等功能。

义乌市南大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名叫赤岸。清澈的丹溪水日复一日地绕着这片土地流淌,远远的双峰山充满着生机和希望,700年来人们传颂的名医朱丹溪就出生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据《义乌县志》记载,朱丹溪名朱震亨(1281~1358),字彦修,赤岸人,因居所临丹溪,故人称朱丹溪。朱丹溪医术高明,著有《宋论》、《格致余论》、《伤寒论辨》等多种医书,和刘完善、张从正、李杲,被后人合称为金元四大医家。朱丹溪在他的医学著说中多次提到饮酒,并告诫人们应当正确饮酒。他在《格致余论》的“醇酒宜冷饮论”中写道:“若是醇者,理宜冷饮,过于肺,入于胃,然后渐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一益也;次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二益也;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不可恣饮,三益也。”同时认为“过量饮酒为饮伤之因也”,他认为:“醇酒之性,大热有大毒,清香美味,既适于口,行气和血,亦宜于体,由是饮者不自觉其过多也。”他说:“古人终日百拜,不过三爵,即无酒病,亦免酒祸”,提倡健康饮酒,适可而止,切不可贪杯伤身。

丹溪故里的百姓以红曲酿酒已有上千年历史。据传,宋代已有义乌人通过运河,将酒运到开封。丹溪故里的百姓以红曲酒烹饪菜肴,色香味倍增,凡民间喜庆、婚宴、走亲、访友皆以酒为礼。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丹溪酒愈发醇香醉人。

为了更好地提升义乌丹溪酒传统的红曲制作工艺,更好地挖掘丹溪700年的酒文化,上世纪70年代,在朱丹溪的故里义乌市赤岸镇,一家专业酒厂应运而生。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丹溪酒业已在众多的黄酒同行中崭露头角。如今的丹溪酒业已经是一家总投资上亿元的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具备年产5000吨纯手工酿造的优质丹溪红曲酒、红曲醋、红曲米、红曲白酒的生产企业。丹溪酒业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设有专卖店,公司红曲系列产品市场年增销量50%以上,部分产品已经出口。2003年,“丹溪牌”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多次被评为浙江省“中华老字号”。丹溪牌红曲酒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

九.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兴化煎粿

兴化煎粿

在莆田市区西南凤凰山麓,云遮雾绕着一座寺庙,叫石室岩。这个寺庙占地不大,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香客。人们来到这里,除了为拜谒威名显赫的仙公外,还想品尝名闻海内外的石室岩煎粿。

相传唐朝时,石室岩还没有寺庙,只有一个岩洞。岩洞中住着一个妙应禅师。他很想在这个美丽幽静的石室岩盖一座寺庙。要盖庙就需要很多的砖瓦杉木。但哪里去要这第多的砖瓦杉木呢?一天晚上,有仙人向禅师指点迷津,使禅师皱的眉头一下便舒展开了。

第二天,妙应禅师对游人香客说:天上仙公要云游到石室岩,那时岩洞中将有灵光出现,那就是仙公显灵了。谁要是看上一眼,就会福寿齐天。但只有那些勤劳的人们才能看得见的。所以,谁要看灵光,就需随手带一砖一瓦到岩洞来。

一天晚上,妙应禅师坐在岩洞中做-,只见他浑身上下闪现着道道白光

,从从洞中射了出来。许多游人香客见了都惊诧万分,都说这是天上仙公降临了。这消息传开后,成千上万的人都争先恐后地涌向石室岩。他们有的带来的砖瓦石灰,有的扛来杉木石条。结果,没有几天,杉木石料堆积成山。禅师赶紧请建筑工师傅,筹划合计开工建庙。没几个月,一座高大的寺庙很快就盖起来了。禅师看着即将竣工的寺庙,心里非常高兴,但又感到过意不去。应该用什么来答谢游人香客呢?他想着,又想出一个主意来。

寺庙将要落成了,到寺庙来祝贺的游人香客比肩接踵。为了答谢大家,禅师亲自下伙房执勺。他把事先磨好的米浆,调好了味道,用瓢洒在铁锅里,以茶油煎成薄片,然后,把炒熟的花生仁捣碎,拌着葱花,撒向煎粿上。只见出锅的米薄如蝉翼,点点的花生微粒衬着碧绿的葱花,紧紧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喷喷的。禅师煎了七天七夜,用他亲自煎成的米粿煎成的米粿慰劳游人香客们,大家尝后无不叫绝口。从此,成为莆仙的一种风味小吃,传到民间,流传海内外。

石室岩煎粿原料及做法:

煎粿,原是农民在早稻登场后,舂米时筛出的碎米磨成米浆,配上南瓜、韭菜、芹菜、绿豆芽等,用油煎干而成。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室岩煎粿最为出名,有“没吃煎粿等于没上石室岩”之说。

“石室岩煎粿”主要原料为:上等的晚米、炒熟的花生仁、芝麻、芹菜、生姜、精盐等。先是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浸泡二三小时,淘洗净后沥干,再注入清水,用大石磨磨成很稀的乳状米浆,调入芝麻、花生酥、精盐、味精等,搅拌均匀后盛入大陶盆待煎。煎粿有两个讲究:一要讲究“耍”的功夫,务必看准火候,适量用油,将米浆均匀地“耍”在锅边;二要讲究米浆稀度,越稀越好。稀了,煎米果有一定的透明度,薄如蝉翼,食来脆口,油气既足,香味也佳,实在妙不可言。近年来,石室岩小吃部的“煎米果”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人们上山,似乎不是单纯为了寻幽探胜,还为了品尝价廉物美的“煎粿”风味。当然,莆田不少酒家、饭馆也把煎米果列为风味佳肴之一。

十. 浙江省 金华 义乌 神仙鸡

神仙鸡俗名无水鸡,即蒸鸡不用水,而是用黄酒,一只两斤重的鸡加两三斤黄酒。将鸡放入陶钵内,再加黄酒和姜,若不喜甜食,就加盐。一般义乌人传统的蒸鸡法是加红糖,也可放几片瘦猪肉。大约两个小时后即可。此时的鸡香气四溢,肉又酥又软,入口即化,筷子一夹,骨肉分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