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舒城特产干菜 舒城十大美食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舒城特产干菜 舒城十大美食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3-08-12 20:24:27

一.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干菜焖肉

“干菜焖肉”是浙江绍兴的传统风味名菜。绍兴干菜是全国著名的,鲜嫩清香,与肉共煮,滋味鲜美可口。“干菜焖肉”原是当地农村妇女烹制的家常菜。民国初年,绍兴菜馆用干菜和助条肉加调味料制成菜肴,香味浓郁,肥而不腻,鲜美可口,吸引了大批食客,使它成为绍兴城里一款著名的菜肴
鲁迅先生当年也非常喜欢吃“干菜焖肉”,他30年代在上海时,每当上菜馆用餐或宴请亲友时,都要品尝此菜。数十年来,此菜流传各地,不仅在浙江盛行,而且在上海,江苏、北京和广东的一些经营江浙风味的菜馆中也有供应。( 绍兴)

二. 安徽省 六安 舒城 万佛湖鳙鱼头

舒城万佛湖水面开阔,水质清新,达地表水Ⅱ级,人可直接饮用,湖中天然饵料丰富,是理想的天然渔业养殖场。尤其是舒城“万佛湖”牌鳙鱼、链鱼,在先后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后,近日又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

该种鱼富含降低血压、软化血管、抗衰老的DHA、EPA及孵磷脂等特殊物质,是不可多得的食疗保健品。目前,万佛湖鱼头已与省城多家大宾馆签订了常年供货合同,远销东北、华北,在南京、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也颇有名气。

近几年,舒城县投资500万元开发万佛渔业资源,年捕涝量达300多万斤。

三. 安徽省 六安 舒城 万佛湖山茶油

茶油,即金果油、精致油,采用大别山木本茶为原料,经科学加工、精心配制而成的。产品既有食用油的高营养价值,又有理疗保健之功能。茶油主要适应于食用、医疗保健及日用化工方面,属高营养食用油。具有良好的润肺、清肝、降低血脂、血压以及胆固醇等保健功能,对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作用尤为显著。

在日用化工上,为生产化妆品的主要植物油之一,具有亲肤性、吸收快、润滑性好等的特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油茶,又叫茶子树,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有2300多年历史。汤池油茶资源十分丰富,分布于全镇13个村,成林油茶2万亩。

油茶当地群众称之为“打不烂的天然油库”,“摧不毁的铁杆庄稼”。一年种植,几十年收益。它既是植物食用油中的佳品,又可以做工业用的原料。一是营养价值高;二是晶莹透亮,色清味香;三是耐贮藏,不易腐败变质;四是可作人造牛奶等的原料。除茶叶外,油茶果壳可作为用来制碱、橡胶、糠醛、活性碳等。

四. 安徽省 六安 舒城 皖西鹅

地域范围

六安市,东到舒城县杭埠镇,南至霍山县太平畈乡,西濒金寨县沙河乡,北临寿县八公山乡。

五. 安徽省 六安 舒城 桃溪瓦罐汤

桃溪瓦罐汤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桃溪镇的特色美食。

一小瓦罐汤、一盘炒菜、一盘蔬菜、一碟小菜,20元钱,3个人吃饱吃好。

凡在舒城县桃溪大桥头小吃一条街吃过饭的人,无不为这里价廉味美、土色土香的特色小吃所吸引,尤其是瓦罐汤的特殊香味,随着国道川流不息的车辆,被带到大江南北。

小吃一条街自桃溪大桥头起,沿国道向南延伸约千米,属红光村地界,路两旁有六十多家饭店、二百多名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村民。整条街每年营业额在九百多万元,上缴税金三十多万元。

二十多年来,小吃一条街经历了兴起、繁荣、规范三个阶段。1982年,红光村郑昌应、郑昌富、郑昌才三兄弟最先行动,在桃溪大桥南头开起了第一家私人饭店——桃溪饭店,用的是自家3间房、自家种的菜,自家人手,烧的家常菜,专做南来北往车辆驾驶员的生意。小饭店一开张就一炮打响,特别是小瓦罐煨肚汤,吸引了众多食客,成了小店的特色菜。

食客多了,郑氏兄弟饭店的规模也相应扩大,由一家变成了三家。随后“桥头饭店”、“胖子饭店”、“顺昌饭店”等陆续挂牌。

最早开饭店的郑氏三兄弟中的老大郑昌应道出了小吃一条街繁荣的原因:土、特、廉、实。土,就是用的全部是本地的土菜;特,就是全街一个特色——小瓦罐汤,每家都有二十多个小火炉,清早点火,一炉一罐,小火慢熬;廉,就是价格便宜;实,是不宰客、不欺客。据不完全统计,来这里吃饭的客人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尤以山东、江西、江苏、浙江最多。每天中午、晚上停车都在八百多辆。尝过这里小吃的人还有日本人、德国人、韩国人、印度人。206国道改造拓宽使桃溪小吃一条街逐步走向规范,现在这里叫“桃溪美食娱乐城”,镇上组织各项投资近七百万元,新建一个集美食、娱乐、商贸、居住于一体的城市化集镇,并由镇商会牵头,成立了美食城个私经济理事会,镇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地投资,扩大美食城规模。

六. 安徽省 六安 舒城 小河鱼

小河鱼

小河鱼,顾名思义,就是这条号称晓天河内为数不多的水产物,长不过一根食指,俗名有叫作“麻石板”的,有叫作“花斑”的,有叫作“小扁花”的。食堂的大师傅从不在市场上采购,而是于夕阳西下时分收拾完一桌桌的杯盘碗筷,拎一张网,挽起裤脚,哄赶那一溜溜灵动跳跃的清一色的灰影儿,蹿入自己的天罗地网。

于是,大师傅在深一脚浅一脚不慌不忙的轻松捕捉间,既享受了与水与鱼嬉戏的乐趣,也获得了往来客人的津津有味和啧啧赞誉。小河鱼洗净后,用细盐拌过,晾于竹筛或纱网上,在太阳下晒几日,有客自远方来,先用热香油在铁锅内微火炕片刻,翻两滚,有焦黄色呈现,再将青、红相间的辣椒切成丝,辅之以蒜瓣、葱花、姜末,加些火力,跳炒几下,在你直收鼻翼,有喷嚏欲出而未出之际,一碟别具风味可食可观的小河鱼就可以在酒后让你的胃口大开了,大米饭谁家没有,但此时因为有了它,不得不久违的撑一回肚皮了。

七. 四川省 雅安市 宝兴县 干菜炖腊肉

原料为脱水晒干的豆芽花、蕨基苔、竹笋、香菇等野菜,热水浸泡、漂洗后同备好的肥瘦相间的腊肉块放入沙锅,加入适量开水和作料,微火煨数小时。这道菜的特点是:腊肉肥而不腻,野菜清香爽口。

八. 安徽省 六安 舒城 舒城小兰花

舒城小兰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舒城小兰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舒城小兰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域范围

安徽舒城、桐城、庐江、岳西一带生产兰花茶。早在清代以前,当地就有兰花茶生产。兰花茶名有两种说法:一是芽叶相连于枝上,形似一枚兰早花;二是采制是正直山中兰花盛开,茶叶吸附兰花香,故而得名。

特定品质

兰花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芽叶相连似兰草,色泽翠绿,匀润显毫。冲泡后如兰花开放,枝枝直立杯中,有特有的兰花清香,俗称“热气上冒一支香”;汤色绿亮明净,滋味浓醇回甘,叶底成朵,呈嫩黄绿色。

文化典故

关于“舒城小兰花茶”的起源,我国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著《安徽茶经》载:“传说在清朝以前,当地士、绅阶层极为讲究兰花茶生产”,由他主编的《中国名茶研究选集》和《制茶学》中阐明,舒城小兰花茶与碧螺春、太平猴魁、涌溪火青、六安瓜片、铁观音等名茶同在清朝创制。据此,兰花茶迄今至少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为何叫作兰花茶?茶区还有一些有趣的传说:一说清朝年间,舒城白桑园有一名叫兰花的姑娘,心灵手巧,炒出的茶叶香味突出,形似兰花,山东茶商十分喜爱,随出高价包收,于是兰花姑娘拼命地日夜兼制,不幸劳累过度而亡,乡亲们为纪念她即将此茶取名兰花茶;一说清朝末年,舒城磨子园黄家湾茶农沈兴余,制茶技术精湛考究,所制茶叶具有浓郁的兰花香,深得桐城茶行老板郑国英赞赏,称其茶形若大麦苞,香如兰草花,兰花茶就因此而传开。由此看来,兰花茶的名称主要是由其“外形芽叶相连似整朵兰花,内质具有幽雅的兰花香”的品质特征而得。

舒城小兰花产地范围为安徽省舒城县行政区域。

地域范围

舒城小兰花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晓天镇、山七镇、高峰乡、庐镇乡、河棚镇、汤池镇、阙店乡、春秋乡、舒茶镇、南港镇、五显镇、万佛湖镇、干汊河镇、棠树乡、张母桥镇、城关镇共16个乡镇。地域坐标为北纬30°01′~31°34′,东经116°26′~117°15′。区域边界东与庐江县交界,南与桐城市、潜山县、岳西县交界,西与霍山县、金安区交界、北于肥西县交界,茶园总面积5300公顷,年产量2200吨。

九. 安徽省 六安 舒城 舒城板栗

舒城县素有板栗之乡之称,板栗栽培已有2000~3000年的历史。舒城出产的“大红袍”板栗个大,富含很高的营养价值,其中维生素C含量为每百克鲜样36.5毫克,可溶性总含糖量为每百克鲜样10.54毫克,淀粉、粗蛋白质、粗脂肪的干样含量分别为26.57%、7.24%和1.745%。

长期食用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目前我县已开发板栗罐头、板栗糕粉等,板栗烧仔鸡是舒城一道传统名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