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给朋友寄山西特产视频 给南方朋友寄山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给朋友寄山西特产视频 给南方朋友寄山西特产更新时间:2023-12-30 20:15:47

一.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山西香醋

要提到山西,最不能忘记的是醋,山西酿醋有悠久的历史,主要分熏醋和陈醋,分别以太原益源庆和清徐老陈醋最为有名,山西的醋有独特的沁香和悠长的后味,绝对称得上中国最好的醋。

山西香醋绝对称得上中国最好的醋。

山西人善酿醋爱吃醋,素有“老醯儿”之称。古时管醋叫醯,把酿醋的人叫“醯人”,把酿醋的醴叫“老醯”。在汉朝史游所撰的《急就篇》中就有“芜荑盐豉醯酢酱”的说法,其中“醯”和“酢”指的都是醋。因此,吃醋不叫吃醋,而叫“吃醯”。由于山西人对酿醋技术的特殊贡献,再加上山西人嗜醋如命,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称山西人为“山西老醯”了。山西人和醋有着深厚的感情,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4000年之久。清徐是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也是中华食醋的发祥地,其酿醋历史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相传,帝尧定都尧(今清徐县尧城村)后,采摘瑞草“蓂荚”以酿苦酒。这里所说的苦酒就是人类最早的酸性调味品—醋了。汉唐时期,并州晋阳一带的制醯作坊日益兴盛,从民间到官府,制醯食醯成了人们生活的一大嗜好。明清时代,山西酿醋技艺日臻精湛,并随晋人迁徙和晋商的足迹,将山西的制醯技术和食醋习俗带到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是谓山西名扬四海的重要媒体。

悠悠岁月,沧桑巨变,山西老陈醋历经风雨数千年,其味更浓,其名更盛。如今,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晋醋行业的佼佼者,集团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系列醋生产基地,拥有了中国醋业第一品牌“水塔”商标,成为“中国醋都”。

二. 山西省 忻州 原平 油梨

油梨

樟科鳄梨属常绿乔木。又称鳄梨、牛油果。全属约50个种,作为果树栽培的仅油梨一种。原产中美洲。品种主要分为墨西哥、危地马拉和西印度三大系统。中国现仅广东、福建、台湾、云南有少量栽培。树高约10米,树冠广阔。叶互生,圆锥花序顶生,花淡绿色。核果呈梨形或卵形,果肉柔软。种子圆形或长椭圆形。多用种子繁殖,但也可采用芽接或压条方法繁殖。成熟果肉色橙黄,质如奶油,脂肪含量高,易消化,风味独特,食用时常加糖或酱油。

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的专家鉴评会上,云南瑞丽市达凯农科基地发展中心负责人唐达凯先生将一种罕见的水果及用其加工的饮料摆在了专家面前。这种果肉色泽酷似奶油、口感滑腻醇厚、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颇高的水果,引起了与会的果蔬加工及饮料业权威人士的兴趣。

这种被俗称为“奶油果”或“牛油果”的水果学名油梨,又名鳄梨,起源地为英国,20世纪初传入缅甸,流传至今,全世界产量仅3万多吨,其中缅甸产量达2万多吨。唐达凯先生经过3年多的跟踪考察,发现其具有独特的质地色泽、良好的加工性能及丰富的营养,是一种宝贵的食品原料,而且价格低廉,如将其进一步开发为市场独有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应具有良好的前景。因此,唐先生筹资2000万元将在云南瑞丽(近缅甸)建果汁加工厂,同时利用瑞丽环境、气候及土壤条件与缅甸的相似性,拟在瑞丽选择2000亩山坡地种植油梨果树作为原料基地,在其成材收果之前,从缅甸收购原料进行加工。

三.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条芩

即中条山出产的黄芩。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条芩在国内享有盛名,为全国黄芩品种中品质最好的一种,有“小人参”之誉。

黄芩的外形多种多样,多数呈须根状,少数是直根。它的成长过程如树根,小时须少,生长时间越长,须根愈多愈粗。从药材店收购样品看,最粗的直径约有一寸,细者如丝。外表皮层薄如纸,易脱落,呈黑红色,皮内呈金黄色。

条芩在平陆县境内分布很广,以沿山一带为主,有野生也有人工种植。它是平陆特有的一种名贵中药材,发展前景广阔。

四. 山西省 长治 武乡 干面饼子

干面饼子

“干面饼子”是武乡人最普通的食品,无论城里、乡下、饭店、饭摊,每每常见。这种食品,既携带方便,又易放置。清代顺治年间就闻名遐迩。

五.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 “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后来,“凤阳”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

六.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山西肘子

肘子也叫蹄膀,古又称彘肩。最早吃肘子者,有史记载的当数樊哙了。他入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由此出成语“斗酒彘肩”,形容人有英雄豪壮之气。

与生彘肩相比,2200年后的今天,山西人吃肘子不仅要经过煮、炸、蒸等多道熟烹环节,而且从晋北到晋南工艺相别、吃法相异,形成带把肘子、干烧肘子、燎毛肘子、冰糖肘子、虎皮肘子、糖烧肘子、红扒肘子、糊肘子、酱肘子等多种山西宴席名肴。

带把肘子,以晋南万荣制法最为有名,其典故渊源却来自大同。据传明朝弘治年间,抚台巡视至大同府,传名厨李玉山做菜,不料大同府管家买了一堆带骨的猪肘子为难他。肘子如果剥皮去骨,肉不整齐难成菜;如果整做,又费时费力很麻烦。李玉山灵机一动,做成了一道上肉下骨的肘子菜。巡抚大人问此何菜,李玉山答曰:“肉中有腿,形似把柄,叫带把肘子。”巡抚理解其意,赏银十两,暗查管家罪恶,予以严惩。后来带把肘子传到万荣,经过改良,成为一道色红形圆、肥而不腻、味美醇厚的晋南民间菜,是百姓实惠而解馋的百吃不厌美食。

在晋中百吃不厌美食则有干烧肘子,因出自太谷曹家,又称曹家肘子。太谷曹家是明清以来的富商大族,特别是清末其经营的帐庄“用通五”名冠晋中、誉享江南。有一首流传极广的民谣“天上神仙府,地上用通五”,道尽曹家财大食奢。《名食掌故》记,为调换口味以博取主人欢心,厨师们绞尽了脑汁。一日厨师将肘子烧出,手忙脚乱,未加高汤就配以两张饼皮给端了上去,主人食后却赞不绝口。后来这种不加高汤的肘子,名曰“干烧肘子”,即将炸好的肘子肉切小块,撒上椒盐,加入炉饼而食。“七七事变”前,太谷“隆盛长”、“德胜园”等饭庄,均以“干烧肘子两张皮”而名噪一时。

肘子制作,一般情况下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炸后要蒸,最后浇上高汤。如果将蒸好的肘子以清水、蜂蜜、冰糖熬成的浓汁来浇,则是晋味名食冰糖肘子。此菜肴讲究火功,其色红润透亮,其味甜而不腻。但山西民间还有不炸而蒸的,叫烂糊肘子,咸鲜中含烟糊余味,风味又异。

烟糊香味从何而出?即是肘子初起加工时,将褪毛的肘子叉好,皮朝下在火上燎,待皮燎糊后,放入热水中泡透,用小刀将糊面刮净,再入锅煮至七成熟。糊味已入肉内,如果煮后不炸,糊味尚存。长治地区更有一绝,直接将卸下来的肘子叉住,放在无烟旺火上,燎毛并反复烧烤成黑焦色,再放入温水中浸泡后刮去黑焦,清水浇净,不煮而炸,再蒸上汁,味极鲜美,被称为“燎毛肘子”,是长治十大碗酒席之一。过去无论贫富,凡男婚女嫁皆有此菜,有的也称上党糊肘子。

集燎毛肘子、冰糖肘子之优于一体的,即是山西传统名菜“虎皮肘子”,因色如虎皮而名。《特色菜肴》记其1987年曾在烹饪大赛中夺魁,被誉为晋式高档筵席精品,有的还以油炸馄饨围边,称为云吞虎皮肘。此外山西菜中的莲子糖烧肘子、海参扒肘子等,亦为菜中精品。太原全晋会馆在肘子传统制作技法上创新的“家乡坛子肉”,是将肘子蜜渍油炸后,去骨切成菱形块,皮不切透保持原形,放入火腿等料调制好的坛子汤里蒸透,肉质酥烂,味道鲜香,别出心裁。清代时肘子进入满汉全席,多以火腿相伴,如有热菜中的火腿肘煨蹄肘、凉菜中的金银肘 (火肘半边、肘子半边)等。

若是精品之外精细吃法的,太原的酱肘花需大提一笔。酱肘花可远溯到唐代宫廷名菜“缠花云梦肉”,《烧尾宴食单》记其制法为“卷镇”,《中国历代御膳大观》释曰“将肉卷起来,并用重物压住”,并断此“即卷蹄之片,北方的酱肘花”。太原六味斋制作的酱肘子,在清乾隆年间即为贡品,解放后工艺进一步改进,1988年还曾被评为部优产品。食时,横断顶刀切薄片,蘸调味料或凉拌而食,最为太原人喜爱。

山西肘子制法多、味道美、名气大,且多用于筵席。筵席中,两千年前“斗酒彘肩”豪壮,在今人食肘举杯间,已化作亲情、友情、爱情的浓浓祥和之气。

七. 山西省 忻州 代县 代县酥梨

代县酥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代县酥梨是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的。代县酥梨以其果肉松脆、汁多味甜,曾多次在全国、省、市评比中夺魁,素有“黄土高原第一梨”之称。

代县酥梨,誉满京华,其个头大,色泽金黄、果肉酥脆,含糖量高,堪称梨中之魁。代县酥梨是1968年引进安徽砀山梨做为父母本,由忻州地区果树站和代县蚕果站经过不断选育培育而成的一个新品种。

代县酥梨在原产地为1个品种、4个品系,即金盖酥、白皮酥、青皮酥和伏酥。引入代县后,由于生育环境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梨品品质截然优于原产地。果形上保持了酥梨个大、周正美观的优点,果皮色泽更加光洁金黄。白皮酥、青皮酥果面色泽都变成了金黄色;金盖酥的锈色盖也逐渐消失;伏酥成熟期推迟,避免了裂果现象。代县酥梨果型似鸭梨,颜色褐黄,皮薄肉厚,酥脆可口,清香浓郁,故取名金酥梨。由于含糖量高达15.5%,超过一般鲜梨的一倍以上,甜如蜜枣,故又称为金蜜梨。这种梨具有其它梨无可比拟的酥、脆、甜、香等特点,因而不仅生食适口性强,若加工成梨脯、罐头等,更是独具特色,别有风味。研究表明,常食金酥梨能够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无论生食或煮蒸食用,均有润肺清心、消痰止咳、解疮毒和解酒之功效。近年来经有关学者研究发现,金酥梨还有养阴清热和降低血压的作用。高血压、心脏病和肝炎病患者,常食用金酥梨确有一定食疗作用。

代县酥梨1976年在全国梨鉴定会上名列榜首;1989年在全国水果鉴评会上再次夺冠;2002年在山西省优质果品蔬菜展销会上获金奖。曾远销港、澳,港、澳市场上称酥梨“色艳如金,味甘似蜜”,是“国梨之秀”。代县因此成为农业部确定的酥梨基地。近年来,代县酥梨通过国家“绿色认证”,并进入人民大会堂,成为国宴专用品。

八.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山西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名冬虫草,中药材。《本草纲目》称它有祛风寒之功能。在晋城主要产于阳城鳌背山、大乐岭一带。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丽江雪域高原的名产之一,冬虫夏草(藏语:压扎梗布)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味珍贵的中药药材,常常把它与人参、鹿茸列为三大补品。

其滋补和治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丽江雪域高原的名产之一,冬虫夏草(藏语:压扎梗布)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味珍贵的中药药材,常常把它与人参、鹿茸列为三大补品。

其滋补和治疗功用在人参、鹿茸之上,价格十分昂贵。 虫草之所以称为“冬虫夏草”,其成因是雪域高原盛夏冰消雪化之时,蝙蝠蛾产在草甸花草树叶上的虫卵,经自然孵化后变成小虫钻进士里,靠汲取植物根茎的营养长大,这时,盛夏季节开始活跃的虫草又潜入虫体寄生繁殖、萌发菌丝,从夏至冬,慢慢将地下的幼虫蚕食而死,形成“冬虫”。次年夏天,虫草菌在虫体内抽出子座,露地形成一株4——10厘米的紫红色小草,其顶端有菠萝状囊壳,这便呈“夏草”,夏草囊壳内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囊孔射出,随风飘游、侍机又钻入别的虫体繁殖,循环下一轮“冬虫夏草” 。

九. 山西省 临汾 襄汾 丁村白莲

丁村白莲是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襄汾县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步伐,大力发展节水莲菜,注册了“丁村白莲”品牌,完成了无公害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近年来,襄汾县将打造万亩丁村白莲基地作为该县农业转型的重大项目,累计投资1.83亿元,在新城、邓庄、襄陵、南辛店、南贾、西贾、永固等乡镇汾河两岸滩地,种植丁村白莲10300亩,年产优质莲藕3万吨,目前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莲菜种植、观赏和深加工基地。燕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面积1500亩,分三区三园一馆,即丁村白莲种植风景区、精品荷花观赏区、农家乐餐饮服务区,无公害绿色果菜采摘园、水上娱乐垂钓园、丁陶文化展示园和莲藕文化艺术馆,集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为一体,风景堪比“白洋淀”。

十.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山西山萸

山萸亦称山茱萸,俗名红奶。观赏兼药用植物。落叶乔木。树皮褐色,片状剥落小枝四棱, 花簇生于小枝顶端。先天花后出叶,花小,为黄绿色,成散形花序。可供观赏或佩戴。核果 呈长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内有一核。去柄去核的干果可供药用。 阳城是全国山茱萸四大产地之一,以色红质高著称。主产地在阳城桑林乡蟒山一带。洪水庄一株老树高达8.58米, 树围2.18米,树冠94.46平方米。年产鲜果可达200余公斤。山萸原系天然生长。1967 年由阳城县药材公司原长甫人工栽培成功,推广全国各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