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嘉兴平湖可以带回家的特产 嘉兴平湖钟埭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嘉兴平湖可以带回家的特产 嘉兴平湖钟埭特产更新时间:2023-08-10 19:14:05

一.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嘉善老酒

嘉善老酒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的。老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为原料,以特制曲和酒母作糖化发酵剂,经发酵、压榨、陈贮、勾兑、检验而精心酿造成的发酵酒。色泽澄黄,清亮透明,具有独特的浓郁香气,味醇和鲜美,营养成分丰富。嘉善老酒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嘉善老酒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最古龙的酒种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酒种。历史上,老酒名品数不胜数。它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迄今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嘉善的酿造业在明清时代已非常发达。汾湖牌嘉善老酒系列是以糯米作原料,加陈年老酒,于冬季采用传统配方和工艺酿造而成。酒液澄黄、透明,有光泽,醇香浓郁,味甘、醇厚、柔和,属半甜型老酒,内含18种氨基酸,营养丰富,是大众喜爱的底度酒类,适于筵席、宴会等场合。

嘉善老酒的详细描述:

1、产品产地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产品特性:酒液澄黄、透明、有光泽,醇香浓郁,味鲜甜、醇厚、柔和、爽口、味甘。

2、产品成分 糖分、糊精、有机酸、酯类、甘油、高级醇和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

3、产品功效 祛寒、助阳通络、解表、行气止痛、补强壮、缓急调中、通络活血、温脾散寒之功效。

4、产品简介 老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为原料,以特制曲和酒母作糖化发酵剂,经发酵、压榨、陈贮、勾兑、检验而精心酿造成的发酵酒。色泽澄黄,清亮透明,具有独特的浓郁香气,味醇和鲜美,营养成分丰富。

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嘉善老酒”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中华绒鳌蟹

东平湖螃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湖蟹”、“毛蟹”。我县沿湖乡镇商老庄、银山、老湖镇等都有养殖,总养殖水面约10000亩以上,其中湖内网围养殖5000亩,湖外池塘养殖4000亩,稻田养殖1000亩,年总产量约30万公斤。商老庄乡是湖塘和稻田养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乡,约占全县养蟹总量的一半左右。

中华绒螯蟹为方蟹科,属绒毛蟹类。它有步足五对,第一对步足呈棱柱形,末端似钳,称螯足;螯足是五对步足中最强的一对,密生绒毛,故而取名绒螯蟹。步足,是中华绒螯蟹爬行、游泳和捕捉食物的器官,但由于它的头胸部的宽度大于它的长度,步足伸展又在身体的左右两侧,关节向下弯曲,长短不等,爬行时只能一侧步足抓地,另一侧推送身体向侧方移动,所以移动时总是向斜前方,人们故而戏称它为“横行介士”。

中华绒螯蟹平时在淡水中生活成长,到了0产卵季节,需要到咸淡江河入海口附近的浅海中繁殖。刚孵化出的中华绒螯蟹幼体经过四至六次的蜕壳变态后,即成幼蟹,它便又回到江河湖泊中生活成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东平湖与黄河相通,每年都有大量的河蟹进入湖内生长,产量甚丰。六十年代,湖河相接处建闸,阻塞了河蟹回游通道,湖蟹基本绝迹。1975年,我县水产部门从上海崇明岛引进蟹苗360公斤,放入湖内试养成功,1976年10月,湖内出现大量成蟹起动回游,当年捕获成蟹20万公斤。1979年,东平湖沿岸照蟹如灯市,全湖捕蟹达100万公斤以上。从试养情况看,由于东平湖水质优良,食物丰富,每放养1公斤蟹苗可获1吨成蟹,产量比在崇明岛养殖还高,且食之味道美于它的故乡崇明岛之蟹。九十年代以来,沿湖养蟹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名牌绿色食品。因此,在湖蟹市场上,出现了“南有崇明岛,北有东平湖”之说。

东平湖所产螃蟹个体大(雄蟹每只重6两左右,雌蟹每只约重3两)、膏满、黄实、色鲜、味美,很早以来,就进入了名菜系列。蟹的腹部俗称“脐”,用以抱卵。雌蟹为圆形,俗称“团脐”,雄蟹呈三角形,俗称“尖脐”。我国南方食蟹有“七月尖,八月团”的说法,就是说七月以尖脐雄蟹最肥;八月以团脐雌蟹最肥。由于气候和环境方面的原因,东平湖蟹一般在每年的八九月份进入捕获期,此时正值秋高气爽,金菊盛开,也是东平湖旅游旺季,游客在饱览湖光山色之后,品尝膏满黄实的菊花蟹,会增添无限乐趣。

湖蟹除食用外,还有多种用途,如蟹壳可提炼甲壳质,广泛用于纺织、印染、人造纤维、造纸、塑料以及医药等方面。

三. 浙江省 嘉兴 海盐 八字葡萄

产品名称:八字葡萄

产品产地:浙江省嘉兴市

产品特性:品质好,具有个大、味佳、色味俱佳,

产品成分:硫胺素、钙,蛋白质,核黄素、脂肪、碳水化合物(克) 、 维生素。

产品功效:开胃健脾,止渴生津,滋神益血、降压、开胃、预防和治疗神经衰弱、胃痛腹胀、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较高的疗效。

产品简介:“于城牌”八字葡萄——是以“葡萄专业村”八字村为基地,以海盐县农业龙头企业“八字村葡萄专业协会”及“八字村葡萄(股份合作)实验基地”为龙头。生产的品种有巨峰、藤稔、红富士、欧亚系列等优秀名品10多个。“于城牌”八字葡萄十分注重生产环节,肥料施用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复合肥配方施肥,开展简易遮阳遮雨棚栽及大棚栽培技术措施,果实100%套袋,产出的葡萄肥药污染少,品质好,具有个大、味佳、色好的特点,深受周边地区和本地消费者的青睐,知名度高。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江苏、福建等地。高档次、高科技、高品质已成为八字葡萄的特征。

产品历史:葡萄的栽培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而有些史学家认为 ,公元前5000多年前在里海地区的洞穴中生活的原始人,在学种植葡萄之前,就已喜欢喝野生葡萄的发酵汁了。葡萄含糖量丰富,外表皮有蜡,可收集空气中的发酵菌,具备了天然发酵的基本条件。公元前4000多年前,埃及和近东其它地区的古代民族已掌握了酿酒技术,并开始种植制酒的葡萄。

四.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嘉兴五芳斋粽子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中国丝绸博物馆)、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联合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还包括各种巧妙的工具,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以及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嘉兴是中国蚕桑丝织的发源地之一,蚕桑丝织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年的历史。四千多年来,人们因为蚕桑丝绸而有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在这种共同的文化圈中逐渐形成了传统生产技艺,其中包括栽桑、养蚕、缫丝、剥丝绵、丝织机具、织物设计和织造。而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方式则有家族、师徒、群体等形式。当地蚕农把蚕从卵到蛹到蛾的变化与人从生到死,再到灵魂升天的过程相联系,从而对蚕产生崇拜心理,敬蚕育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蚕桑丝织特征的民俗活动,涉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语言文学和传统艺术。

早在新石器时代,嘉兴就有了原始的缫丝、织造技术。唐代中期所产的语儿巾名闻海内外。北宋时秀州绫已列为贡品。嘉兴又产锦,后人有诗赞曰:“宋锦由来出秀州。”至明清时,农村“桑林遍野”,集镇“蚕丝成市”,城乡“机轴之声不绝”,濮院绸“日产万匹”,王江泾被誉为“衣被天下”。丝绸贸易兴盛,万商云集,塞北、岭南、西陲以至琉球、吕宋,无不有嘉兴丝绸的行踪。在经济大流通中,嘉兴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丝绸之府”。

“清明轧蚕花”、“蚕花水会”、“乌镇香市”等众多的蚕桑生产民俗经久不衰。在民间,还普遍保存了剥清水丝绵、扯绵兜、缫土丝等传统手工技艺。如含山轧蚕花约起于南宋,历明、清而益盛。时间分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从开始到结束,要闹上十来天。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时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蚕气”。谁能到含山踏青,谁就能把蚕花喜气带回家,便能得到蚕花“廿四分”(即双倍丰收之意)。因此,八方蚕农每年清明争相上含山。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盛装,到山上购得蚕花数朵,或别在发髻,或挂在胸前,或插在帽檐,或插在甘蔗上,相互挤轧,热闹非凡。家庭的主人还身背蚕种包,意为沾蚕神仙气,求得蚕茧丰收。

嘉兴市是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传承社区和保护责任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生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为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蚕桑丝织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嘉兴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嘉兴市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五年内将构建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体系、制度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

五.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鲫鱼

东平湖鳊鱼,又名“武昌鱼”、“长春鳊”,渔民称为“方鱼”,属鱼纲鲤科。是湖里名贵鱼类之一。1970年以前为丰产期。据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介绍,秋后初寒时最宜于捕捞。渔谚曰:“人冷了穿袄,鱼冷了奔草”,天冷时,鳊鱼喜欢聚集到草丛里取暖。六十年代时期,老湖镇老湖村渔民曾经在一片面积约40亩的水草丛中,捕获过近4万公斤鱼,其中多数是鳊鱼。

东平湖鳊鱼,体侧扁,腹部与背部较为突出,略呈菱形,一般鱼体长30厘米左右,银灰色,腹面全部具肉棱。头小,上下颔前缘具角质突起。背鳍具硬刺,臀鳍延长。雄鱼一周令、雌鱼二周令性成熟。每年五六月份产卵,卵漂浮,栖息于中下层水域。幼鱼杂食,一令后喜食水草及旱草。其肉鲜嫩、多脂,食用优于鲫鱼。1970年前,湖内捕获的最大个体重1公斤以上,产量占鱼类总产量的2—3%。1985年以后,由于过度捕捞,产量明显下降,需作保护性发展。

六.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镇青团

用嫩艾、小棘姆草等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色的团子,过去乌镇人用它扫墓祭祖,但现在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已日益淡化。

青团流传百余年,一般无馅。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鲜肉青团等,但最受欢迎的却仍是本色的实心青团,也许是它最能体现春天的纯净气息吧。

七.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草鱼

草鱼是鲤形目鲤雅罗鱼亚科草鱼属的惟一种,称鲩,俗称草青、厚子等。体略呈筒形,头部稍扁平,尾部侧扁;口呈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体呈线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腹鳍略带灰黄色,其他各鳍浅灰色,是东平湖特有鱼类,上世纪六十年代前草鱼的密度最高,长势最好。1956年,一条夫妻船一年可捕上百吨鱼,主要是草鱼和鲫鱼。1964年,曾在湖内捕获一尾体长1.5米,重达50多公斤的大草鱼。

草鱼喜居于水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速快,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通常以苦草及水淹植物为主,尤以禾本科植物最爱。3-4龄成熟,但由于不能在静水中产卵,必须置于流动的活水中。鱼苗可人工繁殖,进行人工催产。由于苗种易得,加之食料简单,水源广,生长快,肉味美,一直为东平河湖中的主要养殖鱼类。

东平湖水草丰富,种类繁多,特别适于草鱼生长发育,在坑塘养殖和东平湖围网养殖中,草鱼占半数以上。年产量达5000多吨。草鱼易患病,必须在养殖生产中做好防治工作。

八.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镇白水鱼

乌镇白水鱼是当地风味小吃之一。白水鱼是野生鱼类,它生长在无污染的河流中,其肉嫩味美,属稀有淡水珍品。乌镇临近水域过去盛产此鱼,但近年来数量有所减少。一般白水鱼捕捞出水即死,但保存得法,其味不变。如若遇到活的白水鱼,则不要错失机会,可让店家活杀清蒸,尽品其鲜嫩原味。

当然把白水鱼红烧、剁椒烹饪,也是难得佳肴,更有店家将白水鱼轻盐暴腌后再蒸,也是别有风味。提醒:此鱼虽鲜嫩美味,但鱼刺较多,食之应小心。

一般白水鱼清蒸分大小两种,前者当在两斤以上,为上品。先将鱼对剖,斩头去尾取中段一块,用布擦干(别用水洗),喷上白酒(过去许多人喜用汾酒,味香),再用盐擦满全身,加入姜片,暴腌至少3小时以上。等鱼肉中渗出大量的水后,滗去水,将鱼放入盘中上笼大火蒸八分钟。葱切段再切花,放在鱼身上,淋上热油即可。如用网油包蒸,口感更嫩更鲜,最后也不必淋热油。蒸好的鱼,肉质有弹性,在鲜中增加了香味,与整条蒸的小白水鱼相比,后者肉质酥烂,有天壤之别。

九.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锦

乌镇丝绸著名老字号益大丝号的创始人沈永昌有一儿子名沈学文,他继承父业后,为摆脱传统木机绵绸在市场上滞销的窘境,经多方考察后决定以织锦产品代替传统产品。1923年,他亲自选拔十余位学徒分赴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学习织锦技术。经几年辛苦,反复试制,终于装造出有近二千个部件、一百多道工序的织锦花楼机。

大花楼机从绘制意匠图至织出成品,需耗时百天有余。织造工艺极为繁复,一天仅能织5—6厘米,可谓“寸锦寸金”。乌锦系精选最优等天然蚕丝为原料织成,有的产品还辅以纯金线织造。织成的锦缎质地坚实、雍容华贵,当地人称这种吸收了中国著名织锦工艺,融合了本地传统特色的提花丝织锦缎为“乌锦”。

十.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酱爆螺蛳

螺蛳在江南水乡是一道再普通不过的菜肴了。西塘水河交错,凡有水处必有螺蛳。螺蛳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就可食用了,据说和吃马兰头一样是可以明目的。

西塘的螺蛳个小壳薄肉厚,极其入味,鲜味浓烈,约上三五知己,于习习晚风中大喝黄酒,大啖螺蛳,实在是一大快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