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昆明安宁市主要特产是什么 云南安宁特产必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昆明安宁市主要特产是什么 云南安宁特产必买更新时间:2023-12-15 15:47:13

一.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滇中甘栗

宜良具有板栗之乡的美誉,12万亩的种植面积,年产鲜果1万吨,是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的主产区,且栗果以个大、壳溥、口香甜糯而远近闻名。为加快宜良板栗资源的合理利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高产品附加值,滇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崇云经多方考察,投资500万元建成了一条年产500吨软罐板栗生产线,并于2005年1月28日,第一批软包装高原珍珠、“滇中甘栗”正式投产,产品经省有关部门检验,卫生指标和商业无菌检验全部合格,理化指标达到要求,部份元素含量还优于北京、河北等地产品。其保鲜技术在云南省率先取得成功和突破,处于领先水平。“滇中甘栗”一投产即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产品远销到了省内外,填补了我省板栗制品加工的空白,标志着我省板栗产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工业公促进农业产业化上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为板栗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联系电话:0871-7525548 7543691

地址:宜良县育才路5号

二. 云南省 昆明 安宁市 安宁浅水藕

安宁浅水藕是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的。安宁浅水藕具有早熟、抗病、丰产、优质、入泥浅、易采收等特点。浅水藕种植已经成为安宁市农业几大支柱产业之一。

浅水藕主要分布在安宁市水资源保护区的八街镇,该镇耕地面积2129公顷,人口34066人,劳动力24313人,目前全镇无公害浅水藕生产基地达1万亩,总产2.5万吨。

“安宁浅水藕”1999年曾荣获′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铜奖、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2002年昆明市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成果展示一等奖,2003年获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现正在申报云南省科技进步奖,1998年、2000年、2002年在中国昆明、海南和成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深受省内外、国内外客商喜爱和好评,现已通过了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目前,安宁浅水藕主要以鲜藕供应昆明市场,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供不应求,在春节前就已经销售完毕,春节后昆明市场上主要以外地藕为主。

三. 云南省 昆明 东川区 东川面条

东川面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川的面条是云南最好的,丝好,久煮不烂,又香又滑。东川面条之所以味道很好,是因为这里的水质、土壤和阳光都很特别。最值得推荐的是卤面,汁香,佐料多,面软,吃到嘴里,那才叫享受。因为面条出名,东川已建起几个规模很大的面条厂,面条已经作为馈赠亲友的上佳礼品。

东川面条(东川挂面)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现行政区域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关于界定东川面条(东川挂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东政函[2014]6号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东川面条》(草案)

四. 云南省 昆明 安宁市 云南贡米

云南的贡米,是过去当地官府同朝廷进献的贡米,贡米有紫火,遮放米,八宝米,紫,属糯米类,米色紫黑,味香甜,粘而不腻,产于墨江一带,是元代,明代的进贡米,遮放米,属钦米,色泽白润如玉,颗粒大而长,产于潞西县遮放乡户闷村允午社。用遮放米煮饭,香钦可口,如有油润感,营养丰富,饭冷后不会变硬,只是易粘结,是清朝的进贡米。八宝米,以香味浓,甘甜滋润,富有油脂,颗粒大,滑感强,形色养,成熟快,产量高八大优点而闻名,八宝米产于广南县八宝乡八宝河畔的两个苗族寨子,历代都作为贡米。(昆明)

五. 云南省 昆明 安宁市 米凉虾

米凉虾是云南风味小吃。用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此得名。用它配入糖水,加入玫瑰糖,是夏季解渴佳品,成品香甜软嫩,人口冰凉。

原料:

主料:上自米500克。

调料:红糖300克,玫瑰糖100克。

制法:

(1)米淘洗干净,用水浸泡30分钟,磨成米浆入盆。锅内注入清水,旺火烧开,将米浆徐徐淋入,边淋边用手勺搅动,防止糊锅。熟后注入清石灰水,改用微火煮至糊状。取盆:个,注入冷开水,将米糊趁热放入漏勺,进冷水中即成米凉虾。红糖熬成糖水,玫瑰糖加开水调稀晾凉。

(2)食用时,用漏勺捞出米凉虾入碗,放上红糖水、玫瑰糖稀即成。

大理乳扇:乳扇是云南省的,为大理白族人民的风味食品。当地少数民族利用剩余的牛奶制成。由于美味可口,不但是当地人们喜爱的小吃,也是宴席中的名点。

六.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乳饼

石林县不仅有景色宜人的喀斯特地貌——石林,而且还盛产乳饼。 乳饼是用新鲜羊奶制作,其味具有浓浓的奶香味,营养丰富,并可制作成各种美味佳肴。如用乳饼切成片与宣威火腿片相隔放在碗内蒸熟吃,味道十分鲜美,还可火烧或调鸡蛋挂浆油煎、炒、煮,亦可生吃,味道各有千秋。

七. 云南省 昆明 呈贡区 荞包子

    荞面被称为保健食品。云南的高寒山区普遍种植荞麦,部分地区还把荞麦当主食。荞类食品很多,如糕点中的荞坨、荞饼等,面点中的面糕、荞面条、荞炒面等。荞包子是云南大众面点之一,制作方法颇多,经历代厨师研究创新,"四味荞包"曾在全国第二届烹饪比赛中获银质奖章,深受国内外营养学及食品工艺学的专家好评。 荞包子色泽金红,外表酥松有小裂纹,口感酥、化、腻、香、甘,食后回甜,中老年人特别喜欢。按照中医药膳的观点,荞麦具有清热解毒、降气宽肠、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的功效,适用于肠胃热积泄痢、自汗偏头痛、紫癜、疮毒等症。( 昆明)

八. 云南省 昆明 晋宁区 砂锅米线

用料:
1、云南米线适量。
2、猪肉(也可用鸡肉)。
3、蘑菇、香菇、平菇、木耳、笋片各适量。
4、豌豆尖(可用其它菜叶代替)。
5、鸡汤(其他高汤均可)。
6、老姜一块。
7、盐适量。
做法:
1、将米线(我这是半干的米线)放沸水中后关火泡约二十分钟(不能煮)。
2、笋片下沸水锅中煮约五分钟后,捞出用清水漂上。
3、猪肉切极薄的片(能吃肥肉的人可以用五花肉);豌豆尖择洗净;木炭撕小片;平菇撕小块;蘑菇、香菇、老姜均切片。
4、鸡汤烧沸后下姜片、蘑菇、香菇、平菇、笋片、木耳、盐,烧沸后熬煮十到二十分钟,将锅离火,汤待用。
5、盛出自己所需量的汤、菜装入小砂锅里,上火烧沸,下适量米线烧沸后铺上猪肉片,烫到断生后马上关火,再下豌豆尖,翻匀。
6、带锅上桌即可食用。
特点:
砂锅米线简单易行、营养丰富、并可据个人口味灵活调整。

九.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麦粑粑

都说到官渡古镇游玩不能不看金刚塔,不能不吃官渡小吃。

镇上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官渡古镇的粑粑好卖,全镇每天要用掉3吨面粉做粑粑。麦粑粑有两家做得最好,一家是土主庙旁的李家麦粑粑,一家是土主庙正对面的眼镜麦粑粑。因为每天都有卖断货的现象发生,所以去晚了就得抱憾而归。

城里的曹女士和老公、孩子3人驱车10多千米,就是冲着官渡麦粑粑而来的。曹女士一进院门就熟络地和老板寒暄起来,按照“老规矩”,曹女士用塑料袋拎走了20个胡麻麦粑粑。她告诉记者:0亲最喜欢吃这种麦粑粑,自己小时候在昆明街头也经常能吃到官渡大妈背着箩筐在街头卖的麦粑粑,现在城里很见不着了。自从上次来官渡吃着这种粑粑上“瘾”后,现在每个星期要来买一次。曹女士还透露了“李家麦粑粑”和“眼镜麦粑粑”的区别:前者松软,放一个星期都不会变硬;后者脆香脆香的,但要乘热吃,否则就嚼不动了。

李家粑粑店的老板说,刚开始做粑粑卖,是官渡古镇恢复重建后,当时尝试着每天做几锅出去卖,没想到越来越受欢迎,上点年纪的找着来吃,年轻的觉得稀奇。于是又添了5口大锅,加上原有的两口,现在平均每天做5000个麦粑粑,要用300多千克面粉。在赶庙会或者是初一、十五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眼镜粑粑店的主人居然是“外地人”,原来这位杨姓老板是在古镇上生活了10多年的大理人。看到镇上许多人都靠卖小吃赚了钱后,斯文的杨老板也撸撸袖子学做麦粑粑。由于位置显眼,再加上他创新了玫瑰馅、豆沙馅等粑粑,“眼镜粑粑”在镇上也叫响了。不过精明的杨老板并没有因为好卖就增添大锅,反正每次就是慢悠悠地烤上两锅共100个饼,在等待的5分钟里,与捏着钱、等着饼的食客们聊聊古镇、侃侃生意。据杨老板透露:平均每天卖出5000个粑粑,一天净赚500元。说到这里,他兴致勃勃地大谈新计划:下一步打算在昆明城中心开连锁店!

十.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民族民间乐器

石林被誉为歌舞之乡,撒尼人皆能歌善舞,所用的乐器也也独具特色。主要有大三弦、小三弦、二胡、三胡、长竹笛、短竹笛、闷笛、月琴、葫芦丝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