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桂平灵芝土特产 广西桂平特产 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桂平灵芝土特产 广西桂平特产 排行榜更新时间:2024-02-01 09:56:11

一. 广西 贵港 桂平 乳泉腐丝羹

桂平是广西腐竹之乡,腐竹制作成菜肴有众多口味,但乳泉腐竹羹是老少皆宜的菜品。说起乳泉腐竹,还有一段历史佳话。相传在西山脚下,住着一户清贫人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是个书生,梦想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家庭命运,无奈其母却常年重病卧床。为了有银两给母亲治病,儿子就到当地有名的腐竹制作大作坊工作,用赚取的少量工钱买作坊最好的腐竹切成丝,再到西山乳泉井打泉水一起煮沸熬成腐竹羹喂给病母,而书生自己却只能忍饥挨饿。作坊大小姐了解此事后,大受感动,对穷书生的敬重油然而生,并对书生产生爱慕之情,不久之后母病痊愈,书生也迎娶了作坊大小姐,成就一段美好姻缘。因此乳泉腐竹羹又名孝心腐竹,象征人世间的美好事物。

乳泉腐竹为低脂肪高蛋白保健食品,其色鲜体薄,油亮清香,韧脆爽口,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增进食欲。无论作主菜或配菜, 都可熟饪出色泽鲜美、香味扑鼻、酥脆嫩滑、风韵别致的荤、素佳肴。而西山假日大酒店的乳泉腐竹羹,是在传统烹制腐竹的基础上,用西山乳泉水经过6小时熬制的浓汤搭配乳泉腐竹、虾仁、鱼肚等而制成的,味道更胜一筹。

二. 广西 桂林 灵川县 灵川灵芝

灵川县2008年初开始引进仿野生灵芝种植,主要集中在大境、海洋、青狮潭、兰田等山区。2013年,全县种植仿野生灵芝面积1000余亩,全年产鲜灵芝18万公斤。由于灵川灵芝种植在高寒山区,为当地农户使用椴木栽培,且放在深山老林中模仿野生环境生长,经日晒雨淋接受天地灵气,其产品品质优于瓶栽、袋栽灵芝,外观功效与野生灵芝相同。灵川灵芝采摘上市时间为每年8-9月。

灵芝药理作用有:抗肿瘤作用,保肝护肝的作用,对心脑血管病的作用,对糖尿病的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

三. 广西 梧州 岑溪 窝粉

窝粉似河粉,不同是窝粉必由酸笋豉“窝”煮而成,常拌各式辣椒蒜蓉等,比之河粉,香浓颇有不及但多一分津酸烈辣。市面经营窝粉口味大同小异。

四. 浙江省 丽水 龙泉 龙泉灵芝

龙泉灵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名称:龙泉灵芝

产品产地: 丽水龙泉

产品特性:极具药用价值

产品简介: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并证实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主要成份。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于2000年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无毒副作用,可以药食两用。

产品历史:在美丽神话小说《白蛇传》中,白娘子历经千辛万苦-仙草灵芝救活许仙的故事,在中国大地上几乎家喻户晓,甚至流传亚洲各国以至欧美。灵芝形态别趣,光彩夺目,引人入神,历代文人墨客赞不绝口。还发现灵芝“食之长生,返老还童”,即有抗衰老作用,于是称之仙草、还魂草。历代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崇敬和信奉灵芝,得到一枝灵芝如获至宝…… 灵芝是一种功效十分显著的药(食)用菌,自古为珍贵药材,被誉为仙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中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里记载365种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在上品的120种中药中,灵芝排列高于人参,为上上药,并载有“益心气”、“安精魂”、“好颜色”、“补肝益气”、“不老延年”等功效。传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派人到东海瀛洲采摘灵芝仙草。城镇居民厅堂上的“长寿图”里常画有灵芝草和寿星;不少家庭排设的“松鹤遐龄”乃指“松、灵芝、鹤”。 邢台籍元代著名学者刘秉忠为赞誉灵芝特赋诗一首:“铁色皱皮带老霜,舌根未得先天月,鼻观先通圣妙香,江南草木属寻常”。给予灵芝很高的赞誉,灵芝成为人们心目中“长寿福禄”、“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的吉祥之物。

龙泉灵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浙江省龙泉市现辖行政区域。

五. 广西 桂林 龙胜 柿花

花于4月中旬开放。果实心状球形,橙黄色。10月上旬至11月成熟时变为红色,通常无子或有少数种子。产于桂林阳朔、临桂、荔浦、平乐、恭城等县,苍梧、容县、平南、玉林等地亦有。阳朔为主产地,阳朔与恭城两县鲜柿年产量达4000多吨。主要优点是:果型中等,单果重170克-196克。外形美观,光滑、多粉,果肉橙红,质脆味甜,肉厚汁多,含糖量达18%。适于生食,也适于制柿饼,出饼率20%-30%。产量较高,单株产果150千克-250千克,丰产株达1200千克。柿饼有润肺止咳、生津、润肠之效,蒸食可治咽喉痛、咳嗽咽干。

六.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开平灵芝

开平灵芝--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灵芝又称林中灵、琼珍(学名:Ganoderma Lucidum Karst),以林中生长的灵芝最佳。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延年益寿。

灵芝在中国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药王孙思邈从35岁开始一生长服灵芝,101岁无疾而终,用自己的一生见证灵芝的长寿之道。最早记载宣皇帝《游七山寺赋》中说:“山多寳玩,地出琼珍”这里的琼珍就是指灵芝,寓意“珍宝”。药王孙思邈把在林中寻得的灵芝也称为“琼珍”,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山林中的灵芝称为琼珍灵芝。

七.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茶

岑溪种茶已有300多年历史。乾隆四年(1739)县志记载:“岑向无茶,止大峒山巅植之,其味甚佳,故有岗茶之名。迄今各乡近山处尽种,而谢孟堡山场所植尤夥,远近贩鬻,为利颇饶。”宣统二年(1910)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茶叶2600石(约30万斤)。解放前茶叶盛产于清末民国时期;主产区是樟木山心,梨木乡的双元、里汉、泗祥,大乡的奕清,筋竹乡的横山,其他各乡也有种植。清末民初,茶商在县内樟木、筋竹、新圩、南渡、水汶等圩市,共有茶庄22间,经营茶叶收购、加工、外销,清末称茶叶为本县大宗农产品之一.民国22年(1933)出口茶叶4000担。民国26年统计,全县(不含解放后划归岑溪的三堡、糯垌地区)茶园面积1.038万亩。年产茶叶208.2吨。岑茶各具特色,如珠圆玉润的山心茶,色香味兼优的里汉茶,香味浓郁持久的三贯茶、三都茶、古浪茶,独具板粟香味的朝阳茶,在广东、梧州等地都享有盛誉,统称之为“岑茶”。

解放后的合作化时期,大力推广种茶,1956年,容县专区派专业技术人员在糯垌塘坡建立茶叶生产试验站,引进云南大茶叶、福建铁观音、水仙茶等良种。1958年国务院定岑溪县为茶叶生产重点县,同年广西省农业厅在梨木乡召开茶叶生产工作现场会,同年县委领导和梨木乡双元村茶叶专业队长出席全国茶叶生产先-表会议。茶叶出口最多是1962—1970年,平均每年出口茶叶272.34吨,其中1967年出口400吨。1976年推广良种茶及密植栽培等新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茶叶生产由原主产区发展到南渡、三堡、诚谏、归义等一批新产区。1982年岑溪县获得梧州地区推广茶园密植栽培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是全县茶园面积和产量最高的一年,茶园面积达到2.44万亩,年产茶叶700多吨。南渡镇是全县产茶最多的一个镇。

近年内销扩大,出口减少,但年产级内茶仍在200吨以上。1990年茶园面积7394亩,年产茶叶205吨。土产公司茶叶加工厂的红碎茶、青毛茶、炒绿茶,加工精细,香味清纯持久,大部分出口境外。

八. 广西 来宾 象州 葛根

粉葛药名葛根,一年生藤本植物,味甘性凉,具有生津止渴,解饥退热的功效,对发热头痛、肢体麻木、糖尿病及咽喉肿痛等症有较好的疗效。

九. 广西 桂林 平乐 夏橙

品质优良,色鲜味美,且成熟早,很畅销
( 桂林)

十. 广西 贵港 桂平 桂平龙眼

桂平是广西有名的龙眼之乡,出产的龙眼以量多质好而闻名海内外。主栽品种大乌圆和广眼,果大肉厚,肉质脆嫩,味甜如蜜,鲜美爽口。大乌圆每公斤鲜果60至80个,特大的只有36至40个,宜鲜食和加工鲜肉糖水罐头。广眼每公斤鲜果80至120个,大的60至70个,宜加工桂圆肉、龙眼干。桂平龙眼及其各种制成品,向来博得区内外厂商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龙眼的经济价值很高,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干果。鲜龙眼晒干或烘干,叫龙眼干,可长期贮存食用。龙眼干去壳去核后,叫圆肉。广西桂圆肉驰名海内外,桂平出产的“桂圆肉”是其中的佼佼者。最近,利用鲜圆果肉做原料研制成的新产品糖水龙眼罐头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果核含淀粉高达70%,可酿酒、制香糊和加工成活性炭。龙眼木质坚硬,纹理细,是制工艺品、造车船及家具的上乘材料。

桂圆肉色泽黄亮、透明、干爽、糖分足,泡开成梅花状,是传统的名贵滋补品,有“强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之功能,置干燥密封瓶内,可长期保存。

桂圆肉除入药外,两广人常配以沙参、玉竹和猪肉熬汤,味甜不腻,作为暑天佐膳佳肴,名之日清补凉;或以桂圆肉煮鸡蛋,作为产妇或病后体弱之滋补品;或将桂圆肉配上若干味补药泡成药酒,对神经衰弱、气血两亏患者有特殊疗效,也是年老气衰者的常用保健饮料。

桂平县龙眼主产于金田、江口、南木等乡镇,其中金田镇产量占全县的1/5。县内现有龙眼树40多万株,最高年产1981年达347.97万公斤,接近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居当年广西之冠,是本县出口换汇率很高的商品。鲜果远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地区,著名的桂圆肉、龙眼干

还远销欧美各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