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中国特产南充 南充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中国特产南充 南充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3-08-11 04:17:37

一. 北京市 顺义区 中国红葡萄酒(甜)

工艺:选用优良酿酒葡萄品种佳利酿、法国蓝、解百纳、龙眼等原料酿造而成。 特点:酒液色泽鲜艳,呈红宝石色,澄澈透明,具有浓郁的葡萄果香和陈酿的酒香,香味和谐,入口醇厚,圆润柔细,余香清晰,具有独特的典型风格。 奖项:在中国第二、三、四届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名酒。 生产企业:中国北京东郊葡萄酒厂。( 北京)

二. 湖南省 娄底市 娄星区 淡水珍珠、中国黑杨

汉寿是淡水珍珠人工养殖的发源地,全县吊养面积6700公顷,年产珍珠60吨。淡水珍珠三年 成熟,珠粒浑圆,晶莹剔透,光彩照人,不仅是首饰精品,而且还是名贵药材,具有美容、 保健、治病等多种功效。全县现有珍珠加工企业10多家,年加工珍珠首饰30多吨,产品销往 东南亚和欧美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汉寿县林科所和中国林科院合作选育的速生黑杨新品种。20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中国黑 杨具有繁殖简单、速生优质、适合加工等特点。目前全县已建成中国黑杨基地18万公顷, 形成了围堤湖、洋淘湖、目坪湖等667公顷连片的杨树生产基地。活立木蓄积量达150万立方 米。杨树加工初具规模,年加工原木10万立方米,主要生产装饰板、包装板、日用品等,产 品畅销国内各地,并出口东南亚地区。( 娄底)

三. 四川省 南充 高坪区 烟山冬菜

烟山冬菜

“烟山牌”冬菜始创于1790年,名冠四川四大名腌菜之一。以无药、无害虫的优质绿色芥菜为原料,置土陶内陈年腌制而成,其色黑褐、质翠嫩、味清香,经检测富含氨基酸、乳酸、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增强人体机能之功效,是佐餐调味、居家旅游和馈赠之佳品。

四. 四川省 南充 高坪区 四川锅魁

四川堪称锅魁王国,各地城乡随处可见,不分雅俗人人都吃。八味别上看,四川锅魁品种繁多,有甜、咸、白味、五香等;从用料上看,则有芝麻、椒盐、葱油、红糖、鲜肉等等;从制作方法看,又有包酥、抓酥(抹酥、炒酥)、空心、油旋、混糖等等。单是成都地区常见的品种就有三十多个。

街头巷尾的小吃摊上多有出售;名小吃店内有它的地位;甚至高级筵席上也能见到它的踪影。有以此为早点的,有用它打尖的,有以它配食风味菜点的,总之喜食者众。

吃肥肠粉配上它,一口粉一口锅魁,满足啊,或者撕成小块,泡在汤里也很不错,味道交融。

现在锅魁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白面锅盔和椒盐锅魁,还有什么鸡片锅魁、肺片锅魁、鸡米锅魁、素锅魁……

五.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川北醪糟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买酒谷!”故乡川北的醪糟吃时不醉人,吃后人自醉!

古色古香的故乡除了盛产美女和风流韵事以外,更以芳香醉人的醪糟而诱人不已。

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工艺考究,制作精美。普通型的,用陶罐盛装,盖子上蒙一张大红的亮油纸,红绸带绕一匝,牢牢捆紧,密封,极似电影《红高粱》里写有“酒”字大红的酒坛。也有用透明的玻璃瓶盛装的,那瓶就象憨态可掬的弥勒佛一般,雍容大度,里面盛装的醪糟,软软的,酥酥的,白花花的,漂漾着,清晰可见。礼品型的醪糟价格较高,是用青花的陶瓷坛或者陶瓷缸盛装的,瓷坛上画着呈祥的龙凤或者花草,古色古香而又不失素朴大方,让人疑心那极是景德镇名贵的瓷。打开坛罐,而其里又确实盛装的只是芳香的醪糟,舀一勺,香甜、凉爽、解渴、提神、芬芳、酥软,满屋飘香。

醪糟最常见的吃法,是掺少量井水煮沸了,磕上一两个鸡蛋或捏上几个糯米汤圆放在锅里小煮片刻,起锅舀出。家乡的醪糟,因其曲药配方的独特,加之盆地气候,新出缸的醪糟吃起来芳香糯软,入口化渣,又香又甜,甜而不腻,爽口怡心,意犹无穷,让人念念不忘至极。

小时候,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跟到父母身后去当“撵脚狗”,一到亲戚家,洗帕热水脸,沏杯薄荷茶,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醪糟了,香香的,烫烫的,热气腾腾,烟雾袅袅。拜望之人家先用醪糟待客,既显示对客人之尊重有加,又彰显女主人家之贤惠。醪糟可以充饥,甜水可以解渴,驱尽一路风寒,卸下一身疲惫,尽显亲情温馨和珍贵。“水不打不浑,人不走不亲。”一包不足一斤的白糖冰糖,一把陈年的干面,居然可以反复走上好几户人家,礼物虽轻,情谊甚浓。午饭之前,先喝醪糟,称作“打幺台”,大人也常逗我们小孩说,吃醪糟时那热气是吹不得的,吹了今后讨婆娘到老亲爷家去接婆娘时要落大雨,走不完的滑路,吹了醪糟脸上还要长酒子颗颗,像永兴场上药铺里的邓麻子一样,满脸上全是窝窝,一打呵欠,就像一个团的兵力在集合……所以,小时候,懵懂的我,在亲戚家喝醪糟的时候,尽管热气腾腾的醪糟开水烟雾弥漫,也是万万不敢去吹那醪糟的雾气的,只是憨厚似猪吃潲水一样埋头傻喝。

醪糟因其原料简单,制作方便,所以乡间无论贫富人家,均可酿造,四季不缺。

那时候,贤慧的母亲常常是自己动手酿造醪糟:先将糯米,又叫酒米,用水泡胀,放进锅里蒸熟,用烧开后放凉的白开水或者清凉甘醇的井水发散,洒上曲药,细细拌匀,然后盛入家中的一个大洗脸盆内,撒上糠壳压紧密封,甚至加盖棉絮等厚物捂盖,有时候干脆就塞进被窝,一天一夜之后,满屋清香四溢,仿佛八月桂花遍地香,于是一切的一切便宣告大功告成。酿好的醪糟装进瓷坛,盖上盖儿,放进厨房大青石水缸里,吃上十天半月,坛内的醪糟竟也依然鲜美如初,一点儿也不会酸,一点儿也不会坏,效果和现在的冰箱差不多,神奇之至。

若意图酿酒,那就得多用曲药了,这样酿出的醪糟味太冲,不大好吃,但出酒率高,醪糟里的汁水,就是米酒,度数不高,温和,香醇,有点象现在的啤酒。后来,读《水浒》过景阳岗打虎的武松,连吃十八碗酒,我想其实应该就是这种醪糟中酿出的米酒,如果真是现在酒厂里烤出的60度的烧酒老白干,喝将下去,别说打虎,先不自身醉死那才叫怪?小时候,我便常去偷吃那盛在家中大瓷坛中的醪糟中的米酒,有时候贪心喝得多了,脸醉得红红的关公一般,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很多时候,竟倒在自家米仓下的柜子旁呼呼地睡着了。一觉醒来,竟然不知何方。

那时候,家乡小镇的街上,每逢当场天,便有一个兴隆场到永兴场赶场的买酒曲的老婆婆,那婆婆头发花白,走路蹒跚,挎个小竹篮,走街串巷地叫卖酿醪糟的酒曲,那曲药四四方方的,雪白雪白,就象现在打麻将用的骰子,用纸包好,一包三粒,一角钱一包,酿出的醪糟,吃起来又香又甜,又糯又软,入口化渣,一点儿也不腻人,味道真是好极了。

时光荏苒,当年那走街串巷卖酒曲慈祥的婆婆和贤慧的母亲均已不在人世了,如今,我再也吃不成她们酿制的醪糟了,怅然若失之中,但那醪糟的清香、甘醇、美味和有趣却早已溶入了我的记忆之中,生命之中了!

很多很多夜深人静之时候,我便常常情不自禁地就想念起家乡的那些人们来,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仿佛故乡池塘里碧绿的莲叶和风生水起的涟漪,还有淡淡的桂花馨香和浓浓的醪糟味道,沁人心脾地轻易地就将我醉倒……

情到深处人孤独,醉忆故乡醪糟香!

六.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奉皇老玉米

奉皇老玉米是老观山区原生态自产的金黄玉米,等玉米苗自然枯黄后,折下玉米棒,干燥,掰下完整玉米粒,经微粉技术加工,保留了玉米粒营养成分的完整性。老玉米是相对于鲜玉米而言,与普通玉米相比,含有更多粗纤维和较少可溶性粮份。

老玉米科学检测证实,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钙,几乎与乳制品中所含的钙一致。老玉米中的植物纤维素能加速致癌物质和其他毒物的排出;天然维生素E则有促进细胞0、延缓衰老、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还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老玉米含有的黄体素、玉米黄质可以对抗眼睛老化,刺激大脑细胞,增强人的脑力和记忆力。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麦的5-10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等也非常丰富,常食玉米粉可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

动物实验证明,玉米胚榨出的玉米油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占60%,可清除血液中有害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粥硬化。玉米胚尖所含的营养物质有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据科学调查,非洲从事农业劳动的妇女以玉米为主食,她们患肠癌的几率很低,可见玉米有防癌的作用。另外,玉米含胡萝卜素的量是大豆的5倍多,对致癌物也有抑制作用。玉米含有赖氨酸、微量元素硒,有预防肿瘤的作用。老玉米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烟酸等,对保护神经传导和胃肠功能,预防脚气病、心肌炎,维护皮肤健美是有效的。

七.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阆中油茶

在阆中古城,无论春夏秋冬,上班、上学的人们都喜欢到古城的小餐馆喝上一碗热气腾腾、清香宜人的油茶馓子。油茶就像快餐,具有方便实惠的特点, 所以被阆中人形象地称作“阆中的麦当劳”。

因为油茶成为阆中的一道名特小吃,从而也成就了许多有名的油茶馆子,如朱记油茶、程记油茶、张记油茶等。位于阆中市下新街的一家油茶馆最有名。这家油茶馆的主人已经是经营油茶的第三代传人了,如今该店的陈设和用具仍然使用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一块小木桌上摆满了调料和馓子,一边的鼎锅在柴火的0舐下,咕嘟咕嘟地煮个不停。

此店的主人是一位65岁的老人,名叫朱新宁,他身穿白色厨师服,正手脚麻利地舀油茶。一勺勺橙黄色的油茶盛在碗里,冬菜、葱花、捣碎的花生米、芝麻、辣椒油等佐料一一入碗, 一把馓子捏成小段放在油茶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馓子”就这样上桌了。

据了解, “油茶”和“馓子”本是回族群众出门经商、旅游的方便食品。过去回族群众出门最发愁的是吃饭难。在遥远的旅途中,吃饭极不方便。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回民群众便养成了吃油茶和馓子的习惯。

做馓子先用盐水和面,将面和好后,在上面抹一层薄薄的菜油,用湿毛巾搭上,让其自然发酵,夏天发十分钟,冬天发一小时左右。面发好后,将面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十分钟,又将其盘为小指头粗的小条,用干米粉扑面后,右手握起小条,左手捏小条一端作纺车状运行,将小条绕成更细的面圈,然后将面圈套在两根长筷子样的竹签上,再将面圈拉细绷直下锅油炸,炸至面圈变硬之前,翻转竹签将其扭成梳子状,待成金黄色时,即可起锅备用。馓子吃起来香脆,在嘴里常发出咯咯的声音。

在阆中,每逢节日,回汉女同胞们便各显身手,做出图形各异的多种馓子,点缀节日气氛。如今,在许多食堂和早点铺里,油茶馓子已成为常见的小吃。

八. 四川省 南充 南部县 南部烧麦

南部烧麦具有皮薄馅丰、造形美观、荤素兼备、营养丰富的特点。烧麦因其皮薄,熟制后皮料浸油呈半透明状,透过皮亦可见其馅而得名。烧麦选用精致面粉而作,肉馅调料讲究,形态呈梅花状,味道独特可口,在川北地区享有盛名。

材料:面粉、小白菜、猪瘦肉、胡椒面、盐、味精、料酒、香油等。

制作选用上等面粉加水调成柔软的面团,扯成10克一个的脐子,压扁后擀成面皮,多张面皮重叠,置案边,用面杖敲压面皮边缘,使之成为荷叶状的裙边;小白菜用沸水略煮,压干水份,切成碎粒,猪瘦肉切碎,肥肉煮熟后切成碎粒,以上三料加胡椒面、盐、味精、料酒、香油调成馅心;取皮于手上,中间放入馅心,慢慢地将面皮的裙边向上抄起,捏成白菜形状,其馅心置于底部,放入蒸笼中用大气蒸之,蒸至三分钟左右,开笼洒清水一次,再蒸至熟即成。

九. 四川省 南充市 仪陇 芭蕉木瓜

芭蕉木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芭蕉乡有种植木瓜的传统,近年来,他们大力发展木瓜产业。乡上一方面作好对木瓜销售市场前景的分析、预测,对专重大户建档立卡,重点扶持,请他们交流经验。另一方面抓好科技服务,每年出资2000元聘请县内外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和现场指导。同时抓好基地村、社的村道公路建设,先后出资2万余元支持庆祝等基地村修建村道公路。据统计,该乡年产鲜木瓜680吨,干木瓜270吨,木瓜产值达96万余元,人均增收100元。

芭蕉乡正着手做大做强该产业,把芭蕉乡建成川东北的“木瓜”之乡。

芭蕉木瓜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芭蕉木瓜生产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适宜,土壤主要有紫色土、黄壤、冲积土(潮土)等,土层厚度深,排灌条件好,pH值6~7.5。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294d,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雨量1140.4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适宜中药材种植。

地域范围

芭蕉木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仪陇县芭蕉乡的35个行政村,东、南毗临营山县,西界九龙乡,北与板桥乡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1′26″~106°44′47″,北纬31°18′14″~31°34′38″之间,介于海拔332~468m,保护面积2400公顷,年产量 2.5万吨。

十.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油茶馓子

南部街坊上的人,特别是一直居住在城区里的人,早上起来,都习惯于到小店去吃碗“油茶馓子”。油茶端上桌,被掐碎的馓子堆成金碧辉煌的“冒儿头”,馓子下面是搭配精致的各类调料,最后才是澄黄色的糊状油茶。当用细瓷调羹伸入碗内搅拌,一款凸凹有致、多味吐芳、脆柔相融、诱人食欲的美餐便可享用了。

油茶馓子做工精细,先将白米打碎为细粉,放入锅中加清水搅成稀浆糊状,然后加热,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时,加入少许糖汁水,使之变为深黄色,便可起锅入碗。

做馓子是先用盐水和面,将面和好后,在上面抹一层薄薄的菜油,用湿毛巾搭上,让其自然发酵,夏天发十分钟,冬天发一小时左右。面发好后,将面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十分钟,又将其盘为小指头粗的小条,用干米粉扑面后,右手握起小条,左手捏小条一端作纺车状运行,将小条绕成更细的面圈,然后将面圈套在两根长筷子样的竹签上,再将面圈拉细绷直下锅用油炸,炸至面圈变硬之前,翻转竹签将其扭成梳子状,待成金黄色时,即可起锅备用。兑碗时先将油茶舀入碗中,再加上捏碎的散子,同时加上切成小块的大头菜、捣碎的花生米、椒盐、葱花、红油等,即可上席供顾客享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