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兰考特产渣饼的做法 河南渣饼的制作方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兰考特产渣饼的做法 河南渣饼的制作方法更新时间:2024-04-18 06:40:14

一.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兰考泡桐

兰考县泡桐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耐蚀耐腐耐高温,是制家俱、模型、乐器的上乘材料。经北京乐器研究所对全国十几个地区桐木板材的研究鉴定,确定兰考泡桐为全国制做古筝、琵琶面板等乐器的最佳材料。兰考县位于黄河岸边,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此泛滥改道,形成了大面积地质疏松、透气性能较好的少质土,对泡桐生长十分有利。60年代初,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根据兰考的地理环境倡导栽种泡桐。自那时起,泡桐的种植得到推广,成为兰考县农业一大优势。兰考泡桐是我国八大优良树种之一,生长迅速,当地有“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之说。8-10年采伐,胸径可达50-80厘米,材积量在0.5立方米以上。因此,当地群众说:“要想富,栽桐树,生产致富好门路。”目前,兰考县泡桐树达600多万棵,每年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可向国家提供3万多立方米的桐材,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桐木生产基地。兰考泡桐加工的桐木漆器,毛拼板等在日本享有盛誉,年创汇3000万元。加工制作的琵琶、古筝等乐器远销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开封)

二.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麻叶

五月端五节令食品,以死面擀薄皮(带芝麻)裁切成长条形,单片或合片掏股用油炸制。

咯馍刷上面酱,卷了麻叶,就是咯馍麻叶了。

三. 宁夏 中卫 中宁县 宁夏手工羊肉臊子面的做法

“天下黄河富宁夏"。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富饶的物产,为宁夏的清真菜肴及其烹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同时,由于回族风俗习惯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在饮食习惯上,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宁夏的风味小吃,无论对原料的选用,还是烹好的方法,在全国来说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宁夏传统的回族风味小吃-------羊肉臊子面,在宁夏既是家常便饭,也是待客必备之饮食,是宁夏和外地群众最受欢迎的风味小吃之一。



正宗的宁夏羊肉臊子面做法分三步



第一步、做汤



做臊子汤在选肉上应选羊后腿的瘦肉最佳,切成一厘米见方的丁状,然后放在锅里进行翻炒,水份炒干时,把羊肉拨开(别盛出来,只是让它腾个地儿),加少许的羊油,将辣椒面儿倒进油里炸一炸,然后翻炒,再放上盐、葱姜、调和面等调料翻炒,再喷少许醋,炒一会儿,然后将切好的西红柿倒进锅里,炒啊炒,西红柿就成了西红柿酱。把切好的青萝卜下入锅中,再炒几分钟,可以加适量水(必须是冷水,热水肉会变红),这时水不要加的太多,以浸过肉稍多些为易,接着进行炖。炖的差不多就可以把水加够。等锅开了,下入适量的菠菜、韭菜、香菜。红的是辣子,绿的是青菜,视觉上红绿,味觉上鲜香,色香味俱全,食欲好强烈呀!



第二步、擀面条



擀面条,这是妇女炊事中的绝技。用精白面粉制作。面的和法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水要一点一点的倒,用筷子或手把面抄匀,注意水不能倒的太多,这样和出来的面叫伤水面,吃着口感不好,而且面也没有筋度。接着就是揉面,面一定要揉到“家”,至到揉的光光的,筋韧光滑、软硬适度的标准。再用细长光滑的红红的枣木擀面杖,慢慢地擀呀擀,一定要把面擀的薄且均匀。面擀开是一个圆,把面先对折,再对折,就成了一个扇形。从其中的一个边,用一个手压住面,另一个手握刀“犁”面,擀的面有多大,“犁”出的面就有多长。手艺好的女人切成的面条,薄如纸,细如丝,达到面薄条细。通常人们在过生日也吃这样的臊子面,称它为“长寿面”。



第三步:下面



首先,下面的水里要放一点盐,这样面会更筋道;水开之后,将面条抖散下进去,用筷子搅动,然后盖锅盖。如果是自己和的面自己擀的面条,那么等水开一遍就可以出锅啦!



将面条盛到碗中,把美味的羊肉臊子汤浇在上面。这就是一碗喷香可口的佳肴--------宁夏风味小吃羊肉臊子面。

四.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锅面

风味小吃,早在清末汴市已有。它以鸡蛋、碱、盐和面,擀成薄片,切成帘子棍,以清汤煮熟,放入叉烧肉、鱿鱼丝、冬菇、玉兰片等即成。1978年被定为“名产风味小吃”。

五. 河北省 张家口 阳原 阳原圪渣饼

圪渣饼系阳原县揣骨町的。圪渣饼起源于何时,无史可考,但在满清时期,揣骨町的圪渣饼已闻名遐迩,脍炙人口了。据传清朝咸丰年间,揣骨町李增光出任滨州知府时,曾以圪渣饼进贡朝廷,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赏。此后,圪渣饼便成为清廷贵苑喜食的上乘食品。圪渣饼,选料精良,工艺考究。烤制而成的圪渣饼是半透明状的圆形薄饼,色泽金黄,有油脂性的光彩。吃时,酥、脆、香、甜,别有风味,异常可口。阳原人称“锅巴”为“圪渣”,因其薄脆,故起名为“圪渣饼”。圪渣饼作为馈亲赠友的上等佳品。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一些侨居国外抑或出国考查旅游和求学的人,均以圪渣饼作为珍品馈赠国际友人。近些年来,揣骨町糕点店改变原产品油大发腻的缺点,在原料中加进水果汁制成酥、脆、果香、甜的新产品,将原名圪渣饼改名为龙凤酥,受到各地市场的欢迎。( 张家口)

六.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兰考百合

兰考百合又名摩罗、强瞿,也称番韭。产于河南兰考。“考百”,种植历史悠久,据说,明朝有一进士,用考城所产百合敬献给皇上,于是龙颜大悦,赐名“考百”。百合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醣类和矿物质的含量都比较丰富,特别是蛋白质含量较高。既是美蔬,又是良药。“考百”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味道淳厚、鲜美,是滋补佳品。

七.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烫面饺

烫面饺,用精白粉作皮,猪前胛后臀肉作主馅,配适量大葱、韭黄、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盐、味精等。把面烫好,擀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饺,上笼清蒸,十分钟即可。

八.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兰考豆腐乳

兰考豆腐乳始创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最初是由兰阳县(今兰考县)城西街“崔福兴酱菜园”制作。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朝中有一兰阳县籍的梁姓御史,随神宗皇帝出京巡游,来到汴梁(开封),顺便回兰阳县带回“崔福兴酱菜园”制作的豆腐乳,皇帝食后大加称赞,日“臣孝于孤,迎风十里香”。从此,兰考‘迎风十里香’的美名传遍全国。

兰考豆腐乳酱红透明、细腻粘软,咸中透香,香中透甜。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与多种维生素。具有增食、助消化,健肠胃等功能。1985年经省有关部门鉴定,各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商业部颁布发的标准,该产品目前已大规模生产,畅销省内外。

九.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兰考齐氏大刀面

中华一绝——齐氏大刀面又称“长寿面”,起源于宋朝,发源于盛产小麦的豫东兰考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清朝末年,齐氏大刀面的传人齐东魁看到大家这么热爱吃大刀面,就在民间大刀面的基础上大胆地对其进行创新制作。精选优质面粉、鸡蛋清、食盐、小苏打等,经过人工和成,再经过长达1.6米的擀面杖八擀八推八压,使面皮犹如白绫,薄至透明显影,隔面可观报纸;然后右手提刀,左手按面,随着长3尺、宽5寸的大刀的起落,细如发丝能穿针、长而不断、用火一点就着的大刀面就制作而成。水开下面,面条浮起即熟,只用十几秒钟,细如线,晶莹透明,柔韧滑润,口感清香爽口,食而不腻的一碗大刀面就出锅。夏季,用蒜汁、香醋、芝麻酱、小磨油、姜末、葱花、香油凉拌,营养丰富,清香爽口,味道鲜美;冬季,浇上用鱼、虾肉、大葱、生姜等名贵调料,慢火精炖而成的汤汁,醇香可口,味道宜人。

齐氏大刀面在全国一些城市均有流布,如郑州、石家庄、济南、北京、天津等地都有齐氏传人现场制作大刀面,提供给热爱面食者以美味佳肴。《郑州晚报》1994年还专门对齐氏大刀面的做法作过详细报道。2007年,齐氏大刀面第四代传人齐进攻凭着齐氏大刀面的特殊制作手法,获得河南省第二届豫菜品牌大赛的最高奖项——面点单项技术优秀奖。齐进攻现场还表演了大刀面的制作过程,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2009年12月,齐氏大刀面被开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3年11月18日,齐氏大刀面入驻小宋城特色民俗餐饮商业街区。

2014年5月9日上午,1总书记来到焦裕禄干部学院,参加并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午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用餐。当日午餐的重头戏便是开封兰考特色美食——大刀面。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