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海土特产印刷包装供应 西宁土特产包装定做价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海土特产印刷包装供应 西宁土特产包装定做价格更新时间:2023-08-08 23:28:05

一. 青海省 海南 共和县 藏靴

藏靴是生活在牧区的藏族、蒙古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用品。从出土文物的考察中发现,早在新石器晚期,青海都兰县一带就有革履靴鞋了。这种原始的靴鞋,原料为牛皮,用较厚的牛皮作底,薄一点的作面,底和面的缝合则用牛羊皮条,鞋口前端还有带毛的牛羊皮装饰。这种靴鞋或许可以说是藏靴的祖先吧。不过,它的后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变化,已经更为精致、美观、合理、实用,能适应牧民群众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生产、生活的需要,从而深受欢迎。


青海藏靴,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它造型美观,形式多样,隔潮保暖,防水耐磨,而且久穿不易变形。这和生产过程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的传统工艺技术是分不开的。一张生牛皮要经过熟皮、染色,变成手感柔软,不干裂,无皱纹,色泽透亮的缝靴革,然后按图形分片裁出,用定形木植头依型缝制,靴底用牛皮5至7层,用麻绳缝制,纳靴底时不仅要求计码均匀、前后端正,而且每只靴底的针码不能少于57至58针。总之制作工艺要求严格,十分讲究。


由于各地区间条件的不同,藏靴生产从材料到样式形成不同的规格和品种。从用料的不同,有全牛皮藏靴、条绒腰藏靴、花措稳腰截靴之分;形式上有长腰、短腰之别;用途上又有单、棉之不同。此外,还有骑马穿的长筒靴,定居穿的毡靴,喇嘛穿的中筒红布腰靴等。玉树地区称为"山巴"的长筒藏靴很有特点,装饰味浓,黑色靴面正中有金色线条,两侧有对称的红色或紫色条饰,长筒上没用彩色疆精条装饰,靴头尖向上翘,不仅实用,而且美观。

二. 青海省 海南 贵德县 青海秋子梨

青海秋子梨是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的。青海秋子梨又名平顶软儿梨,生长在北方干旱地区,虽其貌不扬但味道如峰蜜般香甜,沁人心脾。秋子梨通常呈圆球形,它的顶端带着一个短而粗的果柄,底部像我们的肚脐眼般凹进去些,淡黄色的外表皮特别诱人眼,泛着密密麻麻的橙红色的小点点,显得很俏皮。

青海秋子梨是梨果中的极品,产自贵德县。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历史悠久,黄河由西向东纵贯其中,使得这里水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素有“小江南”之称。在河谷川水地区林木葱郁,阡陌纵横,盛产瓜果,是有名的“高原瓜果之乡”。

梨树种植基地的梨树仓黑有劲的虬枝横空逸出,装点上花白如雪的花朵儿,让人犹如走入仙境般曼妙,远远地就可闻见秋子梨那浓郁的香气,到了秋季硕果累累挂满枝头,更让人垂涎欲滴。

青海秋子梨比其它梨子突出的地方在于他的味道,我们知道味觉是最容易留在人们心中的东西,因青海秋子梨果肉柔软香甜而独具特色,是梨类中的顶尖极品。

青海秋子梨产地范围为贵德县河阴镇、河东乡、河西乡、东沟乡、新街乡、尕让乡、罗汉堂乡、常牧乡。

三. 青海省 海北 祁连县 祁连牦牛

祁连牦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祁连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祁连牦牛是青海海北祁连县的。

祁连牦牛产区祁连县地处相对封闭的青藏高原,是世界公认的“超净区”之一,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域内峨堡镇、阿柔乡、八宝镇、默勒镇、野牛沟乡、央隆乡、扎麻什乡,县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764.1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552.05万亩。祁连牦牛长期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属传统游牧放牧饲养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同时由于具有野牦牛的遗传基因,其肉质富含18种氨基酸,铁、锌、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体现出品质好、肉质鲜美、肌纤维较粗、色泽暗红、腥膻味小的特点,具有其它牛肉无法比拟的独特风味。 祁连牦牛的来源与青藏高原民族变迁有着密切关系,是藏族群众长期驯养昆仑山、祁连山的野牦牛相传至今。牦牛古称“犣”、“豪牛”、“髦”、“犛”等,善走险峻山路,称为“高原之舟”,是藏族牧业和藏族传统生活方式的象征。在藏族宗教艺术和民间工艺中,可看到各种牦牛图案,宗教祭祀和法事活动中佩戴牛头面具演示舞蹈等,均证实牦牛图腾崇拜的历史风俗根深蒂固地留存在藏民族的文化生活中。

位于我国青海省和甘肃省的祁连山脉带来了河西走廊孕育了丝绸之路,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高原之舟”的高寒地区特有的牦牛在山下丰美的水草间悠然前行,在前行中不断带动着祁连山附近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尤其是在近些年畜牧业绿色化规模化建设中,祁连山地区牦牛产业的前景更是一片大好。

所在地域: 青海

申请人: 祁连县畜牧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祁连牦牛地理标志地域范围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域内峨堡镇、阿柔乡、八宝镇、默勒镇、野牛沟乡、央隆乡、扎麻什乡,县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草场总面积1764.11万亩。地理坐标为:东经98°05′35″—101°02′06″,北纬37°25′16″-39°05′18″。东与门源回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刚察县、海晏县相连,西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为邻,北及西北与甘肃省酒泉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乐和山丹县为界。县域内共有祁连牦牛16.52万只。

四. 青海省 海南 贵德县 醪糟

醪糟本是江南产米区以糯米加甜曲制成的发酵食品。青海不产糯米,这个小吃纯系从内地传人,据传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在西宁“落户”后,经过经营者多年的实践和再创造,在配料和加工中增添了鸡蛋和牛奶,为醪糟增添了浓郁的高原风味。



据老年人回忆,清末时民和、西宁有销售清水醪糟的摊贩。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经出售醪糟的小吃店不断创新,在烧好的清水醪糟中加配了葡萄干、桃仁、果干、白糖等,使味道香甜出奇。此后又创造了加入鸡蛋花的“单套醪糟”和再加入牛奶的“全套醪糟”,成了一种风味独特的西宁地方小吃。


全套醪糟是把醪糟放在沸水中烧开,打入鸡蛋花,并撒入葡萄干、桃仁、花生、果干、白糖等,最后加入烧开的牛奶。全套醪糟黄自相间,蛋花柔软,奶香酒味扑鼻,各种干鲜果星星点点,色彩斑斓,吃起来营养丰富,香甜而略酸,难怪群众视它为上好的早点。

五.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油包子

油包子

油包子,藏语称“脆馍馍”把牛(羊)油脂剁碎,加食盐、花椒粉、葱等调料拌成馅,将面和好后擀皮放馅包好,或蒸或烤食。

六. 青海省 果洛 果洛大黄

神奇、美丽、富饶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风光幽美奇异,有插入云天的陡峭雪山,有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有蜿蜒流淌的源头溪流,有宛如明镜的海子湖泊,有广袤千里的金色草原。素有"植物王国"之美称。果洛历史悠久,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头人”。远在黄河源头的河谷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为西羌牧地,南北朝时,为党项牧地中心地带。唐、宋时期,属吐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节制。明属“朵甘思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明末清初果洛黄河以北牧地被青海蒙古和硕特部所居,果洛隶青海办事大臣。公元1721年后,当今的班玛、久治、达日隶属于四川成棉龙茂道松潘漳腊营。由于果洛地处偏远,环境闭塞,历代封建王朝没有在这里真正建立过政权,实行直接统治,长期游离在各大政治集团之外,大小部落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态,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直到1952年解放前夕,这里仍处在封建部落割据状态。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是游牧、狩猎、和采集业,生产方式原始落后,人民生活极其贫穷。在长期的狩猎和采集过程中将部分野生药用植物进行积累,换取生活来源或简单的医用。据史书记载,在草原宗教生活中采集大黄不但作为医用,而且用大黄流行占卜,在玛多莫格德哇遗址中发现一些石头排成圆圈,在石圆圈附近,出土了一些类似大黄残留物,显然在这儿曾进行过一些丧礼或或有关宗教仪式。根据以上推断,果洛先民通过宗教活动已初步掌握了用大黄进行医治或食用的方法,几百年来,果洛草原头人之间为了扩充草地资源相互残杀,由于少数头人牲畜不断增加,从而也增加了牲畜因疾病而死亡,为了减少牲畜的死亡率,大黄成了医治牛羊的良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消食,当地牧民将大黄切成片,作为大黄茶进行饮用,至今,在以肉食为主的果洛地区部分牧民任然喝用大黄制成的茶来降脂。在果洛民间对大黄的传说和故事很多,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大兴地精的各路神仙,地藏仙与地仙女,请引领我歌辞我福。此地乃是玛域福泽地,是将向往四溢的宝地,我是岭国智慧的受护神。此歌是岭国情器赞,在此要叙述草药。夏盛奇药大黄的由来,在森尖珠母诞生的格莫。曾长出过一只大黄,从此每逢盛夏,大黄之宝满山野,形如鹿角叶茂盛”。传说:很久以前,一商队从赤岭(今湟源一带)来到果洛达日地区,商队首领是个果洛通,旁晚在帐篷住宿,见有少女鞭打一老者,商人上前责问:“你何故这般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责罚自己的儿子,与你何干”?闻者皆大吃一惊,原来此女子竟年近八十,老汉也已是花甲之年,他受责打是因为不遵守族规服用草药,弄得未老先衰,商人吃惊又好奇,鞠躬请教:“敢问女士,不知服的是何种灵丹妙药”?女子只是说:“这是一味藏药,是寺院“热宝且”(译—-),哪里得来的,它不是草,像鹿角,在我们草原上到处都有”,商人见女子不肯透露细节,忙跪拜道:“在下是赤岭(今青海湟源地区)郎中,家中老父年迈,命我带商队来贵地换一些养颜,便秘,积食的藏药,真是保佑今日遇见您,我愿将全部货物换你的草药”。女子见来着诚心一片,便以实情相告:“这草药名叫“军木扎”(译音)坚实,又称“将军”,四季可服用”。食用后使女人与花相配,男儿与许仙相容。后来,果洛生产的大黄名声越来越大,深受牧民的喜爱。果洛州班玛县著名藏医丘智合先生在他的藏医专著中专门叙述了大黄的药用及食用的的方法。果洛大黄除具有泻火解毒、活血消瘀等传统功效外,还具有突出的抗菌、抗病毒、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别适用是糖尿病患者和保护肾脏的作用。使其从单一药用植物资源的局限中摆脱出来,得以向特色食品、饮料、保健品等产业领域扩展,资源实际需要量日趋增加,而人工栽培大黄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无需精细管理。林缘山脚、闲置荒地、房前屋后、圈窝子旁都可种植,种植大黄即可改善退化草地,保护生态环境,也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农牧民收入。果洛地广人稀,日照强烈,气候特别适宜栽培大黄,潜力极大。果洛野生大黄面积400多万亩,人工种植20多万亩,年产量达120万吨,年产值达1.8亿元以上,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地域范围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东经96°54′~101°51′,北纬32°31′~35°37′。以高山区为主,区内海拔4000—5000米的地区约占全区面积的80﹪左右。巴颜喀拉山绵亘在果洛州南部,阿尼玛卿雪山逶迤于果洛州北部,年宝叶什则屹立于东南。州内地貌类型大致可分为山地、河谷、盆地三大类。西邻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和北部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接壤,东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相邻,东部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相毗邻,南面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紧紧相依。东西长约448公里,南北宽约334公里,土地面积为8078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1.22%,可利用草场面积8860.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12%。野生果洛大黄在全州6县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玛沁县大武镇;甘德县上贡麻乡、下贡、麻乡、岗龙乡、柯曲镇、青珍乡;达日县建设乡、窝赛乡、特合土乡、吉迈镇、莫坝乡;久治县智青松多镇、门堂乡;班玛县吉卡乡、达卡乡等地区的河谷滩地、漫坡及平原地带,面积约400万亩。人工种植果洛大黄主要分布在玛沁县大武镇、达日县窝赛乡、班玛县玛柯河乡等地区的退化草地,面积约20万亩。

七. 青海省 海南 共和县 青海氆氇

氆氇为藏族人民以手工制作,作为衣料或装饰的优质毛纺织品,是以西宁羊毛为原料,经纺纱、染色、织造、整理等工序制成。传统品种有加翠氆氇、毛花氆氇、棉纱氆氇等。加翠氆氇厚度很像大衣呢,斜纹编织,每匹有紫红、枣红、深红、草绿等颜色;幅宽约27厘米,匹长l8米左右,正好可缝制一件藏袍。其纬密特大,每寸(3.3厘米)达230根,制成藏袍旦有良好的保湿性能,不会被雨雪淋透,适应牧区多变的自然气候。毛花氆氇为横条织物,花型大约20种,每种由7—11个颜色组成。它的色彩鲜艳,手感良好,质地厚实,平正挺括,经久耐磨,一般用于褐衫的镶边或作藏靴的靴腰。镶边时,根据需要裁为条状,缝子大襟、下摆的一周。其花型分十样锦与十字花两种。十样锦又叫条花或邦丹,就是用彩色纬纱,织成红、绿、黄、紫、蓝、白等不同颜色、宽度相等或不等的彩条,每幅图案用8个左右颜色排列对称循环。十字花又叫挡子花,就是在十样锦彩条基础上,于每个循环间以5厘米左右的白色或黄色彩条格隔开,格内印以4枚或5枚红蓝或红紫色十字做点缀。棉纱氆氇的颜色、规格及用途同于毛花氆氇,但价格使宜,适于低挡衣料镶边之用。

八. 青海省 西宁 大通县 大通蚕豆

大通蚕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历史记载:大通蚕豆历史悠久,据“大通大事记”记载,“公元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在大通北川河两岸等地开垦荒地,挖修渠道,引水灌田,种植……蚕豆……作物”。2、历史传说:有个民间传说,相传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他传谕东海龙王三年内不准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龙王压于泰山之下,并贴符子:“若想重登灵霄殿,金豆开花方可归。”太白金星非常同情龙王的遭遇,托梦给人间说:“只须在二月二日这天,将黄豆炒开花即可!”人们便相约着在这一天炒黄豆,秉香祭拜天地。玉帝闻讯金豆开花了,只好将龙王释放。大通地区由于不种黄豆,所以人们只好炒蚕豆。

地域范围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属省会西宁市辖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祁连山南麓,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东部隔马鞍山与互助土族自治县相邻,西部以娘娘山与湟中、海晏县为界,南接西宁市,北隔大坂山与门源回族自治县相邻。地理位置在东经100°51′—101°56′,北纬36°43′—37°23′之间,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85公里,幅员面积3090平方公里。大通蚕豆在全县20个乡镇内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塔尔镇、新庄镇、城关镇、景阳镇等乡镇,亩产在350-40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480公斤,1993年蚕豆面积达到13万亩,近年来,由于油菜、蔬菜、马铃薯面积的扩大和蚕豆价格低等原因,全县播种面积降到3万亩左右,但大通蚕豆由于高产优质,仍是青海省蚕豆良种和商品蚕豆的主要生产区之一。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大通蚕豆外在感官特征:1.1大通蚕豆籽粒皮薄,煮饪品质好,利于加工芽豆,适宜干炒、膨化、油炸。1.2大通蚕豆籽粒大且饱满均匀,皮色光亮,变色慢,耐贮藏,商品率高。1.3大通蚕豆籽粒无蚕豆象危害,无水锈斑,是各类休闲食品、调味品的理想生产原料。2、内在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大通蚕豆蛋白质含量为≥20%、多糖≥0.5%、钙≥950mg/kg,均高于蚕豆规范值,营养丰富。蚕豆品质规范值、大通蚕豆检测值的对比表(略)。

九. 青海省 玉树 玉树市 玉树蕨麻

玉树蕨麻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野生玉树人参果,又名蕨麻,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蕨类植物。广布青海各地,青南和海北高寒地区块根肥大,产量高,品质好。

青藏十八宝的野生玉树人参果生于海拔1700-4300米的草甸、河漫滩附近。在湿润寒冷地区生活为极强,常形成大面积群落。春、秋季采挖块根。茎长匍匐,节上生不定根,并形成新植株。羽状复叶,背面密被灰白色毛。花单生,黄色,瘦果。花果期5-9月。

功效:人生果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收敛止血、益气补血等功效,适用于腹泻、脾虚、病后贫血、痔疮出血、营养不良、脾肾阳虚等病症。人参果有"抗癌之王"的美誉,因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而这些微量元素如:硒、铁、钙、锌等元素对激活人体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力,维持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促进各种维生素及营养的吸收、利用,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裂变,起着重要决定作用.

适用人群:免疫力低下,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尤其肠胃功能不好者可食用。

玉树蕨麻

蔬菜

地域范围

玉树蕨麻地理标志地域范围是:覆盖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玉树藏语意为“遗址”。地理位置大致介于东经89°27′~97°39′,北纬31°45′~36°10′,北与本省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相连,西北角与新疆的巴音郭楞自治州接壤,东与本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互通,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邻,西南与西藏昌都专区和那曲专区交界。自治州东西最长738公里,南北最宽处406公里,土地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玉树、称多、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6县,覆盖全州范围,均为野生。

十. 青海省 海北 刚察县 牦牛标本

标本是再现死亡动物形象的一门工艺,标本一词的英文来源于古希腊语,意为 " 运动着的皮张 " ,实际上就是利用工艺将死去动物的皮毛、羽毛和头骨进行加工处理后,安放在人造的身体模型上面,重塑它们活着时的形态,既让它们栩栩如生,同时又能永久保存。 现代标本制作术是一门将艺术、木雕、化工和模具铸造等不同学科和技术融合在一起的精微工艺。

标本制作术发展简史

几千年前人类第一次捕获到野兽作食物时,他们发现兽皮可以用来遮衣蔽体、挡风御寒,当他们在狩猎前举行宗教仪式时,把兽皮披在用石头和泥巴堆成的动物形象上用于祭祀,这可能就是最早的动物标本雏形。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存皮张的技术得到改进,对皮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兽皮剥制加工者已成为当时部落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随着对皮张质量要求的提高,皮张的处理工艺也越来越精细, 18 世纪时几乎每个小镇都有熟制毛皮的作坊。到了 19 世纪,猎手们开始把兽皮拿到家具装饰店去加工,在店里,工匠们先把兽皮缝起来,再把毯子、棉花等填充物塞进去,现代标本制作术正是从这种 " 填充式 " 标本演化而来的。填充式标本由于工艺所限,制作出的标本大都似是而非,面目狰狞,给标本制作业带来很坏的影响。直到今天标本制作师们一提起填充式标本,仍然心有余悸,怕影响他们的名声。我国目前的大多数标本制作仍停留在 " 填充式 " 阶段。进入二十世纪,在一些标本制作艺术大师的带领下,标本制作术有了质的飞跃,他们塑造出了具有准确动物解剖学形象的各种动物模具,能清晰地勾勒出动物的肌肉与筋脉,把死动物变成了活艺术;把普通狩猎者的业余爱好,变成了大众时尚和高雅艺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