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特产萝卜条干货500克 湖南农家萝卜条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特产萝卜条干货500克 湖南农家萝卜条更新时间:2023-08-09 16:51:49

一. 安徽省 蚌埠 怀远 “相思”萝卜

“相思”萝卜“相思”萝卜又名“穿心红”,是怀远文明远近的名品,尤以沙沟乡生产的品质最佳。据传,该品种由沙沟籍清朝外交大臣孙斗南从天津引入种植。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和选育,加之沙沟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水果型萝卜。“相思”萝卜,外绿内红,皮薄肉脆,味甜多汁,品质极佳,食之不忘,故为“相思”,是理想的休闲生食品种。该产品具有消食顺气,治喘化痰,醒酒解毒,利尿止渴和补虚等保健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脘胀满,咳嗽痰多,胸闷气喘,伤风感冒的辅助治疗。“相思”萝卜抗病力强,属无公害绿色食品,多年来畅销上海、合肥、南京、镇江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 怀远)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草编、条编织品

东平县出产的条编织品,曾以编工精细、造型考究、品种繁多、质量优良而闻名于世。

东平境内河流纵横,山区广布,滩涂、坡地,多适宜灌类植物生长,阴柳、白腊等小灌木很多,条类资源丰富,产量高,为发展条编织业提供了理想的物质条件;同时,作为农业县,我县是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这为发展以麦杆、玉米皮为原料的草编织品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

据考证,我国手工编织品的出现可能比陶器还要早,从出土文物看,战国的竹器、汉代的彩箧,制作已相当精美。我县条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明清时期已有条编织品出现。当时人们只是用灌条编织一些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如筐、篮、簸箕、背篓等,编织技术精巧,样式美观大方,产品结实耐用。人们以自编自用为主,多余者才去出售。清末以后,条编织业有了一定发展,品种增多,生产规模扩大,除了自产自用,还作为商品销往省内外。有不少山区和水乡农户以条编织业为生。出现了“十里长村无闲妇,家家尽是编织人”的繁忙景象。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倡导下,草编和条编织业得到蓬勃发展,编织技术迅速提高,1958年,州城镇西门村青年妇女王善芬参加省里群英会,曾以15分钟编1个蒲包的惊人佳绩,受到人们称赞。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县州城镇、彭集镇、沙河站镇都曾出现过规模较大的编织生产。为了提高质量,编织时一般在地窨子里,因为地下潮湿,可以使条货或草杆保持柔软,而冬天在地窨子里进行编织又可保暖。这一时期的草编、条编织品达到一百多个品种,以柔软光亮,朴素大方的特色,受到外商喜爱,如生产的提篮、花篮、沙发、茶几、果盘、花瓶等造型美观的家庭陈设品和日用品,曾大量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换回了大量外汇,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

三. 安徽省 阜阳 颍东区 格拉条

大概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阜阳,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e la) ,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

格拉条是一种面条,具体怎么写不知道,都叫格拉条,很硬的,吃起来,没有很好的牙齿,是嚼不动的。

格拉条吃起来,很香、很辣,当你吃它不放辣椒的时候,它的味道就少了七分。

除了安徽阜阳及其周边地区,我在别的地方没看见过有卖格拉条的。这就是阜阳特色!

在阜阳的大街小巷中找卖格拉条的铺子是用不着看它的招牌的,不像牛肉汤、羊肉汤、兰州拉面什么的你要不看它的招牌就搞不清它是卖什么的。格拉条铺子的锅具实在太有标志性了——只要看到哪个铺子当门的大铁锅上套个铁架子,上面还安了只方向盘或者千斤顶的,你就可以走进去坐下冲着师傅喊一声“来份格拉条”了。

只见面案旁的师傅抡圆了胳膊把一团白面又揣又揉个不亦乐乎,冷不防“啪”地将那面翻个身,继续再揉再揣,雪白的面在师傅的或古铜或黧黑的手臂中上下翻飞看起来似乎十分柔软,其实那是死面、是很硬的(面硬也是做格拉条的讲究,面越硬格拉条越香),你别看师傅耍得轻松,要换成没干惯体力活的我们,不夸张地说,就是跳起来冲着面剂子狠揣一拳,充其量也只能在那上面留一个浅窝而已。

待师傅把面揉捏得满意了,就将它丢进嵌在铁锅上方的铁架子上的一只铁桶里盖好。这桶可不是一般的桶,桶底满是筷子粗的筛眼儿,桶盖连着只方向盘,看看锅底炉火烧得正旺,锅内面汤汹涌翻滚,师傅一较劲儿将那方向盘旋了起来,方向盘越绞越紧,桶里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就顺着桶底的筛眼儿被压了出来直接掉进了锅里。这是老法子做格拉条的,后来随着科技的普及,有些格拉条铺子已经将方向盘换成了千斤顶,更省力了。

格拉条在锅里滚了几滚,不待烂就捞出来用冷汤过凉,反复过个几次那格拉条便筋道无比,一口咬上去在嘴里可以老实不客气地给你的牙齿一个弹力。师傅按照顾客所要求的分量把格拉条装盆(因为格拉条又粗又长,若是用碗的话根本盛不了几根,只好用盆),从菜锅里捞几勺煮熟的芹菜、豆角、豆芽等时令蔬菜丢进去,再放芝麻酱、辣酱,撒香菜或荆芥,卤汤也是要给你加一点的,最后一只大勺伸到下面的锅里舀一勺混沌沌稠乎乎的热面汤往盆里一浇,这一盆五色俱全啥味都有的格拉条便齐了。

格拉条要是吃得很秀气,可就不大合适宜了,经典的吃相是这样的——先把盆子里的种种物什三下两下拌匀,夹起一筷子格拉条把格拉条的头儿放进嘴巴里,连嚼带吸溜“呼哧”有声地下肚,不歇气地消灭干净,然后抹抹嘴,擦擦脑门上辣出的汗,那个过瘾呀!这时再能配上一碗鸡蛋茶那真是最好不过,这也是格拉条的经典吃法——一个巴掌打过来都舍不得放嘴的。所谓的鸡蛋茶就是生鸡蛋磕在碗里搅散,加葱花、盐和味精,再以滚开的面汤一冲即成,先前急吼吼地吃进去的格拉条,在肚子里似乎有点倔头倔脑的彼此之间不是很伏贴,但这一碗鸡蛋茶喝下去一调和你就会感到胃部异常舒服,进而五体通透了。

不过不是每家店多味道很好的,最出名的有三家:

(1):周记格拉条文峰小学旁边,卤菜味道还可以,开了十几年了!

(2):莲池路口店正宗的就是莲池路口北100米左右那家。

(3):三里湾店三里湾外贸楼下,这里的格拉条比较出色。

格拉条会成为阜阳人的传统饭食当然与它的好吃有关系,但更主要的,恐怕是它不仅便宜而且特别管饿。每逢看到大气、实在而又带着本色的麦香的格拉条,总让我震撼于阜阳人的朴素、淳厚和他们顽强的生命力。

四.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桑植县 桑植萝卜

桑植萝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桑植萝卜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白石乡的。白石乡夏季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雨量丰沛,平均海拔1100米的高山上不仅适应萝卜生长,而且种植的萝卜特别好吃。

桑植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蔬菜资源极其丰富,尤以萝卜栽培历史更为悠久。据桑植县志记载:“明末清初,为萝卜栽培盛期。清末,萝卜生产逐渐衰落,民国时期有所发展,白石为全县主要蔬菜产区之一。”

桑植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该县境内群山耸立,峰高谷深,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其中以白石乡尤为突出,夏季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雨量丰沛。自古至今一直是优质萝卜的主产区。

历经15年培育打造,白石萝卜现已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尤其是2008年以来,产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目前1200公顷基地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后,带来了单位面积5000公斤的高产成效。据了解,2012年基地生产白石萝卜近8万吨,销售额达1.3亿元,产品销售覆盖湖南、湖北等地并销往新加坡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五.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 五味醋萝卜

在湘西一带的土家族和苗族村寨里,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备有一个醋萝卜坛子。醋萝卜是人人喜食之品,特别是每逢年节,餐桌上更少不了醋萝卜。

制作方法:将红萝卜洗净切成片(白萝卜色泽不红,一般不用),放坛中,加米汤和凉开水浸泡,坛子要放在火坑旁边,使坛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所用坛子最好是泡茶坛,以便在坛沿口灌上清水,密封坛口。经过三五天后,坛内的醋萝卜便可以食用了。食时,将醋萝卜取出,蘸酱油、辣酱油、辣椒糊、食盐、白糖食用,便成了酸、甜、香、咸、辣五味俱全的醋萝卜了。如不佐调味汁,亦酸香可口。

坛内酸萝卜吃完之后,剩下的酸汤是继续制作醋萝卜的上好卤水,只要放进生红萝卜片,一二夜便可食用,可随吃随取,十分方便。但要保持坛沿口清水不干和适宜的温度,以使卤水常泡常鲜。这种卤水,使用的次数越多,泡制成醋萝卜色泽越红嫩,味道越加鲜美。

产品特点:这种醋萝卜,色泽红艳,脆嫩可口,酸、甜、香、咸、辣五味俱全,别有一番风味,既可佐餐,又可调味。节日席间,吃上几片醋萝卜,既开胃解油腻,又能醒酒;平时乘车坐船,食了醋萝卜片,即可免吃晕车晕船之苦;孕妇病者,嚼几块醋萝卜,就会爽神清心,增加食欲。

六. 重庆市 武隆 武隆高山萝卜

武隆高山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隆高山萝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武隆高山萝卜

地域范围

武隆县地处渝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褶皱带与武陵山系的交汇地区,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以山地为主,一般相对高差都在700-1000米之间,县境最高海拔2033.3米,最低海拔160米。武隆高山萝卜产于重庆市武隆县范围内仙女山山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北双河乡新春村和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西仙女山镇仙女村区域,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生产面积800公顷,年产量60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武隆高山萝卜生产地域范围地层为石灰岩,土壤为黄壤,多为岩成土,pH值5.5-6.5,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6-3%;生态环境优越,土壤、农用灌溉水和空气质量好,无工业“三废”污染。

(2)水文情况:县内水系十分发达,乌江干流由东向西横贯全境,流程达80余公里,芙蓉江、大溪河、木棕河、长途河、石梁河等十二条支流与乌江汇合,形成武隆境内乌江水系。境内各类水资源除乌江外合计21.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20.8亿立方米。产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地表径流或蓄水,水量季节性丰富。农业灌溉用水泥沙含量为5-20%,矿化度<1g/L,灌溉水温根据我县自然特点结合作物生长期可以得到合理调节,水质符合国家农田灌溉用水质量要求。

(3)气候情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其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春雨、夏旱、秋绵、冬干,云雾多,日照少,无霜期较长,立体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10-17℃,年降雨量1094.4mm,无霜期210-260天,空气相对湿度74-83%。

(4)人文历史情况:武隆县是世界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森林覆盖率在40%左右。境内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马山自然保护区、芙蓉江景区和芙蓉洞、天坑三桥和地缝等景区。从十九世纪开始,先后在高海拔地区有种植萝卜的习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引进新品种开始大面积种植。此后不断进行品种更新和质量控制,面积不断增大。由于高山耕地面积广,实行轮作,加之气候适宜,病虫害极少,出产的“武隆高山萝卜”具有特定品质,产品脆、嫩、甜,口感好,炒食、煮食、凉拌、腌渍或制干菜均可。武隆是重庆市第一个无公害蔬菜整体推进县,武隆蔬菜已成为保障重庆主城秋淡市场供应的主要菜源,还在周边省市和东南沿海占有了一定市场,产品外销量大,农民增收致富明显。武隆县政府已将蔬菜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来抓,重庆市政府已将武隆蔬菜基地列为保障重庆主城秋淡蔬菜供应的重要基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武隆高山萝卜产地位于重庆市武隆县范围内仙女山山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北双河乡新春村和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西仙女山镇仙女村区域,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产地质量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18407.1-2001)。

(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外观和内在品质好且符合市场需求的萝卜优良品种,如韩国幕田春、白玉大根等。

(3)生产过程管理:执行《无公害食品萝卜生产技术规程》(NY5083-2002)。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萝卜根膨大后根据市场行情决定采收时间供应本地和重庆主城市场,销售不畅时进行加工。

(5)生产记录要求:由业主或基地专业合作社、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武隆高山萝卜品质特性特征:以肥大的肉质根供食用。肉质根的形状、大小、色泽等因品种不同而异,有长圆筒形、长圆锥形、扁圆形等。外皮一般白色,肉质颜色大多为白色,肉质根的大小差异也大。在肉质根生长盛期,大量的同化物质输送到肉质根内贮藏,肉质根膨大,生长速度快。

(2)武隆高山萝卜安全要求:产品执行《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武隆高山萝卜根据产品形状、色泽、鲜嫩度和产品特性,在采收后分为四级:特等、优等、一等、二等。特等蔬菜由出品企业采用冷藏车运输到港口,再用冷藏集装将鲜菜运输到东南沿海或出口到东南亚。优等品用鲜菜盘、保鲜膜定量包装,加贴蔬菜质量安全标识,再用塑料箱分层存放,标明品名、净重、产地、采摘日期、防震等,由净菜生产加工企业采用快装、快运送到签约超市。一等品采用散装或袋装快速运输到重庆主城及周边批发市场。二等品由县内加工企业直接收购,采用脱水、盐渍或淹制等方式加工。

七. 重庆市 綦江 金灵青山萝卜

金灵青山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灵青山萝卜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发展协会

八.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纸坊萝卜

【纸坊萝卜】 产于东平县州城镇孙纸坊村。纸坊萝卜,颜色鲜红,顶小而尖,尾细而短,个大

形圆,每个重斤余。状如灯笼,故又名“红灯笼”。又因其质脆、落地即碎,亦名“落地碎”。生食

脆而甘甜;熟食鲜美爽口,切成细条下锅,熟后不断,甚受食者喜爱。

孙纸坊村地处大清河下游,肥土层甚厚,适宜萝卜生长。据传该村水萝卜种系明初移民时,孙氏

祖先从山西带来的,种植至今。经过长期优选,所产萝卜独具特色。孙纸坊村种植萝卜,于初伏撒种,

至寒露霜降之间收获。种前将土地深翻曝晒,以土杂肥为底肥,上层施以饼肥。收获后多窖存,在田

野中挖深1米、宽0.5米之长壕,晒晾数日,土稍干后将萝卜带秧埋于壕中,覆土0.5米许,每隔2米将

秸杆数株埋于土中,露出土面,以便通气,次年春萝卜出窖后颜色红亮,口感如初。

九.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黄泥萝卜

黄泥萝卜

黄泥萝卜的做法是:在缸里放适量盐水,拌匀后放入清洗干净的新鲜萝卜,然后盖上一层早稻草,再封以黄泥。待一定时间后打开即可食用。其味清脆可口,为上等佳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