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保定都有啥特产送人好 保定有什么适合送礼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保定都有啥特产送人好 保定有什么适合送礼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8 19:15:48

一. 河北省 保定 易县 易县磨盘柿

易县是河北省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古称易州,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冀中平原,因境内有易水而得名。太行山脉东麓。易县隶属保定市,全县年干鲜果品产量达5.13万吨,其中尤以“九月九”牌磨盘柿最为著名,全县种植面积16万亩,240多万珠,年产量在亿斤上,1998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磨盘柿之乡”。到2000年力争柿果产量165亿斤,产值近亿元。

二. 河北省 保定 涿州 焖酥鱼

焖酥鱼

焖酥鱼是涿州传统名吃。将鱼收拾干净,按顺序摆在葱、姜、蒜、花椒、大料等佐料上,把烹好的汤汁放入鱼锅,将鱼漫过后撒上精盐。锅焖熟后骨肉酥烂,鱼味鲜美,风味独特。

三. 河北省 保定 易县 易州彩陶

易州彩陶

易州彩陶是易县陶瓷厂生产的陶瓷产品,易县陶瓷厂始建于

1975

年,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专业生产厂家,主要生产绞胎瓷和青花仿古瓷。

易州彩陶

是选用多种不同颜色的天然陶土为原料,经研磨、脱水、折叠糅合在一起,以手工工艺成型,胎体上具有色彩相间的类似木纹的纹理,且纹理变化多端,图形内外一致,看上去,有的似木质彩纹,由表及里,有的似行云流水,五彩缤纷

……

最后经高温烧制而成。每一件作品都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示了彩陶艺术魅力,让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实属集观赏、收藏、实用于一体的艺术珍品。

四. 河北省 保定 竞秀区 螺丝豆腐

朱家螺丝豆腐是保定传统风味小吃,原产自“朱玉和豆腐房”。这家豆腐房买卖不大,可名气不小,很多大饭店、熟肉店都经销朱家螺丝豆腐,当年还是保定六味斋六味名吃中的一味。朱掌柜是唐山丰润人,祖上就做豆腐生意。

民国前,朱玉和全家从丰润搬到保定,在大旗杆对过,省府前街一带租了间门脸,挂了个匾叫“朱玉和豆腐房”,买卖十分红火。当时,槐茂的老掌柜和士宝斋的老掌柜都是豆腐房的老主顾。

民国时,曹锟在直隶总督府办公,也常派人买他们的豆腐。朱玉和去世后,其子朱宝琪带全家到双彩街42号,继续做豆腐生意。1958年公私合营,朱玉和豆腐房合进了蔬菜公司,后来因豆子供应不上,螺丝豆腐等产品也就停产了。朱玉和也调到了肉联厂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下,朱家豆腐房又重新开业,朱家螺丝豆腐这一传统风味名吃又恢复了青春。

五. 河北省 保定 博野县 冰花

冰花

鲜榨果汁与冰沙混合而成,有芒果(鄙人最爱)、凤梨、西瓜、绿豆等多种口味。冰花虽早已风行大江南北,唯有博野县的味道是最正宗的!每到夏季,在大街小巷都可以找到甜爽美味解暑的冰花冷品。

六. 河北省 保定 清苑区 菜刀

菜刀

王三能菜刀系匠师王三能创制。产品上均刻有“三王”字样,又称“三王菜刀”。保定地区早在明清两代,打刀业即相当发达,世代相传,产品行销我国北方各地,王三能继承传统技艺,博采众家之长。约在30年代正式设立匠铺,取名“双得利”,前店后厂,专门经营打造,生意逐渐兴隆,产品闻名全国。

七. 河北省 保定 莲池区 窑上花卉

南大园乡位于保定市南市区南部,总面积17.2平方公里。南大园乡下辖窑上村等17个行政村。现全乡总人口26405人,其中农业人口20216人,耕地面积6000亩。

近年来,南大园乡党委和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强乡富民为中心任务,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创业者创业,持续贯彻产业聚集、项目聚集、品牌聚集、资本聚集、技术聚集、产业链延伸"五聚集一延伸"的发展思路,坚持将企业作为产业、将品牌做成名牌。民营企业在南大园乡得到了飞速发展。特色种植和食品加工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窑上村花卉市场辐射全市。

八. 河北省 保定 安国 祁州漏芦


又名和尚头。产于河北安国。9-10月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洗净泥土晒干即成。

味苦、咸,性寒。具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生肌、下乳之功效,治痈疽发背,疔疮肿毒,瘰疠,乳疮,乳汗不通等症。高30-60厘米,主根粗壮,茎直立,不分枝,密生白色绒毛;基生叶大,有长柄,叶片椭圆形,茎生叶较小,互生;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淡红紫色;瘦果似圆锥形,黑褐色。根部外表棕黑色,粗糙有明显纵沟,质轻,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木部黄白色,中心多空,呈棕色。臭特异,味微苦,以根条粗长、整齐不破碎、表皮棕黑色、质坚者为佳。内部还含挥发油。

九. 河北省 保定 清苑区 清苑小麦

清苑小麦是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的。清苑县是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县。

清苑县地处河北省中部,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腹地,西倚太行山,东临白洋淀,三面环绕古城保定,为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县。清苑县2010年小麦种植面积达47万亩。

十. 河北省 保定 易县 鹿尾儿

鹿尾儿

吃文化在春节的年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西陵,每逢过大年,满族群众几乎家家都要做酱肉、香肠、米粉肉、白肉等各种菜品用来招待贵客。在这些菜品中,“鹿尾(yi)儿”是一道满族独有的美味。左图盘中左半部分红色的为香肠,右半部分白色的就是鹿尾儿。

满族人的先祖原来居住在东北地区,常年以狩猎为生,多以肉类食物为主。由于经常猎捕到野猪,他们就不断摸索以野猪为主要食物原料的各种美味技术,“鹿尾儿”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美味需要把一挂猪肝剁烂,过箩,配以香油和20余种作料,灌进猪肠子,而且必须是猪的直肠,放在锅中煮熟,即成为像鹿的尾巴一样的食品。切时刀口向上,以免挤出瓤儿。根据来客数量按片上,比如6位客人,就上7片,人均一片,剩一片压碟。

由于西陵满族吃皇俸,所以在吃上非常讲究。原来做“鹿尾儿”,需要将猪肝用菜刀反反复复剁7-8遍,直到将猪肝剁成碎末,仅这个工序就需要6-7个小时,而现在人们大多使用绞肉机碎肝。,“鹿尾儿”不能整片吞嚼,只能用筷子蘸着吮,才能品味到它的醇香。

忠义村刘茂财家就有香肠、鹿尾儿的手工作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