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辣白菜是什么民族的特产 辣白菜是什么民族的食物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辣白菜是什么民族的特产 辣白菜是什么民族的食物更新时间:2023-08-08 16:26:07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二. 新疆 克孜勒苏 乌恰县 辣牛肉粉条汤

原料:牛里脊 300克 蕨菜一小把(约30克) 绿豆芽一小把(约30克) 粉条一小把约(50克) 大蒜3瓣 葱白2段 姜末10克 蒜末10克

调料:辣椒粉1汤匙(15克) 生抽2汤匙(30ml) 白胡椒粉1/2茶匙(约3克) 香油7茶匙(35ml) 盐1茶匙(5克)

做法:

1)牛肉清洗干净后,同葱白(1段),大蒜瓣一起放入锅中,倒入可以没过牛肉的清水,大火煮开后,将浮沫撇掉,盖上盖子用小火煮1个小时。

2)牛肉煮好后取出,汤过滤到另一个锅中备用。将牛肉撕成火柴棍粗细的丝,葱白(1段)斜切成2cm 宽的段,煮好的蕨菜切4cm长的段,绿豆芽掐掉尾部,粉条剪成20cm长的条备用。

3)锅中倒入水,加盐(2克左右)煮开后,先放入蕨菜煮2分钟,再放入绿豆芽焯烫30秒钟,两样一起捞出沥干。

4)将牛肉丝,焯好的蕨菜和豆芽放入碗中,加入生抽2茶匙(10ml),白胡椒粉,香油(5ml),姜末和蒜末拌匀。

5)锅中倒入香油(30ml),调成小火,将辣椒粉倒入,慢慢炒出香味后,放入拌好的牛肉丝,蕨菜,豆芽,调成小火翻炒2分钟。

6)将步骤(1)中煮好后滤出的牛肉高汤,倒回锅中,放入葱段,生抽(20ml),盐,和炒好的菜,最后放入粉条,用中小火煮15分钟即可。

超级啰嗦:

蕨菜有干的(需要提前浸泡),也有煮好后真空包装的,回家洗洗就可以炒,或者做汤用的。建议买那种回家洗洗就可以用的。因为干蕨菜要泡发很久,而且还要煮熟,比较费时间。北京望京的南湖市场就有卖的,或者大型的菜市场,和韩国超市。

要选择粉条而不是粉丝,粉丝不禁煮,粉条禁煮,而且口感好。市场或超市卖干货的摊位有卖。

牛肉就用里脊就可以,不要买牛腩,或者牛键子。因为煮好以后,要用手撕成丝。

用香油炒辣椒粉这步很重要,颜色和味道都是通过这步出来的,不要用普通油,不然,就出不来香浓的气味了。

这汤辣辣的,而且汤里的材料很丰富,只一碗汤,就可以搭配米饭,成为一顿饭了。

葱是汤里不可缺少的材料,不要吝惜葱,多放一点,味道绝佳。要记得用葱白哦。

三. 四川省 南充 高坪区 东观辣仔鸡

  东观辣仔鸡创于1990年,由于推出了富于浓厚乡土特色的辣仔鸡而深受顾客朋友的喜爱,因而生意十分火爆,在当地小有名气,并带动、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观辣仔鸡”菜品及一批经营辣仔鸡的餐饮店。



    真正让“东观辣仔鸡”形成地方特色菜品,扬名南充并逐步提升名菜品位,则于2000年一批南充市内的美食家,食客在东观镇品尝到此菜品后,被辣仔鸡的美味所折服,而一传十、十传百,扬了“东观辣仔鸡”的美名,遂形成了如今南充市内的一股  “东观辣仔鸡”热。真正的“东观辣仔鸡”的创始人李金春女士,已于2004年4月正式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东观辣子鸡”商标,菜品由原来较单一的辣子鸡发展成了现在的以“东观辣仔鸡”为主打菜品,包括粉烧鳝鱼,水煮麻辣鱼等招牌菜品。

    菜品在美味可口的基础上,着重突出了绿色,环保食品的新理念,原料采购坚持使用农家敞养的土鸡、泡辣椒、生姜、榨油机榨制的新鲜菜籽油,  因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味,为社会各方面、各层的消费者所认可的名菜品。

     东观辣仔鸡地址:高坪区东观镇马曾桥村318线公路边,本店没有开分店,请各位顾客不要上当受骗。

四.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新巴尔虎左旗 蒙古民族手把肉

蒙古民族手把肉

蒙古民族食肉主要是煮食。手把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及野兽的肉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近代民俗资料《蒙旗概观》中云:食肉在半熟略熟之际,即刀割而食。蒙古人之通常之食量颇巨,每日饮茶十数碗,餐肉十数斤,饥甚颇有食全羊之事,然偶值三、五日不食,亦无关也。蒙古民族常把干肉或鲜肉用来煮食。手把肉即把羊按关节带骨分割成数块置于凉水中去煮。煮的不要太老,不加任何调料,加少许盐和乳酪。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制火候。只要肉已变色,即可食用。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易于消化。一手抓肉,一手持刀,边割边吃。这种牧业民族的传统吃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明《夷俗记·食用》中云:其肉类皆半熟,以半熟者耐饥且养人也。用现代营养学观点看来,煮至半熟,可以尽可能保存动物从青草中吸收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份。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把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把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把羊肉款待远方客人,在呼伦贝尔地区已成为一种定规。蒙古族小伙子的杀羊表演是非常有特点的:一是杀羊不见血;二是扒皮不用刀;三是速度快。手把肉的制作和吃法也别具一格。

通常选用膘肥嫩肉的小口羊一只,先拔去胸口近腹部毛,后用刀割开二寸左右的直口将手顺口伸入胸腔内,摸着大动脉将其掐断,使羊血都流聚在胸腔和腹内,谓之掏心法。这种杀羊法优于抹脖杀羊法,即羊血除散在腔内一部分外,还有少部分浸在肉里,使羊肉呈粉红色,煮出来味道鲜美,易于消化,羊肉干净无损。然后剥去皮,切除头蹄,除净内脏和腔血,切除腹部软肉。并按羊各关节,将全羊带骨制成数十块,放入不加盐和其他佐料的白水锅内,用大火烧煮,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火候。只要肉已变色,一般用刀割开,肉里微有血丝即捞出,装盘上席。大家围坐一起,一手握刀,一手拿肉,用刀割、卡、挖、剔。手把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这是物民的常用食法。如在城市的宾馆餐厅、饭店,还可用芝麻酱、香油、韭菜花、辣椒油、腐乳汁、青酱油、味精等调成佐料,装入碗中,采用割肉蘸佐料食用。这种草原、城市结合起来的手把羊肉的食法也颇具风味。如果你头一次在餐桌上看到人们(包括自己)用刀割下自己所看中的羊肉,用手一块块送入口中的时候,除了感到肉的鲜嫩味美之外,还会感到新奇有趣。

五.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民族乐器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蜚声中外。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其代表作品有二胡、阮、古筝、琵琶与恢复失传的箜篌、编钟,还有冠以“苏”字的“苏笛”、“苏箫”“苏锣”、“苏鼓”等。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的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吴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十分发达,为青铜乐器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1964年江苏陆合程桥东周墓出土了“臧孙”编钟九枚。正面有铭文,其中有“攻吾欠”两字,据考证“攻吾欠”即“勾吴”。这组编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吴地乐器。

从1991年在苏州市吴县长桥镇长桥村的一处战国墓葬中首次出土的一件在国内也极为罕见的木漆古琴(七弦琴)来看,早在两千多年前生活在先秦时期的吴地先民,就有着自具特色的民族乐器。

苏州民族乐器造型优美、简练,结构合理、不繁琐,做工精巧、一丝不苟,格调典雅、不落俗套,音色甜美、纯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充分表现了苏州民族乐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而这种内涵和风格乃是中国民族乐器的精粹和灵魂。

七.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陵源 葛根茶土家(族)人的甘露

    采用湖南省西部--张家界高山区的野生葛根加工。    葛根茶是一种纯天然、无任何污染、未加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饮品,富含钙、铁、铜、锌、硒、磷元素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十八种氨基酸。    葛根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无污染的高寒群山之中,可生食,也可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对其功效有详细记载。中医认为葛根味甘辛,性平无毒,食之可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同时因它含有大量的黄酮素化合物,故能降压退火、抗病解毒、防癌抗癌。    长期饮用,有补元气、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显著疗效,还有养血安神、滋阴壮阳、健脾益胃、活血通脉、降压减肥、养颜美容之功效。    饮用方法:取葛根茶0.8克左右放入杯中,然后用95度左右的开水加上盖浸泡1--2分钟,即可食用,也可直接食用。( 张家界)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施秉县 贵州民族织锦

贵州民族织锦,当地群众叫做“织花”。她是祖国兄弟民族民间染织工艺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山花,播馥传俏于贵州高原清水江两岸;在苗族、侗族和布依族人民中世代相传,是贵州各族妇女朝暮接触的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

贵州民族织锦的织造,是用土机进行手工数纱挑织,即挑经织纬和纬线起花。它分素锦和彩锦两大类。素锦多以黑白为基调,属通经通纬织造,如黔东南从江一带的侗锦和丹寨的苗锦。彩锦则多以通经断纬或通纬断纬相结合,其织造工艺较素锦要复杂得多,如黔西南的兴义市依锦和黔东南台江一带的苗锦。贵州民族织锦多属几何图案,其取材主要来源于各族人民劳动生活中所熟悉的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和花鸟虫鱼之类。在织锦图案的造型上,少数民族妇女在挑、编、织、绣方面,一个个无不都是巧夺天工的能手,在图案造型上独具匠心。根据织物经纬结构的规律和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她们凭借自己对于自然物象的直观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所需饰物进行了高度的提炼概括、变形夸张,从而产生了自己独特的古朴优美的民族纹样。其用色多以暖调而不受自然色的制约。着重强调对比、鲜艳和明快,以达到五彩绚烂、艳而不俗的效果。

苗锦中的彩锦,流行于清水江一带,其代表作莫过于苗家妇女着盛装时围在百褶裙前面的“红围腰”了。它是古老苗锦中的明珠,可谓“彩锦之王”。苗家姑娘七、八岁就学织花,到十二三岁始学挑织,待十五六岁才基本学会红围腰的织造。它是聪慧的苗家姑娘心血的结晶,是她们借以显示手艺、寻偶择配、寄托终身和憧憬未来的珍贵织物。苗族妇女的盛装,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全身的银饰,这是珍贵富有的表示;再就是交织着姑娘们挑、编、织、绣才华的锦装而服。这主要是上装的衣袖花和下装的围腰花。围腰花,远看色彩斑斓醒目,近看龙盘鸟舞,花团锦簇。其比起衣袖花来,分外耀人眼目。所以,它是姑娘们“游方”、“踩鼓”和“吃姊妹饭”对比巧斗艳的奇珍佳品。

九. 辽宁省 鞍山 立山区 辣鱼粉皮

辣鱼粉皮

特点:粉皮润滑,味鲜微辣。

主料:带皮青鱼肉200克,干粉皮2张。

调料:熟大油500克(实耗80克),料酒、酱油各10克,甜面酱7克,干辣椒10克,葱段5克,鸡汤750克。香油3克,味精3克,盐2克,糖色少许。

制作过程:

1、把干粉皮掰成小方块,用温水洗净、泡软。干辣椒切段。葱切成丝。青鱼切成3厘米长、0.5厘米宽的条,放入热熟大油勺中稍炸,用漏勺捞出控去油。

2、起勺起熟大油50克,烧热后投入葱丝和干辣椒段稍炒,即烹入料酒和鸡汤,加入味精、甜面酱、盐、酱油,再用糖色调成浅红色汤汁把鱼条倒入汤中。

3、汤开后,将浮沫撇去,用中火煮10分钟后,加入粉皮再煮10分钟,淋入香油即成。

十.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恩平辣木

恩平辣木--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辣木为辣木科辣木属植物,是一种有独特经济价值的热带植物,本科仅有一个属,共14个种,树高一般达5-12米,伞形树冠,树干通过直、软木材质,其中生长快。 辣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氨基酸和钙、铁、磷、钾等矿物质。据统计,辣木钾的含量是香蕉的3倍,铁是菠菜的3倍,维生素C是橙的7倍,维生素A是胡萝卜的4倍。很多发展中国家用辣木来改善儿童营养不良,每天服用25克辣木叶片干粉,可获得推荐标准42%的蛋白质、125%钙、61%镁、41%钾、71%铁、272%维生素A和22%维生素C,不饱和酸含量高;降血酯、降胆固醇、降血压;预防消化遂道溃疡;改善睡眠。辣木蕊、辣木树干、辣木根是至好的煲汤材料、可口营养丰富、辣木茶、保健品、辣木油、净水剂、养殖饲料等工业原材料。辣木被西方科学家誉为奇迹之树,于2012年12月获得国家新资源食品批准。

辣木树已成为2013年欧美日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新兴保健食品,它的特点是高钙、高蛋白质、高纤维和低脂质,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及饮食品质,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神奇植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