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秦皇岛十大必买特产栗子 秦皇岛板栗攻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秦皇岛十大必买特产栗子 秦皇岛板栗攻略更新时间:2023-08-09 14:04:42

一. 河北省 秦皇岛 抚宁区 潘氏风干肠

潘氏风干肠,是抚宁县潘官营村潘氏家族的家传,在潘氏家族中,这种熟食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已经传承了整整二十代了。这门技艺是明朝万历年间潘氏老祖担任长城守军伙夫时,向“戚家军”中的义乌兵家属求教学成的,目前在潘氏家族中仍旧保留着传男不传女的习俗。

特点:肠体干爽,略有弹性,有粗皱纹,脂肪丁凸出,食之有独特的清香风味,味道适口,越嚼越香,久食不腻,食后留有余香,健胃、助消化。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水份含量低,易于储存、保管。配料:自制肠衣、特选猪肉、酒、盐、白糖、香油、香辛料、秘方配料等

二. 河北省 秦皇岛 海港区 竹蒜鹅火锅

竹蒜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具有健脾益胃补气止痛和减肥抗癌、降血压、降低胆固醇之功效。竹蒜鹅的口味:细嫩爽口、食味鲜美、香气浓郁、浓而不腻、淡而不薄之口味,以风靡全国。

三.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松岭区 栗子黄焖鸡

栗子黄焖鸡

主料:嫩光鸡750克,栗子500克,葱,姜末5克。

调料:绍酒15克,酱油15克,精制盐适量,白糖5克,鲜味王1克,香麻油少许,熟清油75克左右。

步骤:1、栗子切开,放水锅内略烧煮,捞出趁热剥去壳和衣备用;鸡斩成方块。

2、炒锅放旺火上,下熟清油50克左右烧热,先下葱、姜煸香,再下鸡块煸炒至肉收缩,加绍酒、酱油、白糖、沸水200克左右,烧沸后,改用中小火,盖上锅盖,焖烧10分钟左右,再加栗子,同焖5-6分钟,至鸡酥栗糯,改用旺火稠汁,再加熟清油翻匀盛出。

四. 河北省 秦皇岛 北戴河 扇贝

扇贝:因其壳形似扇现时得名,是名贵的海产双壳贝类。它有特别肥大的闭壳肌干制现时成的,故扇贝又称干革命贝。扇贝喜栖浅海水流轻急的清水中,用足丝固定在海底岩礁或沙石上。贝壳轻薄而坚硬,上有若干条放射筋络,呈红、黄、紫、月白等鲜艳色彩,是贝雕工艺品的绝好原料。北戴河所产扇贝,主要为栉孔扇。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度达60%以上,比鸡蛋高4倍。 ( 秦皇岛)

五. 河北省 秦皇岛 卢龙县 “一奇”甘薯粉丝

“一奇”甘薯粉丝

“一奇”牌薯制品的名牌创建工作自九六年开始实施以来,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

到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奇”产品的年产量已达到14000吨,产品在北京、天津、石家庄、

东三省已经形成了稳固的销售市场,并打入了南方及一些边远省市,部分产品远销南韩、加拿大等国。“一奇”产品先后六次被评为省优质农产品,99年荣获“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六. 河北省 秦皇岛 青龙满族自治县 青龙安梨

青龙安梨是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的。青龙安梨个大皮薄,耐贮存,是京津唐秦等城市和东北地区市场上安梨的主要供地。

安梨又称酸梨,是秋子梨系代表品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安梨果实近圆形或短卵形,单果重100~250克,为中大型果。10月上旬采收,初采为绿色,贮藏后变黄。安梨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9~16.9%,其中有机酸含量0.90~1.43%,维生素C含量为每百克果肉8.2~10.7毫克。石细胞多,极耐贮藏,可贮藏至翌年5月。

安梨在青龙境内各处均有栽植,官场乡是有名的“梨乡”,主要盛产安梨,八道河乡天桥沟安梨更是久负盛名。青龙安梨个大皮薄,耐贮存,是京津唐秦等城市和东北地区市场上安梨的主要供应地。经过窑藏的安梨口味更为细腻、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安梨除鲜食、做成罐头食用以外,还可以榨汁消毒后制成解暑降温、人人喜食的“安梨汁”。

七. 河北省 秦皇岛 抚宁区 抚宁角雕

角雕是以牛(羊)角为原料,雕刻制作而成的艺术品。它与象牙、竹木、金、玉石一样为中国工艺美术制品中的珍宝。雕刻精美的角雕作品历来为鉴赏者们所珍爱。

天然牛(羊)角质地细密、坚实、有韧性,是雕刻的优良材料,非常适合各种复杂的雕刻。耿氏父子根据水牛、黄牛、牦牛角及各种羊角的开关、颜色的不同,分别精心创作出以鱼虾、草虫、翎毛为特色的各种规格的浮雕、圆雕作品。

八. 河北省 秦皇岛 海港区 烤大虾

烤大虾是中、西餐主要菜肴之一。原料以北戴河的海虾为主,精工细做之后,再辅以适量汤汁,其造型生动,色泽艳丽,香味醇厚,由于虾体较大,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九. 亚洲 韩国 烤栗子

虽然看起来像干无花果,不过在一些角落处还是可以看出是栗子的。在韩国,栗子可不仅仅是一种节日小吃,它还是电影院里的一种四季常见的零食。栗子或烤或烘,装在锡纸袋里出售,相当于美国的影院小吃巧克力薄荷糖,只不过比它要更健康。

十. 河北省 秦皇岛 抚宁区 抚宁老髦肉

抚宁老髦肉:系以创始人王锡符的绰号“老髦”而命名。其色棕黄,肉质净,具有弹性,料味深入,质嫩不绵,清香滑口,熏味香醇,伏日不招蝇、1,耐于贮存,便于携带,且风干而不变质。本品创始距今已130余年历史

当今,在秦皇岛地区人们一提起地方名吃,就想起秦皇岛的0位、昌黎的赵家馆,但是,在清末民国初年,抚宁的老髦肉享誉京东一带。

在抚宁县城西街有家老髦肉铺,为旧县村人王增所开,每天店铺门前是前来买肉的人排着长龙,络绎不绝,好不热闹。今抚宁东街仍有一家老髦肉铺。

老髦肉系以创始人王增的绰号“老髦”而命名。其色棕黄,肉质净,具有弹性,料味深入,质嫩不绵,清香滑口,熏味香醇,伏日不招蝇、1,耐于贮存,便于携带,且风干而不变质。距今已130余年历史。

据清雍正六年《王氏家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王巨贤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到坟坨管理区的旧县村落户。几代相传,至王增这辈,虽然人丁兴旺,但是皆无功名。王增(1873---1958)9岁时随祖父王锡符迁到抚宁县城西街,典房居住,以煮猪头为业。起初日煮一两个,买卖也不太兴旺。心灵手巧、善于思考的他,经过反复试验,精心制作,不仅色泽鲜艳,味道鲜嫩可口,销量大增,后来每天可煮十余个。由于王增口音不太清晰,每天将煮好的熟肉背到鼓楼根下叫卖:“烧肠、烧肉喔!”当地人听不清,都听作“髦肉喔”。天长日久,人们便给他起个外号叫作“老髦”,他熏制的猪肉得名“老髦肉”。1917年后,王增不断探索,改进制作工艺,使得“老髦肉”味美适口,肥肉不腻,颇受顾客赞誉,连奉军大帅张作霖也经常派人来关内买“老髦肉”用以馈赠亲友。因此,“老髦肉”在东三省及京津一带名声大振。“老髦肉”的加工制作非常讲究,选肉严格,不鲜的不要,过肥的不要,清洗认真,不得留下残存毛根,猪肉和猪头、下水配比适量,确保老汤纯净。

城关西街“老髦肉馆”从清代至民国初期较为繁荣,“老髦肉”颇有名气。1933年春日军占领抚宁城后,日伪、土豪劣绅残酷欺压剥削,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多重课税,老髦肉铺不堪重负,从此一蹶不振。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1又占领抚宁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老髦肉铺经营不善,一直惨淡经营,最后不得不倒闭。

改革开放后,王氏后人曾经多次力图重振雄风,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经营理念、资金制约、餐饮业竞争激烈等多方面的因素,效果仍不理想。

但是,老髦肉一直在抚宁人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并且已经成为一句歇后语了,被贵州人民出版社《风物掌故歇后语》一书收录:“抚宁熏猪肉——老髦肉”。意思是形容一些人干工作慢吞吞的,不利索。因而在抚宁方言中,“肉”有磨洋工,办事效率低的含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