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萝卜丝 湖北正宗干萝卜丝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萝卜丝 湖北正宗干萝卜丝更新时间:2023-08-08 03:05:51

一.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塘缀咸萝卜

塘缀镇种植萝卜历史悠久,腌制的咸萝卜工艺也极其讲究。塘萝卜大多是整条加工腌制,果肉脆甜多汁,清香可口。

萝卜含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止咳化痰的作用。《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二. 海南省 陵水 陵水白萝卜

白萝卜

白萝卜是陵水冬季主要蔬菜之一,营养比较丰富,除了水分外,含有大量的糖类和多种维生素、脂肪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民间流传“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谚语。它有消食、顺气、醒酒、化痰、治喘、解毒、散瘙、利尿、止渴和补虚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说,萝卜生吃可以止渴消胀气,熟食可以化痰助消化。平均年产7.5万公斤。

陵水白萝卜以大宁萝卜为佳,多为短叶13号和南畔州品种。播种45-55天收获,单个重0.5公斤-1.5公斤,亩产200公斤-300公斤。其萝卜成长快,高产,耐高温多湿,适应性强。根块呈圆柱形,肉质雪白,皮薄,味道清甜脆嫩。大宁群众腌制的萝卜干尤以舌大肉厚,皱纹均称,脆软咸甜爽口,为陵水群众偏爱而扬名。

三. 江西省 南昌 青山湖 萝卜饺

是一种独特的风味食品。它的主料是白萝卜、薯粉、猪肉、鲜鱼。制作时,将白萝卜切成块状,煮至八成熟,捞起沥干剁成泥状,配以油、盐、酱油、辣椒粉、味精、葱花等佐料。入锅快速翻炒,待出味时,用淀粉勾芡,成半糊状时出锅。再将猪肉、鱼肉切成指甲大小的薄片,拌上酱油、味精。以调好的麻油、酱油、辣椒蘸食。饺皮透明滑润,馅肉香辣味鲜。

四. 广西 南宁 宾阳县 宾阳胡萝卜

宾阳县是南宁市乃至广西最大的胡萝卜产区,近年来宾阳胡萝卜已批量出口东南亚。宾阳胡萝卜种植面积2.5万亩,最大的产区是黎塘镇和王灵镇,两镇种植面积占全县种植面积的80%以上。宾阳县农民素有种植萝卜的传统,在长期的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黎塘镇王灵镇胡萝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胡萝卜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1000亩扩大到2013年的20000亩,带动周边乡镇,形成22000亩的种植区域,为农户提供胡萝卜清洗加工、包装、冷藏、销售技术指导和新品种引进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涌现,形成“农民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生产模式,群众种植热情高涨,出现了供求两旺的局面,产品远销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国内各大中城市。胡萝卜种植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标准化设施(微喷灌溉技术)种植已经基本覆盖宾阳胡萝卜产区,同时不断引进优质高产品种替代原有低产品种,产量由原来2000-3000公斤/亩提高到目前的5000公斤/亩以上,亩产值高达万元以上,亩纯利8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总汇

五. 新疆 新疆胡萝卜

新-特的气候非常适宜胡萝卜生长,种植面积为16.5万亩,总产量42.6万吨,主要出口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各国。新疆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色素及干物质含量高,贮藏期长,胡萝卜汁色彩泽艳、明亮、香气自然、口感好。主栽品种为黄皮胡萝卜和红皮胡萝卜。

六. 四川省 泸州 泸县 凤凰萝卜

凤凰萝卜

原材料:

鸡肉30克、白萝卜200克、红萝卜10克、葱2克。

调味料:

花生油15克、盐10克、味精8克、白糖3克、鸡精粉少许。

制作过程:

1、鸡肉剁成茸,红、白萝卜去皮切成圆片。

2、锅内加清水烧开,先放入红、白萝卜煮到刚熟倒出待用。

3、烧锅下油,放入鸡茸、萝卜、盐、味精、白糖、鸡精粉炒至熟透,然后出锅撒上葱花即成。

七. 重庆市 合川 青草坝萝卜

青草坝萝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青草坝萝卜种植历史悠久。传说当年曹操下江南带领 83万人马路过青草坝,官兵又饿又渴,曹操看到当地的萝卜又大又多,于是就下令官兵们吃,吃了三天三夜没吃完,剩下的萝卜就化成江水,流下去把下江人淹得喊天叫地,三天不退。据当地的百岁老人高百诚回忆,其祖上种植青草坝萝卜可能始于清乾隆41年左右。1924年,大户李九成,组织农民大力种植青草坝萝卜,用船运往周边及江浙一带贩卖,一举成为当地有名的富翁。民国时,青草坝年年都在禹王庙做庙会,庙会上就用青草坝萝卜做菜吃斋。同时还要评选“萝卜大王”,谁家的萝卜最大最重就是“萝卜大王”,要搭台唱戏以庆贺丰收,据说有位叫孔合川的保长家,就出了个10多斤重的大萝卜。抗战时期,重庆作为国民政府“陪都”时,有一架美国飞机曾被日军击落于青草坝,死里逃生的美国飞行员靠青草坝萝卜充饥才活了下来,后国民政府派兵来青草坝接应盟军飞行员时也将青草坝萝卜带回重庆,使青草坝萝卜声名大振,连蒋介石也点名要吃渠河二郎滩下的青草坝萝卜,使青草坝萝卜在重庆成为-货。人们赞誉“青草坝的萝卜煮腊肉,不放油盐都好吃”“青草坝,萝卜大,不放油盐吃得下”,“青草坝,立冬萝卜小人参”。以至于青草坝现今还流传着这样的一首儿歌:“萝卜红、萝卜白,说起萝卜都晓得;萝卜香,萝卜甜,萝卜出来快过年。”

青草坝萝卜产于渠江两岸的合川区龙市镇青坝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香龙镇枣泥坝无公害蔬菜基地,是重庆的名优地方品种。常年种植面积近10000亩,年产量30000余吨。青草坝萝卜个大、皮薄、色艳、脆嫩,肉白、汁浓、味甜,可作水果生吃。青坝萝卜含有丰富的糖分、维生素、无机盐、植物纤维等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还含有淀粉分解酶,能促进人体的食欲和消化,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素有"土洋参"的美誉,深受消费者喜爱,在重庆市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利用青草坝萝卜,以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萝卜线、萝卜卷风味独特,正在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前景广阔。

地域范围

青草坝萝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区域位于重庆市合川区龙市镇青坝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52″~106°34′12″,北纬30°16′22″~30°17′28″。面积118公顷,年产量5000余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长9cm~14cm,粗7cm~12cm,单重0.3kg~0.8kg,皮为胭脂红色,肉为象牙白,切面光滑细腻,生食微甜、嫩脆、清香、无辣味,熟食微甜、化渣、爽口,生食、熟食和加工皆宜。 2、独特内含成分:青草坝萝卜维生素C15.0mg~20.5mg/100g,硒0.0100mg~0.0154mg/kg,钾260.0mg~330.0mg/100g。 3、质量安全规定: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010-2001《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标准规定。产品质量符合NY5082-2002《无公害食品萝卜》标准要求。

八. 重庆市 綦江 赶水草蔸萝卜

綦江赶水草蔸萝卜,因用稻草编织的“草蔸”蔸种而得名,草蔸萝卜实际就是在草蔸里生长的萝卜。赶水草蔸萝卜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

据说,赶水草蔸萝卜的发源地在赶水镇铁石垭村8组(原玉荷村),首创这种种植方法的人是穆氏家族。

赶水镇村民历来都有种植萝卜的传统,家家户户每年都要种很多萝卜。穆氏家族是赶水当地的大家族,也是种萝卜的大户,但穆家种出来的萝卜总是没有别人的好,穆家长辈总结出原因是缺少肥料。怎样才能保证萝卜生长期所需的营养呢?据说是穆家一个长辈在清理鸡窝时突发奇想:鸡从小长到大都离不开窝,这萝卜的生长会不会也和鸡窝一样?如果也给萝卜一个窝,这个窝里有足够的肥料供应,萝卜就不愁长不大了。于是,穆家长辈就用屋后的竹子和谷草编蔸,再把草蔸放进粪坑里浸泡。第二年,将粪坑里浸泡后的草蔸捞起来,挑到地里,打窝后把草蔸放进去,再在草蔸上放进细土、点上萝卜种子,最后放谷草。一个月后,萝卜长苗,再培上一定数量的细土。经过精心培育长出的萝卜个大、色白、细嫩,形状圆润似草蔸。果然,这一年,穆家萝卜喜获丰收,供不应求。因为萝卜是在草蔸里长大的,人们就把这种个大质优的萝卜取名为“草蔸”萝卜。

清朝年间,地方政府还专门派人到穆家实地调查、品尝草蔸萝卜,尝后如获至宝,便组织力量精选个大皮白的萝卜,送到京城邀功请赏。据说,皇上和满朝的文武大臣品尝后,赞不绝口。草蔸萝卜从此成了朝廷贡品。每年,地方政府都要选上等的萝卜送往朝廷。由此,草蔸萝卜声名鹊起。很多文人墨客也千里迢迢来到赶水镇品尝,并写下了诸如:“头戴翡翠冠,外披彩霞衣,身如洁白玉,根似人参须”的赞美诗句。

新中国成立后,赶水草蔸萝卜受到了各级人民政府的关注。1953年,赶水草蔸萝卜获得綦江和江津地委“地方土”称号;1958年,由玉荷村选送的草蔸萝卜(每个重20多斤)获重庆市专项奖;1959年,草蔸萝卜被四川省列为地方土。

近年来,重庆市农业局、市蔬菜协会等机构团体多次到赶水镇实地考察调研,对草蔸萝卜进行综合化验分析,确认所含的维生素、钙、磷、碳水化合物、淀粉等主要指标高于和优于其他萝卜。草蔸萝卜具有利尿、通便、清热解毒、减肥保健等功效。

赶水草蔸萝卜具有个大、形圆、皮薄、汁多、味美、化渣等特点,其色泽、味道和功效均十分适合城市居民“食要绿色、食要保健”的需求,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喜爱。赶水草蔸萝卜凉拌、煮、炖、炒、泡等皆宜,用其炖羊肉更是食中一绝,可谓美味佳肴。如今,数千亩新获无公害认证的赶水草蔸萝卜正陆续供应重庆主城,走向市民餐桌,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青睐。

(张学成)

赶水草蔸萝卜

重庆市綦江区蔬菜协会

12241110

萝卜

九. 安徽省 宿州 萧县 萧县胡萝卜

萧县胡萝卜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量24万吨,年产值10000万元,主要分布于孙圩子、丁里、祖楼、王寨及马井等乡镇。其中孙圩子乡优质胡萝卜种植基地,位于淮北市北郊5公里处,故黄河的重要支流大沙河与程山之间,土质主要为沙壤土,耕层土壤深厚,尤其适合胡萝卜肉质根生长,面积4.8万亩,年可提供优质胡萝15万吨。基地北靠连霍高速公路,南临202省道,西有311国道,交通便利,地理区位优越,孙圩子胡萝卜2000年参加了”上海农产品展示展销会”,2001年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产品经农博组委会送检,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孙圩子乡胡萝卜基地2004年8月被省农委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05年8月该基地产品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为确保产品质量,采用了传统的以优质农家肥、饼肥为主的施肥方法,生产出的胡萝卜表面光洁,色泽鲜艳,肉质细嫩,风味独特。富含胡萝卜、维生素A、葡萄糖、淀粉等物质。产品畅销上海、广州、长沙、深圳等全国各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绿色食品中的佼佼者。

我县以生产秋胡萝卜为主,种植胡萝卜品种以“程山红”1号为主,搭配种植黑田五寸、新黑田五寸等品种。“程山红”1号系用本地胡萝卜与野生山胡萝卜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良种,已有百余年的种植历史。其肉质根的形状及主要特点是:块根长20—30厘米,顶端、底部较细,略呈纺锤形,内外部均呈红色,心拄细,一般单个重150—200克,最大单个重300克。肉质细嫩、汁多、味正、口感好,该品种抗旱能力强,中、晚熟,可在田间越冬,从10月下旬起至翌年3月底均有鲜货供应。为满足市场需求,现又选育出了具有不同风味、可生食、熟食、加工兼用的胡萝卜新品种“程山红”2号、4号、6号等。“程山红”2号,肉质根略呈锥形,长度30—40厘米,个大,单个重300克左右,最大单个重1000克,尤其适合作为餐桌上的花样雕刻使用。

为促进胡萝卜生产发展,现建有皖北大型胡萝卜交易市场一个,占地面积80亩,年交易量30万吨,年交易额1.9亿元,配套设施齐全,可为客户提供餐饮、住宿、停车、交通、通讯等全方位的服务。

十.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甜水萝卜

甜水萝卜是新会之一。相传江西有一位风水先生寻龙脉,从水背蛇山直追至崖西三村,过坑涉水,热天口渴。他走到坑边掬一捧水饮,感觉很甜,认为龙脉就经过这里,就把此地名为“甜水村”。当地农民在甜水村种的萝卜不但高产,而且特别甜脆、饱汁,嫩滑而无渣,美味可口。不久,崖西甜水萝卜闻名远近,成为新会有名的土。

据史料载,甜水萝卜在清嘉庆四年(1799年)己开始栽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甜水萝卜与众不同,皆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气候环境特殊。甜水村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大山脉——古兜山脚的盆地上。古兜山每年的降雨量达3000毫米,比会城地区多出一倍。丰富的雨水被茂密的森林吸收,渗入到地下的矿层,把丰富的矿物元素溶解在水里,然后通过无数的泉眼涓涓流出,源源不断地汇入甜水坑。甜水坑的甜水长流不息,流经“交贝石”(土名,因此地有两块大石,一块背向上,一块背向下,像拜神的“贝子”),滋润了甜水坑边上交贝石的土地。交贝石230多亩的土地全是幼沙混泥浆组成的沙浆粉田,土质松软,不板结,吸入水分适中,加上耕作层深厚,又有火烧底(变质花岗岩)作田底,不易渗水,非常适合萝卜生长。甜水村的村民利用交贝石特珠的土质种萝卜,又引甜水坑的甜水来浇灌,于是培育出具有特殊品质的土——甜水萝卜。

在交贝石几百亩土地之中,有几块地(约2亩多)极为奥妙。在这几块地种萝卜约需一百天时间,既不用施肥,也不用杀虫,萝卜生势壮旺青绿。到收获期,每根萝卜都有五、六斤重,而且皮色嫩滑,无沙虱伤害,无涩皮现象。可惜在上世纪60年代的“以粮为纲”时期,把这几块地灌进海泥,改种水稻,土质改变了。现在种的萝卜出现少许涩皮现象,但对其品质影响不大。

甜水萝卜不是一年四季种植,而是约在每年八月下旬播种,至明年四月前末造。每造生长期为三个月。有“冬至卜”和“大头卜”两个品种。“冬至卜”在冬至基本收割完毕。“大头卜”在春节前后,或到农历二月前收割完毕。

甜水萝卜在商品市场中素来畅销。人们多购来送礼,或大批进入餐厅当食谱制肴,为席上珍品菜。自从2003年以来,甜水萝卜打出“品牌”后,销路更为广阔,闻名海内外。目前,崖西镇府为打造甜水萝卜这一品牌,已计划扩宽萝卜地两边的道路,进一步扩大其种植面积,塑造一个集旅游观光、种植销售一体化的农业基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