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如皋旅游特产 如皋十大特产详细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如皋旅游特产 如皋十大特产详细介绍更新时间:2023-12-23 13:09:41

一. 江苏省 南通市 如皋 如皋白圆萝卜

产于江苏如皋。萝卜干净滑爽,筋少肉厚。其中有一种叫鸭蛋头的,形状很象鸭蛋,白皮白心,刚出土时只要手指轻轻一弹,马上皮迸口裂,甜汁渗出,吃起来嫩脆鲜甜。功用:如皋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其他成分如维生素B2、钙、铁、磷含量都高于苹果和梨,营养极为丰富。食后有消渴、消火、降气、宽中、除积化痰、助消化等作用。如皋白圆萝卜可腌制萝卜条。萝卜条形如桔片,微卷曲,色桔红,有光泽,吃的时候脆嫩无渣,甜中带咸,具有萝卜条特有的清香。用它佐餐能生津开胃,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二. 江苏省 南通市 如皋 如皋黄酒

如皋黄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皋黄酒

江苏省如皋市现辖行政区域

《如皋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如皋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报告》皋政发〔2016〕4号

江苏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如皋黄酒》

三. 江苏省 南通 如皋 如皋白萝卜

如皋白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皋萝卜栽培历史可上溯千余年,相传在唐太和年间(公元827-836年),如皋定慧寺僧侣早有种植,曾用自种的萝卜雕刻成莲花、佛手、宝塔、灯笼等作为供品,并馈赠施主,时称菜菔,其种子叫菜菔子,供药用。后逐渐流传民间,广为种植。清乾隆庚午年(公无1750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载:“萝卜,一名菜菔,有红白二种,四时皆可栽,唯末伏秋初为善,破甲即可供食,生少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如今红萝卜种植已很少,只在端阳节前后有少量上市,都以白萝卜为主。现在的如皋白萝卜就是经产地农民几百年的精心选育和栽种培育而成的具地方特色的萝卜良种。用它为原料经精细加工而成的“如皋萝卜干”,是久负盛名的江苏,历来远销国内外市场。[1]

2特点编辑如皋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水肥条件较好,且多为沙性土壤,很适宜白萝卜的生长。经过数百年精心栽培和选育,所产萝卜品位明显优于外地所产,“如皋萝卜”名扬天下。而如皋又以如城周围新民及东陈、大明所产的“赛雪梨”牌萝卜为最佳。现已培育出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白萝卜良种。如形似鸭蛋的“鸭蛋头”,茎盘细儿似颈的“捏颈儿”,百日可收的“百日子”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皮薄、肉嫩、多汁,味甘不辣,木质素少,嚼而无渣,以嫩、脆、甜享誉四方。

3营养成分编辑如皋萝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_2及钙、磷、铁等营养元素,萝卜中淀粉酶和芥辣油,能促进胃肠消化,增进食欲。

吃白萝卜“生嚼”更科学。因为萝卜中的淀粉酶不耐热,温度超过70℃便被破坏;维生素C也怕热。祖国医学认为,生萝卜性辛寒,有止渴、清内热、化痰定喘、助消化、利导、破痰、解毒等功效,煮熟后,性甘温平,能下气、消食。 此外,萝卜中含有活性很强的干扰素诱生剂,但萝卜的干扰素诱生剂不耐热,只有生吃并细嚼或榨成汁时才能直接接触黏膜细胞,刺激消化道产生干扰素,减少消化道癌变的机会。还有,萝卜中的粗纤维和木质素也很丰富,但熟吃容易被破坏。

如皋白萝卜

如皋市种植业协会

11929621

萝卜

四. 江苏省 南通市 如皋 如皋东串猪

如皋东串猪是江苏南通如皋的。

如皋东串猪为如皋养猪业当家品种,由如皋农民长期培育而成。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率高,皮薄,肉质更为鲜美,瘦肉率高,是灌制如皋香肠、香肚,加工如皋肉松、火腿等名品的优质猪源。

产地属高沙土地区,地理处于一些地方猪种交错分布地带,本地猪种与外界交流频繁。产区粮食和农副产品丰富,饲养过程中饲料调制比较精细,日粮中使用大量的青绿饲料和较多的精料,育肥时采用吊架子方式。经长期选育形成体型较大、成熟较晚、膘厚肉紧、对饲料要求较高等特点。

东串猪历史

东串猪为如皋养猪业的当家品种。据清乾隆庚午年(公元1750年)编修的《如皋农民就很重视猪种的选育。“东串猪”就是在长期培育中形成的地方良种。该种猪原产于如皋西部及泰兴东部的高沙土地区,现已成为全国各种猪之一。

品种特征

东串猪体型较大,头型有两种,一是“马脸型”,头面长而直,皱纹少而浅,另一种是“狮头型”,头面短而微凹,皱纹多而深,“狮头型”的体格比“马脸型”的更粗大,成熟亦较晚。耳大下垂,背腰平直或稍拱起,体躯较长,骨胳粗壮,后躯欠丰满,四肢高而直立,尾根粗而着生位置较高,尾长过飞节,成年猪被毛稀而粗,皮厚而松,大腿外侧皮肤有较深的皱褶,俗称“穿套裤”,毛色全黑,0较多,—般为9~10对,多的达11对以上。

品种性能

东串猪母猪性成熟较早,繁殖率高,初产在9头以上,经产约12-14头,产后泌乳量高,哺育能力强,仔猪发育均匀。东串猪性情温驯,耐粗饲,生长快,育肥期一般日增重0.38-0.41千克,7-8个月每头重80-100千克。东串猪肉质较好,营养丰富,瘦肉率可达44-45%。

东串猪成年公猪体重157.50±2.41公斤,体长147.75±3.11厘米,胸围122.5±0.90厘米,体高78.75±3.11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38.95±1.49公斤,140.95±0.63厘米,124.39±0.73厘米,70.92±0.37厘米。东串猪具有体型较大、产仔较多、性温驯,肉质紧等特点,其体成熟晚、脂肪沉积迟,在肥育至75公斤左右时屠宰,可获得较多的瘦肉。

东串猪的喂养

应将饲料调制比较精细,胡萝卜都洗净切碎煮熟后或发酵后再饲喂。猪的不同生长时期要用不同的饲料才能保障其正常的生长。猪全价配合饲料按照猪的不同生长时期,选用合适的相应饲养标准,选用适宜的饲料,并注意提高经济效益,即达到高效益、低成本。

五. 江苏省 南通市 如皋 如皋董糖

产于江苏如皋。主要以精白面、白糖、芝麻、饴糖为原料,经选料、熬糖、制糖芯、制糖骨、成型等工序而成。制芯系将芝麻焙炒、研磨,先分离皮仁,再焙至浅黄。火候、时间必须恰到好处,方不至生焦,使麻香浓郁。糖骨的熬制过程,要求保证其延展性良好,顺利成型。最后工序为将糖骨展开,均匀配以糖蕊,反复包褶,压切成型。成品为扁长方体,色白微黄,层次分明,剖面可旋状纹理,中心呈丹凤眼状;入口易化,酥松香甜,回味久长。

六. 江苏省 南通市 如皋 白蒲茶干

白蒲“三香斋”茶干(简称白蒲茶干),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土。“白蒲茶干”选用优质大豆,多种香料精制而成。内含易于人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及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B1、B2和钙、磷、铁等,还含有动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弥补动物菜肴的缺陷,对增补人体和营养极为有利。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韧性,色泽美观,形状方且薄,别具一格,经济实惠,弛名四方,极受群众欢迎。

"三香斋"的来历:据《如皋县志》记载,公元三九七年即隆安元年,晋安帝司马德宗家已将白蒲置为“蒲涛县地”,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白蒲茶干”始制于清朝康熙年间,一们姓屠的湖州人在白蒲北街开的一豆腐干店,店号“三香斋”,又名“屠三香”、白蒲北街是南北交通要道,商业较盛,油饼粮行,京货店,水烟栈,各式菜馆,点心店,鱼行、茶馆等店铺林立,来往商人,小贩很多,每日清晨,商民,街坊乡老,小贩等都喜欢坐茶馆,闲谈生意经,山海经,一边谈心,一边买来屠氏的豆腐干佐茶。因其近似茶色,又是名茶配食的佳品,故取名茶干。到康熙丙子年(康熙三十五年,即一六九六年),“屠三香”生产的茶干由于加工工艺精细,用料考究进嘴细软劲韧,美味可口,算得上色、香、味俱佳,茶干上模压店号,很有特色,被誉为白蒲一绝。

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地方官特别选择了“三香斋”茶干作为贡品,请皇上品尝,乾隆尝后甚悦,又听该店独家经营的介绍,便御笔写下“只此一家”的题字,赐予褒扬。屠氏得此御笔欢喜欲狂,并将“只此一家”制成金字匾额,悬于店堂,自得御笔“只此一家”,“三香斋”茶干驰名大江南北。嗣后“三香斋”茶干店,生意更加兴隆,并设分铺于通城经营。清朝道光二十一年间编撰的《蒲涛志》记述:“蒲镇菽乳干为绝品,通称茶干,言可佐茗饮也,四远知名。本斋固有不传之秘,亦与镇中水土合宜,尝分铺崇川所作终不及此地味美。”这段记载,说明了后来“三香斋”未能在通城设立生产作坊的原因。

白蒲茶干传统的制作方法:白蒲茶干味美,主要是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操作认真,一丝不苟。人们检看茶干质量,常将茶干对角相折,总不断裂,而芳香扑鼻,群众夸说:“进了三里墩,闻到茶干香”,可见其味香沁人。白蒲茶干传统的操作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浸豆、糙皮、磨豆、扯浆、煮浆、点浆、包、榨、剥、煮、扎等,细说有二十一道工序。

白蒲茶干传统的加工,不仅工序多,而且每道工序的技术性都较强,与产品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以煮浆来说,烧火要旺,煮得越快越好,如慢火烧,则易潮浆,对质量,产量都有不利影响。煮好的浆出灶入缸时,要坚持“过筛”这一道工序,将扯浆或套浆时从布眼中漏出的反渣去尽,提高豆浆的纯度,这样做:

(1)浆中的飞渣越少,生产出的茶干韧性越强

(2)韧性强的茶干在煮制过程中破碎少,成品产量高

(3)韧性强的茶干耐煮制吸味足,口味好。再拿煮制茶干来说,各种配料齐全,用料恰当,这也是保持名的重要环节。煮制的配料有白大川,元回、丁香、精盐、味精及自制的三伏酱油等,特别是自制的三伏酱油,要熬得浓,熬得香。此外,在选择黄豆豆种,浸豆的时间,气温季节的变化,煮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操作要求和技术要领。(南通)

七. 江苏省 南通 如皋 如皋肉松

如皋肉松的生产始于1914年,后于1936年由徐寿生在如城东大街创办太仓肉松加工企业。1942年左右,有孙明友等人合资,在如城开办友来肉松厂,加工肉松,销往上海等地。解放后停业。1951年,如皋肉联厂开办初期,即加工猪肉松。后来,他们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研制最佳配料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自己特有的风味。1966年开始出口。1971-1984年,获得国家商业部、轻工部、外贸优质名品称号和荣誉证书。1985年3月,法国巴黎国际国际美食学会与旅游观光委员会授予“金梅牌”肉松金质荣誉奖章,这是我国在国际上获得的第一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1992年“如皋牌”肉松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八. 江苏省 南通市 如皋 如皋香肠

如皋香肠是江苏南通如皋的。

如皋香肠生产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清末获南洋劝业会二等奖。

如皋香肠条形整齐、肉质紧密、色泽鲜艳、咸甜适度、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腻,可与广式香肠媲美,亦称为如式香肠。

江苏长寿集团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精心研制新配方,所生产如皋牌香肠享誉国内外。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优质名品,1985年获国家质量银质奖,1988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九. 江苏省 南通市 如皋 白蒲黄芽菜

白蒲黄芽菜是江苏南通如皋的。

白蒲黄芽菜清乾隆《如皋县志》便有记载。主要产地在白蒲镇周围。著名品种有“六十日”、“菊花心”、“瓦盖头”、“大包头”、“小包头”等。包心坚实,黄化程度高,棵生2.5~4公斤。煮则汤如奶汁,炒则嫩脆鲜美,且贮藏,为冬季常备蔬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