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永顺县田三妹土特产专卖店 永顺县土特产批发市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永顺县田三妹土特产专卖店 永顺县土特产批发市场更新时间:2023-08-07 16:05:06

一. 浙江省 温州 泰顺县 烧笋干

把烧笋干放入锅内用小火焖煮6-8分钟或者用温水浸泡于水中,然后捞起沥干水分,依个人口味加入肉片,等佐料,炒、炖、煮即可。烧笋干味香脆,肉鲜美,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矿物质,并且有开胃抗癌之功能。

二.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薯粄

薯板是用一种紫色的形状奇怪的薯仔,把它磨成粉做的,因其本身含淀粉成分有黏性,所以不需额外加面粉了,下油锅炸。蘸上蒜醋汁,香甜爽口,风味独特,深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喜爱。

三.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 霸王汤

中国人喝汤的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客到则设菜,欲去则投汤”的民俗。

“三合汤”称“霸王汤”,相传晚清大臣曾国藩在湖南组建“湘军”时,“湘军”士兵因为长期生活在野外、湖区,患风湿病的日见增多,致使士气低落。于是曾国藩用重金聘请名厨,精心调制了一种去风湿病的“三合汤”,作为士兵佐膳的菜肴。曾国藩特意将该汤赐名“霸王汤”。从此,“三合汤”在当地民间广泛流传。据当地人介绍:“三合汤”不仅可以增强食欲,促进消化,而且还有祛风湿、强筋骨等功效,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

“三合汤”选料讲究,制作严格,要选用母黄牛的血、公黄牛的肉、母黄牛的肚。调制时要注意火候,牛肚子要能插进筷子,炖好时需加入当地的土——山胡椒油。这样,“三合汤”才具有辣、香之特色和食疗之功效。

四.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汤坑炒粄

汤坑炒粄其历史悠久,主要以大米为原料,用传统手工制作,它的显著特点是色泽洁白、柔软滑爽、柔韧、富有弹性、清香可口、老少皆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风格远近闻名,成为汤坑小吃之一。

五.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黄金姜糖

姜糖是丰顺传统凉果名产之一,采用纯天然姜汁配以淀粉精制而成,不含防腐剂,产品外观装潢高雅,价廉物美,既是美味食品,又是喜庆佳节、外出旅游馈赠亲友的理想选择。

六.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 粉粑

用糥米粉末拌水揉糯,而后用苞谷叶、高梁叶或猴栗树叶包好蒸食。清明节前后,人们喜用糯米粉末拦蒿草蒸蒿子粑粑,色泽嫩绿,即糥且绵又香,实为可口。此外,还用糯米粉做烫圆粑、煎饼粑、称它粑、马打滚粑粑等。

七.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薯粉豆干

薯粉豆干

丰顺的小吃相当美味也相当有当地特色。在小吃街由街头到街尾的昏黄灯光里,罗列着的食物仿佛小时过家家的“道具”般温暖而虚幻。直到吃到嘴里,才感觉到一份平常人家的真实的甜香。

以黄豆、薯粉为原料,经过磨浆、滤

渣、煮开、做浆、压水、水煮、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薯粉豆干经花生油炸后,味道更加可口。

所有小吃中,最具特色,红薯粉搓成豆干状,下油锅炸透,点放了蒜末的淡醋,入口绵软,馅儿淡绿,是味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另有一种可携带的小吃是糖渍柚皮,粤东客家地区本就以沙田柚闻名,柚皮的清香加上白糖的浸润,吃后真是齿颊留香,堪称“固体柚子茶”。

八. 辽宁省 抚顺 抚顺县 小香肠

  原料配方:新鲜猪肉(精肉占50%以上)100千克精盐3.5千克亚硝50克白糖5千克绍兴酒10千克香油4千克五香面(用白籽、豆蔻、陈皮、肉桂、山柰、丁香、砂仁、花椒、大料等配制而成)500克
    制作方法:
    1.把精肉和肥肉按比例切成小块,用绞肉机绞成肉末,加入调料,用力搅拌均匀,制成肉馅,并稍加腌制。

    2.腌制好后,用漏斗把肉馅灌入整理好的肠衣中,用针扎一些孔,排除肠中的空气,用麻绳打结扎成小段,放在阳光下曝晒至半干,悬挂在竹竿上,置于通风处晾挂,20天左右,取下进行蒸制。

    3.将晒干的小香肠放入蒸锅内蒸制,大约30分钟后,取出冷却即为成品。

    4.贮存小香肠时要采用悬挂的形式进行,场地要干燥,温度较低,防止日晒,可贮存1年多,其质不变。

    产品特点:品质鲜美,食用方便。

九. 浙江省 温州 泰顺县 绿豆蜜汁膏

绿豆蜜汁膏原料: 绿豆100克,粳米100克,糯米100克,杏仁50克,金银花100克。辅料:蜂蜜200克。

制作:

1.绿豆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杏仁洗净用开水泡20分钟后,剥去仁皮,用粉碎机粉碎;粳米、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用粉碎机粉碎;金银花洗净,用开水浸泡1小时,捞出花用其汁。

2.锅置火上,放入绿豆,注入700克清水,煮沸后用小火将绿豆煮至脱皮,捞除绿豆皮。

3.在绿豆汤中倒入杏仁粉、米粉和金银花汁,不断地搅动,煮沸后加入蜂蜜,待绿豆米糊浓稠熟透,离火放凉,倒入平盘中,放入冰箱凉透即成。

十.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油布袋

油布袋

油布袋又名砍三刀,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山西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山西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

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山西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制的食品。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