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子洲特产大全有哪些 榆林子洲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子洲特产大全有哪些 榆林子洲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3-08-10 16:42:07

一.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油糕(米糕)

油糕(米糕)

油糕,又叫米糕,主要由糜子做原料制作。糜子有软硬两种,去壳后性粘者叫软米,性硬者叫黄米。制作时把软米和黄米按四六比例兑在一起,在水里浸泡一夜后捞出,在碾子上推压成面,蒸熟后吃,这叫甜糕。往甜糕里放枣者叫枣糕,用油炸了叫油糕。米糕吃起来软香甜美,群众尤为喜食。但凡婚丧大事、生辰满月、逢年过节都要吃糕,就连学生考试也要吃糕。糕者,高也,取谐音是祝愿人们步步升高,有喜庆吉祥之意。

二.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子洲黄豆

子洲黄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子洲黄豆是陕西榆林子洲县的。

子洲黄豆在子洲县域已有年种植历史的地地道道的非转基因原种黄豆,为陕北特有的原生态黄豆。早在绥德州志和米脂县志中就有记载,康熙二十年(1681年)米脂县志《物产》载:“豆,豇、小、菉、黑、白、青、豌、扁、赤、黄凡十余种。”因其外观似古元宝状,当地人昵称为“子洲元宝豆”,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尤高于东北、内蒙、新疆等黄豆主产区,是名符其实的豆中之王。

子洲黄豆在子洲县域已有年种植历史的地地道道的非转基因原种黄豆,为陕北特有的原生态黄豆。早在绥德州志和米脂县志中就有记载,康熙二十年(1681年)米脂县志《物产》载:“豆,豇、小、菉、黑、白、青、豌、扁、赤、黄凡十余种。”因其外观似古元宝状,当地人昵称为“子洲元宝豆”,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尤高于东北、内蒙、新疆等黄豆主产区,是名符其实的豆中之王。

1947年3月29日至4月1日,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时曾住在淮宁河川邱家坪村民邱朋明家,在这里吃到了正宗的子洲黄豆钱钱饭和凉拌黄豆芽菜。临走时,对邱朋明讲:“子洲黄豆真好,早上吃了钱钱饭,一天神清气爽。凉拌黄豆芽菜也很不错,你们一定要多种黄豆”。“子洲黄豆”从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句话也成为当地人民群众对子洲黄豆最质朴的礼赞。如今,子洲黄豆钱钱饭和黄豆芽也已发展成为当地特色名优小吃。

子洲黄豆

陕西省子洲县双湖峪镇、何家集镇、老君殿镇、裴家湾镇、苗家坪镇、三川口镇、马蹄沟镇、周家硷镇、电市镇、砖庙镇、淮宁湾镇、驼耳巷乡、马岔乡和槐树岔乡共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子洲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界定子洲黄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子政函〔2014〕86号

子洲县地方标准:

DB610831/T01-2014《子洲黄豆种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

三.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子洲杂面

将碗豆和小麦按各半兑在一起,推磨成面,再加少许沙蒿面。将面擀薄切细,下出的面不仅有麦面的筋道,而且还有着特殊的豆香味儿,因而群众特别喜食杂面。

四.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圪凸

圪凸

圪凸是一种家常吃食,它是用荞面做的。将荞面用手指捻成小拇指蛋儿大小的卷儿,下到开水锅里煮食,有点儿像西安市街头卖的麻食。若倒入羊肉汤更为好吃,民歌中有“荞面圪凸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的话,这倒符合饮食烹调中“调和鼎鼐”的道理。荞面与羊肉汤搭配珠联璧合,有相得益彰之妙处。将碗豆和小麦按各半兑在一起,推磨成面,再加少许沙蒿面。将面擀薄切细,下出的面不仅有麦面的筋道,而且还有着特殊的豆香味儿,因而群众特别喜食杂面。

五.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子洲果馅

子洲果馅始于明代,古人常用来祭祀祖先或敬供神灵,故又名:"果献"、"馃馅"。南乡民俗青年男女订婚,男方要送女家8至24个馃馅为礼,平时也作为礼品馈赠亲友。最早出名的是子洲周家碱镇的馃馅,又叫大花馃馅。"周碱馃馅香喷喷,枣馅可口千层层。" 子洲果馅的 皮薄层多外表酥黄,枣馅或糖馅甜美可口,油香扑鼻。在子洲周边的地方,馃馅还有它更深刻的意义。当地男婚女嫁时,馃馅是定亲的必备礼品。定亲时,男方一定要送馃馅,过去一般是8或24个,现在最少是22个或48个,甚至更多。女方收到定亲馃馅后,就像接收到婚礼通知一样,随喜馈赠给亲朋好友。现如今,馃馅更似乎普及成了一种馈赠亲朋好友和外地宾客的首选。因而由馃馅牵头的馃馅产业链也形成了,各大弘扬子洲传统文化的食品公司涌现出来,有力地推动着子洲的经济发展。

传统做法:

1、用油跟面搅拌成酥子;再用油兑冷水(冬季少兑些热水),少滴几点碱水把面和好,揉搓成大长条。

2、把先前做好的酥子均匀涂抹在面上,用手边搓边压成薄片,卷成棒,分成份子,这就是馃馅皮子。

3、把这些油酥面团份子用手套成皮,然后把用上好的红枣煮制成的红枣馅子或者糖馅子包进去,捏严包好.

4、用木模压中点红(枣馅和糖馅的木模红点是有区别的),这样外沿鼓鼓的像圆圆的车轱辘,中间微陷的馃馅就做好了。

5、做好许多个之后,摆在平底盘内,放进老式烤炉内,上下文火,烤20分钟左右就熟了。刚烤出来的馃馅色泽焦黄,油香扑鼻,皮酥内甜,味道最佳。

六.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七.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八.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九.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十.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子洲黄馍馍

子洲黄馍馍

在子洲农村,吃白馍的人很少,多见手里拿的是黄馍。也是用软米和黄米按比例兑制,浸泡碾压后在锅中炒熟,晾凉掺人酵面,待面发蒸食。

有时还在里面包馅,一般以煮烂大豆和枣为主。黄馍有一股黄米特有的香甜味儿,人人爱吃,久食不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