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德宏芒市特产在哪里买 云南德宏芒市特产介绍视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德宏芒市特产在哪里买 云南德宏芒市特产介绍视频更新时间:2023-11-23 06:52:11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景颇“绿叶宴”

绿叶宴是云南德宏景颇山寨中既古朴又带点野性的名宴。以当地极为丰富的山菜和野味为主,采用传统的烤、煮、炸、腌等手法烹制,用肥大的树叶或芭蕉叶包盛饭菜,用树叶叠成勺、盆盛汤,因满席翠绿、全不用碗筷而得名。

逐一打开"绿包":有喷香的糯米饭,有鲜美的鱼腥草,有蜂蛹荷包蛋,还有飞蚂蚁煎饼、舂烤绿斑鸠、帕滚酸菜鱼等,真不知先吃什么好。面对整桌碧色、满席佳肴,再加上醇香的米酒、水酒和景颇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吃过景颇族“绿叶宴”,你对目前最流行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的说法就会有全新的认识。坐在“绿叶宴”边,没有碗、没有勺、没有铁制的酒具,饭是竹筒烧的,菜是竹筒舂的,盛菜的是青翠的芭蕉叶,喝汤的勺是树叶折叠成的,就连酒杯也是竹节做成的,吃的是山茅野菜、纯香的土鸡,从内容到形式,从视觉到味觉,都远离了现代饮食的概念,仿佛所面对的是一席少数民族“智慧的盛宴”。

二.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云南高峰牛

云南高峰牛原产于云南南部、西南部和中部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现在,本品种的主要产区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县、潞西县、畹町镇、临沧地区的沧源县、耿马县、镇康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景洪县,思茅地区的澜沧、西盟和孟连等县。

高峰牛最显著的特征是头短,额部宽平或微凹。眼圆大有神,耳朵比普通黄牛长大,角多粗短,公牛均有角,母牛多数无角,颈粗短,垂皮发达,体躯圆长,前躯发达雄壮,后躯呈圆筒形,背腰平直,尻部较平,尾粗且长,四肢较细,结实有力,蹄小而坚实,被毛短而细密,有光泽,毛色复杂,常见的有黑、褐、红、青和灰白色六种。

三.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瑞丽柠檬

瑞丽柠檬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瑞丽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隶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陆路距省会昆明890公里,是起于上海的320国道的终点,是昆瑞公路与史迪威公路的交汇处。瑞丽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20摄氏度,最高气温36摄氏度,最低气温3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花开四季,果结终年,是种植柠檬的黄金宝地。

瑞丽市从1998年柠檬开发至今,已种植柠檬3.7万亩,预计2008年产柠檬1万余吨,果实套袋率占70%,品种以尤力克为主。瑞丽柠檬可四季开花结果,四季有鲜果上市。所产柠檬个大,油胞小,汁多,耐储运,柠檬酸、芳香油、维生素C、果酸含量较高。加之瑞丽冬季气温高形成一个“天然大温室”,有发展柠檬反季果一大优势条件。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方针指导下及当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求形势下,德宏州及瑞丽市党委政府已将柠檬产业列为“十一五”重点发展项目,并制定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道路,实行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逐步与国内外市场接轨,向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柠檬生产基地过渡”的产业发展思路。

目前瑞丽已有大量柠檬优质套袋鲜果供应上市,价格结合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定,我们诚恳欢迎国内外热爱、关心柠檬的有志之士到瑞丽投资建厂,种植开发柠檬,地方政府将给予优惠的扶持政策。

四.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泼水粑粑

每逢泼水佳节,傣族家家户户都要做泼水粑粑。其做法是选用上好糯米水磨成吊浆粉,加入适量红糖,将吊浆粉与红糖糅合成粉团状,后用采来的芭蕉叶,叶上抹上猪油,将粉团包好压成长条形即可上蒸笼。蒸熟后的粑粑,松软而富有弹性,还可在粑粑内包上馅心。这种漏水粑粑可保存一周,变硬可油煎。有人称它是傣家年糕。

傣旺牌泼水粑粑。产品为傣味特色食品,是用孔雀之乡特有的鲜竹叶和瑞丽优质紫糯米、鲜肉、红糖、白砂糖包裹蒸制而成,寓事业有成年年高,生活滋润节节高双祝之意,且保质期长,易加热,清香诱人,甜而不腻,是居家必备之小食,佳筵配点,更是赠亲朋好友的傣家风味食品。到处可以买到。

每年的4月12日为泼水节,各个傣族村寨以及汉族同胞会分别派出代表在节日前一天到山上采花;在德宏,泼水节有“大泼三天,小泼七天”之说。也就是说集体狂欢的时间一般有三天,在这三天里,早晨的时间是大家跳舞,吃泼水粑粑的时间(免费发放哦!)。

五.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撒丕

撒丕(pie,去声),为傣家语,云南傣家的名特色小吃,米线的一种吃法。原料:汤汁:其主要成分是牛的胆汁加胃液沉淀后取上层清液再稀释后的液体,配以鲜辣椒、缅甸芫荽、花椒、香菜和酱醋等调味品调制而成。肉片:傣家特殊工艺制作的牛肉干或猪肉干,称“干巴”。米线:极细的米线。吃法:将以上原料混合后凉拌即可。撒丕还分为柠檬撒和苦撒两种,前者汤汁主要成分为柠檬水,后者汤汁主要成分如上所述。撒丕味苦、辣、麻、酸,口感清新,鲜味十足,实为消暑佳品。同时撒丕也具一定药效,可清热解毒。

六.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油炸食品

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在傣家菜肴中有充分的体现,比如傣味蜂蛹就是云南昆虫席里的一道名吃,是把精心挑选的蜂蛹炸酥后加入木姜子、洋番茄汁、胡辣椒、柠檬水、茶树、香根等调料凉拌,不仅酸辣爽口,更兼平衡荷尔蒙之功效。而辣子牛皮则是一道下酒的好菜,制作时将小黄牛皮中间皮层切成条,在食用油中用小火焖煮,至牛皮呈透亮时捞出控油,晒干收存。食时再将其用油小火慢炸至雪白,看起来就像北京人吃的“炸虾片”,口感也是一样的酥脆,只是要蘸“喃咪”或椒盐吃,辛香回甜。

“豪甩”是云南德宏傣家的风味小吃,是当地人日常离不开的一道点心。用料为当地产的干豌豆粉和上等饵丝,制作时先把碗豆粉调制成稀豆粉,把饵丝烫好后放入葱姜末、精盐等调味,再佐以草果、辣椒酱、八角油、白兰花油,连稀带干吸流下去,浑身上下感觉很舒服。

七.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陇川枇杷

陇川枇杷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陇川枇杷是2001年从福建福清市融城镇引进发展起来的,引进的品种主要有“长红3号”、“解放钟6号”和“早钟6号”,陇川县的枇杷品种优质,果大、味甜、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到四川、重庆、贵州等周边省市,为广大果农带来滚滚财源。

陇川县坝区旱地土壤属于赤红壤,土层深达2米以上,有机质2.52%,全氮0.13%、P2O50.06%、K2O 1.97%,pH 5.3~6.5,坝区海拔940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太阳总辐射590.34Kj/cm2,年日照时数2 334小时,年平均气温18.9℃,年积温6 777℃,最热与最冷月平均气温差12.2℃,最冷月平均气温11.7℃,极端最低气温-2.9℃,最热月平均气温23.4℃,年平均日较差13.2℃,年平均降雨量1 750m m (冬春季16%、夏季64%、秋季20%),历年平均降雨日165d,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9%,风速为1.5m/s,霜期短,年无霜期长达300d。

陇川冬无严寒,枇杷不存在幼果滞长期,长红3号在春节前后成熟,成熟期相对福建提前约25天,有利于提前上市;冬春季少雨(降雨量约280mm),光照充足,特别是在枇杷果实成熟期的2~5月,日较差达15℃以上,有利于果实着色和碳水化合物积累,品质好;夏无酷暑,有利于树体营养生长。陇川坝区气候、土壤条件很适宜枇杷的生长、发育。

陇川县于2001年6月,先在陇把镇户岛村的旱地种植连片示范种植枇杷450亩,约2.9万余株,栽培品种主要是解放钟、长红3号和早钟6号;到2003年4~5月,解放钟、长红3号品种有部分初花挂果,据测定解放钟最大单果重达104g,其中可溶性固形物11.7%,长红3号最大单果重达52g,可溶性固形物13.8%,可食率约70%。示范种植成功后,2003年陇川国营农场连片种植枇杷约2310亩。截止2004年12月全县枇杷种植面积约3510亩。陇川大规模种植枇杷是按商品生产来定位的,因此实行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种植、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开发思路;大面积枇杷园布局在以陇川农场(陇把镇)为中心,海拔940~l050m、历年耕种的平地和缓坡高产旱地上,其中户岛村450亩示范基地修建了水利设施;种植品种为红肉类的解放钟、长红3号、早钟6号;技术及苗木来源于福建省福清市融城镇幸福果林场,场长林紫钦长住陇川指导枇杷种植开发。

2005年管理最好的约105亩枇杷挂果,春节前后早熟品种长红3号陆续成熟上市,最大单果重75g,充分成熟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6.8%;中晚熟品种解放钟4~5月成熟上市,最大单果重157g,充分成熟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5.7%。枇杷果在陇川售价高达20元/kg,陇川枇杷吸引了省、州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内外水果经销商前来参观。2005年4月浙江省金华市果树研究所金根清所长参观后认为,陇川枇杷果大、味甜,品质远远超过福建、浙江的枇杷。种植户杨春刚种植枇杷约2.55亩,收人达1万多元,为带动广大农户发展枇杷生产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目前陇川户岛枇杷已经注册商标,农户制定章程建立了枇杷协会。2006年是户岛枇杷种植整整4年,同时,4~5月份也是户岛枇杷集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预计2006年户岛枇杷产量约为40吨左右。

八.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滇青

滇青属于云南有悠久历史的茶叶,是采用大叶种茶树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后,用太阳晒干而成的优质晒青茶。它与历史上经过后熟阶段(即后发酵)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品质风格各不相同。历史上的滇青是按季节命名,有春尖、春中、春尾、二水和谷花等品质级别。

现代的滇青就是选用晒青毛茶未经过后熟阶段直接筛制而成,分为:春蕊、春芽、春尖、甲配、乙配、丙配和春玉等花色等级,是云南绿茶中别具一格的优秀产品。滇青茶有经久耐泡的特点,除可作一般茶叶冲泡饮用外,还宜作烤茶冲泡饮用。云南民族地区,有好饮烤茶的习惯。烤茶,就是将茶叶放人特制的瓦罐里,然后把它放在火塘上焙烤,边摇动瓦罐边焙烤,使茶叶均匀受热而又不至烤焦,待茶叶烤到黄色后,将沸水冲入瓦罐,即可取茶汁饮用。烤茶又浓又香,颇有提神醒脑和消除疲劳等功效。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阿昌刀

 户撒刀也叫阿昌刀,因产于阿昌族聚席的陇川县户撒乡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沐英西征时曾留下一部分军队驻守户撒屯垦,他们将打制刀具的技术传给了阿昌同胞,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户撒刀工艺独特,质地精良,锋利耐用,有“柔可绕指,削铁如泥”之誉,在省内外久享盛名。工匠们还喜欢在刀鞘上镌刻“龙飞凤舞”、“猛虎长啸”、“东方口出”等风格多样的图案,并对刀柄精心镶嵌装饰,使之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户撒刀的品种有生产生活用刀、匕茸、长刀、景颇刀、藏刀、维吾尔族刀等120多个品种,远销西藏、甘肃、内蒙等省区及缅甸、泰国、印度等国。

十.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潞西遮放米

遮放米产于潞西市遮放镇遮放盆地,色泽白润如玉,米饭清香可口,软滑适中,粘而不稠,泠不回生,营养丰富。自元朝始,被历代王朝指定为潞西土司进贡之物,年有定量。一九五九年被国务院定为接待外宾宴会用米。本品采用传统稻种传统方式耕作,经最新加工设备和工艺精制而成,清洁卫生,是家居自用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遮放米是积传统稻谷的精华,取天地之灵气在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珍贵软香型食用米。遮放米的名称都以“毫”字开头,有毫安公、毫安秀等,均为晚熟高杆低产稻种,“毫”傣语为祖宗流传下来的米饭。产区傣族以种传统水稻,吃传统米
饭为荣,连耕作也保持了牛犁人薅的传统方式,即使在“大锅饭”追求高产量的年代,也从不间断种植。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物质短缺年代的结束,人们的生活追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吃“遮放米”成为时尚,随着需求的增加,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潞西市的传统品牌商品。

具有遮放米品质特性的,仅为遮放盆地东南三台山峡谷、龙江峡谷、莫里峡谷“三峡”交汇的海拔840米处10万亩水田区域, 最高年产量3000万公斤。这里,土层肥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流动快,有多处温泉、暗河出露,多股林泉流入,不施化肥农药,少有瘟、虫、病害,形成遮放米特性的气候生态环境。若干年来,有不少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后引种作异地试验种植,均不成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