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北京特产老家味道 北京特产有哪些食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北京特产老家味道 北京特产有哪些食品更新时间:2023-12-23 03:02:54

一.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孙老家朝天椒

1992年,孙老家镇王集村最先种植朝天椒,采取套种模式,地膜覆盖,效益可观。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从河南省内乡县聘请技术员,在全镇范围内发展朝天椒。镇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购买朝天椒种子、专用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补贴给农民,并规划丰产方,采取瓜椒套、麦椒套等多种模式,根据各村特点,让农民选择,逐渐形成以王集行政村为中心的多个生产基地。1999年,镇党委政府提出“朝天椒红起来,孙老家富起来”的口号,朝天椒很快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2001年,全镇种植朝天椒1533公顷,每公斤1.4元,总收入近5000万元,人均单项收入达1000元。孙老家镇被誉为“山东省朝天椒生产第一镇”。此后,朝天椒由单一的鲜椒销售变为鲜椒、干椒两种销售方法。干椒更易保存与运输,利润更为可观。2004年,王集村率先引进烘干机,对鲜椒脱水加工。至2006年,全镇共上烘干机300台,当年冬季干椒每公斤售价20元。2009年,全镇种植面积200公顷,年产量3258吨。产品销往山东、河南、四川、辽宁、黑龙江等地。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二. 北京市 西城区 北京玉器

北京是中国的玉器中心,一大批玉器艺术品云集在北京崇文门花市一带。北京玉器大体分作两大类,一是件活,包括玉炉、玉瓶、茶具、人物、鸟兽等,二是小活,包括戒指、项链、印章、烟斗、另针等,十分细小精致。

三. 北京市 昌平 爆肚冯

爆肚冯是北京著名小吃开创于清光绪年间,是百年老字号了,如今第三代、第四代冯氏传人已将“爆肚冯”发扬光大,分店很多,吃的人也络绎不绝。

清光绪年间“爆肚冯”由山东陵县人冯立山创业于北京后门巧经营爆肚。清光绪末年由第二代传人冯金河(1888年生)继续经营爆肚。在经营中潜心钻研、精心制作,使爆肚味道浓厚,深受宫内画匠、太监以及旗人的偏爱。后经宫内当差的太监推荐,爆肚冯成了清宫御膳房专用肚子的特供点,及至清帝逊位,清宫的专供也渐渐取消了。为了维持生意,冯金河便迁至前门外廊房二条与爆肉马、烫而饺马等五家组成了一个小吃店。被当时各界誉为小六国饭店的美称。

1937年事变后成为北京著名的门框胡同小吃摊群中的重要美食。第三代传人冯广聚自幼跟着父亲学习继承传统制作方法,而且对原料的精选细微上下功夫,尤其在佐料的配制上细心钻研、大胆创新,使其爆肚的色、香、味俱佳。曾受到各界顾客的好评。

1935年在门框胡同北段路东开设了爆肚冯饭馆,因1937年事变的影响关闭,从而在门框胡同南段与豆腐脑白、年糕杨、厨子杨、爆肚杨、豌豆黄宛、年糕王、复顺斋酱牛肉老店、奶酪魏等形成了门框胡同小吃街。康家的老豆腐、包子杨的包子、祥瑞号的褡裢火烧、德兴斋的烧羊肉以及羊头马的羊头肉,皆为门框胡同的名吃,并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品尝,如文人墨客的鲁迅、巴金、丁玲等;影视界的韩兰根、陈燕燕、白杨等;戏曲界的金少山、裘盛戎、荀慧生、尚小云、李万春、谭富英等皆是门框胡同常客。从1937年—1957年是门框胡同最风光的时代,由于合作化合营与合营运动的来临,爆肚冯与爆肚杨合进门框胡同的同羲馆饭馆,其它摊合进大栅栏西口的国营茶馆,因此便结束了门框胡同小吃的命运。合营时冯广聚之妻刘凤文进入同羲馆,做为资方代表继续负责爆肚、涮肉这一摊工作一直干到八五年退休。由于合营后的同羲馆由这些合营过来的传人继续负责各种小吃的制作,继续赢得电影界、梨园界、曲艺界、文人墨客的偏爱。成为他们品尝真正北京风味小吃的重要场所。

1999年9月18日与1999年9月21日两次被请到钓鱼台国宾馆与羊头马、老月盛斋、豆腐脑白为庆祝五十年大庆及国宾馆馆庆为国家领导人现场制作。国家副总理钱其琛,中央各大部部长、副部长、各国驻中国大使,都前去品尝地道的北京小吃。爆肚冯的“爆肚仁三品”于2000年4月26日被国家国内贸易局评为中国名菜点。在北京晚报4月28日正式登载公布。1998年至1999年爆肚冯申请并建立了北京市爆肚冯餐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1月,北京申奥成功清真烹饪技术大赛,爆肚冯获得金奖,并且获得个人金牌。

四. 北京市 密云 香葱猪蹄

香葱猪蹄

原料:葱50克,猪蹄4个,食盐适量。

做法:1、将猪蹄拔去毛桩,洗净,用刀划口。2、将葱切段,与猪蹄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和食盐少许,先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炖熬,直至熟烂即成。

五. 北京市 昌平 豆面糕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疑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

六. 北京市 丰台区 北京蜂王精

四十多年前,中国第一家致力于营养保健品的品牌——国内第一支复方口服液北京蜂王精诞生了,于是中国人喝上了第一代强身健体的营养物;今天,当一幅印着《老北京中轴风情图》的北京蜂王精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洋溢着浓郁的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北京蜂王精,成为中国老字号的代言,更为中国老字号的发展之路树立了榜样。北京蜂王精用它恒久如一的品质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诉说着一个老字号“永葆青春”的秘密。



北京蜂王精一直以创新为理念,紧跟时代潮流,此次也抓住民族文化复兴这一契机,以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吸引顾客,推出全新包装的礼品装产品,不但迎合了现代消费者追求文化和品位的新理念,同时也为众多老字号重塑形象树立了标杆。据悉,此款包装采用了中国闻名民俗画家,多次为天安门、中南海、哈佛大学等重要场所做画的刘洪宽老师的《老北京中轴风情图》中的一部分,被故宫博物院史学专家朱家溍先生盛赞为“天衢丹阙”,极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又彰显出国际品牌的厚重和品味。此款包装的出现不但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同时引发行业关注,一时间“文化成就经典”,“文化成老字号崛起契机”的说法不绝于耳,北京城似乎又涌起了当年的“蜂潮”。

七. 北京市 朝阳区 老北京杏仁茶

杏仁茶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一种风味小吃。它选用精制杏仁粉为主料,用龙凤铜制大壶烧制的沸水冲制,配以杏仁,花生,芝麻,玫瑰,桂花,葡萄干,枸杞子,樱桃,白糖等十余种佐料。色泽艳丽,香味纯正,是滋补益寿的佳品。

旧时售者均为回民,是老北京的早点之一。“清晨市肆闹喧哗,润肺生津味亦赊。一碗琼浆真适口,香甜莫比杏仁茶。”(《天桥杂咏》)。小贩挑担卖杏仁茶和豆腐浆,两头各备一锅。下面生煤炉,上面置一筒形圆锅,外面用竹皮包扎隔热,又镶上有花纹的黄铜皮,很是清洁美观,使人一见就有好感。北京过去小贩经营食品及盛器,很讲求美学,外表总尽量使之干净漂亮,货品也力讲质量,以作竞争的有利条件,这是北京小贩的特点。

作家韦君宜写过一篇《忆老北京的早点》,提到杏仁茶时说:“那杏仁茶是锅里现熬的,又热又稠,里面还有一点桂花。和我们现在买的塑料袋装自己冲来喝的杏仁霜,可是大不一样,怎么也冲不出那个味儿。”

老北京早点兴喝甜浆粥,后来是杏仁茶,而豆浆(当时叫豆腐浆)的出现更晚,后两者一般一起卖,清晨街巷常闻“豆浆粥开锅,杏仁茶吆!”制售者多为山东人,当时经常是杏仁茶卖完,而豆浆还能剩下半锅。

八. 北京市 怀柔 怀柔杏仁

杏仁是健康食品:大杏仁富含蛋白质和钙质,有利成长。很多素食者习惯把杏仁作为零食和菜肴营养依据:杏仁可补充蛋白质和重要的矿物质,例如铁、锌,以及维他命E。杏仁具有补充能量的特性,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这两种物质都非常有助于控制甚至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并具有抗氧化功能,所以非常有利于预防心脏健康以及糖尿病等。

美国塔福茨大学抗氧化剂研究室主任杰福瑞.布鲁伯格博士在北京举办的“生物活性物质学术研讨会”上,发布了他的一项研究成果,即大杏仁皮中的抗氧化剂与大杏仁中的维生素E能够产生协同功效。

研究人员发现,大杏仁皮中含有一种被称作类黄酮的抗氧化剂,这种抗氧化剂也存在于葡萄酒、茶、水果和蔬菜中。类黄酮作为抗氧化剂能保护人体细胞,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即“坏胆固醇”)受到氧化作用的攻击。

目前科学家已分析鉴定出了20多种类黄酮,在大杏仁中发现了一组独特的类黄酮化合物。杰福瑞?布鲁伯格博士说:“血液测试表明,食用带皮的大杏仁能够使人体内类黄酮和维生素E的含量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还表明,用大杏仁、大豆、胶粘纤维、植物固醇等有益心脏健康的食品组成的组合膳食能够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其效果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斯他汀类药物相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科技室主任霍军生博士表示,维生素E和类黄酮在抵抗衰老和促进心脏健康方面有着显著作用。无论是大杏仁表皮中类黄酮的协同作用、还是大杏仁在组合膳食中的协同作用,都使人们看到了大杏仁中维生素E和类黄酮有较强的功效。

九. 北京市 通州区 北京王麻子剪刀

产地:中国北京。特点:剪刀口顺轻松,刃薄锋利,韧性好,强度高,头长把宽,轴粗有力,剪尖灵巧,槽口易磨,不崩不卷,经久耐用。( 北京)

十. 北京市 延庆区 北京清酱肉

北京清酱肉与金华火腿、广东腊肉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肉,是我国传统食品,北京著名。这种肉制品创制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原料配方:猪肉50千克、细盐2.5~4千克、-25克、花椒50克、大料50克、小茴香50克、甘草(用细布过滤)50克、酱油适量。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