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内蒙古土默特产品 内蒙古自治区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内蒙古土默特产品 内蒙古自治区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4-08 13:41:12

一.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察哈尔右翼后旗 内蒙古烤羊腿

烤羊腿是蒙古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佳肴名菜。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相传,生活在中国北方广阔大地上的狩猎和游牧的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只的猎物和整羊进食。人们逐渐发现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后腿,便经常割下羊后腿烘烤。单独烘烤的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时间快,而且更加味道鲜美,食用方便,烤羊腿遂逐渐代替了烤整羊。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羊腿烘烤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使其形、色、味、鲜集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

烤羊腿的做法是:取剁去小腿的羊腿一只洗净,在肉表面深划十字花刀,刀口深至骨,放入烤盘内,加入胡罗卜丝、芹菜段、葱丝、姜块、蕃茄块,再加入胡椒、料酒、酱油、精盐、清汤等调味品,放入烤箱,烘烤约四小时左右,等汤近无,肉干呈酱红色时即可出炉,整羊腿盛盘上桌,用刀切割成小块,供佐酒下饭。

二.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正镶白旗 内蒙古炒米

内蒙古炒米

蒙古语称为蒙古勒巴达,也称包勒圣巴达。蒙古族日常的主要食品之一。

炒米是由糜子米炒熟后碾去外壳而得的米粒。加工方法是将纯净的麻糜子,用水浸泡后,上锅闷蒸,然后在炒锅上炒熟,冷却,去掉外壳。加工好的炒米,色黄而不焦,米坚而不硬,晶莹明亮,泡在奶茶中色味香美,酥香可口。由于经过水浸,使糜子皮表层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渗透到米粒中,增加了炒米中维生素的含量。又由于蒸炒后迅速冷却干燥,使糊化后的淀粉固定在原有状态,因为炒米是他们的传统食品,在蒙古族家庭中,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吃炒米。吃时将米置于碗中,用奶茶泡至柔软时,拌着奶食品吃,或者用白奶油加糖拌着吃,或者用鲜奶煮炒米奶粥吃,也可以煮炒米肉粥吃。也可以干嚼着吃。炒米食水量低,耐贮存。便携带,不易霉坏变质,适应牧区生活的需要。

三. 内蒙古 通辽 科尔沁区 科尔沁蒙古馅饼

科尔沁蒙古馅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蒙古馅饼是科尔沁一种传统的特色美食,在通辽市民族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保护好这一特色美食,使其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使通辽特色饮食文化走向全国,一直是通辽市工商局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次调研,认为蒙古馅饼应有自己的商标,形成品牌优势,做大做强蒙古馅饼产业,把“科尔沁蒙古馅饼”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辽市工商局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和市商务局积极合作,请示自治区工商局、国家工商总局,积极商讨注册“科尔沁蒙古馅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事宜,尽力指导和帮助通辽市餐饮行业协会设计制作商标图样和申请材料。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在9月28日终于以通辽市餐饮协会的名义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注册商品(30类)和服务(43类)两个类别的“科尔沁蒙古馅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商标局对“科尔沁蒙古馅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受理,标志着通辽市餐饮服务行业迈向了品牌发展新的阶段。

蒙古馅饼的诞生有800年的历史。相传800多年前,科尔沁始祖哈布图哈萨尔晚年喜爱面食“兀都麻(烧饼)”,后来,王府中的厨师借鉴中原地区葱油饼的制作方法,以小麦面做皮,用牛羊肉为馅,手工压制成饼,两面煎至金黄色,使之外皮酥香软糯,肉馅鲜嫩清香。哈萨尔食后大悦,名之为“沙粒饽饽(馅饼)”。400年后,这种食品随着部落的迁徙,被哈萨尔的后裔带到科尔沁草原广泛流传,被称为“科尔沁蒙古馅饼”。历史上,“科尔沁蒙古馅饼”曾经是“大清国母”孝庄文皇后和康熙、乾隆皇帝的最爱美食。由于它历史悠久、制作独特,酥软香嫩、营养丰富,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已经成为科尔沁草原上的各族人民喜爱的食品。2003年元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通辽视察期间,在通辽科尔沁宾馆就餐,“科尔沁蒙古馅饼”成为主餐之一,曾受到-赞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以及冯小刚、李双江、蒋大为、德德玛等艺术家,都曾食用后并给予高度评价,赞誉为“草原饮食文化中的精品”。

由于科尔沁蒙古馅饼的独特风味,在1990年北京举办的第11届亚运会上,备受各国运动员的青睐;2002年,“科尔沁蒙古馅饼”被评为“内蒙古名点”;2012年在黄河美食节上获“中国名点”荣誉称号;通辽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于2012年10月24日成功制作出中国最大的“科尔沁蒙古馅饼”(直径5米、厚2厘米、重325公斤),并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至此,历经四百余年传承的“科尔沁蒙古馅饼”名满中华,成为餐饮界的标志性美食。

“科尔沁蒙古馅饼”是生活在科尔沁草原上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并传承与发展的特色面点食品,拥有浓厚的草原文化底蕴,在各级烹饪大赛中先后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地方名点。注册“科尔沁蒙古馅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于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美食文化名片,弘扬科尔沁美食文化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白宝龙)

四.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苏尼特左旗 内蒙奶皮

内蒙奶皮

五.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腰带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素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僵时又能保持肋骨的稳定、垂直,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束。女子扎女子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

六.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察哈尔右翼中旗 蒙古奶食

当地蒙古族奶食

蒙古族传统饮食离不开肉和奶。奶制品有黄油、奶油、奶酒、奶豆腐、奶皮、奶茶等。还有携带方便、耐饿的炒米。

黄油,蒙古语称“希日陶苏”,奶食品之冠是黄油其味道独特纯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牧民招待宾客的佳品。黄油可以从奶皮子里提,可以从白油中提,也可以从鲜奶凝结出的油皮中提取。

奶茶,亦称蒙古茶。蒙古人最喜好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俗话说,牧区“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奶茶的熬法,通常是将青砖茶或黑砖茶捣碎,抓一把茶装在小布袋里(也可不装袋),放入开水锅里煮,茶在锅里翻滚时,要不断用勺子搅拌,三四分钟后,即把新鲜牛奶徐徐加入。鲜奶与水的比例,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习惯。奶茶开锅后,又以勺频频翻搅,待茶0融、香气扑鼻时,即成。一般为浅咖啡色。有的地方加点盐,有的在喝茶时随用随加。此外,有的地方把炒米或小米先用牛油或黄油炒一下,再放进茶里煮。这样既有茶香味,又有米香味。

奶酒,蒙古人传统的酿酒原料是马奶,故称马奶酒。烈性奶酒的做法是,将新鲜生奶倒在木桶或瓮里,置向阳处,用木杆来回搅动,待发酵脱脂后,把剩余的奶浆倒入铁锅内蒸煮。蒸锅上罩一个80厘米高的形如蒸笼的木桶,靠桶的上端放一个双耳瓦罐,瓦罐上方把装有冷水的铁锅坐在木桶上,桶的周围和上下用布或毛观点、麻袋等物紧紧围住。蒸锅下用猛火烧,水蒸气随筒散出,酒精凝在冷水锅里,滴在瓦罐里,即成奶酒。做工精细的酒,无色透明。其工艺流程为六蒸六酿,即头次酿的奶酒称“阿尔乞如”,酒力不大,度数不高,再将“阿尔乞如”倒入锅内,加上一定数量的酸0酿出来的酒,称为“阿尔占”(回锅酒。三酿的称“和尔吉”(二次回锅酒),四酿的称“德善舒尔”。其酒精含量一般不超过30度。也为达斡尔族饮料,由高度发酵的酸奶分解出油后蒸馏而成。一般在夏天奶多时制作。头锅酒有少许白酒及酸奶味。度数不高。

奶豆腐也称奶干。做法一:把熬奶皮子剩下的奶,或制黄油后余下的奶渣,待其发酵后,用麻布滤去水分,放进锅里慢火煮,边煮边搅,待其稠糊时,装入布袋压榨,挤出黄水后,倒入木模,便成方块,再切成长条或小方块,晒、晾干即成。做法二:把鲜奶放置发酵后,撇取上层白油,再倒入锅里煮熬。等奶呈老豆腐,装入刻有各种图案的木模,放通风处晾干即成。白色透明有油性的为上品,发黄较硬的次之。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

奶皮子做法:将新鲜牛奶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熬,待牛奶稍微滚起后,用勺子不断翻扬,至泛起泡沫为止,停火后,冷却到第二天,一层奶脂凝结于表面,像蜂窝状麻面圆饼,用筷子挑放在案板上,折成半圆形,在通风处晾干。放入茶中或跟炒米拌在一起吃均可,香甜可口,营养价值极高。秋季是制作奶皮子的黄金季节,原奶质量好,奶皮子就凝结得厚。

炒米,蒙语叫做“蒙古勒巴达”,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它是用糜子经过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兑酸奶和白糖等搅拌,解饿又解渴,清香爽口,是别具风味的传统食品。

七. 内蒙古 赤峰 巴林左旗 蒙古刀

蒙古刀刀身一般采用优质钢打制,长十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刀柄和刀鞘有钢制、银制、木制、牛角制、骨头制等多种,表面有精美的花纹,有的还填烧珐琅,镶嵌宝石。近年研制生产的驼骨彩绘鞘蒙古刀成为工艺珍品,畅销海外。还有工艺精湛、实用的马头弯刀。

蒙古刀刀身一般采用优质钢打制,长十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刀柄和刀鞘有钢制、银制、木制、牛角制、骨头制等多种,表面有精美的花纹,有的还填烧珐琅,镶嵌宝石。近年研制生产的驼骨彩绘鞘蒙古刀成为工艺珍品,畅销海外。还有工艺精湛、实用的马头弯刀。蒙古刀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大小不一。主要用来杀羊吃肉,也是男子汉的佩饰。不戴蒙古刀的男子汉,妇女们多看不起。但蒙古刀并不是械斗的工具,在牧区很少打架动刀子的。蒙古银匠最拿手的技术就是做刀。刃用好钢,柄用牛角、红木做成。从前的蒙古刀比现在复杂、实用而漂亮,鞘中有孔,可插象牙或驼骨筷子。鞘上有环,环上缀有丝线带子。丝线带子一头有环,可以挂在胯上;一头编有蝴蝶结,下面是穗子;一头有勃勒。勃勒是一种银子打的圆形饰件,上面有花纹,中间嵌有珊瑚大珠。蒙古刀的勃勒,也有用绸缎刺绣的。刀鞘用金、银、铜做成,上刻龙、虎、兽头、云纹图案,象牙筷的大头一端还套有银束子。民间传说饭菜下毒用它可以试出来。

八.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海拉尔 内蒙古黑木耳

黑木耳主产于呼伦贝尔盟林区和赤峰市等地,黑木耳是低等植物中的一种好气性腐殖真菌,主要生长在腐烂的柞、榆、槐、桦等树上。黑木耳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被称之为“素中之荤”,在医学上可用来益气强身、活血、止痛。

九.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内蒙古黄芪

内蒙古黄芪又称正北芪。豆科。亦名黄耆。多年生草本,根甚长。以根入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中医学上有“圣药”之称,亦可作为滋补食品。内蒙古黄芪含粉质、糖份高、条秆粗壮,前身色鲜黄,畅销国内外。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

十.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商都县 袖珍蒙古包

袖珍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以蒙古族特有房屋——蒙古包为原型结构制作,直径28厘米,高30厘米,毡面绣花。内装牛角杯、银碗、哈达、蒙古刀、牛骨筷子各一个,既古朴典雅,又具现代气息,既美观精致,又可作为储物盒,具有实用功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