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州家乡特产 黄冈黄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州家乡特产 黄冈黄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3-12-24 19:29:02

一.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黄州糍粑

糍粑,为黄冈地区传统名吃。“杀年猪,做米酒,打糍粑,腌腊肉!”打糍粑是黄州流行的年俗。对于黄冈人而言,打糍粑的象征意义甚于物质意义。打糍粑往往与杀年猪“两盘同开”。吃着新鲜的猪肉,就着新鲜的糍粑,那份新鲜劲把整个一年都能照亮。如今黄冈的传统年俗正在流失。

打糍粑是江淮一带的旧俗。糍粑曾是黄冈老百姓过年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之一。年前,家家户户打糍粑,亲戚邻居都来帮忙。在打糍粑之前,先将糯米淘净浸泡两三天后,放入木质蒸笼大火蒸熟。“为防止蒸锅水烧干,要不时地沿锅边向蒸笼里加水”。

将蒸熟的糯米拿出来放到“地窝子”里,“地窝子”是用硬石头做的,有80厘米见方,中间掏成半圆,男人们用枣木棒不停地捣地窝子里的糯米,糯米太黏捣着费劲,往往是一群男人,一边转圈捣一边唱号子歌。等到糯米全变成面团没有米粒而且很黏时,就打好了。刚打好的糍粑,冒着热气、闻着清香、摸着柔软、看着洁白、吃着滑嫩。

将整团的糍粑都拿起来放在一张大门板上,平整成大约5厘米高的样子,等糍粑慢慢变冷变硬后,用刀切成块,用瓦缸或桶装新鲜的冷水浸泡。春节时可以将糍粑油炸、火烤、打汤等,来招呼客人或自己食用。

糍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来访,最好的见面礼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糍粑,或煨一罐鸡汤糍粑。若将糍粑包上各种馅料,油炸烤煎,风味更加独特鲜美。包馅的糍粑不宜久存,切成块状的糍粑久放干裂,可用清水泡之,勤换其水,可保存3个月以上。

二.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甘蔗东坡肉

甘蔗东坡肉

东坡肉是最典型不过的中国食物。加上甘蔗就更一样。甘蔗切成片,和东坡肉共同蒸制,然后,甘蔗水渗入肉中,别样的清新滋味。

三.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软萩粑

软萩粑是湖北省大别山一带的一种风味小吃,它将野生软萩(鼠曲草)扎碎与糯米粉粘米粉加60℃温开水揉成面团,黑芝麻加白糖拌匀做馅,做成圆饼再用微火烙制而成。

制作原料:

野软萩菜1斤糯米粉2斤粘米粉1斤黑芝麻0.6斤红糖0.5斤

制作方法:

(1)将软萩曲菜扎碎与糯米粉粘米粉加60℃温开水揉成面团待用。

(2)黑芝麻加白糖拌匀做馅待用。

(3)把揉成好的面团分成15个小面团,然后用面团将芝麻馅包好做成圆饼。

(4)将做好的软萩粑圆饼用锅至微火烙制而成。

烙粑技巧:

相比较而言,烙粑没什么讲究,在锅里加一点油,烧热后放粑,待粑皮烙硬了就翻面。如此反复多次,粑就熟了。完全烙熟的粑,是柔软的,有些黏。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黄州东坡饼

东坡饼是黄州地方风味名点,距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相传为苏东坡设计,由安国寺大和尚参寥试制成功。

制作方法:这是一种“千层饼”,系用上等细面粉做成蟠龙状,用麻油煎炸,片片如薄丝条,然后撒上雪花白糖。

特色:具有酥、香、脆、甜的特点。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遂将此饼叫做东坡饼。当地人一般用来招待远道来的贵宾,也有的逢年过节作为馈赠礼品。

五.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黄州炒汤圆

黄州炒汤圆是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的特色小吃。黄州炒汤圆其色泽金黄,外焦内软,香甜可口,食而不腻。

黄州炒汤圆是黄州地方风味名点。自清光绪元年(1875)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此汤圆为秋冬两季时食品,操作复杂,技术性强。每年八月十五至翌年正月十五,都是盛销时节。炒汤圆主要原料有糯米粉、桂花、香麻油、芝麻屑、白棉糖。制作时用糯米粉做包皮子,其余做馅子,炒前用麻油将锅擦亮,炒时先小火下汤圆,放少许油。随后边炒边放油,边加高温。这样越炒汤圆越大,越松越好看,圆的成方形。

六.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黄州烧梅

馅芯以肥肉、熟馍、桔饼、花生、葡萄干、冰糖、桂花、红绿丝等制成;用薄面皮包馅,封口处呈梅花形,故名。可蒸、可炸、可烤,香甜可口。

黄州烧梅是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的特色小吃。黄州烧梅是黄州区的汉族传统名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亦叫石榴烧梅。可蒸、可炸、可烤,香甜可口。

烧梅,黄州府城的传统甜食名点。相传在北宋初年就创制出来,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当时黄州为八县生员应试之地,各地考生喜食黄州烧梅,店家就在烧梅上端点了一点,象征红顶子,祝考生科场如意,高榜及第,又含有“榴结百子,梅呈五福”之意。

烧梅的制作方法是将肥膘猪肉、馒头、橘饼、花生米、冰糖、葡萄干等切成小丁,略炒,以不冒油为度,再用桂花、红绿丝、白糖调合成馅。面粉加水适量,放少许精盐揉和,醒约3分钟,搓条,切小,案上撒上干淀粉,擀成荷叶形成薄皮,放入馅心,加少许麻油。或炸、或烤、或蒸。其味香甜可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黄州烧梅既可笼蒸,也可用麻油炸食,每逢迎亲嫁娶,欢度节日,黄州人总喜欢做烧梅,办“烧梅酒”,烧梅是黄州人待客的名点。

“顺香居”位于汉口花楼街、交通路的交汇处,是一家经营重油烧梅近五十年的老店。该店的烧梅油重而不腻人,形如银菊,味道鲜美,久负盛名。

七. 广东省 中山 家乡芦兜粽

中山的粽另有自己的特色,因为中山人比较喜欢改良、研究,特别擅长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古时,村民觉得郊野多芦兜,认为这种百合科野生植物别无用途,不妨用以试作裹粽。果然,芦兜叶味融入于粽,别有风味。故此,日久成为家乡特色的芦兜粽。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黄州东坡肉

苏轼,又号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造诣很深,而且对医学、考古、水利等诸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并对膳食、烹饪亦颇有研究,可谓知味善尝,既会吃,又会做,是一位著名的烹饪学家和美食家。以其别号东坡命名的菜点很多,且流传有不少的趣闻轶事,其中尤以名肴“东坡肉”的传说最为广泛。并以其不凡的来历,响誉古今。

北宋元丰二年十二月(公元1080年初),苏轼因“乌台诗案”受挫,被贬至黄州任协团练副使。由于贬职,每月薪俸不多,生活不宽裕。后经老友马正卿为他请得黄州城东旧时营防废地数十亩,让他在那里亲自带人开垦耕种。于次年的冬雪天,苏轼即乔居黄州坡东坡躬耕,在荒地树林里筑起了一间草房,并在房壁上绘上雪景,名日“东坡雪堂”,因而自号“东坡居士”。在这里除常与人赋诗下棋外,闲暇时便研究起烹饪技术,还亲自烹制各式菜肴。经常与友人一起吟诗唱酬,煮肉喝酒,借以发泄政治上失意苦闷。

驰名全国的“东坡肉”,这一楚乡湖北特有的传统名菜,素为人们所熟知,它是由苏轼亲手制作始创于黄州。后来,随着苏轼的升迁,此菜传遍大江南北,曾相继被介绍流传于苏、杭等。并受到人民的崇高赞誉。在湖北,乃至在杭州、四川都是上等名菜。据说在广东和江浙以及海南岛一些地方,也盛行吃“东坡肉”,的习俗呢。盛而不衰的“东坡肉”,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那么,黄州“东坡肉”又是怎样创制出来呢?因黄州物产丰富,粮多猪多,肉价便宜,又因苏轼向喜食猪肉,有一次家来客,他即烹制猪肉飨客,把猪肉下锅,着水放调料后,以微火中慢慢煨着,便与客人下起棋来,两人对奕,兴致甚浓,直至局终,苏轼才恍然想起锅中之肉。他原以为一锅猪肉定会烧焦,急忙进厨房,顿觉香气扑鼻,揭锅一看,只见猪肉色泽红润,汁浓味醇。品其便醇香可口,糯而不赋,并博得客人们高度评价,苏轼本人也由此得到了启发。尔后如法复制,同样味美,自这以后,他便常做此菜,有额待客,无额自食。并还将烹制这道菜的经验进行总结,写了一首《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见《东坡续集》卷十)

苏轼的煮食猪肉,确属烹制得法,按他自己总结的烹饪要领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东坡肉,味极鲜美。因为,“慢著火,少著水”能使汤质稠浓,味道自然醇厚强烈。而在当时,又由于苏轼的名望,特别在知识分子中间,曾被“传为美谈”。菜因人传,加上黄州人民怀念和敬仰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并将他所创的这种香美软烂的佳肴——红烧肉,命名为“东坡肉”。后世厨师还在东坡肉中增添了两种原料:冬(东)笋、菠(坡)菜,使其更加寓意深长。

黄州东坡肉,因其味美香醇,脍灸人口,自古倍受人们喜爱,故成为鄂东地区筵席饮宴中的一道名菜。而今,凡去黄州赤壁览胜的游客,就可到“东坡酒楼”品尝这一美味了。

九. 北京市 怀柔 家乡肠

怀柔大水峪村家乡肠,其产品是几代人的祖传配方,已有百余年历史,选料精致,制作规范,主要特点是其味芳香、清爽可口、回味无穷,是餐桌上一道理想的菜肴。配方主要成份有精瘦肉、香油、冰糖、淀粉;中药有滋阴、补肾、明目的枸杞子;有芳香、开胃、醒脾,增进食欲的沙仁;有补气、提神,增强体质的西洋参等二十余种名贵中草药配制而成。

本产品经中国肉研中心检测,检查化验一次性通过。已注册了商标,三证齐全。本产品早以畅销怀柔各大宾馆、饭店。现以小批量进入北京市几家超市,进行试销,反映极好,供不应求。

十.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黄州豆腐

黄州豆腐是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的。黄州豆腐,肉嫩,质腻,色白,没有豆腥气,而且极具韧性,用手指顶而不坠,放菜篮而不裂,打丝汤而不散的特点。

黄州豆腐,那是历史悠久,驰名荆楚。“过江名士笑开口,樊口鳊鱼武昌酒,黄州豆腐本味佳,盘中新雪巴河藕”。这首民谣在湖北流传甚广。黄州豆腐、巴河藕、樊口鳊鱼、武昌酒一向被认为是鄂东四大名产。

黄州豆腐出名,是因不用江水、湖水、塘水,系与应用“金甲古井”水源紧密相关。传说宋时,黄州一次发生干旱,井水干涸,当地群众挖掘此井时,掏出一套金甲。经过考证,此甲乃南北朝将军谢晦(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兵败南逃路经黄州时,为了射击辟追袭,便将随身盔甲投入井内,弃甲而逃。这具金甲形似龟壳,而龟壳又名八卦,故后世又称其为八卦井。由于金属长期在水中浸泡和沉淀的原因,使井水清澈凛冽,水质纯净,沁人肺腑,甘润醇厚。又因这里原来远离闹市,四周少人居住,其水全依山浸,水质清辙,故用这种井水做出的豆腐,肉嫩,质腻,色白,没有豆腥气,而且极具韧性,用手指顶而不坠,放菜篮而不裂,打丝汤而不散的特点。

其实,黄州豆腐闻名的真正秘笈,是在用水、选料、泡豆、磨浆、点浆、压板等方面拥有一套独特的操作技艺。它在制作技艺上至今流传一首顺口溜,“选料要精,虫、砂、瘪壳要去净;泡豆要勤翻洗,换水按时分;豆浆一条流;磨浆精细要适度;点浆识水性,甜、咸、淡水要分清;压板按规定,先轻后重豆腐成。”黄州豆腐可烧、可炸、可卤、可汁、可氽汤、可凉拌,厨师可用这种黄州豆腐做出各式各样的豆腐菜,如鱼头豆腐、炸豆腐泡、千张皮、豆腐丸子、黄干子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