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漳州平和特产蜜柚 福建平和蜜柚功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漳州平和特产蜜柚 福建平和蜜柚功效更新时间:2024-04-01 01:42:27

一. 福建省 漳州 平和 平和九峰茶

平和九峰茶

二.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云霄枇杷

云霄枇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霄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云霄枇杷种植有较长的历史,历来产品多以鲜果及药用干叶为主。近年来,云霄县引进以“解放钟”与日本“森尾早生”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早钟6号”枇杷,集中了父本早熟、优质、果大等特点,还能比一般品种提早15至30天成熟,每年元宵佳节即可上市,此品种具有果皮果肉均呈橙红色,肉质细嫩,香气浓郁,甜质多、酸味少等优点,1992年被省有关部门评定为“枇杷更新换代优良品种”。此外,云霄枇杷种植还有解放钟种、大钟种、红肉长种、红肉圆种、温州种、莆田种、下坂土圆种、鸭蛋本种、大红袍种、软条白纱种等等,堪谓种类繁多,产量丰富,驰誉大江南北乃至海外,成为云霄水果品种之首。

福建省云霄县,国家林业局评定的“中国枇杷之乡”。云霄枇杷,有闽南报春第一果的美誉。

云霄县地处沿海,背山面海、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聚留冬季海上西南暖湿气流,冬季区内润而不燥,年均温21.4℃,有霜日短只有2.7天,是福建省越冬条件最好的三个县份之一,也是福建省大陆唯一没有出现极端最低气温0℃以下的县份,十分有利于热带型的云霄枇杷果实生长发育。

云霄枇杷属热带型常绿小乔木,云霄枇杷风味和品质俱佳,果实柔软多汁,细嫩化渣,易剥皮,甜酸适度,风味浓,香气足;果大,单果重50g左右,最大可达到150g,可食率高,一般在70%左右;营养丰富,有润喉、止咳、健胃和清热等作用,是老少皆宜的保健水果。

云霄县是云霄枇杷的原产地,云霄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造就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云霄枇杷。云霄枇杷素以早熟、柔软细腻、外观鲜艳、果面富有绒毛而著称,有“闽南报春第一果”之美誉。

云霄枇杷栽培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史料记载。一千三百多年前,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南下,中原文化也随之传入。当时的部将、诗人丁儒就曾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巴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写的就是云霄的山肥水美、花果飘香。云霄枇杷作为果中珍品,时令贡品,以其风味和品质俱佳,美名誉于当时,始称云霄枇杷。

宋朝时漳州知府杨万里《咏枇杷》:“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压低枝重,浆流冰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

到了明代,云霄祀奉林偕春的庙宇“云山书院”中设有260首求医药签,多有以枇杷叶为药件的处方,枇杷花、叶均可入药,枇杷叶具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用,为治疗肺气咳嗽的要药,可见云霄在明代已盛产枇杷,且其功用为百姓所熟知。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乃和胃降气,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

清代光绪年间,秋谨的祖父秋嘉禾曾二度(公元1878年和1889年)在云霄任同知,就经常以当地盛产的枇杷花、枇杷叶、枇杷根置于其住地,供百姓煮水饮用,以滋阴降火,清肺化痰,治疗感冒咳嗽、肺胃盛热、口干舌燥。他常对百姓说道:“这是民间药品,省钱又能治病。”

民国时期云霄是漳州南部五县的经济、文化中心,航运尤其发达,云霄枇杷也随之南下汕头、广州、香港,北上福州、宁波、上海,云霄成为福建省枇杷主产区,以早熟、优质而闻名。

1958年3月5日,时任团中央书记的1同志到云霄视察,在询问了云霄山地种果的情况和枇杷的品性后,勉励大家说:“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开山种果、果化云霄。”后来云霄枇杷种植发展到全县6镇3乡1开发区,遍布全县的山地和农地。

改革开放以来,云霄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优势,大力发展枇杷种植。于1994年,推广枇杷早熟优质新品种“早钟6号”,使云霄枇杷产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通过龙头企业与科研部门合作,研制开发出“枇杷酒”、“枇杷膏”、“枇杷汁”、“枇杷花茶”等深加工产品,并成功投放市场,延长了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了枇杷产业效益,成为市场热捧的“黄金果”。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8.8万亩,产量5.7万吨,产值5.6亿元,至2010年种植面积12.5万亩,产量7.5万吨,产值7.8亿元。目前云霄枇杷已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畅销福建本省及粤、浙、苏、沪、川、渝、鄂等国内大中城市,并出口至欧盟、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云霄枇杷部分荣誉:

2001年,云霄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枇杷之乡”;

2003年,申请注册“云霄”枇杷集体商标;

2007年云霄枇杷获得国家质检总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2008年云霄县被批准为“中国优质枇杷基地重点县”和“服务果业全国先进单位”。

2009年云霄枇杷被评为漳州市“十大名优花果”;

2010年“云霄枇杷”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2011年11月,“云霄枇杷”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云霄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云霄县 《关于界定云霄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云政综〔2007〕9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云霄县现辖行政区域。

三. 福建省 漳州 平和 白芽奇兰茶

白芽奇兰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芽奇兰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芽奇兰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白芽奇兰因其芽梢白毫明显,叶张似“竹叶奇兰”,成品茶具有独特“兰花”香气的特征,故而得名。它是乌龙茶发展进化中涌现的新品种,是平和县科技人员与茶农历经十多年努力从地方奇兰茶群体中单株选育成功的珍稀良种。白芽奇兰茶外形紧实匀称,叶底红绿相映,深绿油润,香气清高爽悦,品种香突出,似兰香幽长,滋味清爽细腻,汤色橙黄明亮,叶底软亮,具有独特的山骨风韵。常饮白芽奇兰茶,具有提神益思,解酒消滞,降压防癌,减肥健美,消烦解暑,生津活血,延年益寿之功效。若取平和三平矿泉水或自然泉水泡茶品尝,心旷神怡,犹人唐诗所绘“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之境界。

白芽奇兰茶,系福建省平和县农业局茶叶站和崎岭乡彭溪村科技人员联合从地方茶树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成功的我国珍稀乌龙茶新良种,属灌木型,中叶种,新梢白毫明显,树势中等,树冠半开张,分枝较稠密,着生部位较低。

新选育的白芽奇兰茶,1996年通过省级茶树良种审定。白芽奇兰茶采制十分考究,工艺精湛,制优率高。1996年春茶选送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鉴评结果为:“外形坚实匀称,深绿油润;汤色橙黄,香气清高,滋味清爽细腻,叶底红绿相映。总评:白芽奇兰茶品质优良,属青茶类中的优质产品”。1995年5月送样到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进行内含物测定,结果表明:“白芽奇兰茶多酚类含量15.7%,咖啡碱2.8%,儿茶素总量11.78%,氨基酸0.8%。白芽奇兰茶多酚类和咖啡碱含量高于安溪铁观音、色种、乌龙。同时,白芽奇兰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稀有元素,常饮具有提神益思、解酒消滞、降压减肥、消烦解暑、生津活血、延年益寿之功效”。

白芽奇兰茶是平和县农业三大绿色食品之一,也是西半县山区人民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推广种植白芽奇兰茶6万亩,年产6000多吨。为进一步加快白芽奇兰茶产业化步伐,平和县委、县0提出“以茶兴农,培植名牌,扩大规模,搞活流通;以茶为媒,广交朋友,外引内联,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规划西部地区的霞寨、崎岭、九峰、长乐、秀峰、芦溪等乡镇为百里白芽奇兰茶产业化基地,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和人力、物力、投入,计划至2010年,努力把西部建成面积10万亩,年产名优茶6000吨,实现年产值3亿元的平和县白芽奇兰茶产业化商品基地,让平和茶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让白芽奇兰茶香飘五湖四海。

地域范围

“平和白芽奇兰”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大芹山周边海拔500米-1200米的山区乡镇,包括崎岭、九峰、长乐、秀峰、芦溪、霞寨、大溪、国强、安厚9个乡镇所辖9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 东经116°53′12"-117°31′15",北纬24°02′31"-24°35′25"。总保护面积11.1万公顷,至2014年末,生产面积8333.3公顷,年产量1.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平和白芽奇兰外形圆结重实,色泽青褐油润,内质香气浓郁细长,品种香突出,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柔软明亮,红边明。 2、内在品质指标:白芽奇兰成品茶多酚类含量介于10%-30%之间,咖啡碱介于2%-4%之间,氨基酸总量介于100-200g/kg之间。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平和白芽奇兰质量安全指标符合(GB2762、GB2763)标准

四.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东厦缢蛏

东厦缢蛏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云霄县地处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常春,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境内水系发达,淡水充沛,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泥蚶、锯缘青蟹、巴非蛤、缢蛏等高优水产品。

根据《云霄县志》记载,云霄县拥有淡水水面和内海水面18.81万亩,其中可供养殖面积10.95万亩,内海浅海深度在10米以内的水面9.99万亩,滩涂3.4万亩,主要位于漳江湾和东山湾海区。

漳江湾滩涂地处江、海水交汇处,位于县境东南部,是漳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在东厦镇的中心点,海区呈橄榄状,腹大口小,潮流畅通,上游河流集雨面积867.21平方公里,水产品咸淡适中、品质特佳;在该流域有2360公顷的国家级保护植物——红树林,红树林具有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多样性和天然净化海水水质的特殊功能,据调查该区域生活着各种单孢藻类等浮游植物33种,浮游动物7类33种,海水营养盐含量非常充足;在漳江海湾,每天有2个潮汐,在退潮时可以露出大量的泥土滩涂,他们暴露在阳光下吸收阳光,促进光合作用,加速动植物的生长,提升产品的质量,从而使这里的水产品具有肉质脆嫩等特点。

清代及民国时期,东厦缢蛏就已是云霄、名优水产品,驰名闽、粤沿海各县,以及港澳等地。东厦缢蛏具有品种优良、引种成活率高,其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形狭而长如中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咸淡适中,既无咸腥味,又无淡水臭泥气。具有补阴,清热,除烦,解酒毒等功效。

新中国成立后,东厦缢蛏生产经历私有制、集体化和联合体、个体的生产过程。1984年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东厦缢蛏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投入养殖的范围有东厦镇的浯田、荷东、荷中、荷西、溪塘、船场、东厦、洲渡、佳洲、白塔、埭洋、竹塔、东崎、湖丘、长洋等15个行政村和一个镇办农场。

东厦缢蛏

云霄县农作物科学研究所

10737564

缢蛏(活)

五. 福建省 漳州 长泰 坂里红酒

坂里红酒外观呈褐红色,清晰透明,口感甘甜芳醇,香味浓馥,风味独具,常饮红酒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同时缓解气虚所导致的盗汗、妊娠后腰腹坠胀、劳动损伤后气短乏力等症状,可为产妇补血补气,散寒驱淤,适合所有人饮用,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用红酒炖制肉类能使肉质更加细嫩,有助于消化,民间胜传“每天饮一小杯红酒,胜过高丽人参补”。红酒还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进血液循环、润肤、补气等功效,是滋养补身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六.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浮宫杨梅

浮宫杨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浮宫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浮宫镇地处龙海市九龙江下游出海口,总面积81平方公里,总人口52000多人,与厦门隔海相望,属南亚热带海洋季节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5℃,年降水量1450mm。离漳州港万吨级码头仅12公里,省道、高速公路、海运、空运样样俱全,交通便捷,外向经济型发展有着良好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浮宫镇杨梅种植已有800多年历史。目前,全镇12个村7000多户果农共种植杨梅果3万亩,挂果2.1万亩。2001年全镇杨梅总产8400吨,总产值4200万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省60%以上。2002年3月,“浮宫牌”杨梅经省政府批准,被认定为福建省名牌产品,成为福建杨梅第一镇

“夏至杨梅满山红”。杨梅于立春过后开花,杨梅上市大致在夏至季节至芒种期间,采收期约50天左右。夏至一过,正是杨梅大量上市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杨梅林,绿叶凝碧流翠,红果乌亮烁紫,使人心醉,让人神往。熟透了的杨梅色泽鲜艳,红的如火,白的似玉,也有深红色的里果,尝上一口,回味悠长。每到杨梅采收季节,客商云集浮宫镇争相收购。杨梅种类繁多,就浮宫镇杨梅的俗名有:安海(早梅)、安海变、胶钓、硬丝、洞口黑、白梅、水白、长子(外引东魁一号)、大畅(吊桶)等品种。在这些品种中,颜色、酸甜度各异。在诸多品种中,主要分为“四个当家品种”:早熟杨梅以上市早抢登市场,软丝杨梅以口感好占领市场,硬丝杨梅以耐贮运适销外地市场,晚熟杨梅以个大汁稳住市场。早熟杨梅平均单果重为11克左右,中熟和晚熟为15-22克,最大单果重28克。杨梅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药用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糖类、果酸、柠檬酸、苹果酸、草酸、蛋白质、脂肪、铁、钙、磷和多种维生素营养成份。其性味甘酸而温,入肺胃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益肾利尿和解暑止泻之功效。唐朝《开宝本草》中记载:“杨梅味酸性温、无毒。主要去痰、止吐秽、消食……。”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载:“杨梅能去痰止吐消食,生津止渴,和五脏,洗肠胃,除烦愦恶气,止痢疾、头痛皆宜。”杨梅还有别于桃、李、杏水果,即使多食也不伤脾胃,还可以治疗心胃气痛及呕吐、腹泻等症,因为它含有一种特有的杨梅皮绒,有利尿和抗血管渗透的作用。由于果肉中的维生素可以刺激肠管的蠕动,对于增加人的免疫力大有帮助。由于杨梅的药用价值高,产地的村民都自制杨梅酒,盐制咸梅干、杨梅蜜饯以备药用。
为提高杨梅的产量、质量,创立名牌产品,在0龙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市农业部门和镇政府认真配合,成立了实施名牌战略领导小组和技术协调小组,制订了龙海市农业标准规范ZLH/T01-2001《浮宫杨梅栽培规范》和龙海市浮宫镇水果开发中心企业标准LFG/01-2001《浮宫杨梅》。以标准规范为依据组织实施杨梅生产,提高杨梅的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过去以一家一户生产为主的粗放形管理,一直存在着大、小年,果实大小不均,不易采摘等问题,为了规范管理品质创品牌,镇政府投资60多万元建立科教中心,推广矮化种植,嫁接换种,修剪控梢,疏杈疏果,科学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一套较为完整的杨梅栽培技术。目前,全镇杨梅80%进行疏果,一般一杈小枝结7-15个果,只留2-3个,有效提高了杨梅的品质

以销售促增收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针对杨梅不耐运输、加工少、附加值不高等状况,浮宫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福建农业大学、福建农科院等科研部门合作,解决了杨梅果实不耐运输的难题。此外,还开发了杨梅系列产品,杨梅蜜饯、杨梅罐头已销往全国各地。杨梅干红、半干红酒已突破技术难关。并鼓励农民外出销售杨梅,每年表彰一批销售大户,目前,全镇拥有一支600多人杨梅外销队伍。杨梅空运出省由原来的三四个航线拓展为20个航线,畅销北京、上海、沈阳、浙江等大中城市。( 龙海)

浮宫杨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福建省龙海市浮宫镇、港尾镇、白水镇、东园镇、东泗乡、海澄镇、榜山镇等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福建省 漳州 平和 芦溪晒烟

芦溪晒烟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芦溪晒烟质地柔软,色泽金黄,叶薄脉细,油润香醇,是晒烟中的珍品,产自芦溪草棚寮的晒烟更是珍品中珍品,历来被人们所崇尚。据《漳州简史》记载:“明代经济作物的栽培有了空前的规模。……烟草自海外传入,能令人醉,亦避瘴气,捣汁可毒头虱。”“惟漳属芦烟(芦溪晒烟)称最,声价甲天下,人多种之,利甚多。”

芦溪晒烟原产地平和县芦溪镇,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独特,四周是蜘蛛网般的大小山川,中间为海拔420米的盆地,年平均气温19摄氏度左右,年降雨量1700——1800毫米,气候冷凉;种烟历史悠久,自明嘉靖(1522-1567年)从菲律宾吕宋岛引进种植,至今已有400多年;种植和晒制技术高超,形成从整地、育苗、田管、采摘、晾晒、贮存到加工等一整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艺,从而生产出酸喃风味、甘醇爽口的芦溪晒烟。

芦溪晒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未受人世间风云变化的影响而中断生产,始终得到人们的青睐。在清乾隆年间,霞寨岩岭村庄世道的祖父在漳州东门街开设烟行,制作烟丝和条丝(供水烟筒吸用),销往江西、浙江及全国各地,获利颇丰,人称“庄百万”;民国时期,芦溪圩开设“福兰烟店”,收购和切制烟丝,名扬闽南各地;上世纪20年代,芦溪东槐村陈三香兄弟及其父经营“顺成烟庄”,创立“芦溪正地”红牌、白牌晒烟,其后又与厦门市镇邦路“麒麟烟庄”订立供货合同,“芦溪正地”牌的烟叶和烟丝远销国内外;1909-1926年间,日本三井洋行在平和小溪设立“三井洋行和胜美公司”,垄断经营芦溪晒烟,将芦溪晒烟运往日本和东南亚等地;抗战胜利后,“顺成烟庄”和中美烟草出口公司签订定期、定量合同,芦溪晒烟成为“鸿运牌”香烟的主要原料。解放后,平和县创办烟丝厂,生产的烟丝销往全省各地;上世纪八十年代,生产“金键”和“天坛”牌香烟的北京卷烟厂、生产“灵芝”牌的河北石家庄卷烟厂、生产“人参”牌长春卷烟厂、生产“天坛”牌的安徽邺城卷烟厂,还有上海、四川、保定、厦门、龙岩等地卷烟厂,纷纷以较高的价格上门求购,种植生产芦溪晒烟成为当地百姓一条致富的好途径。

芦溪晒烟是全国晒烟品系的姣姣者,是许多卷烟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共同追求,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八. 福建省 漳州 平和 平和薇菜干

平和薇菜干

九. 福建省 漳州 东山 海胆膏

东山盛产海胆,海胆生长在海里礁石上,是一种浑身长刺的海生棘皮动物,呈圆球状,据说有70种,只有紫海胆等几种可食用。紫海胆呈紫褐色,以海藻和浮游生物为食,外壳石灰质,内腔有卵巢,表如桔瓣,色泽金黄,味道鲜美,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是一种壮阳补肾、营养丰富的高级佐餐食品。

十. 福建省 漳州 平和 平和粗鳞鱼

平和粗鳞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和粗鳞鱼是福建漳州平和的。

平和粗鳞鱼

平和县协会

11448151

粗鳞鱼(非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