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桂林特产零食漓江鱼 桂林吃什么漓江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桂林特产零食漓江鱼 桂林吃什么漓江鱼更新时间:2024-01-09 08:03:27

一. 广西 桂林 平乐 桂林粽子

糯米食品, 品种很多, 以其所用配料不同而味道各异, 有豆子粽、板栗粽、莲蓉粽、裹蒸粽、三角粽等。制法一般用浸泡过的上好大糯和配料拌匀, 用洗净的竹叶包成扎好, 用火蒸煮1-2 小时, 取出滤干水份即可食用。配料一般有绿豆、红豆、花生、五花肉( 或腊肉)、板栗、莲蓉等。( 桂林)

二. 广西 桂林 阳朔 漓江啤酒鱼

阳朔一道亮丽的饮食文化风景,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大名如雷贯耳,如果不试一下就真的枉费到此一游。啤酒鱼有点像川菜中火锅鱼的做法,先把鱼在油里煎一煎,再放啤酒及各种调料烧制而成。烧的器具很特别,鱼放在一个平底的盘子里,盘子下面是一个盆子,放了些水,再下面才是火,而不像是川菜火锅直接将锅放在炉火上面。这样上面的鱼不易烧糊且受热均匀,入口果然鲜辣可口,无一丝鱼本身的腥味。对了,一定要吃带鳞的,正宗的啤酒鱼,鱼鳞都炸得非常脆,好吃极了。

阳朔“啤酒鱼“,是阳朔有名的地方特色菜,鱼肉鲜辣可口,无一丝鱼本身的腥味,啤酒和鱼肉的香味可以让人胃口大开。阳朔的啤酒鱼是选用阳朔漓江里鲜活的大鲤鱼,先用桂北山区出产的生茶油烹炸,然后放入桂林产的上等啤酒红焖而成,具有独特的香酥鲜嫩风味。2002年5月阳朔啤酒鱼以外香内嫩,皮黄汁浓,入口唇齿留香在“奇山杯全国迷宗菜交流比赛研讨会” 上一举夺得金奖。由此,阳朔啤酒鱼堂堂正正地“游”进了京城。

材料:

主料:漓江鲜鱼 草鱼鲤鱼

辅料:青红椒、西红柿

调料:盐、料酒、花生油、啤酒、生抽、老抽、蚝油、葱姜、鸡精

做法:

啤酒鱼从选料到做工,道道讲究。鱼的重量一般在二、三斤左右,最好是漓江生猛的野生鲤鱼、毛骨鱼或桂花鱼等,不用刮鱼鳞将鱼剖成两半,活鲤鱼开膛破肚但不刮鳞,去掉内脏,投入油锅猛煎,下锅煎成两面金黄色,直到鱼鳞变软微卷起,鱼身变焦黄,而鱼形保持完整不散不烂。

鱼煎好后,放入先煎炒好的配菜,淋入酱油,加入西红柿块撒上红辣椒,然后用漓泉啤酒代水,倒入半瓶啤酒,把鱼煮熟,留汤汁二成时出锅(此汤汁用来泡饭也是一绝),啤酒鱼就算大功告成了。做鱼的关键是火候,先大火后文火,直到鱼的色泽渐渐变黄,形状成块。

烧的器具也很特别,鱼放在一个平底的盘子里,盘子下面是一个盆子,放了些水,再下面才是火,而不像是川菜火锅直接将锅放在炉火上面。这样上面的鱼不易烧糊且受热均匀。

营养价值:

草鱼- 俗名鲩鱼。属草食性鱼类,为温中补虚养生食品,有利湿、暖胃和平肝、祛风等功效,适用于胃寒体质、久病虚弱、头痛、食少等;草鱼宜加上姜、葱、蒜...

三. 广西 桂林 灌阳 桂林水糍粑

桂林水糍粑是将上好糯米蒸熟后杵打成团后入笼蒸熟而成,里面要包上豆蓉、莲蓉、芝麻桂花糖等馅料,出笼时还要裹上些许白糖或熟豆粉,色泽晶莹洁白,口感细滑沁甜。它是桂林名小吃之一,到处都能吃到。( 桂林)

四. 广西 桂林 全州 全州豆豉

全州县制作豆豉的历史源于唐代中叶,与“全州第一香”五香豆腐干产生时期接近。

据传,最早制作出豆豉的,是唐中叶全州镇建设街小南门一个专做豆子生意的老板(姓甚名谁已无法考证);有一天,老板收进店的百余斤豆子因未干透晒在外边,突降大雨,豆子来不及捡回来,全部淋湿了,连续两天偏又是雨日,帐鼓的豆子眼看着要发芽了,老板让妻将豆子蒸熟了当饭吃,吃了两餐后,老板与伙记们都不愿再吃了,天不见晴,豆子就存放在桶里。接连下雨十余天,大家把豆子的事给忘了,直到有一天,满屋子莫名奇妙地散发出一股很特别的香味,经查找发现,香味出自那桶被遗忘了的熟豆子!大家提出桶细看,豆子不但没烂掉还长出了淡绿色的茸毛,而且有异香,老板叫伙计提去河里洗净再晒,晒了不到半时辰,又是一场雨,伙计无奈只好又将豆子存放桶里,待雨停日出时,已是三天之后,大家提出豆子一看,豆子热气腾腾又发酵了!再次发酵的豆子颜色更黑了,且香味更浓。老板娘怕豆子发了酵不卫生,就弄一小碗加点酒蒸一下,没想这一蒸,就蒸出了“小南门的洪水(红水)豆豉”,添点盐,就是上好的送饭菜。后来她又试着用豆豉煮汤,汤清爽还带点淡红,味道相当好,拿去当配料做菜,菜味道比不放豆豉要好得多,全州豆豉竞然在无意间产生了。豆子老板也改了行开起了全州第一家豆豉作坊,并收徒传承技艺,徒弟又传徒弟,一代代流传至今。

全州豆鼓不但香味好成本低,且营养丰富,所以历来为群众喜爱,产品久而久之,盛名远播,目前已销台湾、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地。

全州豆豉素有桂林市名牌农产品之称,是桂林辣椒酱或豆豉酱的主要原料,产品在“广西农产品贸易网”等区、内外多家网站做过专门的产品介绍。由豆豉首先产生于全州小南门,故全州历有“小南门豆豉,就此一斗!”之说,这是古传下来称赞全州小南门豆豉的行话,其意是:全州豆豉加工厂虽然到处都有,但最好的豆豉出在小南门。而在与全州相邻的湖南周边县,也有赞言:“全州豆豉新宁酱,凑在一块天下香”之古谚。近10余年,因为县城建设的扩展,豆豉加工厂几乎都迁到了石塘镇;石塘镇目前有50余家中、小型豆豉加工厂,每年加工豆豉近1000吨,每公斤单价8—10元,是该镇重点推出的名牌农产品。全州豆豉的加工制作工艺,传承于全州小南门豆豉传统制作工艺。其工艺步骤基本程序如下:

一、选豆。选用本地当年或头年产的优质豆(以黑皮泥豆为最佳),选净豆中杂物上甑。

二、蒸制。灶台上固定一宽口大铁锅(全州人称为灶钯锅),锅内加入2/3清水,将大木甑(即蒸桶,桶底有条格,铺上白棉布做隔)置铁锅上,倒入豆子后加盖蒸豆。蒸制时间在2—3小时左右。蒸制过程中要上下翻动一次,当满屋飘香时,察看黑豆熟透后停火。

三、浸泡。趁热将熟黑豆倒入专门浸豆用的水池,水中加入适量青盐(促进发酵和加深豆豉颜色,每100公斤加青盐0.3-0.4公斤),水要盖住豆子(以豆子泡好时水刚好被汲完为好)。当豆子泡得饱满透亮时(2小时左右)取出。

四、发酵。取出泡好了的豆子冷却后(刚泡好温度还很高),倒堆在黄土地板上(专用发酵场地,劣平整高出地面5寸到一尺),盖上干净的草垫子或麻袋(大热天不用盖)发酵,两天后只翻动一次,以后五六天每天翻动一次,总发酵时间不少于七天,待豆上长满淡绿色酵母菌茸毛,并有香味散发时,即可停止发酵。

五、清洗。将发好酵的豆子装入大箩筐中,抬到大江里清洗,清洗时,按一个方向不断搅动,充分洗净后,沥干。

六、再次发酵。豆子沥干后,倒入竹垫上,周围用竹围围好,再盖好发酵两昼夜,待豆豉香味更浓厚,颜色更深即可。

七、晒干。将发酵好的豆豉,放置竹垫上晒,晒至抓在手中握紧再放开时,豆豉能自动散开即可上市出售。

注:豆豉再发酵后,也可蒸制:在发酵好的豆豉中洒上些米酒,上木甑里蒸,待冒蒸汽20分钟左右后,倒出晾凉保存,这种豆豉叫洪水豆豉,其颗粒滋润,味香甜,做菜时用做配料,做出来的菜或汤特别味道好,且汤色好,但保存期不如晒干的豆豉长,此法目前基本不用了,现在上市的成品基本上都是晒干的。

产品特点:颗粒松散,异香扑鼻,捏之易烂无核,黝黑而有光泽,佳肴佐料,后味回甜,加入精盐和高度米酒,可增长贮藏时间。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五.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雪梨

灌阳雪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灌阳雪梨为我国南方梨的优良品种,是广西灌阳县的名特优水果,其果大质优、外形美观、果皮薄、肉质细嫩、汁多风味浓、香甜可口、清脆化渣、果心小、可食率高,因其果肉雪白细嫩而得名。

灌阳雪梨三月上旬开花八月成熟。其果大质优,外形美观,果皮薄,肉质细嫩,汁多风味浓,香甜可口,清脆化渣,果心小,可食率高。经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达13.6%,无机盐,类有润肺心、化痰止咳和清热解毒等功效,深受人们的青眯,早在五、六十年代阳灌雪梨就畅销港澳及东南亚一带。八十年代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全国最优质的砂梨之一,1991-1993年又经区水果办缓缓广西农大、农科院、农业厅、柑桔研究所的专家重新鉴定为广西最优质的砂梨品种。

灌阳雪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5万亩,年产量达1万吨以上。并且灌阳县通过技术改造,又选育出灌阳雪梨1号、2号、3号等优质良种,并且摸索出花芽嫁接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栽培技术,计划到2005年发展到3万亩,年产3万吨以上。

灌阳雪梨的传说

灌阳雪梨是灌阳县传统果品之一,在灌阳民间已有三百多年栽培历史。传说是做知府的邑人夏加民从浙江宁波引进种植的,其名还是清朝乾隆皇帝给定的。雪梨因肉质雪白、外形美观、味美香甜而成为乾隆皇帝的贡品。据灌阳县志记载,传说是很久很久以前,灌阳长坪村的夏加民,在宁波当知府。他返回灌阳时,当地有一位好朋友,送给他两棵名叫杨孩子的树苗作为留念。夏加民回到家乡后,便叫人把树苗栽种在自己的花园里。这年深冬腊月,地冻天寒,有一棵树苗被冻死了,剩下的一棵树苗,夏加民不管寒天大雪,都亲自出门精心护理。春天来了,树苗慢慢地发出了翠绿的叶子来,夏加民高兴极了。有一天,夏加民从外面游玩回家,家里的两匹大白马突然死了,他叫人把死马埋在花园的那棵杨孩子树旁边。第二年春天,杨孩子树长得又高又茂盛,结出了果子。果子成熟后,他摘下一个尝了尝,可鲜甜啦。从此,夏加民便把这种果子作为珍品,每逢有贵客才摘下来招待。有一年,乾隆皇帝游江南来到广西,各地的官吏都把最好的贡品送给乾隆皇帝。夏加民想到自己曾在朝廷做过官吏,也特地选上了几个杨孩子果子送给乾隆皇帝,表示自己的心意。当乾隆看到这种果子时,心里感到很新奇。他走遍全国,却从未有看见过这种可爱的果子,便当即品尝,味道美极了,他问下官:“这果子是哪里来的”,下官答道:“是广西灌阳一名曾在朝廷当过官的夏加民送来的。”,乾隆皇帝又问:“这果子叫什么名字”,下官答道:“听说是叫杨孩子”。乾隆皇帝听了,皱起眉头说道:“杨孩子,这名字不好听,另给它起个名吧。”当下左右1纷纷交头接耳地商议起来,其中有一下官想了想,便连忙奏道:“皇上,这果子是从千里迢迢的广西灌阳送来的,表明那里的黎民百姓心向朝廷,黎和梨可以相通,就取名梨子吧。”乾隆听后,点点头,没有表示赞同与否,但仍然作沉思状。这时,另一个下官怯生生地走到皇帝跟前,奏道:“皇上,我见这果子肉嫩细滑白如雪,就叫雪梨吧。”乾隆皇帝听了大喜,“很好,这个名字很好,就叫灌阳雪梨吧。”从此以后,长坪一带的农民在屋前屋后和耕地都种上了许多雪梨树,天长日久,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至今,灌阳县的雪梨成了南方有名的水果,销往国内外。

1地域范围

地域范围包括灌阳县灌阳镇、黄关镇、新街乡、新圩乡、水车乡、文市镇、观音阁乡、洞井乡、西山乡等9个乡镇,其中主产地是灌阳镇、黄关镇、文市镇和新街乡。灌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东经110°43′16″-111°20′13″,北纬25°10′32″-25°45′37″,海拔180-2009米。接两省,连三县,东与湖南省道县,江永县交界,西与兴安县、灵川县毗邻,南与恭城县接壤,北与全州县相连,东有都庞岭,西有海洋山,呈柳叶形。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39公里,属喀斯特岩溶地貌,全县总面积1838平方公里(183799公顷)。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地形地貌:灌阳县地层最早起源于早寒武纪,以泥盆纪相沉积为主,燕山运动造就了都庞岭、海洋山,形成现在的灌阳地貌雏型和由花岗岩、砂页岩、砂岩、页岩、紫色砂(页)岩、石灰岩及洪积、第四纪红土等组成复杂的地质结构;以中山为主的山地丘陵河谷地貌。海拔最低点180米,最高点2009米,灌江由南向北纵贯全县。境内山清水秀,山峦叠嶂,地形地貌错综复杂,为喀期特岩溶地貌,大体分为“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

(2)土壤状况:雪梨产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有:洪积物、冲积物、石灰岩、砂页岩、紫色岩。pH值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3%之间,土层深厚,活土层在5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土壤质地以壤土和粘壤土为主,少量沙壤土。幼龄果园每年种植绿肥3000公斤/亩左右,因此果园土壤多为壤土,团粒结构好,深厚肥沃、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蓄水性,保水保肥能力强,非常适合雪梨生长。

(3)水文情况:全县水资源丰富,呈羽状分布,灌江是唯一的主干河流,注入湘江,属长江水系。灌江在本县长119公里,它有观音阁乡、洞井乡、西山乡、黄关镇的广阔森林植被形成的“绿色水库”涵育水分。集雨面积1769.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3%,年均经流总量246600万立方米,年均流量73.2立方米/秒。亩耕地有水805立方米。县内一级干流和二级支流共23条。全县年均降水总量31亿立方米,径流深1207.8立方米。外县客水流入面积为160.79平方公里占8%。地下水水质优良,没有人为及工业污染,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源。

(4)气候情况:灌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干湿季节明显。全年基本上无明显高温、严寒。年平均气温17.9℃,其中常年年平均最低温为-1.6℃,年平均极端高温39℃,极端低温-5.8℃,≥10℃的积温5384.5℃,年有效积温3031℃,无霜期平均286天。年平均降雨量1538.4毫米;年平均日照1416.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1%;年平均相对湿度78%,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常年3月~6月相对湿度较高,一般在84%以上,10月相对湿度较低,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76%。雪梨生长与光温同期,对产量、品质的形成极为有利。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灌阳雪梨的生长。

(5)人文历史情况:灌阳县地处广西东北部,属农业、商贸、旅游区。莽莽森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风景名胜甚多,有乌龙披雪、龙岗拥秀、柏亭别意、王楼晚渡、灵岩秋月、三峰烟雨、紫竹扫台等旅游胜地,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灌阳雪梨是灌阳县传统果品之一,据载在灌阳民间已有三百多年栽培历史。关于灌阳雪梨最早记载,是在旧《灌阳县志》(康熙四十七年版)物产栏中,称“梨有雪梨清水梨青皮梨早禾梨数种以雪梨为最上”,可见在康熙年间,灌阳已有雪梨栽培。《灌阳县志》(道光二十四年版)兴地风俗类摘出,物产栏果之属有雪梨记载,称“梨熟也可食”,至光绪丁未年灌阳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民国时期《广西年监》(第二回)称“灌阳雪梨质清脆,可与天津雪梨比美”。虽然早有雪梨的历史记载,直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才第一次出现雪梨产量的数据,全县产雪梨1200石(72吨),为当时桂林府属11个县唯一的雪梨出产县。民国22年产雪梨574吨,产值达84100元。由于品质优良,灌阳雪梨在民国初就畅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一带。《广西壮族自治区果树品种志》(1959年版)将其列为全区同类果树之首。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出版的《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二卷、第二章介绍砂梨品种,称“广西灌阳雪梨是我国有名的砂梨系统的优良品种”。在由华南农业大学主编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果树栽培学各论》梨主要种类和品种一节中,介绍了灌阳雪梨,“原产广西灌阳,为广西优良品种,其中有小把子雪梨,大把子雪梨和假雪梨三个品种,原产地八月中旬成熟,可贮至次年二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全国最优质的砂梨之一,堪称“梨中之王”。1988年至1992年,进行雪梨优良单株选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通过实施优果工程,大力推广拉枝促花、疏果套袋、频振式杀虫灯诱虫等一系列新技术后,雪梨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由于雪梨的适应性强,丰产稳产,鲜果销售期长(每年的8月到10月),果品质量好,有独特的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湖南、湖北、广东等大中城市及加拿大、港澳、东南亚一带。2005年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通过无公害水果产地认定,2006年通过无公害水果产品认证。到2007年止,栽培面积达2000公顷,年产量达3.51万吨,是灌阳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灌阳雪梨最先在红旗乡(现在的灌阳镇)长坪村种植,而后,逐步推广到附近的大仁村、秀凤村和文市镇的达溪村、新街乡的江口村。现以大仁村的米珠山屯、朱安冲屯种植最多,果质最佳。在灌阳镇大仁村朱安冲屯的凤凰山,长坪村的易家屯,还保留有成活的约为120多年树龄的老雪梨树。由此可见,灌阳县栽培雪梨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

六.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苎麻

苎麻,为平乐的传统之一。县内有黑皮蔸、绿自麻、大叶青、黄金串、满园串、红芽蔸和野麻7个品种。考古和史载资料表明,平乐是中国苎麻(B.nvea)的原产地之一。从境内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遗物中发现,男墓有兵器而无陶纺轮,女墓有陶纺轮而无兵器。墓葬显示的男女自然分工,女子主要从事纺织的情况,说明早在战国时期,平乐人已懂得种植苎麻并利用苎麻纤维织衣料了。唐代宪宗时(公元806~820年),桂管经略使辖下的昭、桂两州以当地所产茔麻纺制的“桂布”、“桂管布”,因价廉物美而载誉全国。有著名诗人白居易题诗为证:“桂布自如雪,吴棉软于云。布重棉且厚,为裘有余温”。宋咸平年间,仅昭、桂两地征收的兰麻布折原麻就达10800余担。陈尧叟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了解到昭、桂一带种植兰麻“公私交济,其利甚博”,乃“劝喻部民广植苎麻;以盐。钱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把苎麻推广到整个岭南地区。明末清初,平乐人不仅自己种植苎麻,还雇请广东阳山人来专事种麻。当时,县内种麻纳税与种棉纳税被列为同等的地位。明末,县内大扒乡印山村桃花冲一卢姓麻农从野麻驯化培育出“乌龙麻”(黑皮蔸)。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很快就为县内外引种。苎麻成为县内主要经济作物,民国38年,全县麻种植面积已达11278亩,总产127.92万斤。解放后,政府对发展兰麻生产予以奖励扶持。1954~1956年种植苎麻面积都在1.4万亩以上,产量都超过90万公斤。60年代后至80年代初,因大量毁麻种粮,加上取消麻类奖售政策,全县兰麻种植面积锐减。1963年种植面积和产量仅为1954年的40.84%和25.24%。1984年以后,县人民政府加强了对竺麻生产的技术指导,调整了羔麻收购价格和奖售标准,调动了农民种麻的积极性。同时,认真抓好苎麻提纯复壮工作,全县兰麻生产又逐渐恢复发展。1986年种植面积为30961亩,是1963年的5倍多。解放以来先后到平乐引种兰麻良种黑皮蔸的省份有湖南、广东、云南、湖北、浙江、江西、江苏、福建、安徽、四川、贵州、陕西、河南、海南等。国外到平乐引种黑皮蔸苎麻种的有保加利亚、越南、罗马尼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至60年代末,广西境内的兰麻90%以上为引种平乐优质苎麻良种黑皮蔸。1988年,平乐兰麻种植面积5.5万亩,总产348万多公斤,分别占全广西的26.1%和30.1%,是广西境内苎麻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县。平乐已列为广西最重要的商品麻基地县。苎麻用途广泛,麻杆可作造纸原料;麻叶可作饲料;麻根入药,性寒味甘,解热凉血,主治热病烦渴、胎动下血等症;苎麻纤维是纺织、机械、国防、渔业、矿业、橡胶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制造飞机翼布、降落伞、电线包皮、传动带、水龙带、工业缝线等物品的上乘用材。平乐苎麻单纤维支数一般为1800~2000支,最高达2722支。是棉花的七八倍,拉力为棉花的八九倍。1980年以来,南宁绢纺厂每年都要从平乐购进600多吨,与化纤混纺,制成各种薄型织物。该厂用平乐苎麻织制的“华锦”牌涤麻布,1981年获国家纺织部颁发的银质奖。1990年5月24日~28日,全国兰麻纺织品展销会在北京召开,广西送展的苎麻面料因品种齐全,且布料质地细腻,布面挺洁、花色新雅,兼有轻、薄、细、飘、透等风格,深受京城消费者青睐。经评比,广西共有18个麻制产品获开放创新奖和鼓励奖。苎麻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从出苗到成熟期需要积温1600℃左右,生长期月降雨量要求在1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苎麻极易获高产。平乐的气候极适兰麻生长。境内13个乡(镇)均有种植,主要麻区为大扒、长滩、附城、福兴、桥亭、二塘、沙子等7个乡(镇)。尤以大扒、福兴、附城等沿河乡(镇)为多。一般年成可收3次,若雨水调匀可收4次。亩产干麻一般为100多公斤,高者可达200公斤。1954年江左乡农民童廷宪种麻1.44亩,产干麻371公斤,平均亩产达258公斤。目前,苎麻已成为平乐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985年全县苎麻种植面积11728亩,总产97万公斤,分别占全广西的51.4%和50%。当年全县苎麻收入1050万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6%。是年,福兴乡上盆村全村种植兰麻660亩,产麻7.2万公斤,收入60.41万元,占农业总收入88.19万元的68.5%。1986年,大扒乡苍板横滩自然村13户农民种苎麻78:4亩,当年总产干麻8400公斤,总收入11万元,人均收入1122元,其中超万元的有7户。1990年全县种植面积14783亩,总产836900公斤。平乐兰麻早在解放前已有出口。据民国29年《平乐县志》载:民国24年,平乐县苎麻出口量达100多万斤。国际市场上,广西出口的苎麻大都打上“平乐大扒”的字样,以示产品的正宗。解放初期,全县每年出口苎麻仍保持在20万公斤左右。1960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因县内苎麻面积减少,产量少,出口曾一度中断。1985年恢复出口,当年出口20.9万公斤,创汇63万美元。1987年出口36.2万公斤,创汇110多万美元。

七. 广西 桂林 灌阳 桂林豆腐乳

桂林豆腐乳是以黄豆为王要原料制成的。分有五香腐乳和辣椒腐乳两种。它的特点是皮薄肉嫩,质地幼细,味道鲜美。辣中有甜,甜中喷香,香中又能品辨出川椒、桂酊、八角、蒜泥以及三花酒的混合馥郁,可以说是滋味无穷。人们在盛夏酷暑,或病后初愈,吃点腐彵稀粥,更能刺激食欲。当年周恩来到桂林视察时,听说桂林腐乳是广西有名。还特地要求服务员买给他品尝呢。桂林腐乳历史悠久,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早》中称赞说:“广西白腐乳最佳。”现在则被誉为“腐乳中之上品”,畅销国内外,特别受港澳同胞和日本、东南亚人民的欢迎。( 桂林)

桂林豆腐乳是白腐乳的代表,远在宋代,桂林的豆腐乳已很出名。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是传统“桂林三宝”之一。桂林豆腐乳制作工艺细腻严谨,从磨浆、过滤到定型、压干、霉化都有一套,选材也很讲究。制出豆腐乳块小,质地细滑松软,表面橙黄透明,味道鲜美奇香,营养丰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人们常用的食品,同时又是享饪的佐料。做乳猪、扣肉、狗肉、红烧肉、白切鸡等,均宜用腐乳作配料,香味四溢。用以凉拌豆腐、皮蛋、椿芽、小笋等,更是风味别具,回味无穷。 白腐乳蜚声海外,受到港澳、东南亚及日本人的欢迎。桂林豆腐乳品种繁多,历史悠久,200年前就享有盛名。桂林豆腐乳有辣椒豆腐乳、五香豆腐乳两大类。它们做法相同,而配料各异。它还是极好的调味品。桂林名菜乳猪、地羊、扣肉,即用腐乳佐料,汁鲜味美;烧肉、白切鸡蘸桂林豆腐乳,其味隽永。

八. 广西 桂林 阳朔 松花糖

是广西桂林阳朔的。桂林兴坪松花糖是广西阳朔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点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为纯天然手工制作,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名小吃。相传,它始于清代康熙十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有一位在梧州经营糕饼生意的玉林人梁氏,因年老体,携妻还乡定居。梁氏终生无育,亦无近亲,便把松花糖的制作技艺传给他的结拜兄弟覃氏。覃氏在梁氏的资助和指导下,在玉林镇开设了“覃记饼铺”,以经营松花糖、白散、凤饼等糕点为主,生意颇为兴隆。覃氏也家景日好,后来覃氏的伙计把松花糖手工制作的手艺带到了美丽的阳朔兴坪,在这散枝开花。因为兴坪人酷爱喝茶,松花糖也就成了喝茶的绝佳搭档。成了阳朔人喜闻乐见的传统小吃。

制作流程

首先是将糯米冲成糯米粉然后反复揉搓成面团;将面团全部弄成黄豆大小的颗粒,程序是做成条,然后用刀切成颗粒,切得大小均匀,经过油炸,这个小小的颗粒就变成了圆形;在柴火灶上熬黄糖;把炸好的米粉球放入熬好的糖锅里面,不停的搅拌;将在糖锅里面混合的颗粒放入模具中,趁热将颗粒全部压入模具中;还是用刀切成需要的形状,拿下模具;然后用白纸包好。

2009年,兴坪松花糖经过阳朔政府的推荐申报公示和评审,荣获阳朔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兴坪松花糖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复杂的制作过程依然以口头或动作传承着,在添加剂色素泛滥的现代,它坚持着自己的风格,没有添加色素和添加剂,却保持着色泽棕黄,富有光泽,品质松酥,清甜香脆的特色。也只有这种真正能够触动酷爱美食的中国人的味蕾的美味,才经得起历史和人们的考验,源远流长。

九.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桂林腐竹

桂林腐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腐竹,又叫腐筋,远在唐代就在各种素菜中独占鳌头。其形似干竹枝而名.。“桂林腐竹”是广西桂林地区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桂林腐乳厂20多家企业生产,年产量1000多吨。选用优质大豆磨成豆浆, 放入锅加热。将凝结的豆浆薄膜用手扯起来搭在竹竿上晾干或烘干即成。

桂林腐竹大约盛行于唐代,那时候,桂林是北达中原,南连岭南的重镇,佛教在此盛传,寺庙林立,斋食盛行。腐竹作为素食也就随之兴起。唐代以来,人们世代相传,沿袭至今,腐竹成了桂林的传统食品。得益于漓江和桃花江水泡浸大豆以及传统的特别制作工艺。成品颜色淡黄、油面光亮、枝条肥胖、空心松脆、 品质优良。含蛋白质45%, 脂肪25%,胆固醇及饱和脂肪很低。
因其所含均为植物营养素,故被称为“素食之最”。腐竹的吃法很多, 炸炖炒焖皆可。无论作主菜或配菜, 都可熟饪出色泽鲜美、香味扑鼻、酥脆嫩滑、风韵别致的荤、素佳肴。销国内各地和出口东南亚、北美、澳大利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象山牌”腐竹1981年来3次获国家食品银质奖, 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0年获轻工部首届博览会金奖, 1991年获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漓-”腐竹1990年获广西优质产品奖。.

2010年12月,“桂林腐竹”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确定对“桂林腐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西省桂林市永福县、临桂县、阳朔县、龙胜县、灵川县、荔浦县、平乐县、恭城县、兴安县、全州县、资源县、灌阳县12个县所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