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阿拉善沙漠特产原产地认证 阿拉善腾格里沙漠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阿拉善沙漠特产原产地认证 阿拉善腾格里沙漠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9 16:18:39

一.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右旗 阿右旗奇石

阿右旗奇石

内蒙古阿拉善位于祖国北疆沙漠腹地,境内有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布林三大沙漠。特别是阿拉善北部靠近外蒙的千里戈壁,荒漠漫漫,风势极强,这里有远古形成的火成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以及含化石的石碳纪地层、海绵骨针化石和大片含笔石化石的浅变质碎屑岩系。近20亿年的地质沧桑巨变和风沙磨砺,造就了极富观赏价值的珍珠玛瑙、碧玉和独具“形”“色”的风砺奇石、集骨石、千层石、硅化木、水晶石等。石质坚硬、姿态怪异的戈壁奇石,它们是中华奇石瑰宝。

内蒙古阿拉善盟戈壁奇石属风凌石,据地质考古专家考证,阿拉善戈壁奇石原岩由距今大约800万-1亿年前火山爆发喷射出的岩浆冷却而成,经过长期的地质变迁和日晒风蚀等自然作用,形成了千奇百怪、绚丽多采的戈壁奇石。阿拉善奇石大都属未成熟型玛瑙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已越来越引起了海内外奇石收藏界人士的注目和青睐,出口到了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和台湾、香港等地。阿拉善奇石天工独塑,大璞不雕,质朴硕然,采天地之灵光,沐日月之精气,淋漓尽致地凝聚和演绎着阿拉善戈壁的坦荡,博大与雄沉以及豪放壮美的西部神韵。

二.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蒙古佳肴羊背子

蒙古佳肴羊背子

羊背子,蒙古语称“乌查”或“秀斯”,是蒙古族居民最喜欢、最名贵的佳肴。只有在祭祀、婚嫁喜事、老人过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能见到,其做法和吃法都很讲究。

所谓羊背子,是按照骨关节部位,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连头带尾入锅,添加凉水。切忌热水中下肉,热水煮肉肉呈红色。待锅开后,加入小许盐。煮肉时要把握好火候,肉刚熟即出锅。其肉不但脆嫩,而且味道鲜美,如果过了火候,肉则变老,口感不适,非得再回锅煮烂食用。肉出锅时,在大盘上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放到羊背上,似羊的爬卧姿势。羊背子上席后,为表达礼节,尊贵的客人先用蒙古刀,在羊背上划一个十字形,然后,主人用刀从肥厚的羊尾巴上,划下一条十厘米左右的肥油,放在客人的右手掌上,请客人将此油吸入腹中,不得在口中咀嚼,并饮酒润喉。而后,客人就可各取所需,尽兴品尝。

三.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右旗 酿皮子孙

酿皮子孙是阿拉善独特的风味小吃之一,味美爽口,经济实惠,作为“快餐”,到酿皮摊上,一二分钟既可到口,很受群众喜爱。

四.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右旗 扒驼掌

扒驼掌,将水必成的驼掌,切成二分厚的片状,在每片驼掌之间,加一片冬笋片,排码整齐,装入碗内,再将鸡肉用开水氽透,放在驼掌上,其上铺以葱段、姜片、八角、蒜瓣,加鸡汁后笼蒸,一小时后取下,滤去汤,拣去调料、鸡肉,将驼掌翻扣入盘内,另将鸡汤加盐、酱油、味精、香菜、玉兰片丝,用水淀粉勾薄芡,浇入盛驼掌的盘内,再淋芝麻油。扒驼掌特点是:驼掌软烂,色泽红润,光洁明亮,醇香适口。驼掌又可做全驼掌,全驼掌采用剥皮后的驼蹄,进行加工,制做方法如熊掌,用文火慢炖。

制作:将驼掌、蹄黄治净,入沸水锅略焯取出,洗净。将蹄黄入锅,加鲜姜、大葱、水煮至八成熟取出。冷却后切成1厘米厚的圆片,放入大碗中,加酒、鸡汤。将带骨鸡、鸭肉适量经沸水锅略焯后,也放入碗中,加葱、姜、花椒、八角、酒、酱油,上笼蒸熟,取出,将蹄片拣出。炒锅下花生油烧热,下姜片、葱段炝锅,下酒,捞出葱、姜,加鸡汤、水、蹄黄片、精盐少许、味精、酱油、酒,扒烧至卤汁收紧,下湿淀粉少许勾芡,淋上熟油出锅装盘即成。

特点:骆驼的脚掌因常用于行走,所以肉厚而有弹性,驼掌肉味道独特,肉质细嫩,不肥不腻,荤素得当,驼掌、蹄黄与鸡鸭肉味完美结合,其味道并不输给熊掌,乃秋冬季补品之一。

五.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内蒙古榛子

内蒙古榛子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和赤峰市的次生灌木林带,是国内外市场上畅销的名贵干果。榛子果仁酥香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人们喜爱。果仁不但可以制作糕点、糖果等食品,还可以制作榛子乳和榛子粉等营养品。

六.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腰带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素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僵时又能保持肋骨的稳定、垂直,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束。女子扎女子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

七. 新疆 阿拉尔 大尾羊

大尾羊是全国闻名的优良羊种,其肉是上等的羊肉,就连尾巴油也肥而不腻,深受游客及当地人的喜爱。当地人风趣地说,阿勒泰大尾巴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黄金道”。当地人用大尾巴羊肉做成的手抓肉、抓饭等种类繁多的佳肴,款待四方宾客,成为阿勒泰特有的饮食文化。

八. 新疆 阿拉尔 马肠子

是哈萨克人的一种熏肉制品。在马肠子中灌入马肋骨肉,用爬地柏熏制而成,吃时切片蘸佐料,其风味浓郁、独特。

九.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骆驼

骆驼之乡——阿拉善高原

阿拉善骆驼生活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因其高达雄壮而闻名。特有的双峰驼使其非常高大,成年雄性阿拉善骆驼体重可达600-750千克。体高达到3.5米,驼峰高达也达到2.5左右。身体强壮,体力充沛,常用于货物运输、边防巡逻等,被誉为沙漠之舟。

阿拉善双峰驼因它的抗逆性强,适合荒漠草原生存的特点而享誉国内外。

阿拉善双峰骆驼的中心产区位于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始品种,阿拉善双峰骆驼享有沙漠之舟的美誉,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理机能和抗逆性,是未来生物基因工程的珍贵资源。比如其血液中红细胞对体内水平衡的调节功能,利用体温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适应酷暑或严寒等等,都是其它家畜所不具备的,在未来生物技术发展中有巨大的开发价值,一旦这一品种灭绝,这些基因将不复存在。

骆驼是集产绒产肉、产奶产皮、役用旅游等多种经济性状于一体的家畜,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阿拉善王府驼毛驰名中外,连续3年获美国阿米卡公司优质驼毛奖,驼峰和驼掌都是国宴中的珍品。阿拉善双峰驼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国家级78种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赛骆驼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比赛。据文献记载,13世纪成吉思汗统领千军万马征欧亚,军队中便有不少乘骆驼者。同时,赛骆驼活动也相继产生。

阿拉善骆驼总数占全国骆驼总数的三分之二,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阿拉善牧民不分男女老少,都练就一套高超的夏骑马、冬乘骆驼的骑术。放牧中,牧民们三五成群,挑选自己强健的骆驼相互赛跑,以展示骆驼素质为乐趣;每逢婚宴、敖包盛会、寺庙经会等重要1,散居大漠的牧民相逢驱驼疾驰,自发的赛驼成为深居大漠牧民群众的一大乐趣。

在每年11月阿拉善人民都要举办骆驼文化节,届时慕名前来的专家学者、社会人士前来阿拉善参加这一全国性体育文化盛会。活动内容主要有:赛骆驼、摔骆驼、扇骆驼、骆驼选美、骆驼学术研讨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