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特产介绍 湖北英山必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特产介绍 湖北英山必买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9 14:09:31

一.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麻城茶油

麻城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麻城茶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北省麻城市,“麻城十怪”之一 。主产于大别山腹地的麻城市福田河镇,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中国国务院命名为“茶油之乡”。这里远离城市和工业区,连绵的群山,人烟稀少,山明水净,空气清新。其油茶树一年四季云滋雾养,不需要施肥、喷农药,营养成分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肥沃土壤,具有食用和药用双重价值。2010年,经中国国家质检审核,决定对麻城茶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茶油是中国特有传统食用植物油,可见民间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且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恰当,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左右。麻城野生茶油营养丰富,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乌发等作用,居植物油之冠,被誉为“油中圣品”。

麻城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麻城市现辖行政区域。

二. 湖北省 黄冈市 浠水 茅山马口螃蟹

茅山马口螃蟹

蟹类甚多,有海蟹、江蟹、湖蟹、河蟹之分。河蟹在立秋前后最肥,有“七月(农历)的尖,八月的圆”和“九月重阳,蟹子淌黄”之说。蟹黄即螃蟹体内的卵巢和消化腺,橘黄色,味美。湖北蕲春县与浠水县交界外的茅山和广济马口湖一带盛产螃蟹,历史上颇负盛名,用茅山、马口产的蟹黄烹制的蟹黄豆腐、蟹黄鱼翅、蟹黄鮰鱼等菜肴为本地高级宴席佳肴。

三.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龙坪油面

龙坪油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坪油面是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龙坪镇的。龙坪油面又称武穴油面、广济油面、银丝面、龙须面。形状细如丝、白如玉,煮后不断条、不糊水、不粘连,品尝时味道鲜美、顺滑爽口。

“龙坪油面”是湖北武穴市的传统特色产品,又称武穴油面、广济油面、银丝面、龙须面。该产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相传起始于明万历年间,清朝广济会员金德嘉参加朝廷会试时,将此面贡献给康熙帝,康熙帝吃后叫绝;乾隆帝六下江南,途经广济访师金德嘉,品尝此油面后大加赞赏,赐封为朝廷贡品。该产品制作方法和工艺配方系祖传承续,不传外人。其加工方法异常独特考究,历经九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形状细如丝、白如玉,煮后不断条、不糊水、不粘连,品尝时味道鲜美、顺滑爽口。因此长久以来,在长江中下游鄂赣皖一带倍受广大消费者的推崇和青睐,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

历来,龙坪油面虽销路不错,由于加工工艺独特和手工制作等制约,难以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生产。为发展和弘扬这一传统产品,武穴市质监局对龙坪油面加工行业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研。根据小作坊不同情况从帮扶小作坊规范生产加工行为,获得市场准入入手,通过生产许可规定的各项内容来规范整个行业,以达到发展和弘扬传统产品、提升质量、促进发展的目的。当地党委政府组织成立了龙坪油面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金德嘉”商标,按照统一原料、统一工艺、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标准,揭开了抱团发展、开拓市场的新篇章。现在,龙坪油面已逐步进入全国各地商超,并在周边地域开设了龙坪油面店,还通过“淘宝”、“拍拍”等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网络销售。据统计,龙坪油面年产销量已达六百万公斤,年产值过六千万元,已成为龙坪镇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龙坪地域经济发展和宣扬龙坪人文历史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湖北省武穴市龙坪镇现辖行政区域

《武穴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龙坪油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武政函〔2013〕34号

武穴市地方标准:DB421182/T013-2012《龙坪油面》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红安 红安将军菜

将军菜,生产在大别山。为菊科植物的一个大族。我国各地称作苦菜的,包括苦苣菜属、莴苣属、苦荬菜属、菊苣属等十多种。,古书上记其别名的五花八门,如苦《诗经》、荼《原雅释》、苦荬《晋书》,游冬《名医别录》、苦苣《嘉佑本草》、天香菜《本草纲目》、天精菜《农政全书》其别名之多,可见人们对它的珍重。既可作菜下饭,又可煮羹充饥,还可入药治病。李时珍说:“苦菜即苦荬也,家茎中空而脆,折之有白汁。

胼叶似花萝卜菜叶而色绿带碧,上叶抱茎,梢叶似鹤嘴,每叶分叉,撺挺如穿叶状。开黄花,如初绽野菊。一花结子一丛,如同蒿子及鹤虱子,花罢则收敛,子上有白毛茸茸,随风飘扬,落处即生。”据科学分析,苦菜中含有甘露醇、蜡醇、胆碱,酒不酸等多种成份。但虽然苦,经过加工处理,食用则别有风味。鲜嫩的苦菜,去根,洗净烫水,揉去苦汁,或晒于干,用猪油烹煮,或以香油、辣椒拦炒,无不促进食欲。以它入药,可治疗多种疾病。《神农本草经》说它“苦寒,主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本草衍义》说它“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

五. 湖北省 黄冈市 浠水 生猪养殖

生猪养殖是浠水的传统产业,千家万户有饲养习惯和经验,且气候适宜、地理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草饲料充足,宜耕宜牧。近年来,生猪生产已发展成为我县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化。我县生猪生产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总量不断增长。1999年,全县生猪生产量达100万头,比生猪产业化前的1996年增长34%,肥猪出栏53.5万头,比1996年增长32%
二、效益不断提高。推进生猪产业化经营,促进了我县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1996年,全县生猪产业化系列产值达12亿元,比1996年增长48%,农民每年从生猪产业化经营中增加纯收入320元,生猪产业化经营每年提供税源2500万元,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
三、规模不断扩大。始终坚持一手抓大场大户,一手抓千家万户,大力构筑“万千百十”工程,即县抓万头场,乡镇抓千头场,村抓百头场(户),组抓10头以上大户。特别是在长流、散花两个“规模养殖示范场”的带动下,一批专业场、专业村、专业户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数乡一业,乡村一品”的区域经济特色。1999年,全县有万头以上养猪基地(场)5个,千头规模的养猪场、户28个,百头以上的养猪场、户618个,1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6480个,规模生产占生产总量的30%以上。全县生猪人平出肥一头以上的乡镇有5个,人平出肥一头以上的村有236个。全县基本形成了以长流、散花畜牧场为龙头,以大场大户为重点,千家万户为基础的养殖格局
四、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全县共投入生猪“品改”资金800万元,以提高生猪品质,增加科技含量。已初步建成了“三群一站”良种繁育体系。全县核心群良种母猪达68头,太湖、通城母猪繁殖群17个,百头以上生产群良种母猪基地21个,全县优质二元杂交及良种母猪生产群达2.53万头,占母猪总数的92%。全县种公猪已全部实现外来良种化。优质杂交肥猪占67%,其中外三元猪步22.3%,生猪瘦肉率平均达到50%以上
五、特色基本形成。新组建了生猪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县肉联集团公司。近两年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出系列低温肉制品,并畅销省内外。该集团年经营生猪40万头,年总产值达4.6亿元
以粮食万吨饲料加工厂为龙头,建有中型饲料加工厂46座,年加工优质饲料25万吨,能保证全县生猪饲料供应
全县以五沿(沿公路、铁路、长江、城镇、周边县市)为重点,筹资800多万元,建成19个生猪交易市场,年成交仔猪30多万头,生猪年交易额7000万元
全县北部山区基本形成了以玉米种植、饲料加工、养猪一条龙的模式。大灵乡实现玉米产量过亿元,人平出肥1头猪。中部丘陵基本地带基本形成种植业结构与农副产品加工和养猪配套的模式。( 浠水)

六. 湖北省 黄冈市 蕲春 管窑陶器

管窑陶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管窑陶器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管窑镇

《蕲春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管窑陶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蕲政函〔2016〕13号

蕲春县地方标准:

DB421126/T037-2016

《管窑陶器》

七. 湖北省 黄冈市 红安 红安花生

红安花生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红安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红安种植花生历史悠久,清宣统元年(1909年)《黄安乡土志》商务篇六十九卷载“落花生日盛,亦有洋种本地种之分,洋种颗大香逊,根蒂固易捆”。到清末民初“落花生日盛一日”,红安花生栽培面由北向南扩展并覆盖全县。 红安人视花生为吉祥喜庆的象征,民间喜庆宴席必定少不了花生。订婚男方送“聘礼”赠送礼品的箩筐内要放柏枝、花生等,结婚时女方的嫁妆里也要放花生、百果之类的,新房的枕头下、被褥里会提前藏好花生、红枣。除夕夜守岁,红安人家家炒花生,大年初一必定要以花生待客。1963年李先念回故乡视察,乡亲们炒了一簸箕花生款待他,李先念当时感慨红安的花生就是香。1958年毛主席在武昌接见红安种试验田的干部代表时曾连声称赞:“红安的花生不错,红安的花生不错!”

红安花生是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的。红安县是全国首批花生基地县之一,红安花生以果壳薄、果仁饱满、品质好、出油率高而闻名。

红安县是湖北省花生生产大县,其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娴熟,土壤气候适宜。

红安县早在清光绪年间即开始种植花生。1957年成为全国花生生产重点县,1986年列为全国首批花生基地县。2000年面积突破20万亩大关,达21.4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43.3%,占全省花生面积7.4%,总产5181万公斤,接近全省十分之一。2010年,全县花生播种面积过4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6.6%,是全省花生总面积的13.6%,总产过亿公斤,花生原产品产值达3.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2.5%。

红安的花生已行销全国各地,红安成为全国百强油料生产大县,早年红安的花生就有“红安一号”到“红花六号”在全国油料界享有名气,现在红安又兴起地膜花生,提高了花生的单产和提早了花生的成熟期,从而使红安花生风靡大江南北,清香浓醇的红安花生油销往全国各个地方。红安花生酱更是漂扬过海销往世界各地。

地域范围

均州名晒烟产地范围为湖北省丹江口市所辖的均县镇、习家店镇、蒿坪镇、石鼓镇等4个镇、计46个行政村。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0°08'—111°34'、北纬32°14'—32°58'之间。均州名晒烟种植面积733公顷,年产量1000吨,产值0.18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感官特征:生烟外观:茎叶角度较小,着叶28~34片,叶片较窄而厚,筋脉细,呈阔椭圆形;叶柄生毛,露浸不拖头;易退青变黄,水分含量少;颜色深黄,色度饱满,油分充足,组织细致,厚薄适中,成熟度好,填充力强,弹性好,香味充足。成品烟叶:香气浓郁,手揉叶呈麸片状,燃烧性好,燃烧后灰 呈洁白;吸味饱满,劲头足,刺激性小;含糖量适中,化学成分协调;烟气柔和、细腻,余味舒适纯净,浓劲比协调,配伍性好,工业可用性强。 2、内在品质指标:烟叶安全性高,无残毒,无农药残留;烟叶中“高糖、适烟碱、富钾、蛋白质”是形成均州名晒烟的重要化学物质基础。蛋白质6%~8%,总糖12%~16%,总氮2.2%~2.8%,烟碱3%~3.8%,钾1.2%~1.7%,氯0.6%~1.2%。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要求执行NY/T852烟草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农药使用符合《烟草农药使用推荐意见》(中国烟叶公司发布);质量要求按DB42/T225—2002《均县名晒烟》标准执行。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武穴酥糖

武穴酥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穴酥糖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穴酥糖原名桂花董糖。相传是一位姓董的孝子,其母生病,不进食,他将面粉炒熟,混以蔗糖、芝麻屑、桂花等,味甚佳,母爱食。后被移植至糕点业,初名桂花董糖,因人们对“董糖”二字意义不解,改名为桂花酥糖。桂花酥糖选料严格,制作认真,具有香、甜、酥、脆四种特色,并能治咳润肺。料中有麻屑、白糖、香条、桂花等,食时甜酥,骨子虽用饴糖熬制而成,但松脆,落口消溶,不沾牙齿。上个世纪80年代初,该品种被收入《湖北糕点》名录;1983年9月,被湖北省商业厅评为全省商业优良名特传统产品奖;近年来,连续多次荣获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目前,生产酥糖为主的食品企业发展到二、三十家,规模较大的有美雅、广济、振雄、德胜等,广济酥糖厂还开发出玉米酥糖,市场极俏销。( 武穴)

武穴酥糖属地方传统特色产品,武穴市原名广济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武穴镇桂花桥有一董姓孝子与母相依为命。入秋一日,母亲偶感风寒,卧床不起。因家境贫寒,无钱治病抓药,自用芝麻炒熟研末,摇落院中新鲜桂花,以蔗糖浸渍,与芝麻末混拌,侍奉床前。母食数日,竟咳止康复,且目朗神清,心舒气畅,犹如枯木逢春,遂传为佳话。时人称为“桂花董糖”、“止咳粹”、“孝母酥”。后经作坊加工,历代糕点名师不断改进,於清朝道光八年定名为酥糖。这个就是武穴酥糖的简史。武穴酥糖伴随着这个美丽的传说,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流行於吴头楚尾、长江中下游一带,经久不衰。

武穴酥糖,初名桂花董糖,因人们对“董糖”二字意义不解,改名为广济酥糖。广济县改设武穴市后,又称武穴酥糖。桂花酥糖选料严格,制作认真,具有香、甜、酥、脆四种特色,并能治咳润肺。料中有麻屑、白糖、香条、桂花等,食时甜酥,骨子虽用饴糖熬制而成,但松脆,落口消深,不沾牙齿。上个世纪80年代初,该品种被收入《湖北糕点》名录;1983年9月,被湖北省商业厅评为全省商业优良名特传充产品奖;近年来,连续多次荣获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目前,生产酥糖为主的食品企业发展到二、三十家,规模较大的有美雅、广济、振雄、起胜、恒美等,广济酥糖厂还开发出玉米酥糖,市场极为俏销。 武穴酥糖呈麦黄色骨子多层,松脆爽口,甜而不腻,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钙、镁铁、锰、锌多种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是休闲、旅游和馈赠亲友的佳品。春节期间,亲戚拜年、亲友走访、出方做客等,随手挈上一盒或一袋有包装的酥糖,方显亲切礼貌,合乎时宜。 2010年10月,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来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药检所等专家审查。与会专家对武穴酥糖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称、保护范围、产品质量特色及其与当地自然、人文因素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审查和讨论。专家组认为,武穴酥糖名称规范、范围明确,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知名度,值得保护。保护范围为湖北省武穴市境内的12个镇乡。历经400年的发展,武穴酥糖已走进武汉、南昌等地超市商场。目前,武穴酥糖年产量达4500吨以上,产值近亿元,创利税500万元。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成功申报,不仅表明了武穴酥糖的地域特色和良好质量,更为武穴酥糖产业做大做强拓展了空间。

简介

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连同酥糖便在武穴城乡世代相传。每当春节,武穴人热热闹闹欢度春节,采莲船、舞龙灯的客人,分发他们的钱不要,只要馈赠礼品酥糖;上门来恭喜的客人,人们给一两元钱不接,说给一两封酥糖是最佳的馈赠。亲戚朋友拜年,满面春风,喜笑颜开,有的手中提着酥糖,有的口袋中装着酥糖,有的腰间夹着酥糖,带上酥糖感到脸上有光,主人感到酥糖是拜年最上品礼物。武穴人庆春礼品非酥糖莫属。

特点

酥糖是高级营养补品,味道香甜酥脆,具有健胃润肺,健身强身之效,老少皆宜。它是孝敬老人的最好礼品,也是真情奉献。在我们家,上有80多岁的老爹爹,下有七八岁的曾孙子,一家四代同堂,每当春节,家里大包小包酥糖,首先孝敬老人,然后满足小孩。那吃酥糖时刻,先把酥糖分给老人,再分给小孩,人人都把酥糖拿在手中,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你不吃,我也不吃,都不愿谁先开口吃,最后还是要老人先吃,老人不愿吃,就让给小孩吃,小孩又给老人吃,你递给我,我塞给你,那场面谁见了都为之感动。每回吃酥糖,是一家人亲情的传递,是一种互敬互爱的体现,说说笑笑,畅谈美好生活,心里就像酥糖那样甜蜜。

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武穴市现辖行政区域。

九. 湖北省 黄冈市 英山 英山猕猴桃

英山猕猴桃是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的。英山金魁猕猴桃个大、果肉细腻,味酸甜可口,沁人心脾,营养丰富,世称“水果王”。

大别山地区特别是英山县地理条件和气温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猕猴桃。这里日照充足,平均海拔500至800米之间,昼夜温差大,产出的猕猴桃个大、味甜、营养丰富。

英山金魁猕猴桃个大、果肉细腻,味酸甜可口,沁人心脾,营养丰富,世称“水果王”。含有适量的脂肪、蛋白质、多种氨基酸、钙、铁、磷、镁、果胶等养分,较其他品种猕猴桃均提高3%~4%,亦被誉为“维C之王”。集食用药用为一体,有养肝护肝,舒脾健胃,强身健体、清热解毒等功效。

十.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麻城福白菊

麻城福白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麻城福白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麻城福白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麻城福白菊具有“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具有散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其产品质量经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反复检测,其主要指标的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药典标准,远远高于其它品种的菊花。2008年,麻城福白菊被农业部登记为全国首批2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2009年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证明商标”的登记保护;2010年产地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保健菊花之乡”;2013年获得“湖北省优质农产品”称号;据浙江大学的“中国农产品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心”评估,麻城福白菊品牌价值达到2.52亿元。麻城福白菊主产于该市北部山区的福田河、黄土岗等乡镇,常年菊花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产量5000吨左右。基地亩平产值8000元左右,纯收入5000元以上,菊农单项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该市以福白菊为原料的加工和销售企业发展到15家。福白菊产业已成为该市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亮点。目前,福白菊产区的产量就占1/3左右,湖北麻城与浙江桐乡、江苏盐城并称中国药用保健白菊花三大产地,麻城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菊花生产基地。

地域范围

采自以福田河镇为中心的湖北省麻城北部山区范围内生长的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头状花序,按传统工艺或现代工艺在当地加工而成,具有“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

特定品质

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气清香,味甘、微苦。河南产者称怀菊花,安徽产者称滁菊花或亳菊花,浙江产者称杭菊花,湖北福田河产者为福白菊。

文化典故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据“麻城县志”记载,早在宋朝就开始栽培、种植菊花,其时主要用于观赏。据《本草纲目》记载,菊花具有散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被中药界称之为“广谱抗生素”。麻城福白菊原野生于大别山一奇峰之上,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由福田河境内名寺纯阳寺道士移植于纯阳山周围,因这种菊花“净美香幽具驱邪之气”,被上山入寺的道教信徒移植到庭前院后,种植者初为观赏,后采之作茶、入酒,并逐步发现其药用、食疗、保健效果明显,被作为“药膳佳肴,饮中极品”。到明清,在东阁大学士郑以伟、山西总督梅国桢、御史梅之焕等福田河籍高官名流的积极倡导下,福田河的一些百姓已经将菊花种植范围从庭院扩大到大田畈移栽,并摸索出了一套福白菊耕作、繁殖、烘制、储存的技术和经验。自此,麻城福白菊开始被当地-作为向上进贡的贵重礼品,并被精明的商人运抵金陵、开封等地高价出售。大革命时期,红四军在麻城福田河成立,并转战麻城、红安、新县一带。福田河百姓将麻城福白菊送给红军。红军战士受伤了就用福白菊清理伤口,渴了就用福白菊煮茶饮用,深受广大战士的喜爱。1957年冬季,时任-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回家乡河南新县田铺乡许家洼(原属湖北麻城)时,到麻城福田河仙羊岩外婆家,就对外婆家的菊花茶赞不绝口,并吩咐警卫捎上几斤菊花带回南京饮用。解放后,菊花的种植和栽培已成为全镇上下的共识,通过综合的政策和技术等鼓励措施,有效地推动了“麻城福白菊”产业向前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50-70年代,为小规模种植,作为中药材引种和推广,为民间观赏、药用阶段;70-80年代,作为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开始作为土、中药材进行推广的阶段;80-90年代,规模化种植,作为多种经营、副业生产的支柱产业进行基地建设和扶持阶段;90年代初-2000年,探索积累生产技术,推广新技术,着力提升菊花产量和产品品质的攻坚阶段;2000年以后,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实施了知识产权保护、专项科研课题的品牌打造阶段;

地域范围

麻城福白菊产区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北部山区,其中福田河镇为主产区,黄土岗镇、乘马岗镇、三河口镇、顺河集镇为零星种植区,共5个乡镇。产区版图面积1520.7平方公里,总人口29.1万人。产区位于北纬31°20′-31°40′,东经114°45′-115°20′;产区北与河南省新县、商城县接壤,西与湖北省红安县接壤,南与麻城市区接壤,东与安徽省金寨县接壤。主产区常年菊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公顷以上,总产量在2000吨以上。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麻城福白菊产区是长江支流-举水河源头所在地,水质好,无任何工业污染,土壤具有典型的南北过度的黄棕壤特征,土层深厚,保墒性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碱解氮82ppm,有机磷11.9ppm,有效钾165ppm;pH值为6.0-7.5之间。菊花最佳种植地带为海拔200m-800m之间的山丘河谷地带。产区位于大别山长江淮河分水岭南麓向阳地带,地貌顺大别山及其余脉之山势,由北向南逐级下降,其基本地形特征是“七山一水二分田”,这里谷宽丘广,冲、垄、畈犬牙交错,坡度为5-24度,海拔100m-1000m。

(2)水文情况:产区地处长江、淮河分水岭的大别山南麓向阳地带,为长江一级支流-举水河流经产区全境,有大、中、小(一)型水库共19座,年平均地表径流3.41亿m3。产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总贮量1.94亿m3/年,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产区菊花种植范围内无工矿企业、无“三废”污染源。

(3)气候情况:麻城福白菊产区的麻北地区属亚热带向温带气候过渡区域,为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6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634-2249小时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112.2-1688.7毫米,全年无霜期237天。具有四季分明、降水适中、水光热同步等特征,非常适宜菊花的生长发育。

(4)人文历史情况:据《麻城县志》记载,麻城福白菊因味甜甘美,又称甘菊,北宋时就有种植。从观赏到引种、从引种到大田移栽,直至大田规模化种植,至今已有千年的种植历史。麻城市政府已将麻城福白菊产业列为全市优先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为菊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几十年来,先后由麻城市政府、福田河镇政府、麻城市福白菊产业协会组织了十余次“菊花文化节”、“中秋赏菊”、“菊花诗会”等专题宣传和推介等活动,全力打造“麻城福白菊”品牌。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环境及具体指标要求:产地环境符合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标准(NY5116-2002)二级以上和饮用菊花产地环境条件标准(NY5120-2002)的规定。杜绝产地及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污染源(废水、废气、重金属、废原生物等),基地应选择土壤肥力和水源条件好的耕地。具体产地环境指标要求为年日照数2249h,无霜期240天,全年≥10℃的平均积温5100℃。平均海拔410m,最佳种植地带为海拔200m-800m。年降水量1000mm-1200mm。成土母质为片麻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肥沃,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土壤pH值6.0-7.5。大气质量应符合GB3095-82规定;土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规定;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1992规定。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长期种植选育出的红心大白菊、小白菊等优良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①母株管理。开花期选健壮、花好、无病虫害的植株标记,摘完花后剪茎,将根蔸挖起栽入育苗地,覆盖10cm厚的土渣肥或腐熟厩肥越冬。②扦插育苗。4月上旬,用茎基蘖芽育苗。选粗壮、无病虫的新苗,留顶叶及6cm-8cm的茎,节下剪成斜面,蘸生根粉溶液,打浆,稍凉干,按20cm×6cm的株行距扦插,苗床保湿保肥,当扦插苗高20cm即可移植大田。③移栽大田。5月上中旬,将大田整成畦宽100cm-120cm、沟深20cm-25cm的地块,施基肥,可覆盖黑地膜,按株行距40cm×60cm在畦面上打孔,带土移苗,每孔定植一株,加水保湿。④打顶培土。打顶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6月上旬,第二次在7月中旬,第三次在8月底前。当新枝长到30cm-35cm时,用泥土将枝条下部压实,培土时间不超过7月底。⑤水肥管理。梅雨时期及暴雨时要清沟排水,伏旱时期要灌溉抗旱。菊花孕蕾期需水量大,要及时灌溉。大田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应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提倡使用菊花专用肥。⑥病虫害防治。提倡采取种苗、水肥等管理,实行小地块轮作种植,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农药使用按GB4285、GB/T8321.1-8321.7的规定执行,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①采收时间。菊花采收始于10月下旬,止于12月上旬,选择无雨天、露水干后采花。②采收标准。初花期,以胎花花瓣已经伸出花蕾、花瓣嫩黄微屈卷、花蕊没有外露为标准,可择优少量采收。其后头水花、二水花、三水花采收标准为花瓣洁白平直,花心有70%--80%散开。③鲜花采收分级。鲜花采收时应按等级分开放置,每等级均不得含杂质、泥花、虫花、病花。④加工。采收的鲜花不能挤压,要及时摊开阴干,进行加工。传统加工工艺分上笼、杀青、晾晒三个步骤,形成菊花饼状干货;现代加工工艺有蒸汽或微波杀青、烘烤两个步骤,形成朵状干货。产品加工技术规程执行《饮用菊花》(NY/T5121-2002)标准。

(5)生产记录要求:麻城福白菊生产全程规定以菊花专业户和加工企业为单位,全面建立产品档案。分品种建立生产日志,要分项记录重大气候因素、物候期、耕作措施、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情况以及采收的基地名称和加工生产日期,制作产品标签。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观特征:麻城福白菊花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单花朵大2-5cm,花瓣长约22-25mm,宽5-7mm,其总黄酮、绿原酸含量高,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

(2)内在品质量化指标:麻城福白菊总黄酮含量6.1-8.2%,绿原酸0.18-0.35%。

(3)产品质量标准及安全要求:麻城福白菊执行《无公害食品饮用菊花》(NY5119-2002)标准和湖北省地方标准《福白菊》(DB42/334-2005)(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12.30发布)。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菊花商品质量等级按感官指标分级为四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等外级,均要求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2)包装:包装材料(包括内、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

(3)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麻城福白菊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4)运输、贮藏:麻城福白菊产品的运输、贮藏执行湖北省地方标准《福白菊》(DB42/334-2005)。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