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舟山港澳特产有哪些 舟山特产方便易带的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舟山港澳特产有哪些 舟山特产方便易带的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08-08 14:04:46

一. 浙江省 舟山 嵊泗县 冰糖排骨

菜系:浙菜

口味:酸甜

价格:40-80元

特色:甜酸带咸,油润鲜嫩,兼有肉鲜乳香,风味别致。

原料:

猪小排(猪肋排)750克,红绿丝5克,淀粉(蚕豆)13克,小葱25克,盐2克,姜25克,冰糖100克,香油25克,腐乳汁50克,猪油(炼制)25克,黄酒25克,菜籽油50克,醋15克

制作方法:

1.将猪排骨斩成长7厘米、宽3厘米的块,入沸水锅中煮3分钟,用冷水洗净,待用。

2.炒锅置旺火舀入清水500毫升,烧沸后,投入猪排骨,加姜块、葱结、红腐乳卤、精盐少许、黄酒,再烧沸。

3.改用小火焖煮至七成酥烂,将猪排骨捞起,斩去两头外露的肋骨。

4.炒锅置旺火,下入熟菜油,烧至八成热,将猪排骨下锅炸1分钟左右,呈金黄色时捞起,沥净油待用。

5.另取炒锅一只,舀入清水50毫升,加冰糖90克(碾碎)、精盐少许和醋,滚起后,用湿淀粉勾芡,立即将炸酥的排骨倒入锅内,颠翻炒锅至芡汁包裹住排骨时,淋上熟猪油,再颠翻炒锅两下,出锅装盆,撒上冰糖10克(碾碎)红绿丝即成。

小贴士:

1.不要放酱油,重糖。

2.煮时不要多翻动,使肉酥而不离骨。

3.因有过油炸制过程,需准备熟菜油1000克。

二. 浙江省 舟山 嵊泗县 嵊泗海蜇皮

嵊泗是浙江沿海渔区海蜇的主要产区和出口基地。海蜇又名海咤,属根口水母科。海蜇皮是海蜇的制成品,由鲜海蜇加工成海味品的有海蜇皮和海蜇头两种。它们的烹饪与食法:先将其从存放的甏内取出,用淘米水浸半天,浸淡洗净后,切成细条状,用蒜泥拌酱油和醋蘸食,也可与绿豆芽或金针茹等进热油锅稍加炒拌,然后佐以姜末、醋等。蜇皮、蜇头味咸,性寒,不仅味佳清口,而 且能清热解毒,能治小儿风疾丹毒与烧伤等。

三. 浙江省 舟山 岱山 东沙香干

产品名称:东沙香干

产品产地:岱山县高亭镇

产品特性:质地坚韧,色泽光亮,香气浓郁,风味独特。

产品成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B12。

产品功效:且具有清热、 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等功效。

产品简介:东沙因濒临岱衢洋,且市集兴旺,罢市晚,又有夜市买卖,形成了具有海岛特色的食文化。东沙香干是东沙镇老作坊豆制品厂继承和发扬东沙古镇豆制品的传统工艺,采用祖传秘方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精制而成。该产品经高法消毒,真空包装。产品清香鲜嫩,色泽光亮,香气浓郁,营养丰富,是居家旅游休闲的上佳食品,在舟山地区有较大的声誉。

产品历史:民国十三年(1924),东沙角鼎和酱园始研制东沙香干,用优质黄豆榨桨制腐,分小块裹包榨干,再用清水烧煮,冷却后加茴香、桂皮等调味品及上等酱油煮煎,火焖24小时后蘸麻油制成,味美而香,深受居民喜爱,名闻遐迩。

产品典故:传说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早年和庞涓同时拜鬼谷子为师,攻读兵法,两人成为同窗好友。后来庞涓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孙膑才能超过自己,设法诳骗孙膑到魏,并挖去他的膝盖骨,把他打入猪圈,想让他永无出头之日。这是一桩历史冤案。哪 知天理人情自在,偏偏朱仙镇有个卖豆腐的王义,对孙膑的不幸遭遇十分同情,于是每天从猪圈边经过时,王义总要放上几块有盐味的豆腐干,让他充饥,就这样保住了孙膑的性命。

四. 浙江省 舟山 定海区 登步黄金瓜

登步黄金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登步黄金瓜又名“东洋黄金瓜”,因其个头小,每只重量一般只有120克,因而得名。据考查,登步岛黄金瓜已有130余年的栽种历史。特点是,色泽深黄,外表光滑,香气浓郁,其味甜而鲜口。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不仅岛上农民争相栽种,就连桃花等地的外岛农民也纷纷上岛求讨瓜种。但稀奇的是别地方种出的瓜,都远不及岛上田厂、永安两地的瓜来得香甜。登步黄金瓜的产量很高,管理得好,亩产最高可达3000公斤。( 舟山)

五. 浙江省 舟山 岱山 三鲍鳓鱼


产品名称: 三鲍鳓鱼

产品产地: 浙江舟山岱山

产品别名: 称“三鲍”

产品季节: 立夏前后

产品特性: 色泽光亮,肉质坚实,味清香,经久不坏。

产品成分: 蛋白质、脂肪、钙、鳞、钾、维生素A等成分。

产品功效: 养心安神、健脾益胃的医药功能,鳓鱼肉能治慢性腹泻,其鳞能治疣。

产品简介: 鳓鱼肉白质鲜,味似鲥鱼,除鲜食外,还可腌制加工成鳓鱼鲞,其中以三次精盐加工的三鲍鳓鱼为最佳,是岱山的著名海产品。鳓鱼有养心安神、健脾益胃的医药功能。鳓鱼肉能治慢性腹泻,其鳞能治疣。

产品历史:明初和明代后期,政府为加强海防,多次实行海禁,出海捕鱼受到限制,但海禁放后,渔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明代大宗捕捞的海鱼仍是石首鱼,生产规模比宋代更大。王士性《广志绎》说,每年农历五月,浙江宁波、台州、温州的渔民,以大渔船往洋山捕石首鱼,宁波港停泊的渔船长达十里。这时渔民已观测到石首鱼的生活习性和洄游路线,利用石首鱼在生殖期发声的特性,捕捞时先用竹筒探测鱼群,然后下网截流张捕。明代中叶,沿海因倭寇侵扰,政府实行罟棚制度,以八九或十余艘渔船为一,组织渔民下海捕鱼。这时出现大对渔船,其中一艘称网船,负责下网起网,另一艘称煨船,供应渔需物资、食品及贮藏渔获物。由于用两艘船拖网,可使网日张开.获鱼较多,发展成浙江沿海的重要渔业。与此同时,东海出现饵延绳钓,钓捕海鱼,渐次发展成这一海区的重要渔业。随海洋渔业的发展,明代出现了记述海洋水产资源的专著。屠本的《闽中海错疏入》,记载了福建沿海的水产生物200余种,成为中国最早的水产生物区系志。

六.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舟山黄鱼鲞

用鲜黄鱼剖肚盐渍晒干后,称为黄鱼鲞。经过精细加工的舟山黄鱼鲞,洁白、形圆、味鲜、咸淡适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适量的脂肪,有开胃、清火、生津、活血的作用。黄鱼鲞加生姜清炖,可供妇女产后补虚。黄鱼鲞烤猪肉,是定海人用来招待客人的一只最有特色的地方名菜。

七. 浙江省 舟山 定海区 枪蟹

产品名称: 枪蟹

产品产地: 浙江舟山

产品别名: “新风枪蟹”

产品季节: 3~5月,9~10月

产品特性: 肉黄白相间,色泽诱人,风味雅致,鲜美可口

产品成分: 高,含有维他A及脂肪质、蛋白质、钙、磷、铁等

产品功效: 清热、散血、滋阴之功,壳可用于清热解毒、破淤散结、止痛。

产品简介: "枪蟹"。头胸甲菱形,十分宽,两侧具长棘,略呈梭形。暗紫色,有青白色云斑。背有三个疣状突起,螯足长大,第四对步足扁平似桨,适于游泳。常栖于水深10-40米的沙泥底质河口地区和海湾中,昼伏夜出,摄食于黄昏至半夜前后,饵料主要是小型螺类、双壳类、多毛类及底栖性小型甲壳动物。
产品历史: 唐代陆龟蒙在《蟹志》中说:"蟹指江而奔,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也"。此外还有钓蟹,持"蟹火"捉蟹,"设机陷,张罗网"等捕蟹方法。

据周朝的《周礼庖人注》中记载有"蟹胥"的菜名。据考证,所谓"蟹胥"既是蟹酱,于此可得出结论,吃蟹的历史至少源于周朝。每到中秋时节,亲朋好友相约,或高台,或亭阁,或溪边,饮酒、品蟹、赏菊、赏月、赋诗,古人的清雅展露无疑。于今,品蟹尚存,遗风东去。当代食蟹者,应以上海人最为讲究,可谓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上海人食后的蟹壳、蟹爪几乎难以寻找到丝毫的蟹肉,无论在手法、技巧、耐心等方面都值得人称道。

八. 浙江省 舟山 嵊泗县 紫菜汤

嵊泗盛产紫菜。嵊泗紫菜属藻类植物,生长于海边礁岩上,完全野生,色泽乌黑光亮、味道鲜美,是人工繁殖的紫菜无法比拟的。冬天采制的紫菜最佳,春天的次之。嵊泗紫菜用来开汤,口味菜佳。

九.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大黄鱼胶

产品名称:大黄鱼胶

产品产地:浙江舟山岱山

产品别名:称大黄鱼、石首鱼。.

产品季节:立夏前后,

产品特性:肉质鲜嫩,味甘性平,营养丰富。

产品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

产品功效:大黄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耳石有清热去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膘有润肺健脾、补气止血作用,胆有清热解毒功能。

产品简介:大黄鱼,俗称黄鱼、黄花鱼,分布在黄海南部至雷州半岛以东海域,有岱衢族、闽――粤东族和硇洲族三个地理种群,因其体色金黄、肉嫩味美、经济价值高而闻名海内外。 大黄鱼是我国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但由于长期的酷鱼滥捕,导致资源严重衰退,大黄鱼养殖因缘兴起。1986年福建开始从事大黄鱼的人工繁育和养殖研究。我省于1996年率先在象山、普陀、玉环开展大黄鱼养殖试验,1997年宁波、舟山开展了人工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并迅速向全省推广。大黄鱼加工后有长胶、片胶,口味极佳,健肠胃,为“滋补珍品”,清时列为贡品。

产品历史:至于大黄鱼的开发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多年,至今已2500多年的历史。据《吴地记》载:“阖卢十年(公元前505年)东夷侵、吴王入海逐之。据沙洲上,相守月余,属时风涛,粮不得渡,王焚香祷之,言讫,东风大震,水上见金色逼海而来,绕吴王沙洲百匝,所司捞漉,得鱼,食之美,鱼作金色,不知其名,见脑中有骨如白石,号为石首鱼”。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石首鱼出水能鸣。”“每岁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海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之”、明代屠本畯著《闽中海错疏》提到“浙南渔场,海上以四月小满为头水,五月端午为二水,六月称为三水,……八月出者名桂花石首、腊月出者为雪亮”。大黄鱼开发性生产大约始于唐宋年间,在明代后朝由于倭寇入侵,朝庭颁倭海令,并弃岛内迁,捕捞业萎缩衰退。直至民国时期,在漫长的300年间,海氛不清、硝烟不断。海洋捕捞时盛时衰,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黄鱼捕捞生产于20世纪50-60年代达到顶峰。

产品典故:有一次乾隆南巡,天近傍晚见一片茂密竹林,听其间传出悦耳叮声,片刻即逝,便入林见石高可逾丈,厚约数尺,色白如雪,形似龙蟠.皇帝一看,倍加喜爱,传旨马上运回宫中.将其放在”清漪园”内,可院门太小,无法运进,又拆门运石,安置妥后,乾隆并亲自提笔写”青艺岫”三个大字,太后听说十分生气,把乾隆痛斥一番,乾隆为了消除母亲心头之气,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还亲自设计了一个”脯雪黄鱼”的菜孝敬太后,取意”卧冰求鲤”的典故,以尽母子之情。

十. 浙江省 舟山 岱山 三矾海蛰皮

用明矾和食盐合腌渍后的鲜海蜇成品,称为海蜇皮,是舟山重要的出口海产珍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海蜇有梅蜇、伏蜇和白露蜇之分。每年春夏之交,海蜇随着台湾暖流势力的发展和东南季风的盛行,漂游北上,路经舟山渔场,形成渔汛。此时的海蜇个体小、水份多,时值梅雨季节,故称“梅蜇”,质量较差。入伏以后的海蜇,逐渐发育成熟,体大肉厚,称之为“伏蜇”,质量较高。立秋以后,由南向北漂游的海蜇受朝鲜海峡的寒流和北风影响,由北返南,在白露再经舟山渔场,形成旺期,故称“白露蜇”,此时的海蜇体大肉老,质量差。

经过加工的三矾海蜇皮,要算岱山的质量最佳,蜇皮圆而完整,不破碎,直径在33厘米以上,色泽洁白或淡黄,带有光泽,无红衣、红点、泥沙、异味,肉质韧而松脆。若放上二三年,就会变得更嫩更脆,味道更好。

海蜇皮的营养丰富,每500克含有蛋白质61.5克,脂肪0.5克,酶18.5克,还有维生素B和其他无机盐94.3克。既是佳肴,又是良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