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介绍家乡的特产一段话鄂州 湖北鄂州的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介绍家乡的特产一段话鄂州 湖北鄂州的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1-17 04:47:29

一. 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区 一品海鲜粥

原料采买:干瑶柱就是元贝,选购的时候要注意看元贝的颜色。表面呈金黄色,掰开里面是金黄或略呈棕色的就是新鲜的标志。

食材:元贝2只,鲜虾50克,蛤蜊50克,白米2杯。

调料:姜丝1/3茶匙,葱花1/4茶匙,薄脆适量,盐1茶匙,胡椒粉少许。

做法:1、米洗净,加水烧开,改小火熬粥。2、虾剪净须足,抽去虾线后洗净,蛤蜊吐净泥沙,在开水中氽烫后捞出。3、将2加入1中并加盐、胡椒粉调味,待所有海鲜料已熟时,撒入姜末、葱花、薄脆。

烹饪心得:只要是海鲜类都可以加,但最好先氽烫过再放入,以免弄脏汤汁。煮粥时要不停地搅拌,技巧是:开水下锅时搅几下,盖上锅盖至文火熬20分钟时,开始不停地搅动,一直持续约10分钟,到呈酥稠状出锅为止。

特点:蛤蜊性寒,平素脾胃虚寒、腹泻便溏之人忌食;寒性胃痛、腹痛之人忌食。

二. 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区 吴都莹籼

吴都莹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吴都莹籼是湖北鄂州市鄂城区的。

吴都莹籼的籼稻产地是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的夏沟、高沟、东沟、峒山、滨港5个村和杜山镇的柯营、路口、杜山、旭东、东港、范墩、下王、三山8个村等地域范围。吴都莹籼是鄂州的重要大米知名产品,可与武昌鱼齐名,它的主要特征是米细而粒长、长圆而饱满、米质好、腹白少、胶质率高,晶莹透亮而营养丰富。吴都莹籼的优良品质得益于鄂州市鄂城区长港两岸一马平川的种植环境,其产地位于90里长港两岸。因鄂城为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之故都,故吴都莹籼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吴都莹籼的原料水稻产地境内是地势一马平川的种植环境,是建设吴都莹籼生产基地理想的区域。其产地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在60cm以上,地下水位在1m以下,土壤pH值在5.5-7.5之间。加之吴都莹籼产地中间的90里长港紧靠梁子湖,同属梁子湖水系,到了春夏时节由于湖水蒸发云雾弥漫,极有利于吴都莹籼原料籼稻生长。吴都莹籼的原料籼稻产地年平均温度为14℃-21℃,年降雨量为800-2000mm。无霜期为200-360天,海拔300m以下,极端低温达-17℃,≥10℃,积温为4250-7000℃。吴都莹籼采用90里长港的梁子湖湖水灌溉,梁子湖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水体清澈,水质纯净,无任何污染。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决定了吴都莹籼的水稻区别于其他稻谷品种的特殊品质。籼稻加工而成的吴都莹籼表面平滑有光泽,米粒细长形或长椭圆形,长者长度在7毫米以上,蒸煮后出饭率高,粘性较小,米质较脆,加工时易破碎,横断面呈扁圆形,颜色白色透明的较多,也有半透明和不透明的。根据稻谷收获季节,分为早籼米和晚籼米。早籼米米粒宽厚而较短,呈粉白色,腹白大,粉质多,质地脆弱易碎,粘性小于晚籼米。晚籼米米粒细长而稍扁平,组织细密,一般是透明或半透明,腹白较小,硬质粒多,油性较大,质量较好。吴都莹籼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质7%-8%,脂肪1.3%-1.8%,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吴都莹籼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米谷蛋白,其次是米胶蛋白和球蛋白,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和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都比小麦、大麦、小米、玉米等禾谷类作物高,消化率在66.8%-83.1%,也是谷类蛋白质中较高的一种.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

吴都莹籼

鄂州市城乡名品协会

13833911

大米

三. 湖北省 鄂州市 华容区 百合鲜贝粥

百合鲜贝粥的做法:1、将鲜贝洗净,横切成片;2、鲜贝加入少许色拉油、盐、酱油拌腌;3、葱姜洗净分别切末、丝备用;4、粳米淘洗干净,在冷水中浸泡片刻,用色拉油、盐拌腌;5、百合用温水浸软,弄碎;6、取锅加入约1500毫升冷水,再加入粳米、百合,先用旺火煮沸;7、然后下鲜贝片、姜丝拌匀,再改用小火煮;8、待粥再次煮沸时,下盐调好味,撒上葱末、胡椒粉,即可盛起食用。

四. 湖北省 鄂州市 梁子湖 太和豆腐

太和豆腐是湖北鄂州市梁子湖太和镇的。

太和豆腐出产历史悠久,三国时期即有相关记载。生产太和豆腐的区域为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具体包括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的太和居委会、谢埠村、金坜村、新城村、谢培村、柯畈村、农科村、马龙村、朝英村、子坛村、新建村、新屋村。该区域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7℃、绝对最低温度≥-7℃、1月平均温度≥4℃、温度≥10℃的年积温5000℃以上、年降水量为1282.8mm、无霜期266天,年日照时数2003.8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10.3kcal/cm2。土壤以红黄壤为主,富含硒、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在60cm以上,地下水位在1m以下,土壤pH值在5.5-7.5之间,出产的黄豆品质优良。

生产太和豆腐的水取自梁子湖水和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的地下泉水,水质纯净,矿物质丰富,PH值为6.8左右。太和豆腐具有风味独特,制作工艺简单食用方便的特点。豆腐高蛋白,低脂肪,具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是生熟皆可,老幼皆宜,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的美食佳品。优良的黄豆和水源,配以精细的生产工艺,形成了太和豆腐独特的品质:色如白雪、入口绵软、清香、甘甜、久煮不烂、入口无渣,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16种氨基酸以及磷、钾、铁、钙等元素,营养价值高。

五. 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区 鄂城红胡萝卜

鄂城红胡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鄂城红胡萝卜是湖北鄂州市鄂城区的。

“鄂城红胡萝卜”的产地位于鄂城区城郊杨叶、泽林、新庙、沙窝等乡镇的地域范围,鄂城红胡萝卜是鄂州的重要蔬菜知名产品。“鄂城红胡萝卜”的产地境内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在100cm以上,地下水位在1m以下,土壤pH值在5.5-7.5之间,极有利于红胡萝卜的生长。鄂城红胡萝卜产地年平均温度为15℃-23℃,年降雨量为800-2000mm。无霜期为200-360天,海拔300m以下,积温为4250-7000℃。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决定了鄂城红胡萝卜区别于其他胡萝卜品种的特殊品质。鄂城红胡萝卜为半耐寒性蔬菜,发芽适宜温度为20-25℃,生长适宜温度为昼18-23℃,夜温13-18℃,营养生长时期120天,发芽期约10天,幼苗期约25天,叶生长盛期约30天。鄂城红胡萝卜的叶簇开张,叶片长25-40厘米、宽7厘米,深绿色,叶柄有茸毛,肉质根圆柱形,尾部广钝圆形,上小下大,长约10厘米,横径2-4厘米,表皮光滑,皮肉为桔红色,心柱较细,心柱与表皮间横剖面有一轮黄色波纹,肉质根表皮有4条侧根眼,单根重100-200克。“鄂城红胡萝卜”生长在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土壤湿度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80%。“鄂城红胡萝卜”一般夏、秋播种,秋冬采收。食用后经消化分解成维生素A,有防止夜盲症和呼吸道疾病的作用,促进儿童生长等功能。此外还含较多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鄂城红胡萝卜”的营养价值很高,大部分营养物质是无氮浸出物,并含有甘蔗糖和果糖,故具甜味,蛋白质含量也较其他块根为多。其胡萝卜素尤其丰富,为一般牧草饲料所不及。鄂城红胡萝卜还含有多量的钾盐、磷盐和铁盐等。

六. 湖北省 鄂州市 华容区 小天池蒸南瓜

用料:南瓜一斤、珍珠米二两、葱三、四棵、甜面酱两大匙、红糖一匙、酱油两大匙、醪糟汁两大匙、五香粉一小匙、调和油三大匙、盐适量。

做法:1、锅置小火上烧温热,下珍珠米(如果用粘性小的米,那就加一点糯米)炒呈微黄色。2、盛出晾凉后放搅拌机搅碎成米粉。3、南瓜去皮去瓢后切约1.5厘米的方块;葱切碎。4、将盐、酱油、红糖、甜面酱、醪糟汁、葱碎、五香粉、调和油同放一个碗里拌匀成味料。5、将南瓜块放入味料拌匀,再放米粉拌匀,使南瓜块裹上米粉。6、将裹上米粉的南瓜块逐一排在碗里。7、放沸没蒸锅中用大火蒸约半小时。8、蒸软后取出。9、在碗上盖上盘子。10、将南瓜倒扣在盘子里,撒上葱碎即可上桌。

七. 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区 鄂城菜合子

1、和面:温水,水要适量,可在水中放少许盐,和好面需要放在一边醒20-30分钟。

2、馅:韭菜鸡蛋是经典,韭菜切碎、鸡蛋炒熟、粉丝温水泡好切成小段,还可以放点虾皮,盐、酱油、香油、鸡精、胡椒面调匀,注意炒鸡蛋时多放点油,如果油少了可以再热点油泼进去。

3、制作:把醒好的面揉上劲,擀成菜盒子的皮,皮儿要薄点,要不然不好吃,将皮儿平摊在案板上,将馅儿包进去,用手将盒子边缘捏紧,没有什么技巧,主要注意馅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少了不好吃都是面,多了容易烂没办法下锅,还有就是尽量不要将馅中的汤汁包进去,包不紧容易使盒子开口。

4、下锅:少许油,将整个锅底过下油,温热时将盒子放入,中火将盒子两面煎成金黄,注意火不要太大,会糊,也不要太小,不容易煎熟。

八. 广东省 深圳 福田区 家乡猪肉汤

猪肉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磷等,具有滋阴润燥、补肾养血、益气强身的功效。精选客家地道家乡猪肉,肉质优良,“和兴客家道”精心打造,清淡好味,烫头鲜美,肉质鲜嫩,给唇舌以最纯真的慰藉。

九. 湖北省 鄂州市 梁子湖 武昌鱼

毛泽东的著名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武昌鱼名扬中外,香飘万里,成为湖北的一道当家名菜。用武昌鱼可以烹制出数十种不同风味的鱼菜,如清蒸武昌鱼、花酿武昌鱼、红烧武昌鱼、蝴蝶武昌鱼、茅台武昌鱼、鸡粥奶油武昌鱼、杨梅武昌鱼、白雪腊梅武昌鱼等,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鱼脍炙人口,清香扑鼻,肉嫩味鲜。

十. 湖北省 鄂州市 梁子湖 地锅三鲜

地锅菜起源于苏北和鲁南交界处的洪泽湖地区。以前,在洪泽湖上作息的渔民,因船上条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炉,炉上坐一口铁锅,下面支几块干柴生火,然后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锅菜,锅边还要贴满面饼,于是便产生了这种饭菜合一的烹调方法。地锅菜的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与干香并存的特点。如今,有厨师将传统地锅菜的制法加以改良,从而推出了地锅鸡、地锅鱼、地锅牛肉、地锅三鲜、地锅豆腐等地锅佳肴。下面就将其中的地锅三鲜介绍给大家。

原料:三黄鸡400克、蹄膀400克、鳝鱼300克、面粉300克、玉米粉80克、鸡蛋2个、姜片15克、蒜仔25克、香菜段15克、八角、花椒、精盐、料酒、老抽、美极鲜酱油、鲜辣味粉、鸡精、味精、高汤各适量、精炼油250克

制法:

1、蹄膀治净斩成骨牌块,焯水后加姜片、料酒炖至九成熟,捞出待用;三黄鸡治净斩成块,鳝鱼斩成段,分别飞一水待用。

2、面粉、玉米粉纳盆,磕入鸡蛋,加少许精盐、味精,接着掺入适量清水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随后把面团下成25克重的剂子(约16个),团成团,用清水略浸泡,制成薄饼,贴在锅边上,用小火慢慢烘烤。

3、另锅放油烧热,爆香姜片、蒜仔、八角、花椒,倒入鸡块和鳝段,烹入料酒,煸炒至水分将干时,添入高汤,倒入蹄膀块,加盖焖至汤汁浓稠、鸡块熟时,调入精盐、味精、鸡精、鲜辣味粉、美极鲜酱油,稍后再下少许老抽调色并起锅盛入面饼锅中,稍便撒入香菜段,随配酒精炉(或小土炉)上桌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