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宁波什么特产送人最好吃 宁波有什么必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宁波什么特产送人最好吃 宁波有什么必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8-10 10:44:06

一.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棉花

余姚棉花

棉花,是宁波历史上传统,并对全国及浙东地区产生过重要影响。

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栽植、棉花已有相当悠久历史。至少在汉代已有栽培。宁波滨海,围海造田后最宜种植棉花,是较早推广种植棉花的地区。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姚江濒海,沿海百四十里,皆木棉。”到了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置浙东木棉提举司于余姚,余姚有70%农民从事棉花种植,镇海约有17%是棉农,可见当时余姚地区种植棉花地位之重要。到了明代,有“浙花出余姚”之说:“每至秋收,贾集如云,东通闽粤、西达吴楚,其息税以百万计。”可见当时棉花收获季节之繁忙景象。清代诗人高杲在《棉花》诗中写道:“四月始下种,七月花开陇。白露一零雪球拥,松江淮北棉不重。浙花出余姚,群芳谱中特选挑……”诗人胡德辉也有诗写道:“桃绽绒盈壳,棱深翠破夹,种惟江浙遍,功要耕织兼。黄媪师心巧,红窗女手拈。梳抛珠颗颗,纱刷玉纤纤。鹅毳当风乱,鸳闺计日淹,一弓弹絮起,三繀避泥粘……”。宁波出产的棉花还用作出口,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宁波出口棉花66万磅,次年增至138万磅。

民国期间,宁波所属各县都种植棉花。1919年余姚龙泉乡建起了省立棉种试验场。据民国《浙江省情·棉麻》载,今宁波属县地域1931年植棉109万亩,产皮棉23.65万担,以余姚县最多,慈溪次之。又据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物产》记载,1947年,余姚、慈溪、镇海、鄞县、象山共植棉80.59万亩,产皮棉19.06万担。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棉花种植面积50万亩至70万亩之间,但亩产却由1949年的13.9公司到1990年提高到亩产64公斤,1984年达到亩产91公斤的高产量,棉花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宁波棉花亩产的提高,得益于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解放初,棉区和粮棉轮作区多采用撒播和点播,逐渐改为条播。以后推广方格育苗移栽,1958年大面积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以后试种地膜复盖栽培。对提高产量有很大作用。种植时间则由旧时候的“立夏种棉花,勿用问人家”,大力推行早播。同时,开展良种繁育示范和推广、科学治虫等措施,使棉花亩产由1920年8.3公斤,1984年的91公斤,亩产提高了11倍。

棉花,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和宁波传统,必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金弹

金桔如荔枝大小,圆而色黄,甜而微酸,清香四溢,堪称水果佳品,以北仑柴桥一带所产为最佳。金桔有金弹、罗纹、金枣、金豆等多个品种,其中尤以金弹为桔中之冠,果大皮薄,肉嫩汁甘,鲜食为宜。金桔不仅食之鲜美,而且还具有生津、开胃、理气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三. 浙江省 宁波 海曙区 宁波腊鸭

宁波腊鸭是浙江省传统之一,已有五六十年历史。

原料配方:鸭坯100克食盐3~3.5千克花椒100克-25克香料粉30克

制作方法:

1.选料:选肥大的健康活鸭,集中饲养10天,催肥后,选取每只1.5千克以上的活鸭。通过宰割,除去内脏后,斩去足爪和翅膀尖,在颈部开口取出嗉子、喉管。

2.配料:将辅料用8~10千克清水兑匀,倾入腌缸,以浸没鸭坯为度,浸渍3天左右,其间翻缸1~2次。此为湿腌法。也可采用辅料炒热,遍擦鸭体内外,再入缸腌制2~3天,其间翻缸一次。

3.晾晒与烘烤:出缸后用清水洗净,压平挂晾风干。睛朗天气,一般晒4天,便可上竿,在室内晾4~5天便可上市出售。挂竿时不要靠紧在一起。若遇阴雨天也可烘干,温度以50~55℃,每次烤6~7小时,取出晾4~6小时,然后再重烤。烘烤的腊鸭,其香味远逊于晒出来的腊鸭。

产品特点:腊香鲜美,鸭味浓厚,在冬天加工,颇受消费者欢迎。

四.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百宝饭

百宝饭

百宝饭包括枣泥、桂圆肉、莲芯、米仁、糯米、豆沙等合成,主要的还有以方块板油(猪油)垫底。蒸熟之后,用碗倒入瓷盆之中。另加甜汤拌食,干湿适度,味道奇佳。和此地的硬硼硼一块花色糯米饭一样的情形完全不同,味道也大大有异。

五.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鱼包肉

鱼包肉

鱼包肉是将新鲜的精肉用刀斩糊,加适量盐、葱、味精,拌调匀后,放在已加工好的鱼滋面薄片上。然后在薄片的两边沿放适量的蛋清或淀粉,卷好,用刀斩成2厘米左右的一段段,在锅中蒸熟后即配料加工食用。其味鲜美,为石浦一大名菜。

六.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南田泥螺

南田泥螺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田泥螺”证明商标的产品,其生产地域范围为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南田岛特定生产区域,位于象山半岛南沿,处北纬29。09,,东经121。54,。象山县南田岛即鹤浦镇,岛屿面积102.8平方公里,浅海区域19.5万亩,滩涂2万亩。滩涂潮流缓慢,底质为泥质,底栖生物丰富,近海水质清新,盐度适中。更兼产地内气候条件绝佳,养殖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合泥螺生长,据悉,南田泥螺丰产年产量可达到500公斤∕亩左右。成功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于全面提升扩大南田泥螺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快该县水产品品牌建设,进一步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都有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泥螺,又称吐铁,呈螺圆形,壳薄而脆,沿海泥涂均产,以南田涂、水湖涂最盛,质佳。“吐铁”名称的来历,是由于泥螺生长在海涂上“吐舌含沙,沙黑如铁”,每年要到桃花开时,泥螺的“铁”才吐完,肚内清洁,味就美了。

七.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团子

团子

团子的做法:粳米粉掺和糯米粉调合成的皮子,内装馅子,甜的是红豆泥,咸的如萝卜丝为主料,另加海盐及肉丁,外滚糯米,放在蒸笼中蒸熟,是过年时节的好点心。

八. 浙江省 宁波 江北区 宁波汤圆

汤圆是宁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与北方人不同,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说道宁波小吃和,大家第一个都会提到宁波汤圆,特别是对外乡人提及。至于咸蟹、泥螺之类一般是宁波人自美之物,名气远远没有宁波汤圆来的大。而如今,宁波汤团宁波人提的少了,吃的也越来越少了,至于宁波汤圆非宁波人生产这样的“新闻”早已对宁波人没有了触动。但最近由于“三陪”做的多,迎来送去的多了,回答宁波汤圆这个宁波“”的问题一多,突发奇想,宁波汤圆和宁波人有没有什么内在的关系呢?
首先,宁波汤圆外观洁白圆润,白显示其正直,圆润柔和显示其灵活而不死板,我相信宁波人对这种洁白、正直、灵活的品性一定不会推辞。而如果有人觉得圆润柔和就好欺负,大口将其咬开吞咽,宁波汤圆内中的猪油热馅一定会给他以极大的教训,宁波人不是好惹的,呵呵。
外表清爽洁白的宁波汤圆的内心是乌黑的芝麻,反映出宁波帮泛舟商海的“心狠手辣”,美味宁波汤圆(11张)非有此“黑心”无法达成如此成就。真是映衬了宁波汤圆馅子不仅要黑还要黑的发亮的内涵。“黑心”并不是宁波商道的专美,是商道的必然,而宁波商道的“黑心”和宁波汤圆的“黑心”的背后,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它不但黑,而且要黑的发亮,最重要的是——黑的要“甜”!这就是宁波汤圆对于宁波的重要之处吧,也是宁波帮源远流长的所在。
原来世间万物是那么的相通,一奇。

制作方法

亦称宁波猪油汤团。浙江传统名点。主要作料为糯米、黑芝麻、猪油、白糖、桂花等。采用吊浆技法,将糯米制成不干不粘的水磨粉;再将黑芝麻熟研末,加入猪板油丁、白糖等拌成馅心;以水磨粉为皮坯,包入馅心搓圆,置沸水锅内煮熟后,撒上少量白糖、桂花和红绿丝即成。特点是,色白发光,糯而不粘,皮滑馅润,滋味香甜。90年代以来,还新创“麻蓉汤团”、“速冻汤团”等新品种,远销日本和港澳地区,深受欢迎。
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现在有了速冻工艺,汤团才出现在商店里。

特点

宁波汤圆以精白水磨糯米粉为皮,用猪油、白糖、黑芝麻粉为馅,汤圆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滑润味美。

相关典故

传说: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阳春三月,化为一位卖汤圆的老翁于西湖边叫卖。这时许仙恰巧走过便要了一碗,一不小心,一个汤圆滚落西湖,被白蛇吞了。于是白蛇成仙,化而为人,与许仙结为夫妇。另一种传说,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就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这便是传说中汤圆名称的来历。
诗句:宋代周必大作《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制作方法

原料:
水磨糯米粉500克、黑芝麻50克、猪板油80克、绵白糖100克、糖桂花15 克。
制法:
1.黑芝麻炒熟碾碎,猪板油去膜绞碎加糖制成馅。
2.水磨糯米粉加清水揉成糯米粉团,下剂,包入馅心,制成汤团。
3.锅中加水烧开,倒入汤团,改用小火煮熟,撒上糖桂花,放入碗中即成。
特色:软、糯、甜、香。

宁波汤圆行业协会

2010年5月28日,宁波汤圆行业协会召开成立信息发布会,宣告宁波汤圆行业协会正式成立。
协会的下一步工作重心是申请“宁波汤圆”集体商标。

九. 浙江省 宁波 鄞州区 宁波臭三拼

宁波有著名的“三臭”,指的就是臭冬瓜、臭豆腐和臭苋菜,顾名思义这三种东西拼在一起,就是著名的宁波臭三拼。

臭菜汁腌上豆腐、菜心、筨菜,浇上新打的菜籽油。蒸好出锅,豆腐会胀得象新发的馒头,又松又香糯,菜心碧绿碧绿,咸香不腻,莟菜【莟han,是旦生杜撰,宁波方言,找不出合适的词条】在宁波和泥螺一样叫“敲饭榔鈊”【榔鈊,宁波方言,意即榔头】,这就是宁波三臭。

宁波三臭最先是穷苦百姓的家常,一般也只是杂拼的一二臭。成片的莟菜秋后洗净了用盐腌渍,一般的农家都有一缸。盐和水的比例全凭经验,有的又酸又硬,又的则绵糯合口。许是谁家的媳妇卖不掉自家的青菜,又不忍心扔了,去了黄叶丢在腌菜的缸里,不曾想蒸了以后,菜心会绿得油亮,风味独特。真正堂而皇之走上宴客的餐桌,称“宁波三臭”还是不久的事情。

腌制“三臭”的关键得先做好一甏臭卤。小时候看到妈妈做臭卤前先要将甏洗净晾干,再向隔壁邻舍讨一小碗臭卤倒入甏中作为引子,然后把一些吃剩的鞭笋汤、毛豆节之类的东西放进去,用塑料袋密封甏口,发酵几天后就大功告成了。若没有现成的臭卤作引子的话,那制作起来就稍微复杂点。我0经验是将冬腌的咸菜和卤放入甏里,让其加速腐烂发臭,说是“烂发肥,臭生香”。或在自留地里采几株苋菜,去叶子、洗净、切段后,放在清水浸一夜,等水面起一层白色的泡沫,便将苋菜梗取出沥干,放在甏里撒上几把盐和一些干净的蔬菜汤后就可以了。做臭卤关键是要密封,否则那股臭兮兮的味道是苍蝇最爱来繁殖后代的地方。好的臭卤不仅清澈而且臭中带有股异香,保存好的可用上几年。

十.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慈溪草帽

产品名称:慈溪草帽

产品产地:浙江宁波慈溪

产品特性:编织精细,光亮秀丽,手感极好。

产品简介:慈溪草编,在金丝草帽的基础上,现已进一步发展到包括各种帽类、提篮、地毯、门帘、鞋子、玩具、礼品、包、垫等在内的数十个品种、1000多个式样,草编工艺品以其精致的工艺,新颖的图案而受到广泛好评。近年来,慈溪草编工艺品大量出口,销往英、美、法、日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慈溪草编妇女用慈溪沿海的咸草编织而成的咸草凉帽已成为继金丝草帽后最受人欢迎的草帽制品,在广交会上倍受外商赞扬。

产品历史:草编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民间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史书记载,慈溪草编的历史至少在200年以上。清乾隆年间,编织草帽的工艺由外地传入今慈溪长河一带,从此,草编成为当地妇女的主要家庭副业。《余姚六仓志》记述:“草帽俗名凉帽,女工所制。曲塘、庙后桥、潮塘、长河市皆有凉帽行,以长河市出品为盛。”慈溪民间也曾有民谣流传:“姚北(今慈溪西部长河、庵东一带)三件宝,棉花、白盐、草凉帽。”1922年前后,法国某洋行老板闻知慈溪长河一带妇女善编织,工艺精湛且手工工资低廉,感到有利可图,便将南洋一带所产的金丝草原料运到长河等地发放,组织编织成草帽,再销往欧美国家。以后,中外商客又相继在长河设立几十家大大小小的草帽行,草帽行雇佣的贩子频频活跃在当地,投放草料,收购凉帽。从此,以长河为中心,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金丝草帽的商业网,长河也因此而成为金丝草帽的加工生产中心,出现了“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尽是织帽人”的兴旺景象,“草编之乡”也驰名于世。

推荐特产